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8-30 20:00:53

1.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练习
1.加强朗读练习。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爱好,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对比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等形式朗读,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篇章。
2.摘录、抄写书中优雅的语句。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写词语,为以后作文时积累词语。平时还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留意摘录里面的优雅句子。
3.说话、写话的练习。说是写的前提。在课堂内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注重过程,淡化评价,努力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4.与阅读结合起来练习,也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练习。当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想象文章结尾以后发生的故事,完成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出联想。就文中某一个没有细说的情节,让学生根据细节进行补写。
5.进行日记、周记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握写日记、周记的格式,然后让学生写。开始在检查时,我降低要求,只要动笔了就行,哪怕是只写了一两句话,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有了动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丰富写作的素材。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作文的写作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不仅学好课文,而且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地获取作文素材,是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作文的写作。
1.凭借词语,展开想象,进行片段写作。汉语中有些抽象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这些抽象词语形象化。这种小练笔同样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
2.阅读之后,合理想象,续写作文。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及时顺着作者的思路让学生进行想象练笔,续写作文。由于这种续写是阅读之后及时进行的想象练笔,练笔内容适时迁移,学生易于接受,有话可写,乐于写。
3.利用插图,启发想象,进行练笔。
教材中有许多作文都配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图,是进行想象力培养的极好媒体。如教完《赠汪伦》这首古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启发想象:插图上的环境是怎样的?是什么场面?俩人的外貌、衣着怎样?各在干什么?从他们双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动作想象他们会想些什么?他们还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围绕提示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口头叙述。然后以《送别》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好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短文。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动起来”
“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这样两节作文课上得热烈而有趣,学生在紧张有序的过程中,锻炼了创造性思维,也在不知不中,几乎写了八百个字左右的文章。信件的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想象。
四、对学生作文进行适当地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所以,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

2.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张霞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1.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2.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
3.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但往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
5.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己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唤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三、重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观察给习作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步骤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要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生活,教师的指导就没有着落。要把指导落到实处,应该有计划地积极开展课内课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元素。
五、注重平时积累,让学生为习作积累材料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3.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因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时,才能自然地说话写话,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 向生活, 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本人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爱写、想写、乐写、会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精心组织作文教学,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让学生勤积累、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巧训练、多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既要教作文,又教做人,让孩子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爱写、想写、乐写、会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正确引导,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
有些学生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不要学习写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了解作文,通过实例说明作文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我们日常工作中要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农村有时贷款要写申请报告,工厂生产的产品要写广告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给亲友写信等等.写作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同时我们还要学生想一想,如果没有写作,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能够流传下来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如果没有文字的说明能够推广和应用吗?使学生认识到写文章不仅是我们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社会的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教育学生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应该明确时代赋予的重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然离不开写作知识),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树立起学习写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2、分层要求,树立信心,培养作文兴趣
先降低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导时,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考虑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在语言表达上,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个习惯,写了一个句子就问一问自己:这个句子通吗?在写得通的基础上,再逐步要求写得好.成功是成功之母.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鼓励程度较差的学生.要树立他们进步的信心,把他们的习作作为黑板报的稿件刊登,或推荐到红领巾广播站播诵等形式,让学生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3、通阻开源,逐步克服畏难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我平时注意了解学生,从日常接触中、从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他们要说的内容就多了,有的说捉泥鳅、有的说采野果、有的说跳家家、有的说捉迷藏引导他们把自己参加这些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贴近他们生活,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畏惧情绪.
二、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三、勤积累、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要厚积薄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引导学生:
2、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第一,多看多听.多看,就是经常认真地看,看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事物的特点、性质,人们的思想感情.多听,就是注意听懂人们的不同意见,不同反映,从听的中间开阔知识领域,了解古今中外许多事情.第二,多问多想.多问,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老师、同学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头脑中多回忆,多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巩固看到和听到的成果,锻炼思维,形成深刻的印象.第三,多记多写.就是说手比较勤,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可以写生活日记,可以写观察日记.如果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不但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巧训练、多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1、童话引路,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富于幻想,喜爱童话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开始,可先听老师讲童话故事,再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最后写下来,或者让学生看图写童话,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提高作文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2、采用素描作文教学解决作文时有可写的内容.对日常生活和各个局部,如文具盒、书包、老师、同学、教室一角进行分项素描,从说到写进行片段训练.然后逐步扩大观察范围.起初要求他们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走这段路,并没理会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许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可以用来作为作文的材料,我们周围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后来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邻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场所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积极性也就高了.
3、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如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为红领巾广播站写稿,元旦送贺年片,给同学、亲友写信,开会做记录等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能,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正确引导,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作文教学的成效必将更加显著.
五、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培养人,让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学,理应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作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写,还要教学生为谁写,为什么写,写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思想观写,如果我们脱离思想教育和儿童个性品质的培养,而只教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这要求作文教学时,把握呈现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为谁写,为什么写的过程中,端出写作动机,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确定写什么 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在指导学生怎么写的过程中促进思想交流.其实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赖言语活动来展示.

4.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游泳的作文教学,你一定要抓住嗯,选材还有一节标签力的题目

热点内容
学生调戏老师 发布:2025-05-12 06:02:30 浏览:14
抗癌生物 发布:2025-05-12 05:09:05 浏览:656
巨鹏生物 发布:2025-05-12 03:15:27 浏览:869
丝足老师 发布:2025-05-12 01:30:24 浏览:608
当教师好还是公务员好 发布:2025-05-12 00:53:30 浏览:853
考研英语真题下载 发布:2025-05-12 00:24:07 浏览:454
2017美术生高考综合分 发布:2025-05-12 00:20:15 浏览:883
清风校园手抄报资料 发布:2025-05-11 21:08:53 浏览:612
安溪是哪个市 发布:2025-05-11 19:17:34 浏览:708
京芳教育 发布:2025-05-11 14:06:12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