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语文二模2017
Ⅰ 急求2007年朝阳区、东城区初三语文二模及答案!!!!!
你要得卷子没找到
兴许这些卷子会对你有帮助
http://www.ehappystudy.com/web/173/
刚看了看初三的知识 挺有趣的 想起了点“核心”
因为考试不可能考你模拟的原题 所以做那么多也没用 不如自己踏踏实实复习复习
初三语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基础 前面基础知识千万别扣分 后面的好多内容还都是课内的 尤其文言文 我当时就觉得考课内的特没劲就没背没准备 后来吃了亏 高中语文才有点起色 好好加油同学 祝你有好成绩
2007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下学期抽样测试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下学期期末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宣武区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07-6-4
Ⅱ 2017翠苑二模语文作文
描写食物的好词:
美味、清润、浓香、解暑、冰凉、清淡、麻辣、鲜香、爽滑、香醇、甜爽、甘饴、咖啡、秘制、香辣、配制、特产、透亮、开胃、滑润、凉爽爽、黏糊糊、滑溜溜、酸溜溜、香味浓郁、清凉爽口、晶莹如玉、冰凉可口、胃口大开、味甜似蜜、清香扑鼻、色泽分明、酸甜适中、满口生津、玉液琼浆、肥而不腻、大饱口福、回味无穷、香气扑鼻、细嚼慢咽、别有风味、美味佳肴
描写食物的好句:
1、柑橘是海盐的特产,橘子皮里面住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小月亮,亲亲热热地住在一所房子里。
2、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3、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4、那水灵灵、红艳艳的枣像天上密密麻麻、闪闪烁烁的繁星,一个个都眨着调皮的眼睛。
5、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6、小混沌,个小,皮薄,只要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好鲜美!
7、我拿来水瓶,朝茶杯里倒上开水,顿时,水中的龙井茶如同千万条小鱼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8、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9、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10、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Ⅲ 10东城初三二模语文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09—2010学年度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 选择 (8分)
1.C 2.A 3.D 4.C
二. 填空(8分)
5.(1)醉里挑灯看剑 (2)并怡然自乐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①刘向 ②唐雎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综合性学习(9分)
7.①7城市开始了低碳经济、生态平衡、消除烟害、发展进步的行动。
②如果烟草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会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8.你设计的口号是:低碳无烟 首善之都
9.创无烟环境城市的意义:实现无烟可以挽救亿万生命不受烟草破坏,可以防止医疗费用上涨,减少生活品质下降。
四.文言文阅读(9分)
10.(1)薄:迫近
(2)璧:圆形的玉
11.(1)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2)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12.天下之忧,天下之乐。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13分)
13.敬业,事业有成;教子严格;严己宽人;沉默寡言。
14.不好。“一对”说明两人有很近的关系,有相似点;“两个”可以是不相干的人。我生活在一个不善言辞的家庭,我说话让母亲不高兴,父亲说话让我不高兴;父亲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也不靠父亲自己努力着;父亲关心我的工作,我也关心父亲的身体,正是“我亦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一对”既强调了我与父亲相似,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意和爱意,所以用“一对”比用“两个”好。
15.“寡言”主要是因为父子都不善言辞,两代人之间有代沟。生活中往往是父严母慈,父子之间容易缺少交流。好在我和父亲都是比较开朗的性格,沟通得比较好。作为孩子,我会主动和家人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对我很有帮助。
(二)(6分)
16.如果删去“上述这些现象”,就使“专家介绍”缺少了内容;同时使后面的“是”缺少了判断的对象。
17.从原因、危害和利用说明的。
18.因为人体的电容量很小,所以,即使带极少量的电荷,人体的电位也会高达数千伏至数万伏。
(三)(7分)
19.人生因学习而美丽。
20.首先提出人如果不学习,与其他动物不会有多大区别。然后举科学家和张海迪的例子说明正是由于学习,有些人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最后举胡长清等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说明放松政治学习是重要原因。
21.从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的角度证明作者观点的。
六.作文(60分)
22.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55分) 说 明 书写(5分)
一类卷
(60—52) 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1—2处语病。
赋分范围:55—47分
以5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5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1—2个,格式规范。
二类卷
(51—44)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46—39分
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
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
(43—36)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38—31分
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35—0)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30—0分
以20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1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10个,格式不规范。
说明: 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5分。
其实建议你去网络文库,那里是真的什么都有
Ⅳ 2012年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范文
恶搞杜甫不能没民族底线
核心提示:近日,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就网友恶搞杜甫画像发表声明,称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马新朝称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低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大河网讯 “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杜甫是世界上伟大的诗人,我们应该尊重他、敬仰他。现在是娱乐时代,网友涂鸦诗圣杜甫画像,也可能没有恶意。如果网友恶搞他,是非常不应该的。
他说,杜甫是1300年来,为数不多的为底层老百姓鼓与呼的伟大的诗人。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庇天下俱欢颜”等他的经典诗句都是在为底层老百姓呐喊,他也的诗句也最能代表最底层老百姓的心声。他不但是1300年来威望最高的诗人,而且还是全世界最受尊重的诗人之一。
“如果是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马新朝说,我们绝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我们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
反对恶搞杜甫------假正经的伤不起
涂鸦恶搞杜甫,他也会觉得好笑
诗圣杜甫最近爆红网络,有人将教材中插图涂鸦后传到网上,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但这招来批判,认为恶搞杜甫是无知、浅薄、低俗的表现,反映出当下不尊重的人文迷惘,恶搞文化要有民族底线,但恶搞其实诋毁不了杜甫的形象,这么上纲上线明显是过于激动了。
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恶搞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这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刻意避讳。古代讲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连这些人的人名都不提及,所以才会有因为州官叫田灯,所以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
但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和可调控更多资源的公众人物,理所应当要有被公众开涮的心理准备,可在我们的社会理念里,这种观念恰好是倒置的,对普通百姓可以极尽丑化之能事,可对于官员连谈论都唯恐避之不及。
恶搞杜甫要有“民族底线”的说法,就是这种心理的延续,总认为著名诗人要享受社会的尊重与爱护,殊不知,正是这种内外有别,自认人分三六九等,让人对官员对名人有了天然不容置喙的理由,因言获罪有了再正当不过的认同环境。
马新朝认为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民族精神是一个尚可理解的词语,但高大空,具体为何物也不好说,民族精神之光的说法,就显得莫名其妙了,在什么是杜甫精神,什么是民族精神,都搞不清状况的前提下,突然冒出一个民族精神之光,这就是典型的喜好拔高酷爱总结的表现,总认为什么都要上升到民族国家的高度才算高尚,总认为什么人都能提炼出专属他的精神。
与所谓杜甫精神相挂钩的,应该是杜甫所写的诗歌。如果说为底层百姓鼓与呼,就是杜甫精神的话,那么杜甫形象,就应该是针砭时弊的敢言者。要去诋毁这种形象,涂鸦是达不到这种神奇功效的。
“杜甫很忙”系列图片的取材来源,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杜甫插图,这完全只是学生的信笔涂鸦,可以认为是上课无聊之余的小动作,也可以视作是对古文诗歌没兴趣。即便是传到网上引起围观,从而制造了一轮恶搞杜甫的风潮,那也不必要做上纲上线的解读。
认为恶搞杜甫是无知、浅薄、低俗,是一种假装正义感、没有幽默感的病症,认为只有传诵杜甫的诗歌才是正经事,其余一切无关动作都是大不敬,这种固有的尊重充满了虚假做作,尊重的方式并不唯一固定,为考试咬牙切齿背杜甫诗歌,不见得真就尊重喜欢他;涂鸦恶搞杜甫到处传播,也不见得就是包藏祸心,这一切都只是恶搞潮里一个小浪花,不必放大来做痛心疾首的哀叹。
真正不满恶搞杜甫的人,大可不必如此心急如焚,恶搞这类事,来得快去得也快,主角是变化不定的,恶搞杜甫之前,还恶搞过李白、关汉卿、辛弃疾,也没见得这些人的形象,就变得多么不堪入目。恶搞杜甫之所以如此风行,更直接的原因可能只是,教科书上呈45°角忧伤仰望的杜甫插画图,更显百搭,涂鸦什么就像什么。
恶搞,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其同时也是一种寄生文化,离不开一些曾流行的经典的“宿主”,它只是在这个层面上一种再创作。就像开启我国恶搞先河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它的传播效果,也只对看过《无极》的人有作用,最流行的时段,也只是在《无极》上映之后的一段时间。所以注定,恶搞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网友们也就图一个暂时的乐呵。
怀旧的网友认为,涂鸦恶搞杜甫,是对传统文化的侮辱,这显示了当下的人文迷惘。当下或许真有人文迷惘,但完全不能通过恶搞杜甫这事完全得到体现。杜甫只是一个诗人,人们有没有读他的诗,是有无人文素养的一个衡量标准,但仅是涂鸦教科书上杜甫插画,一来并不见是侮辱,二来也无法真实反映人们对杜甫的了解程度。
了解杜甫,也是由诗及人,先是为他所写的诗歌动容,转而为其情怀所打动。这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微博)所破歌》一诗中,有着最为直接明显的体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成了杜甫代言底层的名句,悲天悯人的情怀打动了许多人。所以说,因为恶搞而诋毁杜甫形象、进而侮辱传统文化的说法,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听听就可,地位和形象不是几笔涂鸦就撼动得了的。
相反,涂鸦恶搞所制造出的“杜甫很忙”假象,反而有可能成为进一步普及杜甫的机会,为弥补人文迷惘提供契机。要知道,在当下网络媒体所制造出来的浅阅读时代,还去读诗背诗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对杜甫的知之不多了解,也几乎全部是来自于中学时代所学的几首诗。
此时出现的涂鸦杜甫,让不少人又回忆起了插图页里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管肇事者的最初原因是什么,但事实上却是可能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必须正视的一个现象就是,杜甫诗歌内容感时伤怀、诗风沉郁顿挫,中学时代所熟读的诗歌,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之类的人生变化,可能会让藉此重读杜甫诗歌的中年读者,产生与学生时代完全不一样的感触。
喜欢古代文学的网友在回帖里认为,拿芙蓉姐姐、凤姐等人物来娱乐大众,毫无问题,因为他们就是热衷于此类炒作,你越是恶搞她,她越是开心,但是恶搞古代著名诗人,就是等于恶搞自己祖宗,实在是大不恭大不敬。
这种逻辑暗藏这两种比较,一个是人以群分,有些人可以恶搞,有些人则不可以;另一个则是对待古人比今人要更尊重更宽容。但这实际上混淆了恶搞的能不能与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芙蓉与凤姐是愿意被恶搞甚至窃喜于心,人们反感于这种恶搞被利用,成为制造知名度的推手。但对今人恶搞成分的厌恶,并不能反过来证明不能恶搞杜甫,对人不对事的评价恶搞会错了意,既然今人能搞,为什么古人就不能搞?
一般人印象里的杜甫,是穷困潦倒、仇大苦深的,所以才会恶搞杜甫,嫁接这么多现代意象,与古代人物完全不匹配,破坏了杜甫原本固有的中规中矩的形象。但历史上真实的杜甫,也并没想象的那么清苦。杜甫是官宦子弟,母亲出自唐朝望族清河崔氏,他的众多亲戚、妻族都是官宦人家。杜家有多处产业的,国家太平时期,杜甫一家靠收租生活,完全不成问题。
恶搞杜甫,虽然不是对人物形象正本清源的拨正,但至少冲击了不少人固有的印象。原来杜甫还可以这么“搞”?其实杜甫本来就很“搞”。河南省杜甫研究会副主席程韬光就说,历史上的杜甫就有种自我戏谑、调侃的精神。比如杜甫回忆童年的诗句: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老顽童的形象,就顿时跃然纸上。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接吻的照片,曾是意大利某服装公司的海报,主题为“消除仇恨”的海报还涉及德国、法国、美国多国政要。恶搞成分相当明显,查韦斯看后也觉得照片“创意不错”。恶搞国家领导人,在许多国家是见怪不怪的的事,没人会对此大惊小怪痛心疾首,当然也不会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恶搞的底线是法律法规,只要不违反不逾越,恶搞本身就无罪。对公众人物的恶搞,只要不属违法行为,也在容许范围。杜甫作为古代文化名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即便是后裔也是隔了几十代了,因此肖像权不再受到保护,所以对杜甫的恶搞,并不涉及肖像侵权。
还在痛心疾首的人,买份《人民日报》去读吧。3月27日有篇文章叫:《杜公有灵当莞尔》。
结语:还在为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痛心疾首的人,买份《人民日报》去读或许能找点安慰。但不巧,这份报纸3月27日有篇《杜公有灵当莞尔》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谁叫大人们把杜甫们都当成他们说话的工具,压得纸一般单薄?
杜公有灵当莞尔
稚子无赖闲涂抹,一解公颐胜沙鸥!
智勇诗
杜甫近来很忙。中学课本里收录的蒋兆和先生所作《杜甫像》,被各种涂鸦后,上传网络,引发热议。某民间组织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在网上找来相关的涂鸦照片,惊讶于涂鸦形式之多样,想象力之丰富:一图杜甫横端狙击步枪,他刚刚完成射击任务,表情“酷呆”了;一图杜甫横抱吉他,凝神远望,好像在忘情吟唱;一图杜甫被装扮成时髦青年,嘴叼香烟,胯下一匹Q版踏板小摩托……恶搞后的杜甫与那个忧国忧民、慷慨悲歌的现实主义诗人形象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令人忍俊不禁,而且不少增益改动,与原作“配合”默契,大有“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的精准。可以想见涂鸦者之充满热情、神情专注、饶有兴味。
看到这里,感觉“诋毁”和“丑化”的说法实在有些“炮弹打蚊子”,这些涂鸦最多是青春逆反期孩子们的调皮和幽默。扪心自问,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有哪个没有在课本上涂鸦过?又有哪个课本里的正经人物和“大反派”没有被“恶搞”过呢?这些调皮恶搞真的是在侮辱“民族的精神之光”、扭曲“是非黑白”吗?幸亏“法不责众”,否则,即使难称“罪恶滔天”,也该拖下堂去,重打五十大板!
作为成人,作为教育或文化从业者的我们,倒是该反思:孩子们到底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涂鸦”?涂鸦背后究竟隐藏着他们怎样的情绪和心理诉求?我们的文化教育传播工作还存在着哪些片面和谬误之处?能否通过教育传播方式的调整,正面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让他们被压抑的“力比多”得以升华?
比如,我们的课本、教参形容杜甫总是“忧国忧民”、“现实主义”,哪管他“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性情、“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怀念、与朋友索要树苗也要赋上一首绝句的浪漫。“忧国忧民”与“现实主义”当然是杜甫突出的特点,但是只对这些特点的反复强调造成了杜甫形象的标签化,让还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观察历史人物的视角变得单一乏味,伤害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甚至刺激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说白了,孩子们对杜甫的涂鸦,还真不是针对杜甫本人,他们有意见的,是我们这些教育和文化的从业者。谁叫大人们把杜甫们都当成他们说话的工具,压得纸一般单薄?
孩子们嬉笑怒骂,大人们应该如芒在背,知耻而后勇。今年正值杜甫诞辰1300周年,果能如此,杜公有灵,亦当莞尔。
Ⅳ 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答案
语文2017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答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和B版区别是: A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前,不收录当年高考试卷,大概1月份出; B版出版于当年高考之后,收录了当年高考试卷,大概6月份出。 B版的难度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