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博客
在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技巧地使用学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起着以下一些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起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就地取材:教师先让学生分粉笔:有6粉笔,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粉笔盒?这个知识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7粉笔,还是要求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盒?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去分,分到最后还剩下1枝粉笔,这时有的学生拿着剩下的1粉笔不知往哪里放好,放在分好的粉笔盒里吧,可每盒只能放3枝,再单放1个粉笔盒吧,又不够3枝,怎么办?从而产生了问题。这时教师提问题:“你知道这1枝粉笔叫什么数?”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便喊道:“余数。”教师马上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新问题,使学生了解了问题的提出,认识了余数,并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自己一定要学好数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作用。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教具恰恰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苹果的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作用。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学习口算20以内加法时,教师先出示问题“学校买来9个白皮球,5个红皮球,一共买来几个皮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把小皮球装进小盒子里,每盒只能装10个。学生经过讨论,一般会出现两种装法:⑴9个白皮球与1个红皮球装满一盒,还剩下4个红皮球。⑵5个红皮球与5个白皮球装满一盒,还剩下4个白皮球。然后,教师用教具演示或让学生上讲台演示装法,引导学生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装法列出算式,并思考:9+5怎样计算?此时,学生已经历了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必能得出:9+1=10,10+4=14;或者5+5=10,10+4=14。除此之外,教学圆锥的体积,笔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用教具辅助教学,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可有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时,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行”这个名词,其中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教具的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例如:学习“11减9”时,学生利用小棒想出了3种方法:第一种,从1捆小棒中拿走9根,将剩下的1根与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是2根;第二种,把1捆小棒拆开变成10个单根的,与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里去掉9根还剩2根;第三种,先把个位上的1根拿走,再从1捆小棒中拿走8根,还剩2根。学生的不同想法,反映出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结合教学有机的向学生渗透了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探索、思维、创造的空间中发展了求异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教具和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0毫升水倒进1升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我觉得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我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能力。充分地引导学生与自己、同学与同学和谐互动把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得更精彩。
❷ 如何提高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 博客
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建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教师来说,怎样使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来适应教学要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都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工作充满热情,干事业有决心;但是却常常被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所困扰,往往是方法简单,形式单一,造成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为了使教师尽可能快适应要求,快速成长,挑起教育教学的重担,必须迅速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能力的本质就是训练教学基本功,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通常说的“基本功”实际上是指“课堂教学基本功”,它只是教学基本功的一部分。教学基本功的范畴很广,包括课前准备基本功
❸ 小学数学教师博客 如何矫正学生粗心的方法
多练习,多思考,回过头多想想
❹ 教师想开博客记录课堂反思
建议建立一个独立博客,可以采用开源博客程式wordpress或zblog来架设,这2款程式,功能强大,容易上手,模版样式多。如果不想架设独立博客,也可以采取一些免费博客,如新浪博客,腾讯博客等等。
抓住孩子的弱点,让孩子听你的话很重要,这就需要找对方法。
❻ 教师博客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说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其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
计算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到深、从简入繁,循序渐进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的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收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到深、从简入繁,循序渐进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教育孩子,绝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都用心,老师用心,家长也要用心。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材施教,要用教师一颗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
❼ 我是一名新招的小学数学老师,我非常没有经验,我想请教各位我要怎么上好我的第一堂课,
先衷心地祝贺你!也感谢你能选择教育这一物质清贫精神富有的行业!
给学生奖励这个方法始终是正确的。但要看到时学校安排你教几年级。高年级发小红旗就不太合适了,改用分数奖励为好。低年级我也建议你把做的小红旗改为可粘贴的塑料帖纸。因为在摊位上可以买到的,一元钱钱能买几百个,节约了工夫,另外它式样多,星星啊,花朵啊,卡通形象都有,学生们很喜欢。
你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每个学生安排一页,你的奖励粘贴在学生的这一页上。如果你发给他们期末来总结一般来说十有八九是找不到了的。(小孩子嘛)
我们的老师也把这些粘贴纸贴在学生额头上,学生很喜欢。
在我们农村学校,小孩子对新老师是非常热情的,会很配合你。
另外做为一个新老师,最重要的第一步要能快速地溶入到学校的工作氛围中去。有几个东西是必须了解的:
1、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所上规模的学校,都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形成与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目标是紧密联系的。要尽快熟悉和适应。如果感到不合理的地方,你有好的建议,一定要谦虚用合适的方式提出。因为可能有一些你所并不了解的内情。
2、你如果不是班主任,你作为任课教师的一些奖励与方法要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彼此协作,互相听取好的建议,让你的想法更成熟和完善。这种工作沟通很重要。
同时还有几句话,大家共勉:
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坚决不能排斥差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家境不好,行为习惯不好而使自己带有偏见,注意“皮阁马力翁效应”。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新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好评价。(一些老教师的方法可以听,但对学生的偏见千万不要吸收)。
二、教育是一项工程,它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复杂的。但现在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很不合理的地方。新教师希望能很快出成绩是好事。但注意,不要把学生当工具,尤其是弄虚作假的恶习不要沾,那让你的学生一辈子都会藐视你。(比如暗示或鼓励学生舞弊)
三、“我们要有批判者的眼光,但不要满足于批判者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创造者和建设者。”这句话支撑了我很久,尤其是在教育行业,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我们要有一点一点去改变的恒心和勇气。年轻人的通病是很容易干一行,怨一行。所有行业其实都有困难的,你没去做看到是光鲜的一面,做了才能了解其中的艰辛。当个老师其实很好的,只是少两块前工资而已。
好了,大家多沟通!
博客:www.blog.sina.com.cn/19801211meijiang
❽ 哪位朋友能告诉我像吴正宪老师、李烈老师等等这些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博客
什么学校?什么班级?要详细一点啊,不然都不知道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