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史
Ⅰ 介绍一下美的的历史
美的集团创建于1968年。1980年,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1993年,集团下辖的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01年,美的转制为民营企业。2003年,美的集团进入汽车业。
Ⅱ 美的历史的目录
导论
比较表
裸体的维纳斯
裸体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维纳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维纳斯脸与发
阿多尼斯有脸与发
圣母
耶稣
君主
女王
比例
第一章 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
1.缪斯的合唱
2.艺术家的“美”观
3.哲学有谈美
第二章 阿波罗式与戴奥尼索斯式
1.德尔菲神
2.从希腊人到尼采
第三章 美:比例与和谐
1.数字与音乐
2.建筑比例
3.人体
4.宇宙与自然
5.其他艺术
6.合目的性
7.比例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中世纪的光与颜色
1.光与颜色
2.神是光
3.光、财富、贫穷
4.装饰
5.诗与神秘主义里的色彩
6.色彩与日常生活
7.颜色的象征意义
8.神学家与哲学家
第五章 怪物之美
第六章 从田园到天使般的女性
第七章 15至16世纪间的美
第八章 淑女与英雄
第九章 从优雅到不安的美
第十章 理性与美
第十一章 崇高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美
第十三章 美成为宗教
第十四章 新的对象
第十五章 机器之美
第十六章 从抽象形式到物质的深度
第十七章 媒体之美
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索引
艺术家及其作品索引
Ⅲ 美的历史 封面油画是谁的作品
无论你做多大的生意,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你的产品、一个是你的人品,产品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是坚持,用善良和真诚赢取更多的信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Ⅳ 美的历史的作者简介
翁贝托·艾柯(Umberto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波罗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是网络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当代达·芬奇”。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
译者简介
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著称。部分译作:《俄国思想家》、《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西方政治思想史》等。
Ⅳ 美是什么,有事例吗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现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历史,也是不
断创造社会美的历史。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社会美的存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美是人类创造性劳动实践的结果。真正的社会
美,是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对人生有肯定价值,有益于人类,催人奋发向上的事物所具有 的属性,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社会现象。什么是社会美呢?我们读《红岩》《革命烈士诗抄》看到无数崇高的大义凛然的英雄形
象:江姐对着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强如钢,视死如归。更明翰就义时高声呼喊:“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为真理献身,气吞山河。广州起义时周文雍的《绝笔
诗》写道:“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共产党
员宁折不弯的革命气节感人至深。还有方志敏和他《可爱的中国》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
中国人。这些英雄人物及其动人事迹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崇高伟大,他们的革
命信念坚定无比。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的青春是最壮丽的。这样的英雄豪
杰及其壮美的革命斗争生活,就是最有价值的催人奋进的社会美。
社会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大的方面讲,有社会实践劳动创造的美,有社会
道德风尚的美,有日常生活的美。在社会劳动中,人是构成美的劳动场面和过程的第一要
素。人作为劳动主体,体质健康,技术熟练,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比起病身瘦骨,弱不禁风,笨
手笨脚,并且劳动态度不好的人来,就是美,这就是劳动主体的美。再比如说劳动环境,一个
车间,整洁光亮,机床器物排列整齐,通道宽畅,空气流通,比起杂乱无章,肮脏不堪,臭气冲
天来就是环境美。环境作为人立体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也是社会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道德风尚的美,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
冲突,同事、师生、军民、干群、朋友、亲属之间都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照顾,如果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人利己以害人,还有什么美可谈呢?每个公民都自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谦恭礼让,与人为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社会美和人类生活理想具有密切联系,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生产劳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领域。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着美,表现着人类的生活理想。因而社会美总是和人类的生活理想密切联系着,体现着人的自由创造精神。
社会美重在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
与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不同,社会美侧重于内容。它以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善”为基 础,以研究人的美德——“善”为主要内容。社会美是紧密地与人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了人的
存在,也就没有了社会美的存在。因此,人的美是社会美中最重要的内容。人的美,具有丰
富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说,社会美重在人的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
比如一个青年,穿着时髦,风度翩翩,乍一看,我们会感到一种美,但这是外在的美。一
个人只有当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有机地统一时,才体现出一种完整的美,真正的美。假如我
们又看到这位穿着时髦、风流潇洒的英俊青年正在公共汽车上掏人钱包时,油然而生厌恶作
呕的感受,并不会因他那漂亮的脸蛋,时髦的穿着而消除。因为我们看到这种人缺少心灵美。相反,当铁人王进喜为战胜井喷而腾身泥浆中,用自己的身子搅拌水泥封住井口时,他那浑身泥浆,不辨眉目的泥人形象,比起西装革履,熨发旗袍的城市恋人来,是其不得美的,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却体现了崇高的心灵美。他们想着并不是时髦的服装,舒适的住房,丰裕的生活,而是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拿下大油田,为祖国争光,为人民立功。因而,他们的形象——虽是一群泥人——实是一组英雄的雕像。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 们有着一种崇高的心灵美。这才是真正的社会美。 再如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原是吉卜赛人的弃儿,生来独眼,驼背跛足,后来又因敲钟震聋了耳朵。单从容貌上看,很难把他看成是一个“美”的人。但当他最终认清了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这个魔鬼的真面目时,就拼命抢救了被克罗德陷害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尔达,并把魔鬼克罗德推下塔楼摔死。加西莫多这一世界著名文学形象,他的外貌的丑陋丝毫也没有损害这一“至善”形象的光辉,这也是因为他那感动人心的心灵
美起了作用。 毛主席曾说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里所说的“精神”,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人的精 神美。一个真正完美的祉会,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的统一。精神文明是广泛的精神美的结晶。资本主义国家,如西欧、美国等黑社会势力猖极,贩毒、吸毒、抢劫、绑架、暗 杀、强奸等犯罪行为层出不穷,犯罪率相当高,这是缺少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致。在他们那种 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他们的资本主义土壤上,绝不会出现中国的“铁人精神”。社会主义国家,十分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总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催发人们的精神力量。因而,在我们党和共和国的历史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都闪耀着人们精神美的光辉。《中国老年报》曾提出激发人民的九种精神;毛泽东、刘少奇生活俭朴,不搞任何特殊化的领袖风范;中国人民抵制糖衣炮弹,拒腐蚀永不沾的好八连精神;石油工人战天斗地、自力更生,为国争光的铁人精神;心理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精神;六十年代初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一厘钱精神;创下世界女排史上“五连冠”奇迹的女排拼搏精神;代表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钱学森式的攀登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战士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可
说是整个世界精神文明的财富。它是那样永久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美,使我们的理想情操在一种壮美的感受中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给人自找改造的伟大的精神美。 体现在人身上的性格美也是社会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性格美属于人性美的范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后天的学习、受教育都有密切关系。每一种性格,都体现着一定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我们所说的性格美应具备着人的社会肯定性品质,即为社会公德所承认和赞誉的品质。性格美内容丰富。一般说,天真活泼、正直诚实、敢于斗争、舍已为人、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爱憎分明、谦虚和善、助人为乐、不怕困难、热爱生活等,都属于性格美的范畴。性格美不是抽象的,他是具体可感的。我们从不同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同的性格美。
在《红岩》中,我们看到了钢铁般的性格美。那是革命先烈显现出来的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力
量。在《林海雪原》中,我们看到了闪烁着智意火花的性格美,那是共产党员虎胆英雄杨子荣
的性格美。还有飞夺卢定桥的十八勇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身堵机枪口的黄继光;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找们都看到了真正的性格美。
Ⅵ 《美的历程》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谁
李泽厚老先生的《美的历程》好像是此外一种方式的中国美学史。与叶朗老先生的《中国美学史纲要》相比,李泽厚老先生的《美的历史》也是自己理解的心灵写作的《中国美学史纲要》倾向于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准语地区认真客观地详细介绍。因此读《美的历程》,针对我那样的入门而言,更能激起兴趣爱好与阅读不理智。通过阅读《美的历史》,我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沉重积淀和变化无法预测的美学意义。
乘坐李泽厚老先生的厚重火车,从茫茫神秘的远古传说迎面而来,一路的公交车站牌是那般的斑驳陆离而绚丽多彩。每一个公交车站牌地底都工工整整地刻着两字:“思索”。在这里列列车超时空的行车中,我还在远古时期和楚国滞留的时间最多,有时还回味无穷,让该辆火车倒着开,反复。由于在这里两一部分的阐述和思索中,一方面,李泽厚老先生在他的视角上正确引导我开展自身思索,但在另一方面,我对其在有关楚汉浪漫派的阐述中的合理化在自身了解的视角上造成猜疑。
Ⅶ 请问美的历史的作者是谁
本书是美学大师艾柯编著的第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彩大书。
此书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出发,而是综观数千年来西方社会视为美的事物,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随处展现着美学大师的真知灼见,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Ⅷ 选美的历史(中文)
1913年7月14日
世界最早的选美比赛举行
比起现代充分暴露的美人来,那个时代严
不透风的标准穿着,像乡下姑娘的走亲戚
1913年7月,伦敦举行了一次国际选美比赛。上面的照片是各国参赛者在伦敦的福克斯托大桥上的合影,她们从左至右分别来自:英国、法国、丹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她们面对相机露齿而笑。在普及时髦表演和选美比赛之类的活动中,照相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1985年初,广州市团委为了配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策划了一次
选美活动,名为“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场选美比赛。
选美的预赛2月3日晚上7点正式在广州的回民小学里举行,小学门口的红色横幅上写着“美在你身上”。550多位参加预赛的俊男靓女首先进行笔试。题目中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以及时事政治、文学和地理的知识,简直有点像高考,有些问题可能连高考也不会碰到,如有一道题是:《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哪国的?叫什么名字?
预赛入围的有130多人,随后他们在广州少年宫参加初赛,由考官对其依次进行面试,面试是马拉松式的,从上午10点一直进行到晚上10点。
初赛之后,选美的事突然遭到非议,有些老百姓议论说:“选美?选出来做什么呀?嫁给谁呀?当初林彪的儿子林立果不是也搞选美吗?”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去了。经过主办单位多番努力,总算使这次选美幸免夭折。但正因为有争议,有关方面限制报道,这更使这次选美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那个时候,人们对选美并没有什么实际认识。
“羊城青春美大赛”的决赛于元宵节(3月6日)晚上7点半在中国大酒店丽晶殿举行。还不到7点,场内700多个席位已坐满了观众。丽晶殿门口还挤满了没有拿到请柬的来客,他们要求进场观看这个盛会。当晚的评委除主办单位团市委、省电台、省电视台和《羊城晚报》的代表外,还有文学家、舞蹈家、画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其中包括著名散文家秦牧、岑桑等,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也带着家眷前来观看。
选美的事在国外是家常便饭,但新中国是第一次搞,格外引人注目。摄影师安哥在预赛时发出的
ps:你可以打最早的选美或其他关键字,可能会有更多的条项出来的.
----------------------------------------------------------------------
1952年度环球小姐比赛是首届举办。地点为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长滩。这次比赛吸引了三十个国家地区参加。而冠军就是芬兰的阿米·库瑟拉得到。最后成绩冠军:芬兰小姐ArmiKuusela亚军:夏威夷小姐ElzaKananionapuaEdsman季军:希腊小姐DaisyMavraki第四名:香港小姐JudyDan(但茱迪)第五名:德国小姐RenateHoy
第六至第十名(排名不分前后):
墨西哥小姐OlgaLlorensPerezCastillo南非小姐CatherineEdwinaHiggins瑞典小姐AnneMarieTistler乌拉圭小姐GladysRubio美国小姐JackieLoughery
亲善小姐:比利时小姐MyriamLynn
最受欢迎小姐:智利小姐EstherSaavedraYoacham
友谊小姐:蒙塔拿洲小姐ValerieJohnson
注:由于当年环球小姐比赛和美国小姐一起举办,所以友谊小姐由美国小姐比赛的蒙大拿洲得到。但由于非环球小姐选手得到,所以可不承认为当年环球小姐比赛的友谊小姐。
---------------------------------------------------------------------
香港小姐的由来香港小姐(MissHongKong)的选举早在1946年就已开始,只是那时的香港老百姓衣食尚忧,根本没有心思去关心谁是香港大美人。2001年,设“网上最夺目小姐”、“最受欢迎佳丽”、“纤体美态奖”、“最甜美笑容佳丽”、“最修长美腿佳丽”、“突破原美小姐”、“才艺小姐”。
香港小姐的由来香港小姐(MissHongKong)的选举早在1946年就已开始,只是那时的香港老百姓衣食尚忧,根本没有心思去关心谁是香港大美人。在1946年到1973年之间,香港小姐陆续评选出10位港姐。
1973年“港姐选举”提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正是那个羞涩的时代的真实写照。70年代港姐选举,因引入泳装展示被指大胆,但其评选标准仍体现评委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因此早期港姐一个个高贵端庄,堪称女性楷模。
1973年到1983年10年间,港姐评选避免过度重视美貌,所以当选冠军姿色往往不是最出色的。首届港姐选举,空中小姐赵雅芝只得第四。而成熟稳重的孙泳恩则有幸成为港姐冠军。
从1984年开始,香港小姐的评选开始深入人心,进入极盛时期。香港人接受香港小姐作为香港女性美的代表,评委们也不再避讳重视选手的外貌。这个时期报名参选的佳丽人数众多,不乏素质高者,出现众望所归的美女也就相对容易了。1987年港姐冠军杨宝玲和亚军李美凤都是成熟妩媚的“电眼”美女。1988年冠军李嘉欣被认为最为明艳照人。1990年和1991年,港姐经历了他最辉煌时代的两步。袁咏仪和郭蔼明艳压群芳,赢得天经地义。
除冠、亚、季军外,历届香港小姐选举设有不同奖项:
1973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举办第一届香港小姐选举,设冠军、亚军、季军、第4名及第5名
1975年,取消第4名及第5名,增设“最上镜小姐”奖至今
1976年,增设“友谊小姐”奖,1988-92年改称为“最受佳丽欢迎奖”,1993-96年改为“最受传播媒介欢迎奖”
1981-86年,设“青春小姐”奖
1986年,设“才华小姐”奖
1987年至今,设“国际亲善小姐”奖
1989年,设“最佳泳衣演绎奖”
1991年,设“最佳谈吐幽默奖”
1992年,设“20周年金辉大奖”
1993-94年,设“最具演艺潜质奖”
1995年,设“标准体态奖”
1996年,设“才艺小姐”奖
1997年,设“东方美态大奖”、“都会魅力大奖”
1998年,设“动感都会大使”、“环球美态大奖”
1999年,设“千禧才智小姐”、“美腿小姐”
2000年,设“最具新世纪风采小姐”、“网上最夺目小姐”
2001年,设“网上最夺目小姐”、“最受欢迎佳丽”、“纤体美态奖”、“最甜美笑容佳丽”、“最修长美腿佳丽”、“突破原美小姐”、“才艺小姐”
2002年,设“新世代美态小姐”、“超越自然肌肤奖”、“纤体美态奖”、“卓越才艺小姐”
2003年,设“芙蓉美态小姐”、“钻石肌肤奖”、“旅游大使奖”、“才艺小姐”
2004年,设“修身美态奖”、“旅游大使奖”
2005年,设“完美爱心小姐奖”、“温泉文化大使奖”、“旅游大使奖”
Ⅸ 结合美的历程谈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结合美的历史谈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有很多,中国的戏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应该可以看出中国长城就是出产中国文化历史的很大程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