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演变

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 2021-12-15 16:48:48

A. 中国历史朝代变迁是怎样的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B. 中国历史演变过程。

上古尧舜禹之后,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
传到夏桀,商汤取而代之,建立商朝。
到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发动政变,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军队,入主中原,建立周朝。
到周幽王被少数民族所灭,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末年,秦灭六国,始皇帝建立秦朝。
秦末刘邦于项羽四年争霸,最后刘邦获胜,建立汉朝。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不久以后,刘秀打败王莽,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国争霸。
最后魏灭了蜀国,又被司马家族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后西晋灭吴国。
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江东。司马睿建都建康,史称东晋。
在此时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北方主要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比如北魏和前秦,南方东进灭亡之后,依次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
陈后主被杨坚打败,杨坚建立隋朝。
传至其儿子隋炀帝,被北方的李渊所击败,后者建立唐朝。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大周。
武则天后期,张柬之带领太子夺回政权,唐朝继续发展。
唐末,节度使朱温杀了唐哀宗,建立后梁,开始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北方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又叫契丹。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后灭辽。
宋徽宗和宋钦宗不理政事导致亡国,徽宗之子赵构逃亡南方建都杭州,史称南宋。
成吉思汗在北方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灭宋,改国号为元朝。
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脱颖而出,最后统一全国,建立明朝。
女真族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北方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传至明思宗朱由检,被闯王李自成所灭,后者建立大顺。
后金摄政王多尔衮辅佐顺治皇帝入山海关,灭了大顺,改国号清朝。

C. 中国历史演变

上古尧舜禹之后,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
传到夏桀,商汤取而代之,建立商朝。
到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发动政变,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军队,入主中原,建立周朝。
到周幽王被少数民族所灭,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末年,秦灭六国,始皇帝建立秦朝。
秦末刘邦于项羽四年争霸,最后刘邦获胜,建立汉朝。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不久以后,刘秀打败王莽,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国争霸。
最后魏灭了蜀国,又被司马家族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后西晋灭吴国。
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江东。司马睿建都建康,史称东晋。
在此时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北方主要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比如北魏和前秦,南方东进灭亡之后,依次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
陈后主被杨坚打败,杨坚建立隋朝。
传至其儿子隋炀帝,被北方的李渊所击败,后者建立唐朝。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大周。
武则天后期,张柬之带领太子夺回政权,唐朝继续发展。
唐末,节度使朱温杀了唐哀宗,建立后梁,开始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北方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又叫契丹。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后灭辽。
宋徽宗和宋钦宗不理政事导致亡国,徽宗之子赵构逃亡南方建都杭州,史称南宋。
成吉思汗在北方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灭宋,改国号为元朝。
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脱颖而出,最后统一全国,建立明朝。
女真族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北方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传至明思宗朱由检,被闯王李自成所灭,后者建立大顺。
后金摄政王多尔衮辅佐顺治皇帝入山海关,灭了大顺,改国号清朝。
孙中山1912年1月1号建立中华民国,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逼清帝溥仪退位。建立了军阀政府,复辟失败后不久死去。国民大革命后蒋介石建立国民党政府,1949年内战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D. 历史朝代变迁

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楚、西汉、新莽、玄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一、朝代列表

1、

4、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

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覆灭,国祚38年。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

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5、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

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

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在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形成开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唐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夏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隋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朝

E. 历史变迁具体指什么

指某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比如;
入党誓词的历史变迁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的十二大至今。每个阶段的入党誓词都能充分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虽然文字表述略有不同,但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内容。

F. 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 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经过漫长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

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匪浅。

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6)历史演变扩展阅读: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历史(炎黄文明)划分为十个纪:

炎黄、虞夏、商周、齐楚、秦汉;

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以农业社会、母系社会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初期为准。炎黄纪已经出现私有制、商业、战争、奴隶。

二、虞夏纪:以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约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纪)。二里头文化兜底:以青铜器时代初期、双轮车、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标志为准。传说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或可研究纳入本时代故事集。

三、商周纪: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为典型代表。成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为本时代三部曲。约八百年。

四、齐楚纪:铜铁并用时代,约六百年。以齐楚为代表的众多周边族群势力(分别代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大规模融入华夏,为最终形成汉族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东迁,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故事。

五、秦汉纪:铁器时代初期,中国进入帝制时代。以大一统、书同文为时代口号,史记、汉书为时代标志,蔡伦改进造纸术更具有划时代意义。有秦并六国、大泽乡起义、楚汉相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笔从戎等重要历史故事。

六、魏晋纪。亢龙有悔,黄巾起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走马,南北朝并立。

七、隋唐纪。凤凰涅盘,盛世隋唐,隋文科举,大乘玄奘,贞观天可汗,则天女皇帝。(隋文帝……)

八、宋元纪。天下一家,地狱天堂,文明臻极,野蛮大成,华夏之殇无尽痛,上帝之鞭惊启蒙。(借用欧洲文艺复兴之意)(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巴格达百年翻译运动……)

九、明清纪。黄粱石头,南柯红楼,千载遗梦,百年屈辱,金粉帝国,罪恶毒瘤,极权桎梏瓜藤狱,十万成就皆嫁衣。(红楼梦……)

十、共和纪。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辛亥,北伐长征,民国共和,抗战翻身。

G. 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过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后,其子启担任王,从而由“禅让”转变而“家天下”。

夏桀,虽智勇兼备,但生性残暴,沉溺声色。武力征服不从部落,且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尽搜刮民脂民膏,加剧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最终商汤伐夏成功,夏灭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务朝政,攻打黄土高原和东夷地区。这些加剧了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区的周部落,休养生息,闷声发财,最后商纣无奈自焚,商灭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为东西二周。

西周。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时期。周宣王时,土地改革中央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遭到大贵族的反扑。然后千亩之战大败,宣王的南国之师被摧毁。

到了周幽王,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废太子另立,引起诸侯不满。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戏诸侯,诸侯愤怒。而后,被废太子联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镐京,诸侯不救,西周灭亡。

东周。东周东迁后,大量土地分封与诸侯,控制诸侯的力量彻底消失,诸周天子成为傀儡,出现了春秋战国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与宦官和丞相勾结夺位,逼迫太子扶苏自杀。登基后重用赵高,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外忧。开疆扩土(岭南地区)使得关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锐北上阻击;地方起义(陈胜吴广)爆发。巨鹿之战,章邯率残部被项羽击败,刘邦趁势入关中,秦灭。

5、汉朝(前202年-220年)

分为东西汉,中间有外戚王莽篡位,这不做说明。

西汉。汉武帝志在疆域,对外连年征战,国力消耗殆尽。
霍光死后,外戚王莽逐渐掌权,6年,杀平帝废孺子自立称帝,西汉灭。主要是外戚夺权政变。

东汉。刘秀起兵,大败王莽,称帝,国号仍为汉。末年,后宫干政。窦太后垂帘听政,窦氏家族将国库掠夺一空。而后,邓太后铲除窦太后,重用宦官和外戚,这些都孤立了皇权,使之成为傀儡。220年曹丕称帝,汉灭。

6、三国时代(220年-280年)

司马懿夺权,接管曹魏,此后司马家族代魏立晋打下基础,司马炎篡位,魏国灭。

蜀国阿斗宠信宦官黄皓,不勤政,不纳谏。因荆州孙吴杀关羽,蜀吴联盟开始破碎。诸葛亮和姜维常年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耗尽国库,军力下降。邓艾,钟会伐蜀。邓艾绕过蜀国前军,奇袭益州(成都),此时国内空虚无军可战,阿斗降,蜀灭。

吴国政局动荡,国主孙皓荒淫残暴,军心涣散;而此时司马炎隔江相对,招抚渡民,轻徭薄役,并在江边安营扎寨,训练水师。279年,攻破建业(南京),吴灭。

7、晋朝(265年-316年)

司马懿夺权,接管曹魏,此后司马家族代魏立晋打下基础,司马炎篡位,魏国灭。

西晋时期,出现了五胡乱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结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芜,百姓战死,加上天灾大旱,国力极为虚弱。之后,匈奴首领大举南侵,攻入洛阳,西晋灭。

东晋时期,主要是军阀夺权。刘裕经过一系列战争,不断膨胀军事实力,领土面积,彻底控制了东晋朝政。最后逼迫司马德文禅让,东晋灭。

8、南北朝(420年-581年)

这是一个混乱时期,很复杂,参与的国家太多了(宋,梁,齐,陈,北魏,北周,北齐)。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魏,齐,周。

杨坚辅政,逼迫静帝禅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兴土木,建大兴城、开凿运河;后期又修建洛阳城、隋炀帝肆意挥霍国库;军事上,三次远征高句丽,隋朝国力锐减,士兵消耗殆尽,阶级矛盾加剧。

群雄割据,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渊等起兵。最后李渊攻入长安。618年,称帝,隋灭。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间有武则天政变,虽为周,纳入唐。

安史之乱:府兵制遭到破坏,士兵无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将权力交给节度使。安禄山与宰相杨国忠不和,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长安,夺取洛阳,玄宗出逃,军事力量完全丧失。

地方割据。中央薄弱,地方割据,全国混战。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损一空。穷兵窦武,加剧阶级矛盾,激化黄巢起义。朱温在镇压起义时崛起,控制政权。907年,篡国,唐灭。

11、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923年,后梁北太原晋王李存勖灭,建立后唐,地方起义。

936年后唐被契丹灭(石敬瑭勾结),建立后晋,外族入侵。

947年后晋被契丹灭,建立辽,外族入侵。

947刘知远建立后汉。

951年郭威篡权,建立后周,政变夺权。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长驱直入。1125年金完颜家族南侵,宋军失败,割地议和。宋朝军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战大臣遭挤压。1126年,徽钦宗被掳。1127年,北宋灭。

南宋。蒙古铁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统,积累了雄厚的军事实力。宋朝军事将领岳飞被杀,岳家军战斗力瓦解。由宁宗理宗开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战败,陆秀夫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南宋灭。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疯狂扩张实行抢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渐降低,黄河长江流域的汉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满,矛盾尖锐。统治上,因对中原(封建社会)认识不足,政治基础薄弱,失去汉族拥护。

地方割据。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等纷纷起兵,天下大乱。后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机发展,脱离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达等能征善战,攻陷大都改为北平,元顺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称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经济上因为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等萌芽,经济发展明显,需要更多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或紧缩,当时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农商业手工业等波动较大,阻碍了生产力进步;连年东征(出兵朝鲜抗倭,鸣梁海战就在这时候),消耗了诸多军事力量;

政治上,张居正改革失败,阶级矛盾严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稳,百官变动,人才流失。魏忠贤时期,政治极为黑暗腐败,捕杀东林党,党羽斗争加剧,朝政动荡,国库日渐空虚。军事上,袁崇焕回京被杀,失去关宁防线;加上中原地区旱灾严重,无粮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煤山自缢,明灭。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闭关锁国,禁锢思想,科技进步缓慢;社会制度上,落后列强的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得不到解放。

外敌太过强大(八国联军),列强帝国的不断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国库空虚,丧失民族气节,民众大失所望,得不到群众基础拥护。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阶级矛盾爆发。

西方思想与传统思想冲击,资本主义救国热情空前高涨,为阶级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溥仪退位,清灭。

(7)历史演变扩展阅读:

中国自秦以来,一共出过九个大一统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据时期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1、三国鼎立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2、东晋时期五胡十六国:前赵(汉赵)、北凉、夏、后赵、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二个,不止十六个,东晋后灭于桓楚;

3、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南陈,共五个;

4、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5、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6、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7、西夏、辽、金、西辽、北辽、吐蕃、大理,蒙古,共八个。

当然还有很多短暂的地方政权,农民起义政权不被正史承认。

H. 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传说在公元前4600多年前便有国家体制的出现(目前最早的考古证据显示中国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现国家体制)。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原一带的华夏部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现今确认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东部。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到公元1世纪左右时,中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有着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明朝。中国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钟表为首的众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并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权自称中国政权,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国政权。根据史料,日本也常自称“华夏”、“中华”、“中国”、“神州”等。例如二战结束,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还把日本称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国显然是两国。判断历史上一个政权是否中国政权,主要看它与前一个中国政权的关系,是以国内政权更换的形式取而代之,还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颠覆之。

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与文化的概念。中国是华夏汉族建立并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国家。古代中国人历来就有抵抗外侵、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一旦有外族入侵,便会英勇反抗,绝不允许外来入侵者篡夺中华正统的地位。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飞的“精忠报国”,无一不验证了这一光荣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华夏就亡于外族了)。“披发左衽”的反义词是“束发右衽”,也就是华夏汉族的发型服装,是华夏汉族和华夏文化的标志。可见,孔子也是把华夏汉族和华夏文化视为中华正统,不容外族取代中华正统。所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此处“夷狄入中国”指归化、内附中国,决不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中国。

由于满清入关,大儒家 顾炎武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之辨。他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此处“亡国”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权消亡,“亡天下”则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的沦亡。 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节写道:在汉族官绅看来,大顺政权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号”,朱明王朝的挣扎图存是宗室、皇亲国戚、世袭勋臣之类“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绅士民没有多大关系;而满洲贵族的入主中原则是“披发左衽”(剃头改制),“亡天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应当奋起反抗。”

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列强开始崛起并逐渐向东扩张,中国的优势逐渐消失。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由于文化和制度上无法满足西方列强的野蛮要求,在遭遇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和经济入侵后,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台湾等多处领土。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东亚专制主义帝制,建立了共和体制,但之后中国依然饱受国内外战火之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I. 历史文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

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1、贾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贾湖21个刻符里,已认识的11个字,分别属于反映易学里离、坤两卦之象的卦象汉字。

2、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其中一些是数字。

3、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

它形成约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

4、夏代水书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墟出土的陶器有24个水书文字。一种比较折衷的意见认为中国文字“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当然,这不是公认看法,因为夏代出土的文字还少。

5、甲骨文

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边刻有一些符号,可以看成是早期(约公元前4300年)的雏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经初具规模、比较完备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并把这种文字叫作甲骨文。

6、金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字体也不断地在演变。从殷商到秦统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也比甲骨文丰富多了,大小匀称,也有了行款,并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7、大小篆

春秋战国时,诸侯争战,你争我夺,也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

8、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9、楷书

隶书进一步演化而成为楷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字体,它比隶书更丰富而完备。三国时期的钟繇是在楷书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贡献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发展,书法也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一大批擅长写楷书的名家.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10、草书

“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无论哪种字体写得潦草,都算草书。作为一种专门的字体,是汉代才有的。到汉末,草书才大为风行,先为章草,又为今草,最后发展为狂草,还有小草。草书种类繁多,初学者不宜学。

11、行书

行书是介乎楷、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之末。真正繁荣时期是东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就是行书。由于行书比较实用,书写比楷书更为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认,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体。

J. 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是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3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

4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5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热点内容
n97多少钱 发布:2025-05-22 20:56:55 浏览:451
大学数学的题 发布:2025-05-22 20:37:43 浏览:333
金聪老师 发布:2025-05-22 19:44:09 浏览:902
曹冰老师 发布:2025-05-22 19:03:11 浏览:143
上海五年级数学试卷 发布:2025-05-22 18:44:58 浏览:493
生物质锅炉厂 发布:2025-05-22 15:57:39 浏览:807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教学 发布:2025-05-22 15:03:32 浏览:933
佐川美术馆 发布:2025-05-22 13:59:32 浏览:891
2017贵州语文高考 发布:2025-05-22 13:37:29 浏览:394
教师业务总结 发布:2025-05-22 11:23:26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