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历史
㈠ 奥斯卡奖的来历是什么
1927年1月,美国制片公司米高梅的总经理路易斯·梅耶在家中的一次晚宴上向与会者提出了创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设想;一周后,来自电影界的36位专业人士受邀出席在洛杉矶国宾酒店举办的晚宴,一起商讨了该设想。
5月11日,300位电影界人士受邀参加在洛杉矶比特摩尔酒店举行的成立晚宴,270人同意加入学院,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正式成立,由道格拉斯·范朋克担任首位学院主席。
1928年,由7人组成的评奖委员会确立了会颁发12个竞争性奖项。
1929年2月18日,第1届奥斯卡奖的获奖名单刊登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刊物上。5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罗斯福酒店花厅举行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共有270人出席。
2009年6月,学院宣布从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的数量从5部增加到10部。
2010年3月,凯瑟琳·毕格罗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女性。7月,学院宣布从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视觉效果的提名影片的数量从3部增加到5部;此外,参评最佳动画长片的作品由原本的“不少于70分钟”变为“至少40分钟”。
2015年1月,为表示对对所有电影技术人员的尊重,学院宣布从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起,会在提名典礼宣布全部奖项的提名名单,一改以往不在提名典礼上宣布技术类奖项的提名名单的行为。
2016年2月,萨姆·史密斯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时已出柜的性少数。11月,成龙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荣誉奖的华人。
2018年12月,奥斯卡位列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第124名。
2019年4月,学院宣布从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外语片奖项更名为最佳国际影片奖项;此外,从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的提名影片的数量从3部增加到5部,初评名单从7部增加到10部,最佳国际影片初评名单从9部增加到10部。
11月,学院宣布从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国际影片的获奖名单(原最佳外语片)由全部学院会员投票选出,而非以往由部分会员选出。
规则
根据奥斯卡奖官方规则二以及三显示,该电影必须在过去一年,从1月1日的午夜起一直到12月31日结束,至少在洛杉矶郡地区内上映七天,才有资格参与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例外) 。
举例来说,2010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拆弹部队的首次上映时间为 2008 年,但是无法参加2009年的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因为这部电影一直到2009年中才在洛杉矶上映,所以只能参加2010年的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外语片必须附上英语字幕,而每一年每一个国家只能投一部作品。
规则二也说明电影的长度,除了短片电影,长片电影必须至少 40 分钟。报名电影也必须使用35毫米胶片或是70毫米胶片冲印,或是使用至少2048乘以1080画素,24帧/秒或是48帧/秒逐行扫描的数位电影格式。
制作方得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依照官方的报名表上网报名;如果没有在该年度报名,该电影还是可以在其他年度报名。报名表包括制作方的工作人员名称以及报名奖项。之后会逐一确认报名项目并将结果通知。
在十二月下旬时,奥斯卡委员会就会将选票以及报名清单寄给 6000 位可投票会员。大多数的奖项,都是由各领域的会员投票选出该领域的相关入围者(举例,只有导演可以投导演奖,编剧投编剧奖,演员投演员奖等等)。
而最佳影片奖则是全部的会员都可以决定入围电影。在主要奖项中,采用可转移单票制的形式投票,每一个会员都可以选择五个入围者(最佳影片则是十部电影),采优先级形式。在部分奖项,包括外语片,纪录片以及动画电影奖,则是由特别组成的委员会成员投票选择。
大部分的奖项获奖者都是由全体成员依照简单多数制中,从入围者里投票表决。从2009年起,最佳影片奖改采用排序复选制选出。
电影公司会花费数百万元美金替电影在最佳电影奖中拉票,以增进进入奥斯卡奖的机会。因此学院制定规则限制成员的公开拉票活动,并尽力消除过度的竞争行为,并防止过程不公。在学院中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会建议成员可行的竞选方式,并且会对违反规定的人处以罚款。
举例来说,2009年的最佳电影入围之一的拆弹部队,其中一位制作人被禁止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因为他过度拉票,不过最终“拆弹部队”还是获得最佳电影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奥斯卡金像奖
泰坦尼克号》在第71届奥斯卡上共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专奖、最佳属编辑奖、最佳插曲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音响奖、最佳音响编辑奖和最佳服装奖。
《宾虚》在32届: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最佳、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彩色)、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特效 、最佳原著音乐共11项
《指环王3》在76届: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化妆奖、最佳视觉特效、最佳音效奖、最佳配乐奖、最佳剪辑、最佳歌曲、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和最佳影片共11项
这三部电影是迄今为止在奥斯卡获奖最多的电影
但是如果以一部系列的电影来说,《指环王》系列共获17项奥斯卡奖(4座金人和《双塔奇谋》2座金人)就是最多的
㈢ 奥斯卡历史上有哪些遗珠
奥斯卡最佳很早开始就是靠运作的,能否得奥斯卡和许多方面有关,政治正确、商业运作方式等等,具体可以看看晓松奇谈讲奥斯卡的那期。喜爱电影的大概都记得载入影史的1994年,部部佳片《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辛德勒名单》《这个杀手不太冷》还有小李第一次陪跑的《不一样的天空》,最后肖申克一个奖项没得,很多人为之抱憾,但也不妨碍它在影视的地位。
㈣ 奥斯卡的历史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令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名称的来历】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还有,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 ,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此外,另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 :“ 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到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奥斯卡金像奖奖座】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奥斯卡金像座的尺寸、重量、结构及价格在早期和现大都有所不同。
高度:早斯为十又四分之一英寸,现为十三又二分之一英寸(约等于34.3厘米)。
重量:早期为六点七五磅(约等于3.1 公斤)现为十一磅(约等于5公斤)。
结构:早期为锡铜合金(锡占92.5%,铜占7.5%),外敷金箔;现在为锡、铵合金,磨光后敷10K金箔,然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层涂发光漆。
价格:早期每个奖座价值30美元,现在价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颁布了奥斯卡奖的所有权法,规定金像奖座不得买卖或抵押,如有发生,学院本部将向出售者索回相当于奖座价格的赔金。还有,如果一项奖有数人获得,那么一个以外的奖座均按原价收钱。
自一九四三年开始,由于锡、铜等金属系重要的战略物资,奥斯卡奖的塑像在连续四年内均由石膏制成,外而涂金。到战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凡获奖者,均可得到一条金像项链,送给自己的亲人。这项链上面镌刻着该亲人的名字,项链悬着一枚有3.5公分长的奥斯卡金像。
【奥斯卡奖项的设置】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跟现在不同,只有七项: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首届的金像奖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产生,于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大饭店颁奖,出席人数约二百五十位。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凯觎的殊荣。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从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意大利获奖十次,法国获奖七次,瑞典获奖四次,日本,前苏联和联邦德国各获奖三次。
【奥斯卡评奖规则】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一沃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 http://www.oscars.org 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学院对参评影片的评选资格的限制
1、长片电影时间长度长于40分钟,用35mm或740mm的胶片或是非录像带公开放映过。
2、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放映过,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必须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间。
3、在洛杉矶上映前也还要在美国之外的商业院线首映过,影片的公开首映若不是在剧场放映的(如广播、有线电视及家庭录像片和互联网等),将无资格参加奥斯卡评选。首映后的六个月之内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体上公映,六个月之后才可在非院线媒体上映。
4、在奖项规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5、提交的时候要附带全面而真实的电影可靠的电影制作职员名单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矶院线名称及放映日期。
6、送交理事会参评的影片不能于2004年1月31日收回。
7、理事会将最后确定评选资格,理事会不会受任何人为障碍约束干扰,它会为奖项评选做出自己的独立决定。
8、如果发生任何争执,理事会有权保留奖项直至争议解决再作评定。
9、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协会主席宣布某部电影或相关电影资料的奥斯卡奖项的提名资格,既说明该项目入围奥斯卡该项目角逐(既是获得提名,是否获最终学院五项提名并与颁奖礼当天与柯达剧院宣布其提名及是否获奖,由美国电影学会及IMDB另行评判)
奖项投票规则限定
1、 各类奖项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
2、 有资格参评的影片将被放入奥斯卡年度“评选放映表”。
3、 除了表演奖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单张“评选放映表”仅指参评影片名称而不包括相关个人名字。
4、 提名和奖项是秘密投票选出的,由学院提供印制的选票,无记名投票。由学院主席指派合格的公证员开启和计算票数。
5、 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选票的计分采用优先选择和加权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无资格参加最后评选。
6、 每个奖项的提名不超过五部。
7、 如果一项提名影片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被理事会宣布废除评选资格,不会增加新影片填补空缺,此项将以少一个提名名额的方式进入下一轮投票。
8、 投票得将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则作品作者都会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项奖项奖品数有数额限定。若最终投票中有两部影片得分一样,就两部都授奖。
至于各类具体奖项评选办法规则,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要特别提到的是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因为这才似乎和我们关系真正紧密一点。
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
1、参评奥斯卡奖项的外语影片是指片长长于40分钟,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发行制作,主要用非英文对话的影片。
2、参赛外语片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在国内首映,用35mm或70mm胶片在商业剧院连续上映七天以上。
3、选用对话应该是该国母语。准确达意的影片英文标题是需要的。
4、一个国家只能递交一部影片。
5、学院会向参评机构发放正式报名表,便于参评影片的制作公司填写详细信息。在推定日期学院办公室必须收到参评影片报名表、演员表、制作人员表、简短英文该药、导演介绍、影片海报等。
6、同时还应寄一份影片副本,内容必须和正本相同。
7、外语片评委奖秘密投票产生五部最佳提名。
8、最佳外语片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参与。
9、外语片也可以参加别的奖项评选,但是条件是必须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连续放映至少七天以上,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上映。
10、获最佳外语片奖项后,由导演代表团队领取奥斯卡奖。
【奥斯卡的策略】
奥斯卡策略之一:权威的树立
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电影工业在美国也开始崭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斯两家电影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66年)里根总统,但此时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副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奥斯卡策略之二:顺势而行
奥斯卡虽说是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电影节。下面再举一例作证明:只要稍微关心电影的人,没有谁不知道《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由于《阿甘》的出现,年度奥斯卡评选成为了很多经典力作——《狮子王》、《肖申克的救赎》、《真实的谎言》挥之不去的一场噩梦。但鲜为人知的是,《阿甘》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但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奥斯卡策略之三:票房决定一切
谈到奥斯卡,有一个话题永远也无法绕开,那就是奥斯卡评委在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衷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奥斯卡策略之四:悬疑的缔造者
1940年,希区柯克那部著名的惊悚悬疑片《蝴蝶梦》夺魁第十三届奥斯卡,与此相若的是,奥斯卡也走进了它的悬疑旅程——从本届开始,获奖名单将采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电影节的借鉴典范。
奥斯卡犹如一潭深水,浪花飞溅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奥斯卡被推到举世瞩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软硬件”和谐匹配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利益。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例如,1981年,《极地站车》获得最佳故事片奖,获奖后的三周就赚了近一千五百万美元。而离我们较近的《莎翁情史》,在 1998年12月底上映,到次年2月获得提名时,票房收入为3630万美元,在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后,票房翻了一倍多,又赚了3670万美元;三月底得大奖后,另增加了2700万美元。按照估计,该片60%的票房都跟它受到奥斯卡奖青睐有直接关联。而且,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几乎每年都要押宝于某部电影,为其耗费巨大的广告投资。从五十年代早期开始至今,好莱坞的两份定期刊物《联合演出日报》和《好莱坞报道》成为了各大制片公司争夺的主要阵地,它们买断其中的多页版面刊登电影广告。例如,在1984年的奥斯卡评选前夕,米高梅和联美公司买了《联合演出日报》的31页版面,而派拉蒙则为为年度参评影片《母女情深》买下了28页版面,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和AB影片公司也不甘示弱,为《希尔克伍德》一口气买下了50页广告。可以计算一下,以当时该杂志广告价格每页3500美元计算,各大公司在页面广告上的费用就高达几何。除此而外,各大制片公司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的电视广告上也得花大笔费用。时至今日,互联网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影片宣传竞争的主要手段。
制片公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宣传影片主要是要在公众中扩大影响,争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获奖,仅靠舆论影响力是不够的,因为,奥斯卡奖项的选票是牢牢攥在学院评委的手里的。制片公司要想稳操最后胜券,必须采用“非常手段”。
在奥斯卡评委团里抢占评委席成了各大制片公司屡试不爽、颇有成效的一个招数。我们可来看以下这个例子:如前文所提到的,早期的奥斯卡是几大制片公司一手扶持下成长起来的。其中Metro-Goldwyn-Mayer(米高梅公司)无疑在学院中占据绝对优势(这除了Metro-Goldwyn-Mayer本身经济实力强大外,它当时的总经理路易斯.B.梅耶为学院的成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而产生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学院首届主席就是由米高梅旗下的著名默片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担任的。在学院成立的前十年,最佳影片的奖项几乎被米高梅公司所囊括,当时好莱坞流传一句话:“只要你跟Metro-Goldwyn-Mayer签约,就有得奖资格”。
㈤ 奥斯卡历史上获奖最多的是什么影片
获奖最多的有三部影片,它们都获得了十一项奖,分别是:《宾虚》,《泰坦尼克号》,《魔戒3:王者无敌》
第三十二届(1959)
最佳影片:《宾虚》
最佳男主角:查尔顿.赫斯登《宾虚》
最佳男配角:休.格里菲斯《宾虚》
最佳导演:威廉.惠勒《宾虚》
最佳摄影,彩色片:罗伯特.瑟蒂斯《宾虚》
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威廉.霍宁,爱德华.卡法诺,休.亨特《宾虚》
最佳音响:弗朗克林.米尔顿《宾虚》
最佳剪接:拉尔夫.温特斯,约翰.邓宁《宾虚》
最佳音乐,剧情片与喜剧片配乐:米克洛斯.罗沙《宾虚》
特技效果:阿诺德.吉莱斯皮,罗伯特.麦克唐纳德,米洛.洛里《宾虚》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伊丽莎白.哈芬登《宾虚》
第七十届(1997-1998)
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
最佳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最佳摄影:《泰坦尼克号》
最佳艺术指导:彼德-拉蒙特等(《泰坦尼克号》)
最佳音响:汤姆-约翰逊等(《泰坦尼克号》)
最佳剪辑:哈里斯等(《泰坦尼克号》) 詹姆斯-霍钠:(《泰坦尼克号》)
最佳原创歌曲:《我心依旧》(《泰坦尼克号》)
最佳视觉效果:罗布特-拉各托(《泰坦尼克号》)
最佳服装:戴拨拉(《泰坦尼克号》)
最佳音效剪辑汤姆-贝尔福特(《泰坦尼克号》)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魔戒3:王者无敌》
最佳导演:彼得·杰克逊,《魔戒3》
最佳改编剧本:《魔戒3》
最佳电影歌曲:《魔戒3》
最佳剪辑:《魔戒3》
最佳电影配乐:《魔戒3:王者无敌》
最佳音效混合:《魔戒3:王者无敌》
最佳化妆:《魔戒3:王者无敌》
最佳视觉效果:《魔戒3:王者无敌》
最佳服装设计奖:《魔戒3:王者无敌》
最佳美工:《魔戒3:王者无敌》
㈥ 奥斯卡背景及意义
对于奥斯卡的来历很多人都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奥斯卡的名字起源管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她听说有金像奖这个说法后突然惊奇的呼喊道:“他听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的名字”,后来不经意被记者听到了原来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管理者将它成为奥斯卡,从此这个说法就被人们所知晓。
还有人说这是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最早取名叫做奥斯卡的。她是在第一次领取金像奖时,突然无意的叫了声她丈夫的名字“奥斯卡” ,被现场的记者听到了后,这个金像奖称为“奥斯卡”被流传开来。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比较好奇,对于为什么要举办奥斯卡奖励始终抱着疑问。
我觉得竟然一个奖项能够举行,并且能举行这么久,那么肯定是有着一定的道理,这可能是为了对演员的演技的肯定,也是对评估演员等级高低的一种方法,也是为了激励演员在今后的演绎中更加的努力。
㈦ 奥斯卡历史上有几次推迟举办时间
奥斯卡历史上有四次推迟典礼的举办时间,第一次推迟是在1938年,当时是由于洛杉矶发生大水灾,随后的延误是由于1968年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遇刺,以及1981年美国前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的遇刺案。
㈧ 奥斯卡金像奖历届获奖名单
1,奥莉薇娅·科尔曼,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奥莉薇娅·科尔曼(OliviaColman),出生于1974年1月30日英国诺福克郡诺威奇,英国演员。2016年,出演电视剧《夜班经理》。2019年凭电影《宠儿》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2,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McDormand),1957年6月23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美国女演员、制作人,毕业于耶鲁大学。2018年,凭借犯罪喜剧电影《三块广告牌》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3,艾玛·斯通,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艾玛·斯通(EmmaStone),1988年11月6日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美国女演员。2017年2月,凭借在《爱乐之城》中的表演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4,布丽·拉尔森,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布丽·拉尔森(BrieLarson),1989年10月1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美国演员、歌手、导演。2015年,凭借剧情片《房间》获得第73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5,朱丽安·摩尔,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朱丽安·摩尔(JulianneMoore),1960年12月3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兰那州,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美国影视演员。
2014年5月,摩尔凭借《依然爱丽丝》获得第72届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2015年2月,摩尔凭借同部影片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并成为影史上首位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和奥斯卡金像奖影后大满贯的女演员。
㈨ 奥斯卡奖的前身是什么
奥斯卡奖一般指奥斯卡金像奖没有前身的说法,1927年5月4日,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
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发给了埃米尔·杰林斯(Emil Jannings),他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演员奖。
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会都有媒体进行相应报道。
(9)奥斯卡历史扩展阅读
奥斯卡金像奖对应各领域奖项介绍
1、音乐的格莱美奖
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在美国主办的音乐类奖项,创办于1958年。格莱美奖与电影类的奥斯卡金像奖、电视类的艾美奖、戏剧类的托尼奖共称为美国年度四大娱乐奖项。
2、电视的艾美奖
是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第一届颁奖礼举行于1949年,地位如同奥斯卡奖于电影界和格莱美奖于音乐界一样重要。
黄金时段艾美奖(Primetime Emmy Awards)由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ATAS)颁发。日间艾美奖(Daytime Emmy Awards)由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NATAS)颁发。国际艾美奖由国际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IATAS)颁发。
㈩ 奥斯卡来由
来历含义:
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别称,正式名称叫“学院奖”( Academy Awards)。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是由多家美国工业界巨头于1927年5月组织成立的一个职业电影人的荣誉性组织,其宗旨就是提高电影的艺术质量。至1999年,学院已有6000多名成员。
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沃尔特-迪斯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从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奖杯造型: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
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武士,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拄一把长剑,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重要工作部门: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最初的奖座由乔治.史丹利制作由于奖杯外表镀上了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评选流程和历史影响:
在世界各国设立的电影奖中,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最引人瞩目。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不仅反映美国电影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还对其他国家电影艺术发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奥斯卡金像奖每年举办一次。首届的金像奖得主在1929年2月18日产生,其颁奖仪式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罗斯福大饭店举行,至今,已满77届。
奥斯卡奖以上一年公开发行的英语影片为遴选对象,奖项分为成就奖和特别奖两类,现有28个奖项,如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科技成果奖等。评选结果由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以投票方式产生。投票分两个步骤:第一次投票选出5名(部)最佳候选者,即所谓“提名”;“最后投票”则是在提名基础上产生。投票结果绝对保密,于颁奖时当众启封。评选工作比较慎重、细致,且讲求专业技术方面的高标准,因此奥斯卡奖一直被视为比较严肃的电影奖。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
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
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
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令反映美国电影艺术
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
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 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
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
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
A.M.P.A.S.), 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
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
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设立了“电影艺
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
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
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
为人知。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
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
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
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
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
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金塑像高13.5英寸,
重8.54磅, 由米高梅公司艺术指导、美术设计师德里克-
奇博斯设计,雕塑家乔治-斯坦利制作。
奥斯卡金像奖从1929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
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
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
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
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
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得票的多少
决定影片的获奖。票数统计后存入保险箱,直到颁奖时才
公布名单。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
美国的普莱斯-活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 选票放在
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护。统计后的用纸则
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
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颁奖
仪式基本习惯于在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这段时间内举行。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
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
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
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
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 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
伯格纪念奖、 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
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
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
之称,是男女演员们觊觎的殊荣。
前19届奥斯卡交评美国影片,从1947年的第20届起,
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
11月 1日至下一年10月31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
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
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
外国片委员会审查。 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5部提名影片。
观摩完5部影片后, 再由4000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
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
而不授予个人。从1947年起至1993年7次,瑞典获奖4次,
日本、前苏联和联邦德国各获奖3次。
参考资料:http://games.sina.com.cn/o/n/2005-11-30/1810134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