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化学成分
㈠ 水杉树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就是秋天的独特魅力。不管是“满城尽是黄金甲”的银杏,还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枫,都因明艳绚丽的色彩而吸引了千万目光。可你知道为什么叶子到了秋天会更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呢?
大家都知道树叶的绿色变来自叶绿素。几乎所有的植物叶片中都有叶绿素的成分存在,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出绿色光,并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氧气和碳水化合物。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花青素、糖份等其它色素及营养成份。
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色的合成受到阻碍,树叶中的绿色素减少,叶黄素、胡罗卜素、花青素就会表现出来。如花青素表现出来就是非常鲜艳的红色,叶黄素表现出来的就是黄色,所以秋天树叶的色彩有红色和黄色深浅不一,非常绚丽。如果我们作个试验,在初秋时剪一片枫叶放在家中比干燥的地方,几天之后水分蒸发了,枫叶就变成了红叶。如果将剪下的绿叶放在糖水当中,其变红的速度就会更快。
那为什么一棵树上会有红叶、黄叶并存的现象呢?那是因为黄色的叶片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合成花青素呀。如枫香、水杉、榉树等。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有助于改变叶子的颜色。温度、湿度、pH值甚至土壤条件都已被证明会影响叶子的色调。但是,虽然有这么多的生物和化学过程的影响,树叶的颜色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光照。
㈡ 树木冬天为什么要涂石灰水
防冻害和日灼,避免早春霜害。冬天,夜里温度很低;到了白天,受到阳光的照射,气温升高,而树干是黑褐色的,易于吸收热量,树干温度也上升很快。这样一冷一热,使树干容易冻裂。尤其是大树,树干粗,颜色深,而且组织韧性又比较差,更容易裂开。涂了石灰水后,由于石灰是白色的,能够使40%-70%的阳光被反射掉,因此树干在白天和夜间的温度相差不大,就不易裂开。延迟果树萌芽和开花期,防止早春霜害。
还有杀菌和防虫的作用,防治病虫害和延迟树木萌芽,避免日灼危害。在日照、温度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涂白可以减弱树木地上部分吸收太阳辐射热,从而延迟芽的萌动期。涂白会反射阳光,避免枝干湿度的局部增高,因而可有效预防日灼危害。杨柳树栽完后马上涂白,还可防治蛀干害虫、皮溃疡病害。

(2)水杉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涂白树种
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对槐、榆、紫薇、合欢、杨、栾、柳、樱花、蔷薇科中经常发生病虫危害的和部分受蚧虫、天牛、蚜虫危害的常绿树以及易受冻害的杜英、含笑等树木可进行重点涂白,而其它病虫危害较少的如水杉、银杏、臭椿等,若无病虫危害则可不涂。
涂白高度
隔离带行道树统一涂白高度1.2-1.5米,其它按1.2m要求进行,同一路段、区域的涂白高度应保持一致,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涂液时要干稀适当, 对树皮缝隙、洞孔、树杈等处要重复涂刷,避免涂刷流失、刷花刷漏、干后脱落。每年应在秋末冬初雨季后进行,最好早春再涂一次,效果更好。
㈢ (二)植被与植物资源
1.植物种类
据烟台市林业局、保护区等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考察组本次实地调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26科、497属、997种(含73变种、11变型、8亚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5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植物5种,“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31种,含山东特有植物9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5种,中国特有植物10种。
保护区维管植物按照进化程度,分为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详见表5-2。
表5-2 维管植物各门科、属、种统计表
2.植物区系
保护区从植物区系分区上属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中的辽东、山东丘陵亚地区。
保护区地处沿海,具有温暖湿润的优越气候条件,地形复杂多样,区系具有植物种类丰富、优势现象明显、特有物种较多、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古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3.重点保护植物
(1)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
根据国家林业局、农业部1999年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烟台市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中,有5种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是中华结缕草、野大豆、紫椴、银杏、水杉,其中银杏、水杉为栽培,在保护区内有多年古树,长势良好。详见表5-3。
表5-3 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一览表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植物。根据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保护区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植物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5属5种,见表5-4。
表5-4 区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植物统计表
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依据有关文件,保护区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有5种,分别是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烟台补血草(Limonium franchetii)、杜仲。
(2)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
根据《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中,对“山东省稀有濒危保护植物”的建议,保护区内含“建议”的“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31种。其中:渐危种10种,稀有种21种。详见表5-5。
表5-5 区内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统计表
4.可利用资源植物
保护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类型多样,植物资源及可利用资源植物丰富,资源植物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药用植物、野菜资源、淀粉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油植物、纤维植物、单宁植物、蜜源植物、观赏植物等9类。
药用植物。其中最有开发前景的有4类,即降压类、抗肿瘤类、治疗冠心病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类等。主要种类有:杜仲、侧柏(Platyclas orientalis)、地榆、酸枣(Zizyphus jujuba)、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薄荷(Men-tha haplocalyx)、车前(Plantago asiatica)、瞿麦(Dianthus superbus)、A蓄(Polygonumaviculare)、艾(Artemisia argyi)、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藿香(Agastache rugosa)、忍冬(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香薷、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黄芩(Scutellar-ia calensis)、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桔梗、紫苏(Perilla frutescens)、连翘、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半夏(Pinellia ternata)、香附子(Cyperus rotuns)、木槿(Hibicus syriacus)、乌苏里风毛菊(Saussurea ussuriensis)、中华小苦荬(Ixeridium chinense)等。
野菜资源。据调查保护区有野菜资源约200余种,其中,可食野菜约120种,营养丰富、已被人们做为蔬菜食用的最常见种类约有100种,分为6类。①茎芽类:栎(Quercus spp.)、枸杞(Lycium chinense)、山芹(Ostericum sieboldii)等;②叶菜类: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地肤(Kochia scopari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茵陈蒿、泰山韭、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长蕊石头花(Gypsophila oldhamiana)、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马兰(Kalimeris indi-c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蔊菜(Rrippa indica)、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薄荷(Mentha haplocalyx)、藿香(Agastache rugosa)、苋(Amaranthus spp.)等;③花菜类:木槿、野蔷薇(Rosa multiflora)、石竹(Dianthus chinensis)、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等;④果菜类: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枸杞、茅莓(Rubus parvifo-lius)、龙葵(Solanum nigrum)等;⑤香菜类:水芹(Oenanthe javanica)、薄荷、藿香、紫苏等;⑥根茎类:牛蒡(Arctium lappa)、玉竹、桔梗、黄精等。
淀粉植物。淀粉植物可以作为粮食淀粉的重要补充,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如纺织、医药、酿造、石油等部门,常用做黏接剂、选矿剂、石油开采和地质勘探的冲洗液等。具有潜力的以壳斗科、禾本科、天南星科(Araceae)、薯蓣科(Dioscorezceae)等科的植物为主,比较重要的有:麻栎(Quercus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槲树(Q.den-tata)、野黍(Eriochloa villosa)、半夏、薯蓣(Dioscorea opposita)、绵枣儿等。
油脂植物。油脂植物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广泛用于医药、造纸、化工、橡胶、塑料等方面。保护区主要有油松、赤松(Pinus densiflora)、黑松(Pinus thunbergii)、榆(Ulmus pumila)、山槐(Albizia kalkor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地锦槭(Acer mono)、圆叶鼠李(Rhamnus globosa)、益母草、车前、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等。
芳香油植物。芳香油是一种以萜类为主的复杂化合物,通常含有50种以上的化学成分,是植物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物质,具有挥发性强和香味浓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日用化工、医药等工业部门,而且还是重要的出口物资。该类植物以唇形科、芸香科(Rutaceae)、柏科(Se1agine11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和菊科为主。主要有侧柏、黄荆(Vitex negundo)、荆条(V.negundo var.heterophylla)、地椒(Thymus quinquecostatus)、黄花蒿、野艾蒿(Artemisia lavanlaefolia)、橘草(Cymbopogon goering-ii)、月见草(Oenotherabiennis)、紫丁香(Syringaoblata)、白丁香(S.oblatavar.alba)、紫椴、刺槐、黄连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郁香忍冬(Lonicera fragrantissi-ma)等。
纤维植物。纤维植物是造纸、纺织、编织等的重要原料,该类植物保护区数量大、分布较广,以禾本科、桑科(Mor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最为重要,如:悬铃木叶苎麻(Boehmeria tricuspis)、木防己、桑、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
单宁植物。单宁植物又称鞣料植物,是提取栲胶的原料。栲胶是制革、印染、软化用水等的化工原料。保护区单宁植物:木本类如赤松、黑松、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槲树、栓皮栎、山槐、臭椿、楝(Melia azedarach)、盐肤木(Rhus chinensis)等;草本类如酸模(Rumex acetosa)、茜草(Rubia cordifolia)、委陵菜等。
蜜源植物。蜜源植物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产品蜂蜜、蜂蜡、蜂乳等还是食品、医药、电讯、纺织、国防和出口的重要物质。保护区蜜源植物种类丰富、花期长,为养蜂业提供了优良的资源。据蜜源植物的性质,分为蜜源植物和辅助蜜源植物两类。木本蜜源植物如连翘、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刺槐、黄荆、荆条、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枣(Ziziphus jujub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扁担木(Grewia biloba var.parviflora)、榔榆(Ulmus parvifolia)等;草本蜜源植物如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荠、丹参、草本威灵仙(Veroni-castrum sibiricum)、石竹、黄花菜、地榆、林荫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乌苏里风毛菊等。辅助蜜源植物主要有:酸枣、榆、板栗、打碗花(Alystegia hederacea)、地黄(Eh-mannia glutinosa)、紫花地丁等。
观赏植物。经调查,保护区有观赏植物350种,隶属90科。按其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不同,可分为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地被植物、草坪植物等六类。①观花植物:花色鲜艳,花形优美,花期较长。如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诸葛菜、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a var.sibiricum)、大花溲疏、华北绣线菊(Spiraeafritschiana)、多腺悬钩子(Rubus phoenicolasius)、野蔷薇、花木蓝、胡枝子、紫花地丁、丹参、月见草、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锦带花(Weigela florida)、琼花(Viburnum erosum f.keteleeri)、桔梗、黄花菜、黄精、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玉竹、无柱兰等。②观果植物:果实颜色亮丽、果形奇特、挂果时间长。如枫杨、茅莓、水榆花楸、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南蛇藤、扁担木、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otoma)、郁李(Cerasus japonica)、琼花等。③观叶植物:叶片青翠欲滴,或叶形奇异、叶片随季节变化呈现鲜艳颜色。根据人们观赏植物叶的不同角度,将观叶植物分为蕨类植物、奇型叶植物、常绿叶植物、变色叶植物、肉质叶植物五大类。如卷柏、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元宝槭(Acer truncatum)、黄连木、爬山虎、鸭跖草、瓦松、女贞(Ligustrum lucid-um)、银杏、鹅掌楸、石血、扶芳藤、山麦冬(Liriope spicata)、红叶黄栌、火炬树(Rhus typhina)、盐肤木等。④垂直绿化植物:植株蔓生,借助其他物体能垂直生长,主要是藤本植物。如木通(Akebia quinata)、野蔷薇、葛(Pueraria lobata)、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山葡萄(Vitis amurensis)等。⑤地被植物:植株矮小,匍匐地面成丛,花朵密集,一至多年生。如匍枝委陵菜(Potentilla flagellaris)、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地榆、酢浆草、堇菜(Viola spp.)、地椒、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马兰、蒲公英、费菜(Sem aizoon)等。⑥草坪植物:植株耐践踏、耐修剪或叶色长时间浓绿的草本植物。如中华结缕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巨序剪股颖(Agrostis gigantea)、早熟禾(Poa annua)等。
㈣ 银杏 水杉 天然分布在哪里
银杏
银杏--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我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我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
银杏(Ginkgo Liloba L.)俗称白果,公孙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我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入的。
水杉
拉丁名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中文名 水杉
拉丁科名 Taxodiaceae
中文科名 杉科
保护级别 1
分布 湖北(利川)、湖南(龙山)、四川(石柱)、陕西(汉中)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现状
稀有种。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远在中生代白垩纪,地球上已出现水杉类植物,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冰期以后,这类植物几乎全部绝迹。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至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谋道溪(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树龄约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县水杉坝与小河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
㈤ 树叶的资料
枫树叶 枫叶为掌状5浅裂,长13厘米,宽略大于长,3枚最大的裂片具少数突出的齿,基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绿色,下面脉腋上有毛,秋季变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树皮灰褐色,光滑随树龄增长而出现沟纹和鳞片。花黄绿色,小,无花瓣,下有垂于细长柄上,春季随幼叶开放,呈开放型花序。果实具平行的翅,长2.5厘米。高度30米,宽柱形,落叶。 银杏树叶 银杏树叶的颜色是浅绿色的,它和山白蜡树叶可不一样,它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的,它的叶片的顶端还有一条大波浪,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把扇子一样。银杏树叶每到春天就会长出嫩芽。夏天,叶子就会长出小扇子的模样。到了秋天,叶子便和山白蜡树叶一样,渐渐地凋落下来,微风一吹,就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一样,在互相追逐、嬉戏着,这种场面真叫人陶醉。到了冬天,落在地上的叶子便会被尘土淹没了。 甜栗子树叶 冬青叶 冬青叶多锯齿或刺,冬青叶小 山白蜡树叶 山白蜡树叶的颜色是深绿色的,它的叶子中间还有一条叶脉,叶子的边缘还带有许许多多看不清楚的小锯齿,如果把叶子竖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倒翁一样。山白蜡树叶每到春天就会开放,夏天便会被火辣辣的太阳晒蔫了,秋天树叶便会渐渐枯黄了,从树上落下来,到了冬天树上就光秃秃的了,就像是原来有头发的老人,最后头发全都掉光了一样 叶的组成 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 叶柄——支持这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 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叶脉 布满在叶片上的粗细不等的脉络,叫做叶脉。叶脉分两种: 网状脉——叶脉相互交错,形成网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有网状脉。 平行脉——叶脉互不交错,大体上平行分布。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有平行脉。 树叶的种类 根据叶柄上长有叶片的数目,叶可分为两种: 单叶——每个叶柄上只长有一个叶片,如右图 复叶——每个叶柄上长有许多的小叶,如右图 树叶的形态 椭圆形: 形如椭圆,中部最宽,尖端和基部都是圆形,如樟树、橡皮树、木犀、茶树、黑枣树、樱草的叶。 心形: 形如心脏,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如甘薯、牵牛、紫荆、?麻的叶。如果是心形倒转,叫做倒心形,如酢浆草的小叶。 掌形:叶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树、梧桐的叶。 扇形:形如展开的折扇,顶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如银杏的叶。 菱形:叶片成等边的叙方形,如菱、乌桕的叶。 披针形:也叫枪锋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长度约为宽度的3-4 倍,如桃、 柳、竹的叶,如果是披针形倒转,叫做倒披针形,如小蘖的叶。 卵形:形如鸡卵,下部圆阔,上部稍狭,如桑、向日葵、的叶。如果是卵形倒转,叫做倒卵形,如玉兰、花生的小叶。 圆形:形如圆盘,长宽接近相等,如,旱金莲的叶 针形:叶片细长如针,如油松,马尾松,白皮松的叶。 鳞形:形如鳞片,如侧柏的叶。 匙形:形如汤匙,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狭,如白菜、车前叶。 三角形:基部宽平,三个边接近相等,如荞麦的叶。 树叶的作用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为人类释放氧气,提供食物,挡风遮阳。 树叶变红:是因花青素增多,酸性的叶子就会变红。有“枫叶、乌桕叶、柿叶”等。 树叶变黄:是因叶绿素被破坏,只剩叶黄素。常见的有“桂树叶、银杏叶、白杨叶、梧桐叶”等。 叶 是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从广义上讲,凡适应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都可以叫做叶。如低等植物中的某些藻类,植物体适于光合作用的扁平部分(如海带的带片),或是藓类植物体上的“叶”,都可以称为叶。从狭义讲,只有维管植物才具有真正的叶。从系统发育的观点来看,真正的叶又分为两个类型:原始类型只见于一部分蕨类植物(如石松、卷柏、松叶蕨),它来自茎的表面突起,叶片小而叶脉不发达,称为小型叶;大多数维管植物具有由枝系统变异而成的大型叶,叶片较大,而且有发达的叶脉。叶生长在茎节上,种子植物的叶在芽中已形成,由茎尖生长锥的分生组织的外部细胞,向外增生细胞并进化分化(叶原基)而产生的。发育成长后的叶,在外形上具有叶柄、叶片和托叶3部分,主要是叶片和叶柄。但有的植物不具叶柄,而以叶的基部着生在茎上,成为无柄叶。禾本科植物(如小麦)也是无柄叶,以叶基包围在茎的外部,有时几乎将茎全部包住,这种叶的基部,称为叶鞘。叶的形态多种多样,为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叶片的大小相差极大,小的似鳞片状,大的如玉莲,其巨大的漂浮叶直径达2米,可载住一个小孩。叶的寿命也长短不一,由数月至10余年不等。一般常绿植物的叶寿命为1.5~5年,叶的更替不是同时发生,看来好象永不脱落。而多年生的落叶植物,叶的寿命很短。在植物演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叶产生各种形态结构。旱生植物的叶小而厚或多茸毛;肉质植物的叶片肥厚多汁;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沉水植物的叶小而薄或呈丝状等等。更有些植物的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很大的变化,成为变态叶。 植物的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叫做完全叶,如豌豆、桑、苹果、桃、棉等;有的植物并不全具有这3部分,叫做不完全叶。如丁香的叶不具托叶,莴苣的叶无叶柄和托叶。这些都属不完全叶。 叶片 叶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为绿色扁平体。在叶片内分布着叶脉,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功能。叶片的结构一般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所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生活的细胞所组成,但也有少数植物叶片的表皮是多层细胞的结构,称为复表皮,如夹竹桃可有2~3层细胞。表皮细胞一般为形状不规则的扁平体,侧壁凸凹不齐彼此互相嵌合、连接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其外壁较厚、角质化,并具角质层,有的并有蜡质。表皮上还有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叶肉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一般明显地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前者位于上表皮之下,细胞呈圆柱形,其长径与表皮成垂直方向排列,细胞间隙小。后者位于栅栏组织和下表皮之间,细胞呈不规则形状,细胞间隙大,构成庞大的通气系统。叶脉中的主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维管束中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在它们之间还常具有形成层,不过形成层的活动期有限,只产生少量的次生结构。在维管束的上、下方还具有许多层机械组织,特别在叶片的背面发达,常形成显著的突起。叶脉越分越细,结构也越来越简单,形成层消失,机械组织渐少或消失,木质部和韧皮部结构也简单。叶片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差异极大,常是鉴定植物的依据之一。单叶的形状可分为针形(松)、条形(水杉)、披针形(柳)、椭圆形(山茶)、卵形(车前)、心形(紫荆)、肾形(天竺葵)和圆形(莲)等。叶片的边缘、基部、先端也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形状。甚至在同一种植物或同一个体上,也存在着形态上差异极大的叶片,特别在水生植物中较常见,如水毛茛的叶,浸在水中叶成丝状,伸出水面则扁平。 叶柄 叶片与茎相连接的柄。通常呈半圆柱状或扁平或具沟道。叶柄的功能是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叶柄内有维管束,故还起着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为叶片与茎之间的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叶柄的有无、形状、粗细、长短等因种类不同而异。叶柄的长短不同或发生扭曲使叶片伸展在空间互不遮蔽,充分接受阳光。 叶刺 叶刺变态叶的一种,某些旱生植物,如仙人掌属植物,叶已退化成针状的刺,缩小蒸腾面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又如小檗属植物长枝上的叶变态成三叉状的刺,在其腋间长出短枝,生有正常叶;刺槐属复叶,基部的刺是由托叶变成的,亦属叶刺。此外,尚有叶的一部分变成叶刺的,如红花和飞廉等。 叶脉 叶片上可见的脉纹,即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有输导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的作用。叶脉通过叶柄与茎内的维管束相连。叶脉按其分出的级序和粗细可分为主脉、侧脉和细脉3种。主脉较粗,最为明显;若主脉一条位于叶片中央,则称为“中脉”或“中肋”。侧脉为主脉的分枝,一般较细。细脉为侧脉的分枝,较侧脉更细,分布在整个叶片中,且常错综交织。叶脉按其排列的方式,分为平行脉、弧形脉、网状脉和叉状脉等。网状脉的特点是叶脉错综分枝,连结成网状,是双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平行脉中的中脉和侧脉自叶片基部发出,大致相互平行,至叶片顶端汇合,是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特征。裸子植物的银杏是属叉状脉. 叶耳 在叶鞘与叶片接连处叶缘两侧的伸延物。常将茎杆卷抱着,末端分离,有时弯曲,多呈耳状或镰刀状。单子叶植物中,部分的禾本科植物具有叶耳,如大麦、小麦、水稻、竹等。在分类上,常根据是否有叶耳,作为区分物种的依据之一。如水稻与稗,形态较相似,但前者有叶耳,后者无,故可相区别。 叶卷须 叶卷须是变态叶的一种。有的植物的叶,常常整个地或部分地变为纤弱、细长的须状结构,借以能攀缘在其他物体上,使植物体得以直立,充分接受阳光,这种由叶变来的须状攀附物,即为叶卷须。叶卷须的来源有所不同,有的是由小叶变成的,如豌豆的羽状复叶,先端几个小叶变为卷须;有的是由托叶变成的,如旱金莲、菝葜的托叶变为卷须。根据叶卷须生长的部位,可与茎卷须相区别。 叶序 叶序是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由于有叶序,一方面不致使茎枝任何方向负荷过重;另方面不致使叶片相互遮盖。总之,使叶均匀而又适当地排列,有利于接受阳光,适应环境。叶序有3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在茎上每一节只生有1片叶的叫互生叶序。互生叶序的叶子成螺旋状排列在茎上,如蚕豆、桃等。茎的每一节上有两叶相互对生的,叫对生叶序,如丁香、薄荷等。在对生叶序中,上一节的对生叶常与下一节的叶交叉成垂直方向,这样两节的叶片避免互相遮蔽。茎的每一节上若着生3个或3个以上的叶,排列成轮状,叫轮生叶序,如夹竹桃、金鱼藻等。叶序在描述植物种类的性状和鉴别物种上有重要意义,也是分类依据之一 叶舌 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内侧的膜状突起。如禾本科植物水稻等具有叶舌。它可使叶片向外倾斜伸出,有利于接受阳光,同时由于它的生长部位,能防止昆虫、病菌、雨水等进入叶鞘筒内。叶舌是叶鞘的延长,其大小、形状和毛茸的有无,可作分类依据之一。禾本科的叶舌,常见的有撕裂状叶舌、二深裂叶舌、短叶舌、具睫毛叶舌和长叶舌等(图6)。某些蕨类植物营养叶和孢子叶近基部的近轴面上的片状附属物,也称为叶舌。 叶迹 叶迹是植物茎内连接茎与叶之间的维管束,即茎内的维管束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为止,这一段叫做叶迹。每一叶的叶迹数目,由一个至多个,随植物种类而异,但每种植物,叶迹的数目是一定的。叶脱落后,可在叶痕上看到叶迹的痕迹。 叶痕 叶痕是叶脱落后,茎上留下着生叶柄的痕迹。在温带或寒带,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到一定的季节,叶要凋落,于是在茎上遗留下叶柄断落的伤痕,这就是叶痕。叶痕的类型因种类不同而异,其形状及排列可作为鉴别处于落叶状态的木本植物的依据之一。在叶痕上,一般可以见到维管束的痕迹。 叶镶嵌 叶镶嵌是同一植物的许多叶,在与阳光垂直的平面上互不遮光、作镶嵌排列的现象。叶镶嵌是由于叶在茎上排列的不同,一般地是下面叶的叶柄较上面叶的叶柄长,并且由于叶的向光性、叶片大小的不同或叶的缺刻、叶柄的扭曲变化等,从而使全部叶片均能以最大面积接受阳光,以利进行光合作用。 叶肉 植物叶片内的同化组织。由含叶绿体的活细胞所组成,为叶内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叶肉细胞之间有间隙,构成通气系统,通过表皮上的气孔,叶肉细胞得以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前者细胞呈圆柱形,含较多的叶绿体,排列呈栅栏状。后者细胞呈不规则状,叶绿体较少,细胞组合不整齐,细胞间隙大。具有上述两种组织配置形式的叶,叫做背腹叶。若两种组织没有明显分化,或栅栏组织在叶的两面都有,中间夹着少量海绵组织,这种称为等面叶。两种组织间的区别程度及其数量比例,因植物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阳生植物叶片内的栅栏组织较发达,与海绵组织区别亦明显;阴生植物的叶和沉水植物的叶,则海绵组织发达或两种组织分化不明显。 托叶 完全叶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呈叶状,一片或两片,位于叶柄基部与茎相接处,通常有保护幼叶和腋芽的作用。托叶的形状、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异,如豌豆的托叶较大呈叶状;梨树的托叶呈线形,洋槐和酸枣的托叶变为刺;蓼的托叶成鞘状,包围在茎节的基部,叫做托叶鞘。托叶的存在多是暂时性的,一般都或早或晚便自行脱落,仅少数植物托叶在植物的一生中保留着。托叶主要发生在双子叶植物中;单子叶植物中的原始水生植物,如眼子菜等有托叶;裸子植物则稀少。在被子植物进化过程中,托叶逐渐退化,绝大多数合瓣花类植物缺少托叶。 单叶 仅具单个叶片的叶。例如梧桐、白杨、桃、梅等。单叶如具有叶柄,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叶柄与叶片间不具关节。柑桔的叶,形似单叶,但其叶柄与叶片之间有关节,称为“单身复叶”。单叶的叶缘有完整的(全缘叶),也有缺刻的,由于缺刻的深浅程度和方式不同,可分为锯齿、圆缺、浅裂、深裂和全裂等。依据单叶的叶片形状不同,可分为针形叶、线形叶、披针形叶、矩圆形叶、椭圆形叶、卵形叶、圆形叶、扇形叶等。 复叶 复叶是在共同的叶柄或叶轴上着生若干小叶的叶。每一小叶有显著分离的基部,有时还各自具有小叶柄。复叶是由多数小叶组成,如与同等大小的单叶来比较,虽然叶片的总面积减少了,但遭受风、雨、水所加到叶片上的压力或阻力却少得多,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根据小叶在叶轴上排列方式和数目的不同,可分为掌状复叶、三出复叶、羽状复叶。若干小叶集生在共同的叶柄末端,排列成掌状,称为掌状复叶,如七叶树。3枚小叶集生于共同的叶柄末端,称为三出复叶,如苜蓿。小叶排列在叶柄延长所成的叶轴的两侧,呈羽状,称为羽状复叶。小叶总数为双数的,称为偶数羽状复叶,如花生;小叶总数为单数的,称为奇数羽状复叶,如蔷薇;叶轴不再分枝的为一回羽状复叶,如月季;分枝仅1次的为二回羽状复叶,如合欢;分枝2次的为三回羽状复叶,如南天竹。 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是复叶的一种。若干小叶着生在叶柄延长所成的叶轴的两侧,排列成羽状. 掌状复叶 掌状复叶是多数小叶着生在总叶柄的一个点上,并且这些小叶的排列呈掌状。如大麻的叶。依小叶数目不同,可分为五出掌状复叶、七出掌状复叶等
㈥ 什么树的叶子是黄色的 而且叶子中间还有籽
推荐答案 银杏——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银杏( Ginkgo biloba L.)
银杏(ginkgo gingko.,拉丁名Ginkgo biloba)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属裸子植物。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寿命达到千余岁,现存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是树中的老寿星。在山东日照浮来山的定林寺内有一棵大银杏树,相传是商代种植的,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了。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 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江苏徐州北部(邳州市)山东南部临沂(郯城县)地区浙江西部山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将被取代。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中国商、周之间即有银杏栽植。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它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种子含有氢氰酸、组胺酸、蛋白质等。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中医学上以种子和叶可以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银杏树 银杏树 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银杏为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在酸性土(pH4.5)、石灰性土(pH8.0)中均可生长良好,而以中性或微酸土最适宜,不耐积水之地,较能耐旱,单在过于干燥处及多石山坡或低湿之地生长不良。银杏寿命长,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寿命长,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金钱松、榧树、杉木、蓝果树、枫香、天目木姜子、香果树、响叶杨、交让木、毛竹 等。
[编辑本段]银杏分布
银杏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分布。银杏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很很广。从水平自然分布状况看,以北纬30o线附近的银杏,其东西分布的距离最长,随着这一纬度的增加或减少,银杏分布的东西距离逐渐缩短,纬度愈高银杏的分布愈趋向于东部沿海,纬度愈低银杏的分布愈趋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
在中国的银杏主要分布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区内,边缘分布“北达辽宁省沈阳,南至广东省的广州,东南至台湾省的南投,西抵西藏自治区的昌都,东到浙江省的舟山普陀岛”,跨越北纬2lo301-41o461,东经97o-125o,遍及22个省〈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从资源分布量来看,以山东、浙江、江西、安徽、广西、湖北、四川、江苏、贵州等省最多,而各省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县或市,如江苏的新沂、大丰,邳州、吴县,山东省郯城县新村、泰安市、烟台市,湖北随州的洛阳镇,何店镇花园村,广西的灵川、兴安等。许多银杏专家考证后认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偏僻山区,发现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它们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确保银杏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资源考察人员还在湖北和四川的深山谷地发现银杏与水杉、珙桐等孑遗植物相伴而生。
银杏的垂直分布,也由于所在地区纬度和地貌的不同,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不完全一样。总的来说,银杏的垂直分布的跨度比较大,在海拔数米至数十米的东部平原到3000m左右的西南山区均发现有有生长得较好的银杏古树。如江苏泰兴海拔为5m左右、吴县海拔约300m、山东郯城海拔约40m,四川都江堪海拔1600m,甘肃为1500m(兰州),云南为2000m(昆明),西藏为3000m(昌都)。但这些分布现状,并不表明银杏能够分布在这样的垂直跨度内的所有地区,因为影响银杏自然分布的因素除纬度和海拔外,地形和土壤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如土壤含水量、含盐量、日照、极温等均直接限制着银杏的发展。在银杏自然分布的边缘地区,可能由于地形等因素,出现利于银杏生长的小气候,银杏仍旧可以生长得很好。同样在银杏的自然分布区范围内,由于小气候或者地形、土壤、水热条件的差异而有不适合银杏生长的地区,所以在自然分布区范围内,银杏多呈点状分布。从气候因子来看,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年平均气温8o—20o,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20o的海拔范围内,这是符合银杏的生态习性的。
[编辑本段]保护价值
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药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强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种子作干果。叶、种子还可作药用。
濒危类别:稀有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浙江省西天目山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采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岩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中国各地零星的银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
银杏实生繁殖。种胚有休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中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
种植方法
1.播种育苗种子宜采收颗粒大,树龄在80年左右的母树最好,采收的种子去皮阴干。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为宜。苗床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
2.利用萌蘖繁殖苗木在2月前后(北方化冻后)挖取基部半边带根的萌枝条,栽在苗圃里,直径1厘米至4厘米均可。此法容易成活。约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
3.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选用当年生软枝,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叶至4叶,插入士中一半经常喷水,保证叶片不干,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生根。
4.苗木移植银杏直径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种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带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当年是缓苗期。而带土坨的苗木当年能生长。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树栽植,最好是栽前将坑中灌满水,待坑中水渗完后,将大树植入坑中捣实,让坑中的水返上来滋润根部。下次浇水宜在坑边挖引水沟盛满水,让水慢慢渗透到银杏的根部。千万不要大水漫灌,很多人移栽银杏不活的主要原因不是干死的,而是泡死的。因为银杏的根系呼吸量大,大水漫灌,使根系缺氧窒息而发不出新根,根系逐渐腐烂。有些银杏即使死了,它的叶子还能展开,甚至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发芽,但是叶子很小,待它体内的营养耗光了,它才不发叶了。这就是银杏的“假活”现象。而有些银杏种下后第一年不发叶,甚至第二年也不发叶,如果掐皮,会发现皮是新鲜的,枝条也不干缩,这种树不一定是死的,说不定第三年就能发出叶子来。这种现象又称为银杏的“假死”现象。确定银杏假死还是假活,不能光看叶,重要的是看根。所以购买大苗,特别是从外购进的假植苗,一定要看根是否发黑,如果是,说明这苗是假活苗,再便宜也不能要。新鲜的苗应该是根的木质部发白,根皮略呈红色和木质部紧贴。
5.苗木的管理
(1)银杏成活后无须经常灌水,北方地区,化冻后发芽前浇一次水,5月如果天气干旱,可浇一次水,因为这是银杏—年中的生长高峰期。到了秋天,8月中旬是银杏一年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可浇一次水,两次灌水都可结合施肥进行。
(2)施肥:苗圃地施肥可在春、夏两季进行,春季在两行间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斤至10000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一遍,使肥均匀捣入土中,大苗可开放射状沟数条,将有机肥和表土拌匀填入沟中,春季施肥如果量大,一年一次即可,量小则在8月中旬补施一次。
(3)修剪:银杏一般不用修剪,因为银杏新梢抽发量少,即使是苗圃里的苗木,也应尽量地保持多的枝叶,以利其加速增粗。将要出售苗木的前一年,将1.8米以下的枝条剪去,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将剪口长满,表皮光滑,枝干直立。
(4)中耕:适当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中耕对银杏的须根起到了修剪作用,可以刺激更多的须根萌发,中耕的次数春秋各一次即可。
(5)防病治虫:银杏的病主要是幼苗期的立枯病。大田里苗木的主要虫害是金龟子幼虫(蛴螬)。幼苗期注意通风排湿,疏松表土,喷施波尔多液,防止立枯病。防治蛴螬的办法是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施肥时,全园喷施一次3911农药500倍液,然后旋耕一遍,将喷施过药的肥料,旋进土里。另一种办法是将麸皮、米糠等拌湿后,拌上敌百虫药,用桶装两天,让其充分吸收了农药后,撒进地里,然后中耕。还有一种办法是每隔10米左右,埋一堆枯草,枯草上经常浇些水,每隔两个月掀开枯草,下面会有许多蛴螬,集中杀灭。
(6)结果树的培养:银杏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所以结果树应配置授粉树,银杏的授粉能力很强,在微风下顺风25公里都是有效的授粉区,雄树和雌树的区别是:雌树枝条轮生明显,枝条平展生长,叶色浓,而雄树枝条直立互生。银杏果园种植的间距为4米×6米,实生苗生长速度快,选取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苗木,截头进行嫁接,一般用枝接,接穗选用3年生,皮色有光泽,并带有3个至6个短枝,结果颗粒大的优良品种为好。嫁接后3年至4年即可挂果。
[编辑本段]常见病害
银杏干枯病
症状:病菌侵入后,在光滑的树皮上,产生光滑的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病斑继续扩大,患病部位渐见肿大,树皮出现纵向开裂。春季,在受害树皮上,可见许多枯黄色的庞状子囊抱子座,直径l一3毫米。天气潮湿时,从子囊抱子座内会挤出一条条淡黄色至黄色卷须状分生抱子角。秋季,子座变枯红色到酱红色,中间逐渐形成子囊壳。病树皮层和木质部间,可见羽毛状扇形菌丝体层,初为污白色,后为黄褐色。感病枝干的病斑蔓延,逐步使树皮成环状坏死,最后导致枝条和植株死亡。
病原:银杏干枯病,又称银杏胴枯病。病原为子囊菌纲、球壳菌目真菌。该病菌亦能侵染板栗等林木。
发病规律:病原菌由伤口侵入,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中越冬,待温度回升,便开始活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现症状,并随气温的升高而加速扩展,直到10月下旬停止。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昆虫、鸟类传播,并能多次反复侵染。全国各主要银杏产区均有分布,常见于生长衰弱的银杏树。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性。这是防治银杏干枯病的关键措施。
②重病株和患病死亡的枝条,应及时清理销毁,彻底清除病原。
③及时刮除病斑,并用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0.1的升汞水、1%硫酸亚铁溶液、石灰涂白剂涂刷伤口,以杀灭病菌并防止病菌扩散。
[编辑本段]银杏品种
银杏品种按照种核形状划分为,长子类、佛手类、马铃类、梅核类、圆子类等五大类别。
银杏栽培品种类型划分
栽培品种类型、代表品种
核用品种 家佛指、马铃3号(魁铃)、大金果、洞庭皇、大梅核、海洋皇
叶用品种 高优Y-2号、安陆1号、WL43号
观赏品种 叶籽银杏、金带银杏、多裂银杏、垂乳银杏
雄株品种 G♂~12#、嵩优1号、广西早花
材用品种 豫宛9#、直干银杏S-31号
银杏的种子品种是各银杏产区多年来选育出的传统优良品种,如泰兴佛指、洞庭佛手、郯城金坠、马铃、郯城圆铃等等。
部分良种介绍于下:
安银1号大马铃:种核平均每千克268粒,出种率28%,出种仁率78%。树冠投影面积产量为每平方米2.7千克。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佛手:江苏省洞庭山一带的主要地方品种。种核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88cm,宽约1.73cm,每千克300—350粒,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园铃:为山东郯城银杏产区主栽品种。果实圆球形,熟时棕黄色被薄白粉,并具半透明油脆,种实单粒重11.8-15.7g,千克粒数64-85粒,种核卵圆形,单粒重2.97-3.75g,千克粒数266-366粒,出核率25%,出仁率78%,种仁质细性糯味香清甜,品质上乘,丰产。
小园铃:为江苏大丰林业基地的特产,不但常年供应果实,用于绿化的银杏树非常多有几万株之多,是全国银杏基地保护地之一。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银杏又名白果,属于干果类,其经济结果年限可达数千年之久。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中国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叶、果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尤其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重要的医药原料,银杏叶中提取物可以“捍卫心脏,保护大脑”。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化学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
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银杏有调节呼吸器官的作用,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类似。由于银杏含有银杏酸,对于结核杆菌、皮肤真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皮肤病等;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银杏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银杏叶,性味苦甘涩平,内含双黄酮,经实验和临床证明,它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银杏的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江苏大丰银杏基地有10公分以上2万株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江苏省邳州市在银杏叶的种植和加工提取物(GBE)生产方面处于先进行列。银杏及银杏叶被用于制作健康枕头,《枕头记》中记录:精选三龄以上银杏叶等名贵中草药配制成银杏叶健康枕.淡淡幽香,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长期使用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老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
银杏树干通直,木材是制乐器,家具的高级材料。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是公认的绿化、美化环境和具观赏价值的经济林木。银杏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秀美,寿命较长,病虫害少,最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或独赏树。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银杏利用于作街道绿化时,应选择雄株,以免种实污染行人衣物。中国各城市最早用银杏作行道树的当推丹东市。
注意事项
银杏叶不能与茶叶和菊花一同泡茶喝。 银杏内含有大量的银杏酸,银杏酸是含有毒性的,一般买来的叶子未经过深加工和提取,里面的银杏酸含量高达3000-4000ppm,特别银杏酸是水溶性的,一泡水不但没有吃到里面的银杏黄铜和银杏内脂等有效物质,反而效果是相反的,里面有毒! 在药品方面,特别是医院用药的银杏制品里面允许略含10ppm的银杏酸!
[编辑本段]生态价值
人类对银杏生态价值的认识较晚,银杏价值的最高层次--生态价值,无价之宝!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干果;属于林木--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对我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化环境
银杏抗病虫害,被公认为无公害的种树,是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公园,园林,住宅小区,行道两旁,城市绿化,栽植银杏,可谓"一劳永逸"。
二、净化空气
银杏具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可在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三、保持水土
银杏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林被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1996年贵州省普定县把栽培银杏,发展银杏产业为该县脱贫致富之路。该县水土流失严重,即使一把土也要种上一棵玉米,满地都是石炭岩沙。为防水土流失,农民改种银杏,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有经济收入(银杏叶卖给加工厂),当今,银杏已作为大别山,大巴山,沂蒙山等老、少、边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即种银杏,改善生态环境,又形成产业经济,一举多得。
四、防治虫害
银杏有杀死农作物病虫之功能,尤其对棉花、叶螨、桃蚜、二化螟虫等尤其有效。在农业区周围种植银杏,为作物虫害天敌,以保护农作物。
五、调节气温
银杏树具冬暖夏凉特异功能。盛夏时节,掌心触摸银杏树干,手感冰凉,触摸其他树干(柳树),掌心觉热。据测定,盛夏时节,阳光直射大气气温高达40.20C时银杏树下为35.30C,大气气温与银杏树荫下温差为4.90C,而垂柳温差仅为2.30C,银杏调温能力为柳树之2倍多。因此,营造银杏林区,银杏林带,形成规模,造成小区气候,对农田,居住区均有调节气温改善气候的不可小视的良好影响。
艺术价值
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在中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无不有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它们历尽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代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许多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选取姿势优美的银杏,加工制成盆景,将大自然中银杏的雄姿浓缩在盆盎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横生,清供案头,令人怡情怡目。
银杏树是著名的长寿树种,生命力强,叶形奇特,易于嫁接繁殖和整形修剪,是制作盆景的优质材料,用银杏树奶制作的银杏盆景更是一绝,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银杏是中国盆景中常用的树种,银杏盆景干粗、枝曲、根露、造型独特、苍劲潇洒、妙趣横生,是中国盆景中的一绝。夏天遒劲葱绿,秋季金黄可掬,给人以峻峭雄奇、华贵雅之感,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有生命的艺雕”。按照人们不同的欣赏要求,主要有观实盆景、观叶盆景和树桩盆景几种类型......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1047.html?wtp=tt
㈦ 水杉有什么价值和用途
水杉具有“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水杉叶片挥发物中,含有大量镇咳、祛痰、平喘及消炎等作用的活性成分,其间主要是a-蒎烯、反式-丁香烯和日桂烯等。(引自《中药材》期刊1997年10月第20卷第10期) 宋二颖、雷荣爱
水杉种子挥发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中100μL•培养皿-1剂量对大蒜叶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茶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在60%以上。研究表明,水杉种子挥发物质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也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引自《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5期《水杉种子挥发物质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杨俊杰、陈利军、杨海霞、石庆锋
水杉具有“祛风燥湿,括血止痛”的作用,叶片及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含有的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的作用……(引自《农家之友》2009年第19期《水杉属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欧容、牟新利、张丽莹、彭琴(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和环境工程学院)
希望能帮到你。
㈧ 金叶水杉的其它相关
金叶水杉抗性强,管理容易,是现阶段城市绿化不可多得的彩叶类大型乔木;园林植物配置中,可孤植观赏,也可成列成排作行道树种植,其在广场阵列式种植中,金色尖塔形的树冠,彰显庄重与档次。在行道树的配置中,整齐统一的金黄色树冠,营造出金光大道的难得景象。
水杉种子挥发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L·培养皿-1剂量对大蒜叶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茶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在60%以上。研究表明,水杉种子挥发物质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也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引自《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5期《水杉种子挥发物质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杨俊杰、陈利军、杨海霞、石庆锋
水杉具有“祛风燥湿,括血止痛”的作用,叶片及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含有的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的作用……(引自《农家之友》2009年第19期《水杉属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欧容、牟新利、张丽莹、彭琴(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和环境工程学院)

㈨ 仙人掌、枫树、水杉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生活史、不同季节中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人么
植物为人提供氧气/食物/药材
植物的指示作用与人的关系
指示植物是一些能在生长的环境中反映出当地有哪些矿物元素的植物。
为什么指示植物能充当寻找地下矿藏的“侦察兵”?这是因为这些植物生长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某种金属元素,由于长期的适应,指示植物不仅能通过根吸收到很多的金属元素,还能把它输送到茎、叶、花、果实或种子内贮藏起来。这样,在一个地方如果发现对某种金属有特别嗜好的植物,就说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某种金属矿藏。
有些植物还能指示土壤的酸碱度,或对空气中有毒气体产生敏感反应。因此它又可成为环境的“监测哨兵”。
唐菖蒲是茑尾科植物家庭的著名花卉,老家在非洲南部,亭亭玉立的穗状花序上,开着红黄色、白色或淡红色的花,既鲜艳夺目,又温馨可人。然而,在环境生物学家的眼里,唐菖蒲的闻名并不在于它的美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环境科学在西文崛起时,美国等国的环境学者们发现,唐菖蒲对空气污染特别敏感,当空气中氟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叶片就会因吸收氟表现出伤斑、坏死等现象,向人们发出污染“报警”信号。进一步研究发现,唐菖蒲的“报警”本领惊人,远远超过了人类本身的感觉能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唐菖蒲被广泛用于我国的环境生物学研究,人们称它为氟污染指示植物,是环境监测不下岗的“哨兵”。
“铜草”和“锡草”
在非洲赞比亚西部的大地上生长一种叫“和氏罗勒”的唇形科草本植物。这种小草有的地方长得欣欣向荣,有的地方长得萎弱不堪,有的地方开着紫色小花,有的地方开着淡红色的花,另一些地方则开着紫红色的花。这种会开多种颜色花的小草引起了英国地质学家伍德沃德伍德沃德的兴趣,他是一位园艺爱好者。他掘起一些长势较好的小草,栽种到自己的庭院里。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种在庭院里的“和氏罗勒”竟渐渐枯萎下去。伍德沃德分析了一下原因,认为毛病很可能出现在土壤里。他们对野外长草处的母土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凡长得旺盛的地方,土壤中必定含有丰富的铜元素,他再用含铜量很高的水给自家院里的“和氏罗勒”浇灌,这些小草果然一天天欣欣向荣起来,紫红色花朵在阳光下灼灼开放。
伍德沃德产生了一个联想:这是一种“铜草”,是铜矿的指示植物,在它蓬勃生长的地方,地底下就有丰富的铜。根据他的想法,人们于是四出寻找“铜草”,通过它来找铜矿。人们发现在赞比亚的卡伦瓜地区,到处长着开着紫红色的花朵的铜草,一勘探,地底下果然有一个大铜矿,储铜量达9亿吨!
严格说起来,“铜草”的发现权并不属于伍德沃德,早在我国几百年前的古籍中就记载了一种名叫“海州香薷”的植物,是铜矿的指示植物。这种植物不仅能忍受含铜极高的土壤,并且能吸收很多的铜,在它们根部的干物质里竟含里3%的铜。因此,当地的人们也把这种植物称为“铜草”。根据这种植物的分布,往往可以找到很好的铜矿。
自然界中,能指示矿藏的植物还有一些,比如喜锌堇菜和喜锌海石竹,它们就偏偏喜欢生长在其他植物感到有毒,生长不好的含锌土壤中,被人称为“锌草”。说起来,示锌植物实际上是人们最早用来探矿的“绿色指示器”,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开矿者就在今天德国的亚琛附近通过寻找“锌草”而发现锌矿。
能帮助人“采矿”的草
在千奇百怪的植物界里,不但有一些植物能帮助人们找到矿藏,而且还有一些植物能帮助人类采矿呢。
说起人类发现植物能“采矿”,还得从北美洲的“有去无回谷”的故事谈起。“有去无回谷”是一种神秘的山谷。可是到那里垦荒的欧洲移民,往往住不了多久,就会得一种莫名其妙的怪病。患病的人,先是双眼失明,然后毛发脱落,最后因全身衰竭而死。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给它起了“有去无回谷”的名字。
后来,科学家考察了这个神秘的山谷,揭开了它谜底。原来,这个谷地里含有十分丰富的矿物——硒,植物在生长时吸收了大量的硒,人吃了含有大量硒的植物,就儒体内聚集起来,引起中毒死去。
硒是一种很稀散的矿物元素,开采起来很费力,当人们弄清了“有去无回谷”致人死命的真相以后,就在那里种上了能大量吸收硒元素的植物紫云英,等到紫云英长成收获以后,将它烧成灰,便可以从中提取硒。用植物采矿的方法,人们不但得到了大量的硒,还节省了许多人力和物力。
能帮助人类采矿的植物还很多,如从海带中可以提炼出碘;从锌草中可以提炼出锌;从紫苜蓿中可以提炼出稀有的金属钽;从一种名叫蓝液树的树液中可以提炼出镍。人们利用植物对一些金属的特殊爱好,不但可以发现地下矿藏,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方面为我们服务。如若在果园或菜园里发现了长势很好的“锌草”,则应该引起注意,因为这说明施肥用的污泥或灌园的水里重金属含量太多,这样,水果和蔬菜也会吸收相应的重金属,因此不能供食用。
有经验的果农,当他走进一个葡萄园,看见地上爬满了一种叫葡萄蔓的地衣时,就知道这里的葡萄曾得过粉霉病。因为人们在治理葡萄粉霉病时,要喷撒含有铜元素的药水“波尔多液”,而葡萄蔓正好是喜铜植物。
还有一些植物能指示土壤的粘度、湿度、水分平衡或其他一些化学成分,它们已成为农学家、林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进行工作的好帮手。有了这些植物的帮助,人类要把那些土壤中含量十分稀少的矿物开采出来就
㈩ 求一点资料!
新华网云南频道10月23日电(熊燕)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和中科院植物学专家李承森教授带领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在古植物化学研究上又获得新突破。从上新世华山松和云南铁杉化石木及其现代对应种中共分离鉴定了7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55个结构不同的和9个新的化合物。据了解,用植物化学方法研究古植物化学成分,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古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和古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多数经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腐烂降解,进而演变成煤、石油等燃料,极少部分能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地层,植物化石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是植物演化、植物系统分类及历史植物地理学的直接依据,也可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依据。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和我国国内一般都是用化学热裂法来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由周俊院士和李承森教授带领的科研组在实践中首次尝试用植物化学的方法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
科研组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植物化学成分具有抗木腐真菌和大型腐真菌的活性,并由此推测出上新世华山松化石木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含有这些活性化学成分。上新世和现代华山松存在的一些共有成分表明在化石中植物成分维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在对白垩纪银杏化石的黄酮及挥发性成分以信松型球果和水杉化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纪银杏叶化石的化学成分与现代银杏的化合物类型接近,化石中天然的驱虫剂类化合物、抗氧化剂以及保护蜡层可能为其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