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特别的地理

特别的地理

发布时间: 2022-04-11 21:02:36

A. 喀斯特在地理上的特别 及特殊的现象

地理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前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湖南和四川、青海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编辑本段]类型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按发育演化,喀斯特地貌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编辑本段]成因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编辑本段]典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编辑本段]意义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

B. 一节特别的地理课550字

老师是我们的地理老师,她的课每一节都很精彩,但是让我最难忘的还是上周二的那一趟地理课,那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庞老师一上课,首先用几幅关于热带、温带、寒带的图片,直接把我们引入这堂课的主旨:地球的气侯。
庞老师首先引入两幅图片,一幅是热带雨林气侯的,另一幅是极地气侯的,老师让我们从气温等方面入手,让我们轻松地了解到低纬地区高温多雨,高纬度地区低温少雨。老师领导着我们归纳了影响气侯原因之一——纬度对气侯的影响。
为了探讨影响气侯的原因之二,庞老师又放了三幅同纬度地区的气侯特点,让我们进行讨论,气氛顿时间活跃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分别对三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加以分析。然后老师点名叫人分析,我们的胳膊如雨后春笋哗地举了起来,同学回答时,如有说不出来的老师都加以指点,如果说得好时,整个厅刹那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很快就探讨出海陆分布是对气侯影响的第二因素。
我们满怀信心地看着第三幅图,这是我国的宝岛台湾,看了看我国降雨最多的火烧燎,与其它相反在阿里山脉的“晒盐场”,图中还有太平洋海风吹来的方向。根据阿里山的植被,发现海拔每上升几千米,植被有什么变化。庞老师又与我们探讨出地形对气侯的影响。
庞老师又带我们看了热带、温带、寒带人们的衣食往行,让我们了解了不少知识。又查看了19世纪到21世纪温度的变暖势,与我们共同讨论了气侯的原因,以及如何制止气侯的变暖变热。
最后,我们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这一堂课,真是一节让人难忘的地理课啊!真希望以后庞老师的课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欢乐!

C. 用史实说明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a.地中海东部、欧、亚、非三洲要冲。b.三面环海,山与海阴隔,海岸曲折,良港众多。c.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
2.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a.不利于粮食生产,适宜葡萄和橄榄的生长。b.为维持生计,发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c.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① 小国寡民
② 频繁的交往、密切的联系
③ 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④ 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⑤ 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形成的条件
1、地理条件: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
2、政治条件:希腊城邦。 城邦特征:小国寡民。
3、经济条件:以工商、航海为主。
4、思想条件:向海外殖民扩张,富有开拓、冒险精神。
二、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1、雅典民主制的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2、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为民主政治准备了条件。
3、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政治轨道。
4、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
三、民主政治主要内容
1、运作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与监督机关,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
2、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3、特别措施:① “陶片放逐法”,打击野心家。(克里斯提尼时期)
②向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保障公民参政。(伯里克利时期)
四、民主制的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五、雅典民主的实质 :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六、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①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②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③为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
消极:①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外邦移民无权利);②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D. 为什么说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反而阻碍其经济发展

LZ您好...

  1. 历史上海南岛与大陆阻隔,并且处于"蛮荒之地深处",比台湾对于大陆的联系甚至还微弱,历史上就算是盛唐时,唐朝都没有对崖州进行有效统治(反而是安史之乱即将开始的天宝年间,海南方定),即便如此,海南岛依然是唐宋时期被贬官员的第一去处,可见其位置偏远!

  2. 海南岛四周环水,仰赖于海运才能加强与内地联系开发,明清后禁海政策无疑让海南岛的深度开发至少推迟到清朝晚期

  3. 海南岛周边并非位于特别繁忙的水位要道上(对比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咽喉性的地区而言,海南岛确实普通了些),东北方向有珠三角区域,以及香港澳门,对劳动力或者产业相对更有吸引力.

  4. 海南岛的热带海洋经济几乎可以算我国特有,除开云南也有部分热带经济项目,可以说海南岛的农业开发就与内地与众不同,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机械套用内地的经验直接建设.建国后海南的农业开发走过不少弯路,甚至海南经济特区圈定后,可以说依然在曲折中寻找适合海南特色的开发.

  5. 再有就是海南自然多山的环境,民族分布复杂,给海南的开发提出了不少难题.而类似春节期间海南港口拥堵滞留,又凸显了海南的国际港口亟待建设成熟.

E. 有哪些奇特的自然地理奇观为你的旅行增加了神秘感

我去过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它位于重庆武隆县,拥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包括溶洞、天坑、地缝、峡谷、峰丛、高山草原等,形态全面;兼具丰富多彩的度假、休闲、娱乐、运动项目,以及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2011年,它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龙水峡地缝地缝极其狭窄,峡谷两边悬崖千仞、岩壁绝险、飞瀑、溪水、深潭、水帘、暗河、栈道、原始植被风光贯穿其间。置身其中,既享受到奇特景观带来的完美震撼,又感受到地下水产生的醇氧和凉意带来的惬意,让人五体通畅、身心舒缓。

F. 谁知道世界上特殊地理事物经纬度的,告诉我几个!

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更加令人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之谜,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这些令人惊讶不已的古建筑和令人费解的神秘之地均会聚于此,不能不叫人感到异常的蹊跷和惊奇。地球北纬30°线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习惯上把这个区域叫做“死亡旋涡区”。除了令人惊恐的百慕大,还有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5个异常区。除了北纬30°线,在地球南纬30°线上也同样有5个异常区。细心的人们在把这10个异常区在地球上一一标注以后,惊奇地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把这些异常区互相连接,整个地球就会被划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等边三角形的接合点上。这些暗藏危险的三角区域大都处在海洋水域,在海水运动上表现为一种大规模的旋涡。那里的海流、旋涡、气旋、风暴、海气,再加上磁暴的作用,都要比其他地区剧烈,而且这些大规模的海洋运动一直频繁交替出现,因此给人类带来特别巨大的灾难以及隐痛与不安。如果将北纬30°线上下各移动5°左右,我们再次吃惊地发现,在北纬35°线附近,是令人恐怖的地震死亡线。这一地区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或者震级在7级以上的就达几十次,如日本大陆的地震达到8级、葡萄牙里斯本两次8级地震、土耳其埃尔津登的8级地震、美国旧金山的8.3级地震,意大利拉坦察的9.8级地震……在北半球这两条相邻的纬度线,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令人费解、怪事迭出、祸患隐忧、灾难频仍的神秘地带?它们是偶然巧合,还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抑呈是受人类暂不可知的某种力量主宰?猜测和假想不断地提出来,又不断地被否定,但飞机和船只还在不断地失事。在地球北纬35°线上,有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的圣地,有猿人化石发现地中国元谋,有百慕大三角洲和沉没的大西洲……北纬30°线光怪陆离、频繁复杂的神秘现象多少影响了我们的视角和思维,这不是一条简单的人为划分的地球纬线。我们从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开始我们探索地球的神秘之旅。对于一位严肃的科学家来说,金字塔的选址绝不是一个偶然,金字塔背负着太多的难解之谜,尽管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艰苦探索,但我们仍旧知之甚少。金字塔据说是公元前2551年开始建造的。可它是怎样建成的,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也没有一个工匠、祭司、建筑师或者法老,就金字塔的建筑留下只言片语。金字塔的建成似乎正是为了塑造一个永恒的谜,也许有一天当人们真正能全部破译出一直困扰人类的种种谜团之后,人类就找到了通向外宇宙的通天之塔,而斯芬克斯之谜也将迎刃而解了。人类锲而不舍的研究正在一点点加大着金字塔的神秘: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公元前2000多年前他们究竟是用哪种力量、什么样的机器、采用何种技术来投入建造?他们使用什么手段来使隧道挖掘达到水平程度?建筑师设计的是何种方法使隧道向前推进?他们使用什么燃料照明?他们怎样从采石场切割下巨大的石块?他们怎样搬运这些巨石,并且分毫不差地将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一座金字塔大约需260万块巨石,每块巨石重约5~12吨,这些巨石被采割下来,还需经过磨光、搬运,然后在工地上分毫不差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在金字塔深处的通道,还绘有五颜六色、精美绝伦的壁画!勤劳的古埃及人假若每天可摞起10块巨石,那么,他们差不多需花25万天工夫,才可建成一座金字塔。如果气势恢宏的金字塔真是一位古怪的国王心血来潮的结果,那么这位好大喜功、讲究排场的法老必须保证自己活上644年时间,才可能见到为他建造的近150米高、塔基边长在200余米的金字塔!我们不准备单纯地相信金字塔就是法老们的坟墓,围绕金字塔巧合的数据太多太多,然而,这真是一种巧合吗?简单的数据可以巧合,但这些数据和天文符号传递的信息也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吗?我们正在逐步陷入一个怪圈,即我们总是以人类的科技力量去衡量大量留存于世上的史前文明,然而,这种科技——人类数千年来自以为是的法宝——往往总是无能为力,因而显得十分的稚拙和可笑。在这种前提下,一部分人醒悟了,他们一旦发现把研究过去时代的欲望变成驱动现代集约研究的契机不足以见效,立即改弦易张,小心地收起了各种好奇的隐秘思想,只在一个个神秘的远古文明遗址前固执地徘徊不去。

G. 今年有哪些特别的地理现象

尼泊尔 日本大地震 、全球 厄尔尼诺现象

H. 有哪些特殊的地理位置

  1. 30°N:杭州—黄山—九江(庐山)—武汉(南)—荆江分洪区—重庆(北)—成都(北)—峨眉山 (3098)—贡嘎山(7556)—雅鲁藏布江谷地—拉萨

  2. 40°N:鸭绿江口—辽东半岛—辽东湾—秦皇岛—北京—大同—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嘉峪关—敦煌—塔里木盆地中北部—喀什(北)

  3. 120°E: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秦皇岛—山东半岛—青岛—太湖—杭州—台湾海峡东南部(台南以西)

  4. 110°E:白云鄂博—包头—鄂尔多斯高原—榆林市---晋陕峡谷西侧—华山—三峡(巫山)—张家界—桂林—玉林—雷州半岛—海口

  5. 100°E:弱水—张掖—青海湖—龙羊峡—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香格里拉—玉龙雪山(5596)—丽江(三江并流东)—大理—西双版纳西部

  6. 90°E: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罗布泊可可西里—藏南谷地

  7. 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中部—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霍尔木兹海峡以南(阿曼湾)—印度河河口—恒河三角洲(河口)—汕头—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佛罗里达海峡

  8. 南回归线:纳米比亚中部—莫桑比克海峡南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印度洋—澳大利亚中北部—太平洋

  9. 0°经线:伦敦—法国西部—西班牙东海岸—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

  10. 180°经线: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白令海峡西)、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西)、新西兰(东)智利北部—阿根廷北部—巴拉圭中部—巴西里约热内卢

  11. 赤道:几内亚湾、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印度洋、马来群岛、太平洋、安第斯山脉(北)、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河口、大西洋

  12. 60°E:乌拉尔山——咸海——阿曼湾——印度洋

  13. 120°E:菲律宾群岛以西——苏拉威西岛——澳大利亚西部

  14. 150°E: 澳大利亚东部

  15. 120°w:美国西海岸

  16. 75°w:美国东海岸、南美西海岸

I. 明代的北京天安门有什么特殊的地理特征

明代的北京城由一条长达80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外城南面正中的永定门是中轴线的起点,终点在皇城北门外的钟、鼓楼。

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空间都安排在这条轴线上,其他各建筑物也都依这条轴线作有机的布置和配合,且左右对称,整个设计和布局形成一个完整和谐、前所未有的巨大建筑群。

"无以壮丽,尤以重威"。作为皇城正门的承天门就坐落在这条中轴线的中段上。从中轴线上宫城与皇城的建筑布局,可以看出承天门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这一切的设计布局,以及由此构成的宏伟建筑和空间,烘托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

承天门虽是皇城的正门,但它与紫禁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为了增加紫禁城前肃穆、深透的庄严气氛,设计者将紫禁城与正阳门的距离拉长了3里之遥,在其间兴建了大明门、承天门和端门等建筑,一方面给紫禁城增加了意境的序幕,更主要的是为了符合《礼记》所载的三朝五门之制。

从高耸的正阳门进大明门后,开始步入帝王的统治中心,建筑物的节奏也随之有了变化。但见漫长、幽深的中心御路纵长伸远至森严、神秘的内宫,御路两旁通脊联檐的千步廊及两侧文东武西对称排列着的五府六部等中央官署,构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空间,使人目不斜视地直往天安门遥望。

金水桥前,宽阔的"T"字形广场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朱红城台的背景前,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与金水桥两岸的栏墙,远远望去仿佛线绕着一片白云,承托着宏伟壮丽的皇城正门承天门。

承天门往北则端门之间仅140米,两旁工整一致的平排朝房,与天安门、端门两个高大建筑相比显得相形见拙;东有陶左门,西有阙右门,按照"左祖右社"的规制,在承天门东侧建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建筑群,西侧有一组祭祀土地、五谷神的社稷坛建筑群。

午门以内,骤然出现一个广阔的庭院,前面横亘着内金水河,它与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群体建筑,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宏伟的宫廷建筑群。

由此可见,承天门是中轴线上的第一重门。而中轴线上这一有收敛、有放纵、有高昂、有低回的精美设计,体现了艺术上的抑扬顿挫的韵律,灵活地表现出起伏错落、平中出奇的建筑格局。

据史料《明宫城图》记载:明代初建的承天门黄瓦、朱柱,上为面阔五间的门楼,下为开有五孔的城台,外有金水桥五座对应,两侧分列石狮和华表。

在承天门城楼前,有一条河流经过。这条河曾因形似玉带,有人称它"玉带河",或"玉河",又因其位于元朝皇宫处,俗称"御河"。

后因此河的源头是从西边而来,来自京西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所以元代按照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的说法,称之为"金水河"。

金水河分为内金水河和外金水河。流经故宫内太和殿门前的是内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的金水河为外金水河。

明代以后,金水河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宫廷用水和防护城垣,即所谓"金城场池,深沟高全"。在这一时期,皇宫扑火的几次大的火灾,都得益于金水河的水。

外金水河全长500米,河宽18米,河深约5米,河北岸边沿距天安门墙基32米。两岸均由巨型石条砌成,岸上筑有矮墙。

碧波荡漾的河水,映照着天安门城楼,格外美丽灿烂。后来,金水河仅有承天门前的一段,已成为承天门的装饰,而且大部分改为了暗河。

在永乐年间,明朝以元朝皇城的周桥为蓝本,建造了内、外金水桥。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承天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五座并列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

五座外金水桥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石制外金水桥分别与天安门城楼5个门洞相对应。桥南距城门洞62米,桥与桥之间距离5米。

桥稍有坡度,中间出现拱面,而且桥身中间窄,两端宽,呈"]["型。这种变化多姿、起伏曲折的线条,似彩虹飞渡,更增添了承天门的华丽。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

据史料记载,以上五座桥创建于同一时期,而其左右的公生桥,则是后来由于明英宗正统初期创建了左右公生门而得名,左右公生门是在明朝承天门宫廷广场皇城墙长安街一线的两座坐南朝北的皇城小门,且不在皇城城门之数,为明朝五府六部进出皇城的"总门",但无匾额。

在外金水河两岸,各有一对浑重威武、高2.2米的大石狮。这4个狮子雕刻精巧,敦实勇猛,神灵活现,栩栩如生,它们自明朝永乐年间就蹲守在天安门前了。两对石狮雌雄东西成对,相互呼应。

东为雄狮,它右爪抬起,在玩弄绣球,俗称"狮子滚绣球",象征帝王寰球一统的威严统治,其权力统一套字;西为雌狮,它左爪抬起,在戏弄幼狮,象征子嗣昌盛,繁衍绵延之意。

两对石狮的头都歪向内侧,以示其保护中路。东边的雄狮头略向东歪,而眼睛却向西看,西边的雌狮头略向西歪,而眼睛却向东注视,它们都双目圆睁,全神贯注地紧盯着承天门前正中间的御道,仿佛表明它们也是皇帝的忠实卫士。

狮子的雕刻很有特点:广阔的前额,卷曲的鬃毛,撅起的鼻子,张开的大嘴,健壮的筋骨,圆阔的肌肉,加上身上披挂的璎珞彩带和铃铛,显得既威武勇猛却又和善柔顺。其雕工精美,造型逼真,神灵活现,栩栩如生,是我国石狮中的精品。

在承天门前后,各矗立有一对汉白玉浑圆精美的雕龙柱子,名叫"华表",又称"望柱",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每对华表间距为96米,每根华表由承露盘、柱身和须弥座柱础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0.98米,重约20000千克。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并用以王者"纳谏"。

承天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可见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在封建社会,华表为帝王增添了气魄和尊严,是封建皇帝权力的象征。

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叫"承露盘"。相传,汉武帝刘彻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铜铸的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承接天上的甘露,以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

后来,这种形式便流传下来,并且取消了仙人,简化为柱子上面放一只圆盘。盘上有一蹲兽,名"望天",古时一般都称叫它"犼"。

传说,"犼"是一种形似犬的瑞兽,喜好张望,根据所望方位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天安门前面的一对石犼,犼头朝向南方,意思是盼望皇帝不要久出不归,故而称"望君归"。

承天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犼头朝向北方,望着紫禁城,意思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

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形,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

华表的基座为八角形汉白玉须弥座,四面雕刻云龙。在华表基座外有一圈石栏杆,外面四周环绕白石雕花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头上各雕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子,它们头朝的方向与承露盘上的石犼一致。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烘托得更加高耸和庄严。

J.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在这里。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热点内容
天才的英语 发布:2025-05-19 19:40:53 浏览:547
2016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发布:2025-05-19 17:57:30 浏览:128
学生喜欢的教师 发布:2025-05-19 17:55:49 浏览:778
白凉粉是什么原料做的 发布:2025-05-19 17:32:44 浏览:381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