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姓历史
① 历史上姓钱的名人
历史上姓钱的名人有:
1、篯铿:
篯铿,是彭姓、钱姓、韦姓族人共同的祖先,今人曰之“彭祖,即大彭氏国始祖,因受封于彭城建立大彭氏国而被后人尊称为彭祖。
2、钱让:
钱让,字德高,今浙江长兴人。为汉代官吏。阳嘉初举孝廉。历仕历阳、章安县令、黄门选部侍郎、广陵太守、征东大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封富春侯。
3、钱乐之:
钱乐之,是中国古代律历学家。曾任南朝宋的太史令。
4、钱道戢:
钱道戢,字子韬,吴兴长城人,是陈朝官员。
4、钱镠: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 ,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② 能告诉我关于钱姓的历史
姓氏起源
钱(qi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颛帝裔孙彭孚的官名,属于以官职为氏。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之裔孙孚,官拜周钱府上士(掌管国家财政官职)。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在祖父去世后继为天子,
钱孚
掌管中原地区。他执政期间,中原各部落氏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人口迅猛增长,土地日趋紧张,部族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面对此种情况,颛顼决定重新分封天下,他将自己的八个后人分别分封到己、董、秃、坛、曹、斟、芈(mi)等地,让他们各自建立方国独立发展。这些方国名称后来陆续演变为相应的姓氏,成为中国南方早期主要八个姓氏的来源。其中彭国传至颛顼曾孙吴回时,帝喾委托吴回接替其兄长重黎的火正之职(掌管火种的官),史称火正祝融。这些别子以后就成为这些别宗的始祖,他们的土地和名位也由各嫡长子继承,成为别宗的宗子。这些别宗的宗子,对于“大宗”而言,他们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内,则为族长,就是“大宗”,史称“别子为相,继别为宗”。因此,彭祖的各支庶子孙多改换姓氏以有别于嫡系,其中有一支把“籛”字去“竹”头简化为“钱”,于是便形成了后来的钱姓。清朝人王相所著《百家姓考略》记载:“钱,征音。彭城郡。系出铿氏。彭祖姓籛名铿,支子去竹而为钱氏。”
源流二
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各族人民相互交流融合,积极汲取彼此的优秀文化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以姓氏为例,在古今很多少数民族当中,都可发现汉姓的使用,如在当代的满、回、苗、壮、蒙古、彝、藏、黎、土家、哈尼、布依、纳西等民族中都有钱姓的存在。当然,他们无论从血统还是来源上都与由彭祖或彭孚而来的钱姓主源有所不同,情况也较为复杂,具体来分,其中有些是汉族融入者,有些则是各族中依形势自行改姓者。
满族钱姓满族原本没有钱氏之姓,清代之前满族又称女真,是居住于东北长白山一带的少数民族,所用姓氏自然也都是本民族所固有的,如完颜、叶赫等等。明末清太祖努尔哈赤举兵反明时,出于战略上的需要,他创制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八族制度以统辖女真各部。以后随着统治地域与人口的扩大,清太宗皇太极又以境内汉人和蒙古族为基础创建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清军入关后,汉军八旗大量吸纳中原汉人,规模不断壮大,钱姓也相应出现于其中,由于经过清代的长期融合,汉军八旗中的汉人大多满化成为满族,而不少满族人户则因汉化开始采用汉姓,尤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清王朝倒台,迫于形势压力,大批满族纷纷改姓汉姓,作为汉人大姓,钱姓自然是选择之一,满族钱姓因此大为扩大,并出现了不少名人。如北京近代著名表演艺术家钱金福就是其中之一。另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和河北隆化县有关资料记载,满族的钱姓世居烂泥河,后来又迁徙他处,其姓氏一直使用至今。
哈尼族钱姓出现也相对较早。据《明清土司通纂》和《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等书记载,哈尼族钱姓在明清时就是一个势力较大的姓氏,居住在临安府一带的钱姓人中还有人担任过土司副长官的职务,其后裔一直到今天在当地仍有较大的影响。另外有一些由改姓而来的少数民族钱姓。中国当前不少的少数民族钱姓人,其姓氏历史上并不是钱,而是通过同音转译等形式改姓钱的。如据《中国人的姓名》等书记载,蒙古族的钱姓来自蒙古姓“敏罕氏”,由于“敏罕”一词的蒙古含义是数目字“千”,与汉姓“钱”谐音相近,因此这些人在与汉人交往时,往往将本姓简述为钱,以至相沿至今未改。此外彝族钱姓也同样是由本族旧姓“都普”转音而来,成为天下钱姓中的一支。另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和《清代台湾之乡论》等的记载,台湾的赛多族人原有以沙拉湾为姓者,后来也都改姓钱。
源流三
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赐姓,是中国古代帝王彰布皇家威仪,昭示荣宠,笼络、褒奖臣属,邀集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五代时钱谬曾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吴越国,历时86年之久,是时境内安宁,人民富足,有不少吴越臣僚先后都被赐以国姓“钱”,而改姓为钱。《宋史·吴越钱氏世家》称,吴越王钱谬“与战士多赐己姓”,至忠懿王钱弘傲临朝称制,这些因赐姓而改姓钱氏之人“皆称同宗”,都自认为属于钱姓之人了。如今属于这种赐姓的钱姓人仅见于台湾高山族土著中,据《台湾姓氏源流》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台湾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于朝廷,有功于国家,被乾隆帝赐姓为钱,此后相沿不改,迄今仍为钱氏。合姓,即是合并而成的姓氏,是中国姓氏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变异现象。钱姓的合姓是钱姓与其他姓氏合并或联姻的结果,以钱王、钱赖两姓人数居多。如钱王姓就是由钱姓和王姓协商合并而成,最早出现于浙江崇德(今桐乡)一带,以后又迁往浙江的其他地区及江苏、福建、安徽、广东甚至台湾、香港等地。钱王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当年崇德两姓族人出于人员互补、消除纠纷的目的而试图通过平等合作的方法寻求共同发展的最佳手段。至于钱赖姓,基本也是由钱姓和赖姓合并而来。
据《台北文献》所载《犹他家谱学会在台搜集族谱报告》一文报道:在如今的台湾,便生活着一些以钱赖为姓的人。不过他们大多是钱姓与赖姓通婚后的主妇及子女,尤其是受西方从夫姓的文化传统影响,很多赖姓女姓婚后在保持自己原有姓名的同时,在前面又冠以夫姓,形成复姓。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九府泉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九府泉人,亦称九府钱人,在古代,“钱”字于“泉”字相同,取泉之不绝之意,皆指钱币。九府泉人隶属天官府司管辖,为王室重臣之一。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记载:“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钱古作泉字。”在典籍《正字通》中记载:“九府者,掌财帛之官也。历代便之。周景王铸大钱,曰宝货,肉好有轮郭,以劝农赡不足,百姓蒙其利。钱形似璧,故亦称肉好……纪钱制者,唐张台封演有泉谱,陶岳有货泉录,宋洪遵有泉志,马端临有钱币考,彼此异同。”
在九府泉人(九府钱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钱氏、泉氏,后泉氏亦多改称钱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族、苗族、壮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钱氏,世代相传至今。[2]
寻根溯祖
百家姓-钱
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得姓始祖
彭铿、钱镠。
③ 钱姓最早出在什么地方
源流一:源于有熊氏,出自周朝颛帝裔孙彭孚的官名,属于以官职为氏。
源流二: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源流三: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源流四: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九府泉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九府泉人,亦称九府钱人,在古代,“钱”字于“泉”字相同。
源流五: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钱姓多源流,分布广,早在西周就已获姓得氏,由彭姓演变而来。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寂寥无闻,整个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有隐士钱丹一人。钱姓族人这时的活动范围仍只局限于其肇基之地的彭城及其周围地区(今江苏徐州一带),至于关中钱姓则是湮没无闻了。进入秦代,钱姓人中才有当时地属关东的下邳(如今江苏睢宁)名士钱产因才能出众、节操高雅被朝延任命为御史大夫,因御史大夫在秦代是专门负责掌管朝廷监察、纠劾百官之权的三公要职,位尊而且权重,一般非皇帝股肱亲信都不得担任。因此诏令一出,钱产顿时声名鹊起,饮誉一时,一直不为人所熟知的钱姓也变得家喻户晓,从此进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
④ 历史上姓钱的名人
史书有记载的最早的钱姓名人是战国时代的钱丹和钱产,前者钱丹是著名的隐士;后者钱产是秦国的御史大夫。
唐朝的钱起是有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浙江吴兴人(今浙江湖州),佳句“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即为其所作。
宋代有画家钱易。
元朝又出了一位画家钱选,自号“清癯老人”,工于人物、山水、花鸟。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钱谦益,是著名的“复兴社”骨干之一。
清嘉定 年间“吴中七子”之冠,即《潜昕堂全书》的作者钱大昕,是著名的学者,讲学终生,桃李遍天下。
⑤ 钱姓的起源~~
钱姓出自官名确有金钱渊源
“钱”之为姓,原来真的跟钱有关系。
《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钱府上士,是一种官名,专管朝廷的钱币,结果颛顼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后代当了这个官后,就乾脆拿官名当做自己的姓。这就是钱姓的由来,也说明了姓钱的人之所以姓钱,的确是跟金钱有一段渊源。
根据《通志》的这段记载,后人还可以发现这样一段渊源:原来,姓钱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孙子,钱、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这两姓是不准联婚的。
姓钱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就在现在江苏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称彭城,两地非常接近,更为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说明。不过,后来姓钱的人都逐渐南迁,所以时至今日,江南的吴兴、武进一带,也有许多姓钱的人。
历史上,姓钱的人虽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然而,他们却文人才子辈出,跟他们姓氏的字义截然不同。
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是钱丹和钱产两个人,他们都是战国时代人,钱丹是著名的隐士,钱产则是秦国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宝年间,江苏吴兴的钱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钱起,曾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博学多才,他的诗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赴举时被主考官认为有如神助。多年来更是脍炙人口。
在历代政坛上,姓钱的人虽然未曾扮演过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时候,出过一位十分显赫的人物,那就是当时吴越的开国之主钱鏐。他是浙江杭州人,国都就设在杭州。
钱鏐是一位传奇人物,江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自小与群儿游戏,就懂得把大家编起队来操练;以及长大后不务正业,贩盐为盗,却为相士惊为“真贵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马乱的当世,能成为一方之主,而他的后代,也四世为唐朝的节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说是相当显赫了。
我所考证的历史上的篯铿(彭祖)及钱氏发展(钱治冰)
篯铿(约公元前2250-约公元前2105年)生于帝尧二十三年夏历三月初三,死于帝禹二十年夏历六月十二,享年约145岁。为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后世便尊称其为彭祖。是颛顼的六世孙(四代孙)、黄帝的九世孙(七代孙)。篯铿继承父亲陆终的氏族部落长职务后,注重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形成强大的篯氏部落。帝尧四十八年(公元前2225年),尧封篯铿居彭城,为大彭国。帝禹元年(公元前2124年),禹登帝位,时篯铿已126岁,但仍不觉得其衰老,并能主持和参加部落内的各种活动。
一. 篯铿身世
少典娶有娇氏之女附宝生黄帝。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产昌意及青阳(又名少昊.玄嚣)。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濮(又名女枢.昌仆),产乾荒(又名干荒.韩流)。乾荒娶淖子氏(浊山氏)之女阿女,产颛顼(又名高阳)。颛顼娶滕贲氏(腾隍氏)之女女禄,产称(又名偁.伯称.伯偁.伯服,孺帝,后创建颛顼国)。称产老童(又名卷章)。老童娶竭水氏(根水氏)之女骄福,产吴回。吴回产陆终。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馈(女媸.女赜),产六子。其一日樊,是为昆吾;其二日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日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日莱言,是为刽人(郐人);其五日晏安(安斟),是为曹姓;其六日季连,是为芈姓(芈.熊.楚.连姓的始祖)。后皆有封国。尧老,使舜摄行天下子政,巡狩。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龙、垂、益、彭祖,自尧时而举用。舜执政时,任用了二十二位大臣,彭祖为二十二臣之一。娶53妻,生81子。 西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获得大批古箱文写成的竹简,其中记说彭祖活七百六十七甲子而不衰老,八百八十二甲子时突然仙去。按上古用于支记日法,这个甲子是60日,那么彭祖活52920日,即145岁。彭祖仙逝时,在他前面已经死了49个妻子和54个儿子。相传彭祖生于农历三月初三,死于农历六月十二。
二. 篯氏大彭国.豕韦国的历史
夏王启十五年(公元前2066年),封于西河(邑城在今山西汾阳)的禹幼子武观反叛。启命彭祖篯铿的孙子彭伯篯寿帅师征讨,武观战败遂投降。后羿、寒浞篡夺夏政权后,公元前1990年,彭伯又出兵助少康(夏六代王)夺回了王位,立下大功。少康登上王位后,论功封赏,便封彭伯弟篯元哲于豕韦(今河南滑县)立国。篯元哲是彭伯篯寿的孙子,篯元哲就是颛顼高阳氏的第十世孙,黄帝的第十三世孙了。至此篯氏部落就有了两个同宗同姓的国家--大彭国.豕韦国。商王河颤甲三年(公元前1434年),彭伯助商剿平邳人反判。五年(公元前1432年),女先人投于班方。彭伯又率军征伐班方,班方.女先人战败归降。公元前1301年,因当时商王朝腐败混乱,大彭.豕韦始脱商,宣布独立,不再纳贡称臣。 商武丁43 年已亥(公元前1192年),武丁率王师灭大彭.豕韦。至此大彭国有国千余年,历24代45王。大彭.豕韦失国后,篯氏族人四处迁徙,为怀恋故国,有的以彭为姓,改彭姓者以殷大夫彭咸为代表;有的以韦为姓,南迁的韦姓后成为南方壮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至今壮族仍有“有壮就有韦”的说法,而且还把彭祖篯铿的生日三月初三当作本民族的隆重节日)。篯氏族人西迁者投靠周部落,成为以后灭商的一部分重要力量。北迁者即后来的“室韦”族(又称“失韦”或“失围”),成为蒙古族.满族和朝鲜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周文王时,篯铿28世孙篯孚初为泉府上士(掌管全国的税收和钱粮),后官迁周文王师。当时的泉币均以农具钱(形状象后来的铲)为铸造模型,而篯姓的篯正好是竹字头下面一个钱。因“篯.钱”两字音形相近,篯孚的后人为纪念这次篯氏部落的复兴,同时又不忘祖姓,就把自己姓氏篯上面的竹字头拿掉,简篯姓为钱姓,并两姓通用,另外也有支系后人以“泉”为姓。后周武王向东进军灭商纣王时,韦伯篯遐率军参加,立下战功。后来,宣方国(在今山西垣曲县)复叛。武王令韦伯篯遐率军和王室军一起讨伐,灭了宣方,又立下战功。公元前1027年,西周建立后,周武王论功行赏,武王为表彰韦伯篯遐的功绩,便封韦伯篯遐于其祖先的豕韦国地(今河南滑县东南50里的妹村),仍称豕韦国;又迁封其同宗的大彭国后裔篯孚的子孙于今河南原阳县,复立大彭国。大彭国.豕韦国传到周赧王时期(约公元前260年)复国历767年又同时灭亡。由此可见立国于彭城的前大彭国和复国于河南原阳地区的后大彭国加起来的存在时间应为一千八百年左右。
三.篯铿对后世的影响
1.篯铿(彭祖)是中国远古道家先驱,也是寿星的象征。他以善养生而长寿。他的重生与弃物,服食、吐纳、守静、导引、房术中等养生理论,对道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篯铿(彭祖)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烹调和营养美食的始祖。他谙熟烹调技艺,曾烹调过味道鲜美的雉羹(即野鸡汤)奉献给尧帝。尧帝吃了之后非常满意,给以褒奖。
3.篯铿(彭祖)又是我国气功和武术的鼻祖。后人根据他锻炼体魄的办法,加以归纳整理,成为《彭祖经》。
4.篯铿(彭祖)的后代姓氏很多,但氏族血缘较明显的主要有篯、钱、彭、韦、泉等姓。其中钱姓鼎盛期是在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之后。钱镠发达后,曾举行了一次规模颇大的寻根问祖活动。他让人从古籍中查找整理,对钱姓之沿革进行了梳理,最后排出了一个世系表。在此表中,他是黄帝的后裔,是彭祖的72代孙(现考证应为99代孙)。从他开始,又列出钱氏庆系一宗,钱镠则为庆系始祖。
四. 附记:篯.钱氏渊源世系主干表
1.少典---2.黄帝---3.昌意---4.乾荒(干荒.韩流)---5.颛顼帝(高阳)---6.称(偁.伯偁.伯称.伯服,颛顼国始祖)---7.老童(卷章.耆童)---8.吴回(重黎之弟,官至祝融)---9.陆终---10.篯铿(彭祖.彭伯铿)---11.篯通(彭伯通)---12.篯寿(彭伯寿)---14.篯伯?(彭伯?,其弟篯元哲,夏少康时受封为豕韦国始祖)---38.篯孚(钱孚,周文王师)---钱丹(战国隐士)--钱产(秦御史大夫)---79.钱林(西汉谏议大夫)--- 86.钱让(东汉富春侯)---87.钱咸 (谱名钱京,东汉高密侯)---钱弥(晋朝辅国将军.豫章县侯 )---钱乐之(南朝宋太史令.天文学家)---钱道戢(南朝陈永安县侯.开国大将)---101.钱九陇(唐朝巢国公.开国大将)---110.钱镠(吴越国开国皇帝)-- 庆系及后人分出的各个支系。
⑥ 百家姓当中钱为何会排在第二位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因为在唐末时期有一个叫钱镠的武将,因为曾经帮助晚唐平定了地方的叛乱,被封为了钱王,之后定居于江南,更是将当地发展得非常的繁荣,钱氏后人还直接归顺了宋朝,宋朝的统治者便让钱氏成为了百家姓的第二位。之后钱氏家族都一直顺应天命,对宋朝、明朝、清朝的皇帝非常的尊重,甚至愿意将唐朝时期赐予本家族的铁卷金书,献给那些皇帝们,也因此受到了皇帝的礼待。
总的来说,钱氏成为百家姓的第二姓的原因是钱氏家族得到了宋朝君臣的赞扬,也是因为他们努力发展江南而得到了平民们的赞颂。
⑦ 历史上姓钱的名人有哪些
钱让、钱起、钱选、钱泮、钱谦益。
1、钱起
钱让(89-151),字德高,东汉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此幅画像取自清代嘉庆年间修《吴越钱氏宗谱》。
钱让,即钱逊,字德高。钱冲子,即下邳乌程长钱林七世孙,是为江东一代祖。公雅貌殊众,重瞳美髯,语含钟声,手垂逾膝。博学豪迈,豁达善谋。初从东郡都督,及汉察孝廉,除历阳、章安二县长。时吴郡薛府君固为执法所枉,徵诣廷尉。公因岁朝贺,大呼称固之冤。
嘉平元年(公元151年)三月十六日薨,春秋六十有三,谥曰哀。夫人东海徐氏,生三子,曰承曰京曰晟。後娶夫人安定皇甫氏,生一子。葬长兴县平望乡西北梓山。奉朝命绘公遗像於郡祠。
2、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
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3、钱选
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画学极杂: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
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4、钱泮
钱泮(pàn)(1493-1555)明代官吏。字鸣声,一字鸣教,号云江,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侯官、慈溪知县,刑部主事,员外郎中,顺庆知府。
后升陕西副使,备兵汉中。在汉中任职期间,遇到灾荒,便开仓赈饥,救扶百姓。任江西参政时,父丧,遂回河阳守孝。
5、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
⑧ 钱姓氏的由来
钱姓的来源果真与钱有关。相传,钱姓是一个由掌管钱财的官名“钱府上士”而来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这一官职起源于周代,乃是负责钱财的管理和调度。彭祖的子孙孚任职时就拿了官名当作自己的姓,从此就有了钱姓。之后,其子孙后代沿袭了这一称呼,世世姓钱。从钱姓的来源上看,钱姓是由彭姓分化而来,与彭姓有着共同的祖先。钱姓和彭姓常常自认是一家人,曾有着遇难相帮、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约定。事实上,钱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属江苏),与彭姓的发源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不在一处。但是,钱姓人一向把彭城作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于与彭姓同源的缘故。钱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位一于现今江苏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称彭城。下邳、彭城两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证明了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后来,钱姓逐渐南迁,分布到长江以南各地区,至今在江南吴兴、武进一带还有许多钱姓人家。广东、福建一带,甚至在海外许多华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钱姓出自官名,确有金钱渊源 ,“钱”之为姓,原来真的跟钱有关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钱府上士,是一种官名,专管朝廷的钱币,结果颛顼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后代当了这个官后,就干脆拿官名当做自己的姓。这就是钱姓的由来,也说明了姓钱的人之所以姓钱,的确是跟金钱有一段渊源。 根据《通志》的这段记载,后人还可以发现这样一段渊源:原来,姓钱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孙子,钱、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这两姓是不准联婚的。 姓钱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就在现在江苏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称彭城,两地非常接近,更为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说明。不过,后来姓钱的人都逐渐南迁,所以时至今日,江南的吴兴、武进一带,也有许多姓钱的人。 历史上,姓钱的人虽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然而,他们却文人才子辈出,跟他们姓氏的字义截然不同。 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是钱丹和钱产两个人,他们都是战国时代人,钱丹是著名的隐士,钱产则是秦国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宝年间,江苏吴兴的钱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钱起,曾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博学多才,他的诗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赴举时被主考官认为有如神助。多年来更是脍炙人口。 在历代政坛上,姓钱的人虽然未曾扮演过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时候,出过一位十分显赫的人物,那就是当时吴越的开国之主钱镠。他是浙江杭州人,国都就设在杭州。 钱镠是一位传奇人物,江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自小与群儿游戏,就懂得把大家编起队来操练;以及长大后不务正业,贩盐为盗,却为相士惊为“真贵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马乱的当世,能成为一方之主,而他的后代,也四世为唐朝的节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说是相当显赫了。 钱乙:北宋医学家,博览医书,熟读本草,尤以小儿科著名。 钱大昕:清代著名学者,精通文字、音韵、训诂,著有二十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等。 秦汉有名臣钱产、钱林;唐宋有诗人钱起、钱惟演。
推荐于 2017-11-26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个回答
三张免费下载,三张免费玩! 免费下载
2020火爆三张,超人气三张免费下载,高品质特色玩法,给你全新三张体验!轻松玩三张,天天有比赛365天都精彩,三张免费玩!
本溪易达网络有限公司广告
钱币价格表?
「微拍堂」文玩拍卖鉴定平台,钱币价格表种类齐全,现场鉴定假必赔!
杭州微拍堂文化创意..广告
评论
看都看了,聊两句~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姓钱的男孩名字周易取名 姓钱的男孩名字 2020新生宝宝取名
姓钱的男孩名字,起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起名的汉字属性要符合您的金木水火土属性缺项,姓钱的男孩名字,金木水火土分析过程严谨,起名连起来顺口,叫起来好听!
广告2019-11-08
姓氏何的由来?
何姓起源于韩姓,而韩姓来源于姬姓,姬姓又来源于黄帝,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话,黄帝应该是何姓的始祖。 黄帝后代的一支姬姓建立了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弟弟的后人被分封到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世称“韩武子”,名韩万,他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 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韩王安在位的第九个年头,韩国被秦国所灭,子孙们散落到全国各地,因为“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 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人们就逐渐地把“韩”读 成了“何”。 参考资料 中国姓氏起源及分布.光明网[引用时间2018-4-10]
13赞·251浏览2019-09-06
钱姓氏的起源是什么?
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钱氏源自彭祖篯铿。黄帝之孙颛顼在伯父少昊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据《大戴礼记》记载,颛顼的曾孙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楚之先。 泉府上士 彭城伯 篯孚 《史记·楚世家》:“彭祖姓篯名铿,尧封於彭城,为大彭国始祖”,他被后人尊称为彭祖。篯铿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寿者,也是民间神话中寿星的原型。 周文王时,彭祖裔孙篯孚为周文王师,官拜泉府上士(泉府,掌管全国的税收和钱粮;上士,周代宰夫级官阶之一)。 因泉通钱,而篯字恰是钱字上有个竹头,为纪念篯铿氏族再次复兴,篯孚的子孙便去篯字竹头简为钱姓。在如今的鲁南苏北地区仍有少量的篯氏以及讹音简化的尖姓生活着。
2赞·119浏览2017-11-05
姓氏由来:钱
钱姓的来源果真与钱有关。相传,钱姓是一个由掌管钱财的官名“钱府上士”而来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这一官职起源于周代,乃是负责钱财的管理和调度。彭祖的子孙孚任职时就拿了官名当作自己的姓,从此就有了钱姓。之后,其子孙后代沿袭了这一称呼,世世姓钱。从钱姓的来源上看,钱姓是由彭姓分化而来,与彭姓有着共同的祖先。钱姓和彭姓常常自认是一家人,曾有着遇难相帮、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约定。事实上,钱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属江苏),与彭姓的发源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不在一处。但是,钱姓人一向把彭城作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于与彭姓同源的缘故。钱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位一于现今江苏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称彭城。下邳、彭城两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证明了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后来,钱姓逐渐南迁,分布到长江以南各地区,至今在江南吴兴、武进一带还有许多钱姓人家。广东、福建一带,甚至在海外许多华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钱姓出自官名,确有金钱渊源 ,“钱”之为姓,原来真的跟钱有关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钱府上士,是一种官名,专管朝廷的钱币,结果颛顼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后代当了这个官后,就干脆拿官名当做自己的姓。这就是钱姓的由来,也说明了姓钱的人之所以姓钱,的确是跟金钱有一段渊源。 根据《通志》的这段记载,后人还可以发现这样一段渊源:原来,姓钱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孙子,钱、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这两姓是不准联婚的。 姓钱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就在现在江苏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称彭城,两地非常接近,更为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说明。不过,后来姓钱的人都逐渐南迁,所以时至今日,江南的吴兴、武进一带,也有许多姓钱的人。 历史上,姓钱的人虽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然而,他们却文人才子辈出,跟他们姓氏的字义截然不同。
9赞·593浏览2016-06-21
百家姓钱姓的来历
1、源流一 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钱氏源自彭祖篯铿。黄帝之孙颛顼在伯父少昊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据《大戴礼记》记载,颛顼的曾孙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楚之先。 2、源流二 中国钱姓血脉比较纯正,较少发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但在元明清时,钱姓开始出现与周边民族融合的现象,今回族、苗族、壮族、傣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少量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为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钱氏。明清云南地区的哈尼族钱姓土司是来自临安的钱姓汉族,其后裔在当地都拥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当前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钱姓是通过同音转译等形式改姓钱的,据《中国人的姓名》等书记载,蒙古族、彝族、满族钱姓的源流为同音转译。 历史上,曾经另有一些汉族钱姓源于帝王赐姓为氏。《宋史·吴越钱氏世家》称,吴越王钱镠“与战士多赐己姓”,至忠懿王钱弘俶纳土归宋,这些因赐姓而改姓钱氏之人“皆称同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光义诏令恢复本姓,所以赐姓的钱氏基本已不复存在。 (8)钱姓历史扩展阅读 姓氏名人 1、篯铿 篯铿,是彭姓、钱姓、韦姓族人共同的祖先,今人曰之“彭祖”,即大彭氏国始祖,因受封于彭城建立大彭氏国而被后人尊称为彭祖。 2、钱九陇 钱九陇(573年~645年),字永业,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朝开国元勋。 其父名叫钱文强,为吴明彻裨将,和吴明彻一起在彭城战败。隋朝时,因罪被抄没为奴,因此钱九陇侍奉唐公李渊。晋阳起兵后,因功授予金紫光禄大夫。贞观十九年(645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3、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 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钱姓
7赞·2,344浏览2019-08-07
钱这个姓的来历!
钱姓的来源果真与钱有关。相传,钱姓是一个由掌管钱财的官名“钱府上士”而来的姓氏。《通志·氏 各式各样的钱币2(19张)族略》记载:“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这一官职起源于周代,乃是负责钱财的管理和调度。彭祖的子孙孚任职时就拿了官名当作自己的姓,从此就有了钱姓。之后,其子孙后代沿袭了这一称呼,世世姓钱。从钱姓的来源上看,钱姓是由彭姓分化而来,与彭姓有着共同的祖先。钱姓和彭姓常常自认是一家人,曾有着遇难相帮、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约定。事实上,钱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属江苏),与彭姓的发源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不在一处。但是,钱姓人一向把彭城作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于与彭姓同源的缘故。钱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位一于现今江苏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称彭城。下邳、彭城两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证明了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后来,钱姓逐渐南迁,分布到长江以南各地区,至今在江南吴兴、武进一带还有许多钱姓人家。广东、福建一带,甚至在海外许多华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钱姓出自官名,确有金钱渊源 ,“钱”之为姓,原来真的跟钱有关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钱府上士,是一种官名,专管朝廷的钱币,结果颛顼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后代当了这个官后,就干脆拿官名当做自己的姓。这就是钱姓的由来,也说明了姓钱的人之所以姓钱,的确是跟金钱有一段渊源。 根据《通志》的这段记载,后人还可以发现这样一段渊源:原来,姓钱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孙子,钱、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这两姓是不准联婚的。 姓钱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就在现在江苏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称彭城,两地非常接近,更为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说明。不过,后来姓钱的人都逐渐南迁,所以时至今日,江南的吴兴、武进一带,也有许多姓钱的人。 历史上,姓钱的人虽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然而,他们却文人才子辈出,跟他们姓氏的字义截然不同。 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是钱丹和钱产两个人,他们都是战国时代人,钱丹是著名的隐士,钱产则是秦国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宝年间,江苏吴兴的钱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钱起,曾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博学多才,他的诗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赴举时被主考官认为有如神助。多年来更是脍炙人口。 在历代政坛上,姓钱的人虽然未曾扮演过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时候,出过一位十分显赫的人物,那就是当时吴越的开国之主钱镠。他是浙江杭州人,国都就设在杭州。 钱镠是一位传奇人物,江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自小与群儿游戏,就懂得把大家编起队来操练;以及长大后不务正业,贩盐为盗,却为相士惊为“真贵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马乱的当世,能成为一方之主,而他的后代,也四世为唐朝的节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说是相当显赫了。
⑨ 钱姓的历史发展
彭孚于周朝钱(泉)府任士官,经理财政,后代以官名为氏 。中国钱姓血脉比较纯正,很少发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在元明清时,钱姓开始出现与周边民族融合的现象。明清云南地区的哈尼族钱姓土司是来自临安的钱姓汉族,其后裔至今在当地都拥有很大的影响。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和河北隆化县有关资料记载,满族的钱姓世居烂泥河,后来又迁徙他处,其姓氏一直使用至今。
中国当前不少的少数民族钱姓人,是通过同音转译等形式改姓钱的。如据《中国人的姓名》等书记载,蒙古族的钱姓来自蒙古姓“敏罕氏”,由于“敏罕”一词的蒙古含义是数目字“千”,与汉姓“钱”谐音相近,因此这些人在与汉人交往时,往往将本姓简述为钱,以至相沿至今未改。此外彝族钱姓也同样是由本族旧姓“都普”转音而来,成为中国钱姓中的一支。另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和《清代台湾之乡论》等的记载,台湾的赛多族人原有以沙拉湾为姓者,后来也都改为钱姓。
另有一些汉族钱姓源于帝王赐姓为氏。五代十国时钱镠(Liú)曾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吴越国,历时72年之久,时境内安宁,人民富足,有不少吴越臣僚先后被赐以国姓“钱”,而改姓为钱。《宋史·吴越钱氏世家》称,吴越王钱镠“与战士多赐己姓”,至忠懿王钱弘傲临朝称制,这些因赐姓而改姓钱氏之人“皆称同宗”。如今这种赐姓的钱姓人还见于台湾高山族土著中,据《台湾姓氏源流》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台湾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于朝廷,有功于国家,被乾隆帝赐姓为钱,此后相沿不改,迄今仍为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