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历史故事
『壹』 楚汉战争时期的故事
楚汉战争时期有三个很长著名的故事:鸿门宴、封诸侯、荥阳战。
『贰』 楚汉的历史典故
鸿门宴
00刘邦攻占咸阳后,想住在皇宫。樊哙、张良劝他想得天下,就不要留恋宫中美色财宝。刘邦接受他的意见,还军灞上,废除秦的苛法,仅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秦人拥护。
00项羽听说刘邦先入关中,非常愤怒,率军攻破函谷关,杀奔咸阳而来。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军队40万驻扎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鸿门(今临潼县东项王营)。当时,刘邦军队只有10万人,实力不敌项羽。他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自去鸿门拜会项羽。
00刘邦向项羽故意请罪,卑辞言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想乘机杀掉刘邦,找项庄(项羽从弟,勇士),以表演剑舞,伺机行刺。项羽的叔父项伯从前和张良关系好,这时见势不妙,也拔剑伴舞,掩护刘邦。过了一会,刘邦借口上厕所,从小道回到灞上。
00“鸿门宴”后,项羽带兵进入咸阳,杀掉秦王子婴,烧毁秦的宫殿,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又封刘邦为汉王,居巴蜀汉中,另封章邯等人三分关中。
00项羽分封诸侯,将众多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分封于彭城周围,以巩固联盟,但其它众多诸侯因没有得到满意的封地,多有怨气,矛盾日渐突出。
00不久,齐将田荣最先起兵反对项羽,自立为齐王。彭越在梁地有1万多士兵,未得分地,对项羽怨恨,田荣也联合彭越。陈余对张耳被封常山王不服,联合田荣赶走张耳,做代王。诸侯混战再次爆发。
刘项对峙
00被项羽逼处巴蜀汉中一隅的刘邦,采纳萧何的策略,在汉中招揽人才,治理巴蜀作根据地。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 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
00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与此同时,派韩信北上收拾赵魏齐等地,开辟第二战场。与其他诸侯联合,拉拢彭越、英布等人,孤立项羽,终于逐渐转为优势。
『叁』 楚汉之争的著名的历史事迹,譬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等,请给出事迹的名称
刚愎自用——指项羽的性格约法三章——刘邦的亲民政策运筹帷幄——张良背水一战——韩信成名战役十面埋伏——韩信困项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的谋略经邦济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四面楚歌——项羽被困破釜沉舟——项羽危难中奋起霸王别姬——项羽虞姬的悲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胯下之辱鸿门宴垓下之围1.破釜沉舟秦末项羽与秦军战於钜鹿,项羽为使士卒拚死战斗,渡河之后,即将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断绝士兵后退的念头。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引申为做事果决、义无反顾。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於事。亦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钜鹿。2.拔山盖世释义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形容人的力气强 大或志向远大。如:「项羽枉有拔山盖世的气慨,可惜时不我与,终落得饮恨乌江的下场。」3.楚河汉界楚汉纷争时,以鸿沟为界。比喻敌对的两方。象棋棋盘的中界。4.判若鸿沟判,区分。鸿沟,战国时的运河,位於今河南省,相传楚汉相争时,划鸿沟为界。判若 鸿沟比喻界线清楚,区别明显。如:「从此以后,他凡事讲求效率,和以往的习惯,判 若鸿沟。」5.计将安出将如何制订计谋?史记.卷九十七.郦生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6.鸿门宴楚汉相争时,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嫉之,遂用范增之计,设宴於鸿门,欲加害之。后来 刘邦赴宴,范增使项庄舞剑,伺机行刺刘邦,幸得羽叔父项伯及张良等协助,始免於难 。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如:「他为人狡猾,我看你还是不要去赴那鸿门宴吧!」亦称为「鸿门会」、「鸿门计」。7.项庄舞剑秦朝末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时,项庄藉表演舞剑想刺杀刘邦。於是张良至军门,樊 哙问情况如何时,张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典出史 记.卷七.项羽本纪。后遂以项庄舞剑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隐藏了另外的意图。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自己受制於人,处於任人摆弄的境况。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9.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10.竖子不足与谋这小子不能和他谋划大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11.江东子弟释义 楚汉时,项羽渡江西攻刘邦时所率领的江东八千子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12.分我(一)杯羹项羽以烹食刘邦之父为要胁,想迫使刘邦退兵,刘邦不但不受胁迫,反而请项羽分他杯 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处获得一份利益。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13.暗度陈仓全句应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韩信又一出奇制胜之战略,项王以秦降将章邯守住刘邦东进关中之路,韩信表面修复入汉中时烧绝的栈道,却也私下拟定袭陈仓、定三秦之计,后谓暗中行事为「暗渡陈仓」。可见诸《史记˙高祖本纪》与《史记˙淮阴侯列传》。14.斗智不斗力运用计谋、智慧,而不采取武力。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王笑谢曰:『吾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15.四面楚歌楚汉相争,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於垓下,兵少粮尽,项羽於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遂连夜奔逃。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危急无援。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胡综传:高祖诛项,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赠邵倅诗: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砀天开五色云。16.(无颜见)江东父老楚汉相争时,项羽先盛后衰,后被汉军逼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备船待羽,劝其渡江。项羽却言,初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归还,有何面目见其父老。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借指故乡的父执兄长辈。群音类选˙诸腔类˙卷二˙跃鲤记˙芦林相会:待回归,有何颜见得江东父老兄妹。17.不到乌江心不死(谚语)项羽战至乌江自刎而死之事。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比喻不到完全绝望 ,决不肯认输放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 心原也该死了!」亦作「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乌江不肯休」、「不到乌江不尽头」。18.十面埋伏乐曲名。约十六世纪以前已在民间流传,为琵琶的演奏名曲。乐谱最早见於华秋苹编 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於乌江自刎的故事。19.壁上观在营垒上观看人家交战。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亦作「作 壁上观」。20.拔山扛鼎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形容力气强大。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 能扛鼎,才气过人。……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 兮骓不逝。』」后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过人。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好徒,急偿夙债。」或作「拔山举鼎」、「扛鼎拔山」。21.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带。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22.一决雌雄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 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比喻互相较量以决定胜败、高下。三国演义.第三十 一回:「汝等各回本州,誓与曹贼一决雌雄!」清.顾嗣立.寒厅诗话:「今日两君旗鼓相当,盍一决雌雄?因取巨觥,各置於前,观者如堵。」亦作「一决胜负」。
『肆』 楚汉历史故事介绍 楚汉的故事有哪些
汉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十二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春,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项羽亦率军东归.五、六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十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今陕西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初战彭城:四月,刘邦乘项羽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军一举攻占彭城.项羽闻之,急率精兵 3万奔袭,歼联军20余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反楚联盟瓦解.
争夺成皋:五月,刘邦到达荥阳,击败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六月,刘邦派兵攻废丘,迫章邯自杀,解除了后顾之忧;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三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羽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荣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羽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县南) .项羽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六月,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四年十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
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荣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九月,项羽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五年十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英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羽自刎于乌江 (今安徽和县境) ,终于结束了为期 4年的楚汉战争.二月,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伍』 楚汉相争历史小故事
楚汉相争是指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所进行的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天下的战争。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主要力量。在推翻秦朝以前,项羽和刘邦曾在彭城兵分两路,并有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为关中王。由于刘邦纪律严明,又采取了收买秦将诱其投降的策略,所以很快瓦解了秦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攻下了咸阳。这时,项羽也打破函谷关,驻军鸿门。并准备第二天攻破刘邦军。这时,项羽的谋士范增也发现刘邦原来在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而入关以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说明他正在收揽人心,志气很大,也劝项羽要立即进攻刘邦,不能给他以喘息、发展的机会。当时,项羽军队四十万,刘邦军队十万,项强刘弱。
可是,正在这时,项羽的叔父项伯,却因为与张良要好,连夜偷偷跑到刘邦军中,把项羽将要进攻刘邦的消息告诉张良,井劝他快走。但张良反劝项伯和他一起去见刘邦。刘邦估计自己力量不如项羽,只得在项伯来时,向他表示,自己清理关中户口、府库,正是等待项羽前来接收,决无独占关中的野心。请项伯把这个意思转告项羽。刘邦还称项伯为兄,为他设置酒宴,与他约为婚姻,极尽拉拢。项伯答应了刘邦的要求,约刘邦翌日一早来拜见项羽。当夜,项伯就把刘邦的话转告了项羽,并替刘邦说了许多好话,终于使项羽改变了进击刘邦的决定。
第二天,刘邦只带领一百骑兵,携着张良、樊哙等几员将领来到鸿门,拜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一同入席的还有项伯、范增和张良。尽管刘邦已经得到项羽谅解,可是宴席上的气氛仍然非常紧张。范增几次举起所戴的玉块向项羽示意,要他下令杀死刘邦,项羽都默然不动。于是范增叫来武将项庄,命令他以舞剑为名,在宴席上刺死刘邦。这时候,项伯也拔剑起舞,几次挡住了项庄刺来的剑,保护刘邦。张良见情势紧张,也立即召樊哙持剑握盾闯入军帐。樊哙被项羽赐给一斗酒和一只生猪肩。樊哙大口喝酒,大口吞下生猪肩,陈述刘邦的功劳,指出,要杀害刘邦,是走秦朝的老路。在樊哙义正辞严的指责下,项羽哑口无言。刘邦乘此机会,假说上厕所,溜出军帐,“脱身独骑”返回霸上。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室”的典故。
“鸿门宴”后,项羽凭借武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又封秦将章邯等三人在关中为王,用以堵塞刘邦东进的道路。项羽一共封了18个王。刘邦用张良计,烧毁所过栈道,借防备诸侯兵的袭击为名,向项羽表示再无东回的意思。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关中三王,在一个月内占领了全部关中地区。现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被用作出其不意攻击敌人的战术。
被项羽分封的诸王,多忙于维持自己的地位,并不真正服从项羽的领导,没有受封的人,更是心怀怨恨,刚刚一个月就互相攻杀起来。公元前205年春,刘邦便利用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王田荣的时机,率领不满项羽的五诸侯兵马共56万人,挥兵东进,攻战彭城。项羽急领精兵三万回师,刘邦惨败,退守荥阳。刘邦的妻子吕雉和父亲都做了项羽的俘虏。双方在荥阳形成对峙局面,刘邦便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挑拨项羽与谋士范增的关系。范增果然受到冷落,非常生气,要求退休,走到半路上病死了。同时,刘邦又派韩信北渡黄河,背水一战,大败赵军。次年,韩信领兵袭击齐军,占领临淄,形成对项羽的大迂回的包围形势。这时彭越又在项羽的后方开展游击战。项羽为了保护楚军右翼的安全,决定亲自领兵出征。他在临出发前,吩咐大将曹咎坚守成皋(又名虎牢关,今荥阳汜水镇)。但曹咎有勇无谋,轻率出击,结果大败,曹咎和司马欣自杀。
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一次关键性的战役。这时楚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兵卒奔波疲劳,士气低落。项羽非常焦急、想和汉军决一死战。一天项羽在阵前对刘邦说:“天下不安,只因你我二人。我愿和你单身决斗。”刘邦笑着说:“我只愿和你斗智,不和你斗力。”并列举项羽的十大罪状,严正宣告“我率义兵讨伐你、何必和你单枪匹马比武!”
项羽恼羞成怒,张弓就射,一箭正中刘邦前胸。刘邦恐怕军心动摇,急中生智,弯身捏住脚趾,大叫:这个贼射中了我的脚趾。策马回阵,等军心安定后,刘邦才驰入成皋养伤。伤愈后,刘邦到栎阳,慰问父老,举行宴会,割了塞王司马欣的头示众,又下令抚恤将士,凡不幸阵亡或病死的将士,派官员备办衣食棺木盛殓遗体,送回他的家里。这样,汉军内部更加团结。公元前202年8月,刘邦两次派人去和项羽谈判,要求归还太公、吕后。项羽乘机要挟求和,提出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为汉,东为楚。
10月,刘邦采纳张良和陈平提出的乘势追歼,不养虎以留后患的建议,大举进攻楚军,并约好韩信、彭越、英布等出击配合,形成30万汉军对楚军大包围的态势。12月,刘邦统率的汉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一天晚上,项羽听到四面汉军都唱着楚歌,大吃一惊,“楚国地方都被他们占领了吗?怎么敌军都是楚国人呢?”他坐在帐幕里喝酒解愁,身边陪伴着他的是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他一边喝酒,一边还唱着一首悲壮激昂的楚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罢,项羽领着八百骑兵突围逃走。刘邦命部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逃到淮河边,觅船东渡,部队又散去大半,只剩了一百多人。逃到阳陵,被一老汉指错道路,误入泥沼地,延长了时间。逃到东城时,只剩下28骑,终于被追兵赶上了。项羽自知大势已去,他向部下说:“我起兵至今已有八年,身经七十多战,未败过一次,因此当了霸王。不料今天失败了。但我还要打几次胜仗,杀几名敌将,让你们知道这是天意要我失败,不是我的过错。”而后又杀死几名汉将,消灭汉军一百多名,自己只损失二人。部下都佩服他的勇敢。最后项羽逃到乌江,乌江亭长给他一只船,劝他过长江,并且说:“江东还有几千里地方,可作为根据地,还可以动员几十万兵力。”项羽笑道:“天意亡我,我还过江做什么?我当初带领江东八千子弟过江,今天都完了,我无脸见江东父老。”停了一会又说:“我知道你是好人。我的马骑了五年.日行千里,送给你吧。”他又带领部下二十几人,徒步用短刀向汉军冲锋,杀死汉军几百人,自己也受伤十几处。这时他见到汉将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我听说刘邦悬了赏格,凡得到我头颅的,赏黄金一千斤,封邑一万户,让你去得这个好处吧!”吕马童低头不敢正视,指着项羽对另一个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于是项羽用剑自杀,死时年仅31岁。汉军为争夺他的尸体,死伤了几十人。最后,五个将军各抢到尸体的一部分,五人都被刘邦封了侯。斗智斗勇的楚汉之争以项羽的失败而结束了。
『陆』 楚汉争霸的历史故事是怎样的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柒』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
1、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三节·楚汉相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6页-第45页。
2、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南越国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
参考文献: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2005年2月,第16页—第50 页。
3、昭宣中兴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
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5页-第90页。
4、新莽篡汉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
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六节 西汉中衰与政权结构的变动(元帝~王莽篡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93页-第94页。
5、光武中兴
新莽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元更始,刘玄即更始帝。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七节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梦》,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15页-第118页。
(7)楚汉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捌』 楚汉争霸的故事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秦朝灭亡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18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刘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也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就这么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玖』 楚汉相争历史故事
巨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汉高祖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满,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北)。当时项羽军四十万,汉高祖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汉高祖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鸿门宴上,觥筹交错中闪烁著刀光剑影。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杀死汉高祖,项羽却优柔寡斯,被汉高祖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依靠强大兵力,暂时压制汉高祖。引兵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封汉高祖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限制汉高祖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于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汉高祖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汉高祖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汉高祖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汉高祖打了一仗,结果被阻于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汉高祖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项羽找汉高祖决战,又急攻不下。双方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28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年仅31岁。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今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