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

发布时间: 2022-05-05 12:49:04

① 附加过滤名词解释 关于放射性物理与防护

附加过滤名词解释 关于放射性物理与防护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内放出射线容,(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防护,是指为避免或减弱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伤害人体采取的措施。

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防护又可分成内照射防护和外照射防护。

② 教材放射物理与防护,83页例题6-3是不是有错误

教材放射物理与防护,83页例题6-3是不是有错误,这个应该是一个教材里面的课本上的,所以我这边也看不到你这个课本具体说的是什么,所以没办法给你解答。

③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已知198au的半衰期为2.69天.求它的衰变常熟和平均寿命

衰变常数为λ,则 λ=[ln(2)]/T =
平均寿命:T'=1/λ=
自己代入数据算吧.

④ 对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认识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防护,是指为避免或减弱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伤害人体采取的措施。

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防护又可分成内照射防护和外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内照射与外照射的显著差别是,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造成内照射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由于核素的种类不同、毒性不同,带来的危险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据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产生危害作用的大小和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把它们分成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组(见表)。操作不同毒性的核素时,对操作设备和建筑物的设置地点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基本防护措施是:①空气净化,通过空气过滤、除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或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②换气稀释,利用通风装置不断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并换以清洁空气;③密闭操作,把可能成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手套箱或其他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使它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④加强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带高效过滤材料做成的口罩、医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操作人员要带头盔或穿气衣作业。(见彩图)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严禁工作人员用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食物、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具。防止放射性物质不经过处理而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或注入地质条件差的深井,造成地面水或地下水源的污染。
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应对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水源和有代表性的农牧产品进行常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外照射的特点是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辐射损伤,当机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对人体而言,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主要来自γ和X射线、中子,其次是β射线。由于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短,能被一张纸或衣服挡住,一般说,α射线不会造成外照射辐射损伤。外照射防护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加屏蔽物。
缩短受照射时间 受照射的累积剂量和受照射时间成正比。在一切接受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为原则。例如,在用 X射线进行胸部透视时,病人所受照射剂量随检查时间而增加,医生应当在查清病灶情况下,尽量缩短透视时间。
为了能迅速和准确地操作放射性物质,在正式操作之前,应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即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相同步骤操作)。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强放射性操作,可以限制个人操作时间,更换操作人员,以减少每人所受的照射剂量。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增大操作人员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受照射的剂量。对于点状放射源,人体受照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在实际操作中常使用远距离操作的工具,如长柄钳、机械手、远距离自动控制装置等以降低剂量率。
屏蔽防护 根据辐射通过物质时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减弱材料),把外照射剂量减少到容许水平以下。当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仍不能达到安全操作时,就必须考虑采用屏蔽防护。合理的屏蔽防护必须注意:
①屏蔽方式根据放射性防护要求和放射源的不同,屏蔽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的屏蔽物有防护墙、地板、天花板、防护门和观察窗等;移动式的有包装容器、各种结构的手套箱、防护屏和铅砖等。
②屏蔽材料对不同的电离辐射,应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γ射线和 X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有水、土壤、岩石、铁矿石、混凝土、铁、铅、铅玻璃、钨等。
β射线能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还能产生轫致辐射。所以对β射线防护应采用两层屏蔽:第一层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β射线,并可减少轫致辐射,常用材料有烯基塑料、有机玻璃及铝等;第二层用高原子序数材料屏蔽轫致辐射,常用生铁、钢板和铅板等。
由中子源发射出来的快中子,在屏蔽层中主要通过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损失能量,被物质吸收后一般放出γ射线。因此,对中子的屏蔽,除考虑快中子的减弱过程和吸收过程外,还应考虑γ射线的屏蔽。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是各种含氢材料,如饱和硼酸水溶液、石蜡、含1%~2%硼的石蜡等。对具有强γ本底的中子源(如镭-铍中子源)则应考虑两层屏蔽,第一层用石蜡和吸收中子的物质等屏蔽中子;第二层用铅吸收γ射线。

⑤ 放射物理与防护83页例题6-3是不是有错误

放射物理与防护。83页例题。6一3没有看到错误。有可能版本不同吧!

⑥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 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传播的能量。 (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通常是狭义概念的辐射 电磁辐射 无静止质量,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等。 粒子辐射 有静止质量,包括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等。 电离辐射认识 * 天然本底水平 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射线来源 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 电离辐射认识 * 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够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 典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和β粒子。 电离辐射认识 X射线管电压:加与X射线管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位差。通常,用千伏(KV)表示。 X线是从X射线管球中发出的,X射线管球有阴极侧(灯丝)和阳极侧(靶面),管电压就是指加载到阴极侧和阳极侧之间的电压,用来形成高压电场,使灯丝发出的热电子能在高压电场的加速下高速轰击靶面,激发X射线。 X射线管电流:入射到X射线管靶上的电子束流。通常,用毫安(mA)表示 灯丝加热产生的电子,在阴阳两级高压电场作用下,向阳极高速运动,形成的电流,称为管电流。 * 电离辐射常用的量化单位 定义 单位名称 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 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吸收能量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戈瑞 (Gray, Gy) 当量剂量 (Equivalent dose) 特定种类及能量的电离辐射在人体组织或器官中引起的当量剂量,就是该辐射在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乘以该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当多个种类或能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组织或器官时,引起的当量剂量就是个别辐射所致的当量剂量之和。通常用于描述辐射对人体单一组织或器官的影响,并用于辐射防护和辐射危险度估计等。 希沃特 (Sievert, Sv) 有效剂量 (Effective dose) 体内所有组织与器官经组织权重因子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

⑦ 在放射物理与防护中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三者的剂量学含意及适用类型不同: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物质和任何一种辐射类型,它在辐射生物学、临床放射学和放射防护中都是基本的剂量学量,描述的是辐射授与物质的平均能量;照射量则仅适用Xγ 幷且作用物质仅限于空气介质,它描述的是Xγ在空气中的电离能力。
剂量当量是指在要研究的组织中某点处的吸收剂量、品质因素和其它一切修正因数的乘积。

联系:
照射量作用物质仅限于空气介质,但在实际应用中,照射量幷不只适用于无限延展的空气中,如对直接测量困难的生物体的吸收剂量通常就是借助人体模型进行照射量测量后的转化:它们转化关系D = fX(f为转换系数),所以在医用X、r照射的防护上,在小于15%
的数值差异可以忽略时,我们可以将以R为单位的照射量在数值上看作以rad为单位的空气、水及软组织的吸收剂量(用国际单位mGy时可认为1R的照射量近似为10mGy的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与辐射的品质因子的乘积。严格的定义是吸收剂量D、辐射品质因子 Q和其他一切修正因子N的乘积,用H表示。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希沃特(Sv),1Sv=1J/kg。以前使用的单位是雷姆(rem),1 rem=10-2Sv。 吸收剂量是电离辐射给予物质单位质量的能量,是研究辐射作用于物质引起各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但是由于辐射类型不同,即使同一物质吸收相同的剂量,引起的变化却不等同。

⑧ 放射防护中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放射防护中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照射剂量。照射剂量指射线对人体的照射能量值,照射剂量最终剂量的确定应基于物理剂量、临床观察和生物剂量三方面资料。

测量方法:

1、可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技术测定一次相对均匀照射的事故剂量,可测剂量范围约为0.25至5Gy。

2、剂量在1Gy以下的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可根据其早期血象变化估计受照剂量,参见GBZ113。

3、利用受照人员的个人剂量计或受照人员携带的能够给出剂量学信息的物质来测量局部位置的受照剂量,其测量结果可作为剂量参考点,用于检验所设立的事故受照条件是否合理。

4、利用手表红宝石等的热释光现象测量人体局部剂量,可测剂量范围约为0.25至10Gy。

5、利用自旋共振波谱技术测量受照人员某些伴随物(如药物等)样品中辐射产生的长寿命自由度浓度的变化来测量剂量,可测剂量范围约为0.5至数十Gy。

6、可利用血液中钠和毛发中硫的中子激活分析技术测定中子剂量,可测剂量范围约为0.1至数十Gy。

(8)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扩展阅读:

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理限制体系。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即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对放射实践选择防护水平时,必须在由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与所付出和健康损害的代价之间权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最优化原则又称为ALARA原则,健康代价(曲线A)

正比于总剂量,当总剂量较小时,放射防护代价(曲线B)很高,且随剂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曲线A和B代价之和有一最小值,这就是最优化健康代价与防射代价之和Wo。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于促进社会公众集体安全的卫生保健,它是剂量限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

3、个人剂量限制

在放射实践中,不产生过高的个体照射量,保证任何人的危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即必须保证个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ICRP规定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制为50毫希沃特*(mSv),广大居民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0.1rem)。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