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形
坡地重力地貌:岩体或土体主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这种位移的特点是整体向下运动,统称为块体运动,包括崩塌、滑动、蠕动、泥石流等。常见的重力地貌有崩塌面、崩塌倒石锥、滑动面、泥石流体、蠕动土屑等。大多数重力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流水的诱发。由于流水的介入,坡面的磨擦阻力减小,使岩体或土体整体地向下运动,这与流水的面状侵蚀和沟状侵蚀(见河流作用)有显著的不同。促使重力地貌发生的流水,并不成为搬运这种物质的介质,它只起给这种物质充水和润滑的作用。重力地貌都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多为山区的灾害性地貌。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
冰川与冰缘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和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分别称为冰川地貌与冰缘地貌。
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2. 中国地理的地势和地形
一、山脉
大兴安岭、长白山、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内大巴山、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容山、昆仑山、天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
二、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2.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
3.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4.云贵高原(多山、地表崎岖)
三、四大盆地
1.准噶尔盆地
2.塔里木盆地(最大)
3.柴达木盆地
4.四川盆地
四、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 3.辽河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1.洞庭湖平原 2.鄱阳湖平原 3.江汉平原
五、东南丘陵
1.浙闽丘陵 2.两广丘陵 3.江南丘陵
六、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4000m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000m-2000m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 <500m
3. 地理地形图应该怎么分析
是不是经常在考试时碰到地形图?是不是一直在为地形图的判读苦恼?是不是感到无从下手?是不是一直处于“山谷”和“山脊”傻傻分不清楚的状态?今天小猿为你带来了读图技巧,满满干货哦。
首先,小猿带来的是通用的读图技巧,不仅适用于地形图的判读,更适用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图哦。
第一步,当然是看图名啦。图名可是不容小觑的呢。图名往往会告诉你图的类型及图的内容,为你指明做题的方向。看到图名后,你可以大致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读图、用什么知识作答,熟练的同学还可以大致猜测到这题的考点。如此说来,你还能忽略图名吗?
第二步,地图的基本三要素是什么呢?方向,图例,比例尺。基础的知识点可是不能忘的。
1. 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2. 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则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
(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就越详尽;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就越简略;
(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
3. 图例与注记:
(1)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2)常用图例符号:
4. 在地理中,地形与地形区的区别
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形区是指拥有某一地形特征的区域,比如四川的地形是盆地,那么四川就是一个盆地地形区
5. 地理:怎样分清楚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例如长三角平原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例如青藏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例如东北长白山地区和武夷山地区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例如云贵高原,云南最为典型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例如四川盆地
6. 地理中的地貌,地势,地形分别指的是什么!
1.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2.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3.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1)
[land
forms;physical
contours;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topographic]
;
(2)
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
(3)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
7. 地理中地形和地势的区别是什么
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如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海拔 高差等。
8. 中国地理地形分布图和各地的海拔高度
各地海拔:
拉萨3658.0m、西宁2261.2m、昆明1891.4m、银川1111.5m、贵阳1071.2m、呼和浩特1063.0m、乌鲁木齐917.9m、太原777.9m、成都505.9m、西安396.9m、重庆259.1m、长春236.8m、郑州110.4m、大连92.8m、福州84.0m、石家庄80.5m。
青岛76.0m、南宁72.2m、厦门63.2m、济南51.6m、南昌46.7m、长沙44.9m、杭州41.7m、沈阳41.6m、香港32.0m、北京31.2m、合肥29.8m、武汉23.3m、海口14.1m、台北9.0m、南京8.9m、广州6.6m、上海4.5m、宁波4.2m、天津3.3m。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8)地理地形扩展阅读:
地形特征
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9. 地理中的地貌,地势,地形分别指的是什么
1.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内、外力地质作用容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2.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3.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1)
[land
forms;physical
contours;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topographic]
;
(2)
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
(3)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