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中物理弹簧问题总结

高中物理弹簧问题总结

发布时间: 2025-08-02 16:12:31

物理弹簧类问题解题技巧

物理弹簧类问题解题技巧有三类,具体内容如下。

弹簧力学:

弹簧是高中物理中的一种常见的物理模型,几乎每年高考对这种模型有所涉及和作为压轴题加以考查。它涉及的物理问题较广,有:平羡握衡类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做功、冲量、动量和能量、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以及临界和突变等问题。为了将本问题有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现归纳整理如下。

一、 物理模型:轻弹簧是不计自身质量,能产生沿轴线的拉伸或压缩形变,故产生向内或向外的弹力。

二、 模型力学特征:轻弹簧既可以发生拉伸形变,又可发生压缩形变,其弹力方向一定沿弹簧方向,弹簧两端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 弹簧物理问题。

1、弹簧平衡问题:抓住弹簧形变量、运动和力、促平衡、列方程。

2、弹簧模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技巧问题。

(1) 弹簧长度改变,弹力发生变化问题:要从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先分析加速度,从而分析物体运动规律。而物体的运动又导致弹力的变化,变化的规律又会影响新的运动,由此画出弹簧的几个特殊状态(原长、平衡位置、最大长度)尤其重要。

(2) 弹簧长度不变,弹力不变问题:当物体除受弹簧本身的弹力外,还受到其它外力时,当弹簧长度不发生变化时,弹簧的弹力是不变的,出就是形变量不变,抓住这一状态分析物体的另外问题。

(3) 弹簧中的临界问题:当弹簧的长度发生改变导致弹力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临界问题:如“两物体分离”、“离开地面”、“恰好”、“刚好”……这类问题找出隐含条件是求解本类题型的关键。

3、弹簧双振子问题。

它的构造是:一根弹簧两端各连接一个小球(物体),这样的装置称为“弹簧双振子”。本模型它涉及到力和运动、动量和能量等问题。本问题对过程分析尤为重要。薯悄

② 高中物理《弹簧类问题中的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

一、应用提示:在涉及弹簧、物体以及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的系统中,若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做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反之,若存在其他力做功,这些力做功之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改变量。

在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若弹簧两端物体将弹簧拉伸至最长(或压缩至最短)时,两端物体速度相同,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若系统中每个物体除弹簧弹力外所受合力为零,且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状态时,系统内弹簧一端的物体将具有最大速度。

二、应用举例:考虑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 m/s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且有一轻弹簧连接其左端,另一质量同样为m的物块乙以4 m/s速度与甲相向运动。以下为该问题的解答。

选项分析: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弹力是系统内部力,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因此动量守恒,选项A错误。

当两物块相遇且距离最近时,它们速度相同,设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乙 - mv甲 = 2mv。代入数据,得出v = 0.5 m/s,选项B错误。

当甲物块速率为1 m/s时,乙物块速率可能为2 m/s或0 m/s,依据动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出,选项C正确。

若甲物块速度达到5 m/s,将导致乙物块速度非零,系统机械能增加,与题设不符,选项D错误。

第二个例子中,考虑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物体A和B通过轻弹簧相连,另一物体C未连接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 = 0.2 kg,mB = mc = 0.1 kg。通过外力作用于C和A压缩弹簧,外力做功为7.2 J。释放后求解。

(1)弹簧伸长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4.8 J。

(2)弹簧从伸长最大恢复至自然长度时,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2 m/s和10 m/s。

③ 关于高中物理的弹簧问题

你要分开看的。
比如弹簧还原的瞬间,先起个名字,上边的物块是B,下边的是A,弹簧还原时还是压缩的状态,假如在竖直平面内,此时弹簧受两个物块的压力,物块A受大小相同的弹力,此时出现临界情况:
1.物块A和物块B没有分开,仍然一起运动,按整体法和隔离法,运用牛顿第二定春瞎律解决:弹力比如是F,A的质量是M,B的质量是m,则整体上看,物块们的加速度为:F-(M+m)g=(M+m)a,a可求,隔离之后单独分析B,很容易求得B此时所受的弹力。
2.如果两个物块处于分开的临界,那么B就不受弹力了,也就没有什么分配的问题。
综上,这个问题是要用数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但是模型基本上就是上述模型,弹簧不会按携森消照一定固定的规律分配速度或者力,是你的理解有问题,这个问题问的也有点小问题···

好吧如果是水平面怎么办。
把上述模型转到水平面,就可以忽略物块的重力,转而只分析其受到的弹力,同样是整体法隔离法,同样是牛顿第二定律···没什么多说的了。

弹簧是变力,一个时刻一种情况,求速度在高中阶段只有几个公式: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牛顿定律运用加速度和时间关系来求,根据你的说法,这些公式都不能用,所以根本不能求,楼下说能求的,请给出相关的公式和方法数据,口说无凭。

以上纯属个人拙见,LZ不喜勿怒。(你这些回答只有我的最长,还是带数据公式的,有方法的,结果你就吐辩知槽我,LZ真是可爱。)

楼主笨蛋一个,我留给其他网友看,亏这么多人回答就我一步一步说,有问必答,找事就算了,不跟你浪费时间了。

热点内容
师德考核考评制度 发布:2025-08-02 19:39:38 浏览:125
肚子胀气放屁怎么办 发布:2025-08-02 17:43:02 浏览:1000
高中物理弹簧问题总结 发布:2025-08-02 16:12:31 浏览:702
商务英语广州 发布:2025-08-02 15:40:49 浏览:449
本年度个人师德师风情况总结 发布:2025-08-02 14:37:10 浏览:998
ff14怎么转职 发布:2025-08-02 14:25:14 浏览:509
老师勉励学生的话 发布:2025-08-02 13:15:42 浏览:788
教师必看电影 发布:2025-08-02 12:47:57 浏览:323
小学体育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发布:2025-08-02 12:08:56 浏览:666
南京生物医药谷 发布:2025-08-02 12:07:22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