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名的女人
1.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100个女人
夏历代之名女,上启夏朝,下至清末,以后妃、才女、名妓为主,字迹娟秀,馨香扑面,记载颇详,吾心狂喜。遂极力以记之,正忘乎所以之际,敲门声起,惊破幽窗,细想从头,所剩无几,甚懊恼,无奈何,遂取纸墨笔砚,将断简残篇,抄录于此。供各位看官,茶余饭后,消闲解闷,不足之处,勿怪则个。 1、花皇武则天:千古一帝。 2、花王慈禧太后:晚清五十年,尽在此女手中,几令国将不国。 3、花仙陈圆圆:秦淮八艳之一,蕙心纨质、淡秀天然,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4、花神杨玉环:四大美人之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其天生丽质,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 5、花魁李清照:两宋第一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6、花姿西施:四大美人之沉鱼,华夏第一女间谍。 7、花妃貂禅:四大美人之闭月,又一著名的女间谍。 8、花恶吕雉:汉高祖后,残暴的国母。 9、花君赛金花:清末名妓,状元洪钧之妻,曾被德皇后誉为“东方第一美人”。八国联军入侵时,使北京免于屠城之劫。 10、花妖妲己:商纣王妃,千年狐媚。 11、花魂王昭君:四大美人之落雁。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以绝世之容貌,换中原之安宁。 12、花合文成公主:唐太宗之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妻,汉藏联姻,千古佳话。 13、花后孝庄皇后:辅佐三代清帝,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 14、花魔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西周由此而亡。 15、花精妹喜:夏帝姒履癸妃,颠覆了华夏第一个历史王朝的女人。 16、花媛李师师:北宋第一名妓。 17、花嫔赵飞燕:汉成帝后,“楚腰纤细掌中轻”。 18、花灵蔡文姬:三国时第一才女,著有《胡笳十八拍》。 19、花绝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美艳绝代、才气过人。 20、花狂冯太后:北魏文成帝后,著名的女政治改革家。 21、花帝萧燕燕:辽景宗之妻,圣宗之母,促进民族和解的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 22、花婆黄道婆:元代棉纺织革新家。 23、花祸客氏:明熹宗的乳母,魏忠贤的爪牙。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24、花贤班昭:东汉才女,班彪女,班固妹,增修《汉书》。 25、花幽薛涛:八岁即出口成章,为唐一朝第一才女,晚年创薛涛笺。 26、花慧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安侄女,出口成章。 27、花仪长孙皇后:唐太宗后,贤淑皇后的典型。 28、花烈秋瑾:清末巾帼英雄,同盟会、光复会成员,革命烈士。 29、花媚夏姬:郑穆公之女,媚艳万千的妖娆女人。 30、花形赵姬:秦始皇嬴政母,以吕易嬴。 31、花刁贾南风:西晋惠帝司马衷后,历史上著名的“黑皮悍后”。 32、花巧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天姿巧慧、容貌娟妍。 33、花姝赵合德:汉成帝妃,飞燕之妹,与乃姐齐名,一对淫荡的姊妹花。 34、花悍独孤后:隋文帝杨坚后,与夫并称“二圣”,“惧内”一词,由此而来。 35、花冤严蕊:南宋初年天台营妓,著名才女,色艺冠绝一时,写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 36、花悲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曲曲断人肠。 37、花魅万贞儿:明宪宗爱妃,大皇帝一十九岁,依然宠冠后宫。 38、花芳董鄂妃:清顺治帝妃,国色天香,顺治帝的红粉知己。 39、花怜苏小小:“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南齐著名诗妓。 40、花泪虞姬:项羽宠妃,号“虞美人”。 41、花飘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豪爽侠气、俏丽生辉。 42、花仁马皇后:明太祖后,宽容仁慈。 43、花德阴丽华:光武帝后,“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44、花惜鱼玄机:唐之名妓,姿色倾国,天性聪慧,后因妒丧命。 45、花淫文姜:鲁桓公夫人,淫荡与美艳的化身。 46、花爱张丽华:南朝陈后主妃,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玉树后庭花。 47、花影冯小青:明朝著名女诗人,秀丽端雅,聪颖伶俐。 48、花豪孔四贞:清朝唯一一位汉族的公主,文武双全。 49、花侠吕四娘:清朝著名女剑客。 50、花婢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妃,玉体横陈,天生尤物。 51、花径红拂:唐初著名侠妓,风尘三侠之一,慧眼识李靖。 52、花容卞玉京:秦淮八艳之一,风枝袅娜、诗琴书画无所不能。 53、花孝缇萦:缇萦救父,至孝之举,须眉不如。 54、花败洪宣娇:太平天国女领袖。 55、花慈孟母:孟母教子,居必择乡。 56、花骨梁红玉:南宋名将韩世忠夫人,助夫抗敌,击鼓退金兵。 57、花奴潘玉奴:南朝齐废帝妃,一双美足,步步生莲花。 58、花幸杜秋娘:唐之名妓,美慧无双,写有“花开堪折直须折”一诗,为唐诗三百首,压卷之作。 59、花真卓文君:司马相如,凤求凰,郎才女貌,当垆卖酒,千古美谈。 60、花忧唐婉:陆游表妹,千秋哀怨化作一曲《钗头凤》。 61、花飞王聪儿:清后期,白莲教起义领袖。 62、花惠岳母:岳母刺字,又一个贤惠伟大的母亲。 63、花娴金城公主:唐中宗之女,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之妻,美而娴。 64、花芝李季兰:唐之名妓,著名女诗人。天资聪颖,容貌艳丽绝伦。 65、花秀马湘兰:秦淮八艳之一,秉性灵秀、能诗善画。 66、花心夏侯光姬:西晋琅琊恭王妃,与府中小吏牛金私通,生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此为历史上著名的“牛继马后”。 67、花相上官婉儿: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为千古第一女相。 68、花舞公孙大娘: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舞蹈家。 69、花丑钟无盐:齐宣王后,为华夏四大丑女之一,丑陋与才华皆举世无双。 70、花妾绿珠:西晋名妓,石崇爱妾。 71、花刚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做事有乃母之风,诛二张,诛韦后及婉儿,终败于李隆基之手。 72、花痴关盼盼:唐之名妓,白居易有诗赞到:“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 73、花聪傅善祥:南京才女,太平天国女科状元。 74、花雅顾眉生:秦淮八艳之一,庄妍靓雅、风度超群。 75、花妓田倩:中国最早的名妓,后为管仲之妾。 76、花师卫夫人: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中国第一女书法家。 77、花劫萧皇后:命犯桃花劫,先后为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及唐太宗李世民的昭容。 78、花毒韦后:唐中宗李显后,毒杀亲夫,心狠手辣。 79、花艳寇白门:秦淮八艳之一,娟娟静美、跌宕风流。 80、花贪胡充华:北魏宣武帝元恪后,薄情寡义的权力女人。 81、花羞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五代第一美女。 82、花貌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妃,艳绝尘寰。 83、花叹霍氏:张巡妾,睢阳被围,粮尽,霍氏主动杀身饷士,千古一叹。 84、花乱息妫:息候之妻,后为楚文王所掳,息国为之而亡。 85、花独冼太夫人:南北朝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政治领袖。 86、花将平阳公主:娘子军威震天下。 87、花残赵钩弋:汉武帝妃,充满传奇色彩的“拳夫人”。 88、花姑徐昭佩:梁元帝萧绎妃,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89、花奸胡太后:北齐武成帝后,先当皇后,后当妓女,自云:“当后何如当妓乐?”。 90、花柔陈阿娇:汉武帝后,长门一赋,脉脉此情谁诉。 91、花墨黄月英:诸葛亮妻,四大丑女之一,才德兼备。 92、花凋卫子夫:汉武帝之后,卫青之姐。 93、花闲窦漪:汉文帝后,最后一位崇尚无为而治的国母。 94、花愁甄氏:魏文帝妃,曹植为之谱写《洛神赋》。 95、花贱山阴公主:南朝宋废帝刘子业之姐,最淫荡的公主。 96、花极邓绥:东汉和帝后,知书达理,知人善任,执东汉政权二十年,死后却祸及九族。 97、花伤嘉敏:南唐后主李煜的红颜知己,人称“小周后”。 98、花煞安乐公主:毒杀亲父。 99、花娇伊帕尔汗:清乾隆帝妃,绝世的香香公主。 100、花伴朝云:东坡爱妾。
采纳哦
2.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人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环计。
武则天--十分成功厉害的女人 刘晓庆扮演的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名曌(zhào),世人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huò)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氏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但相同时期徐贤妃聪慧过人,武氏失宠,一直在最低才人档次徘徊,后结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贞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且太宗崩时,曾言“佳儿佳妇”,不应废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后武则天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迫使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册立皇后后,武则天歹毒至极,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醉骨。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广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结束。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 “谋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
武则天为了扫清自己最后障碍,先杀长子,后谋杀次子,废三子,软禁四子。
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69O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功过参半。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名气很大。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 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为献给这位女英雄的确是名至实归。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夏姬--最妖娆的女人
夏姬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异人临床指点,学会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因此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
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3.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有那几位
秦朝的宣太后、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孝庄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等。
1、宣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
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2、吕雉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
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3、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武珝(xu),后改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4、孝庄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5、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宣太后
网络——吕雉
网络——武则天
网络——孝庄文太后
网络——慈禧
4.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100个女人
1、花皇武则天:千古一帝。
2、花王慈禧太后:晚清五十年,尽在此女手中,几令国将不国。
3、花仙陈圆圆:秦淮八艳之一,蕙心纨质,淡秀天然,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4、花神杨玉环:四大美人之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其天生丽质,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
5、花魁李清照:两宋第一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6、花姿西施:四大美人之沉鱼,华夏第一女间谍。
7、花妃貂禅:四大美人之闭月,又一著名的女间谍。
8、花恶吕雉:汉高祖后,残暴的国母。
9、花君赛金花:清末名妓,状元洪钧之妻,曾被德皇后誉为“东方第一美人”。八国联军入侵时,使北京免于屠城之劫。
10、花妖妲己:商纣王妃,千年狐媚。
11、花魂王昭君:四大美人之落雁。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以绝世之容貌,换中原之安宁。
12、花合文成公主:唐太宗之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妻,汉藏联姻,千古佳话。
13、花后孝庄皇后:辅佐三代清帝,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
14、花魔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西周由此而亡。
15、花精妹喜:夏帝姒履癸妃,颠覆了华夏第一个历史王朝的女人。
16、花媛李师师:北宋第一名妓。
17、花嫔赵飞燕:汉成帝后,“楚腰纤细掌中轻”。
18、花灵蔡文姬:三国时第一才女,著有《胡笳十八拍》。
19、花绝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美艳绝代、才气过人。
20、花狂冯太后:北魏文成帝后,著名的女政治改革家。
21、花帝萧燕燕:辽景宗之妻,圣宗之母,促进民族和解的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
22、花婆黄道婆:元代棉纺织革新家。
23、花祸客氏:明熹宗的乳母,魏忠贤的爪牙。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24、花贤班昭:东汉才女,班彪女,班固妹,增修《汉书》。
25、花幽薛涛:八岁即出口成章,为唐一朝第一才女,晚年创薛涛笺。
26、花慧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安侄女,出口成章。
27、花仪长孙皇后:唐太宗后,贤淑皇后的典型。
28、花烈秋瑾:清末巾帼英雄,同盟会、光复会成员,革命烈士。
29、花媚夏姬:郑穆公之女,媚艳万千的妖娆女人。
30、花形赵姬:秦始皇嬴政母,以吕易嬴。
31、花刁贾南风:西晋惠帝司马衷后,历史上著名的“黑皮悍后”。
32、花巧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天姿巧慧、容貌娟妍。
33、花姝赵合德:汉成帝妃,飞燕之妹,与乃姐齐名,一对淫荡的姊妹花。
34、花悍独孤后:隋文帝杨坚后,与夫并称“二圣”,“惧内”一词,由此而来。
35、花冤严蕊:南宋初年天台营妓,著名才女,色艺冠绝一时,写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
36、花悲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曲曲断人肠。
37、花魅万贞儿:明宪宗爱妃,大皇帝一十九岁,依然宠冠后宫。
38、花芳董鄂妃:清顺治帝妃,国色天香,顺治帝的红粉知己。
39、花怜苏小小:“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南齐著名诗妓。
40、花泪虞姬:项羽宠妃,号“虞美人”。
41、花飘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豪爽侠气、俏丽生辉
42、花仁马皇后:明太祖后,宽容仁慈。
43、花德阴丽华:光武帝后,“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44、花惜鱼玄机:唐之名妓,姿色倾国,天性聪慧,后因妒丧命。
45、花淫文姜:鲁桓公夫人,淫荡与美艳的化身。
46、花爱张丽华:南朝陈后主妃,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玉树后庭花。
47、花影冯小青:明朝著名女诗人,秀丽端雅,聪颖伶俐。
48、花豪孔四贞:清朝唯一一位汉族的公主,文武双全。
49、花侠吕四娘:清朝著名女剑客。
50、花婢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妃,玉体横陈,天生尤物。
51、花径红拂:唐初著名侠妓,风尘三侠之一,慧眼识李靖。
52、花容卞玉京:秦淮八艳之一,风枝袅娜、诗琴书画无所不能。
53、花孝缇萦:缇萦救父,至孝之举,须眉不如。
54、花败洪宣娇:太平天国女领袖。
55、花慈孟母:孟母教子,居必择乡。
56、花骨梁红玉:南宋名将韩世忠夫人,助夫抗敌,击鼓退金兵。
57、花奴潘玉奴:南朝齐废帝妃,一双美足,步步生莲花。
58、花幸杜秋娘:唐之名妓,美慧无双,写有“花开堪折直须折”一诗,为唐诗三百首,压卷之作。
59、花真卓文君:司马相如,凤求凰,郎才女貌,当垆卖酒,千古美谈。
60、花忧唐婉:陆游表妹,千秋哀怨化作一曲《钗头凤》。
61、花飞王聪儿:清后期,白莲教起义领袖。
62、花惠岳母:岳母刺字,又一个贤惠伟大的母亲。
63、花娴金城公主:唐中宗之女,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之妻,美而娴。
64、花芝李季兰:唐之名妓,著名女诗人。天资聪颖,容貌艳丽绝伦。
65、花秀马湘兰:秦淮八艳之一,秉性灵秀、能诗善画。
66、花心夏侯光姬:西晋琅琊恭王妃,与府中小吏牛金私通,生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此为历史上著名的“牛继马后”。
67、花相上官婉儿: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为千古第一女相。
68、花舞公孙大娘: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舞蹈家。
69、花丑钟无盐:齐宣王后,为华夏四大丑女之一,丑陋与才华皆举世无双。
70、花妾绿珠:西晋名妓,石崇爱妾。
71、花刚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做事有乃母之风,诛二张,诛韦后及婉儿,终败于李隆基之手。
72、花痴关盼盼:唐之名妓,白居易有诗赞到:“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73、花聪傅善祥:南京才女,太平天国女科状元。
74、花雅顾眉生:秦淮八艳之一,庄妍靓雅、风度超群。
75、花妓田倩:中国最早的名妓,后为管仲之妾。
76、花师卫夫人: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中国第一女书法家。
77、花劫萧皇后:命犯桃花劫,先后为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及唐太宗李世民的昭容。
78、花毒韦后:唐中宗李显后,毒杀亲夫,心狠手辣。
79、花艳寇白门:秦淮八艳之一,娟娟静美、跌宕风流。
80、花贪胡充华:北魏宣武帝元恪后,薄情寡义的权力女人。
81、花羞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五代第一美女。
82、花貌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妃,艳绝尘寰。
83、花叹霍氏:张巡妾,睢阳被围,粮尽,霍氏主动杀身饷士,千古一叹。
84、花乱息妫:息候之妻,后为楚文王所掳,息国为之而亡。
85、花独冼太夫人:南北朝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政治领袖。
86、花将穆桂英:杨门女将。
87、花残赵钩弋:汉武帝妃,充满传奇色彩的“拳夫人”。
88、花姑徐昭佩:梁元帝萧绎妃,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89、花奸胡太后:北齐武成帝后,先当皇后,后当妓女,自云:“当后何如当妓乐?”。
90、花柔陈阿娇:汉武帝后,长门一赋,脉脉此情谁诉。
91、花墨黄月英:诸葛亮妻,四大丑女之一,才德兼备。
92、花凋卫子夫:汉武帝之后,卫青之姐。
93、花闲窦漪:汉文帝后,最后一位崇尚无为而治的国母。
94、花愁甄氏:魏文帝妃,曹植为之谱写《洛神赋》。
95、花贱山阴公主:南朝宋废帝刘子业之姐,最淫荡的公主。
96、花极邓绥:东汉和帝后,知书达理,知人善任,执东汉政权二十年,死后却祸及九族。
97、花伤嘉敏:南唐后主李煜的红颜知己,人称“小周后”。
98、花煞安乐公主:毒杀亲父。
99、花娇伊帕尔汗:清乾隆帝妃,绝世的香香公主。
100、花伴朝云:东坡爱妾。
注:孟姜女、花木兰、秦罗敷、焦仲卿妻、祝英台、红线女、李娃、霍小玉、白娘子、杜十娘、苏小妹、窦娥、崔莺莺、潘金莲、林黛玉等女子,实为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中人,因无法确定其有无,故未在此列,
5. 中国历史上最厉害得女人有哪些
以下十位:
夏代:妹喜。传说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如此浪费民脂民膏,当时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由于桀专宠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小部落商给灭掉了。
商代:妲己。传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具体的事实约有:第一,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第二,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妇大腹便便,为了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窍” 说法。
周朝:褒姒。也就是“烽火戏诸侯”中的那个从来不笑的美女。《东周列国志》把她的身世说得很神奇,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就是“褒”部落的一个美少女,出于政治原因被献给了周幽王。
春秋:西施。从某个角度说,西施是“英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从吴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贱女人”了。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夫差没有最后灭亡越国,西施的枕头风就有巨大作用了。
西汉:吕雉。就是刘邦的老婆,吕后。她在世的时候压制刘家,扶植吕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另外,吕后手段也太过歹毒,从她对待刘邦的小妾——戚夫人上可以看出来。据说吕后等刘邦一死就把戚夫人手脚全剁掉,挖出眼睛,刺聋双耳,割掉舌头,扔到厕所里做“人彘”。
三国:貂蝉。性质同西施差不多。虽然董卓是借她的力除掉的,但是她当然也是一个处心积虑破坏人家家庭和睦、政局稳定的一股祸水。
晋朝:贾南风。贾南风应该是10大“红颜祸水”中长得最丑的一个了。史载,贾后个子很矬,脸色青黑,眉后有一疵,其丑无比。贾后虽然很丑,但是奇妒无比。有一次她听说某妃子怀孕了,居然挺着长戟当飞镖把人家捅死了!同时,这个贾后也内行不修,宠爱“美男子”,搞得短暂的晋朝乌烟瘴气。这还不算,她对政敌也是心狠手辣,频繁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拉了这个灭了那个,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唐代:杨玉环。杨玉环的美丽,估计是谁都不能抗拒的。而由于她的美丽,“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不但如此,“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唐玄宗怎么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和杨玉环的受宠不无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杨贵妃当然是“贱女人”了。
明朝:客氏。客氏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她的搭档就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贤!客氏是河北农妇,18岁就被选进宫给小皇子做奶娘。后来客氏凭借着小皇子——小皇帝对自己的感情,一步步掌握了后宫。客氏同魏忠贤在皇宫搞起了“对食”(也就是太监和宫女的夫妻关系,但是这时候客氏已经有一个“太监丈夫”了,所以客魏对食恐有“破鞋”之嫌)。俩人密切配合,一内一外,牢牢控制小皇帝,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
清朝:慈禧。慈禧西太后是所有“贱女人”中为害最为主动也最为严重的一个了。由于这个女人的自私和无知,中国起码落后了西方50年。
6.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女人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一:王昭君
"昭君出塞"已成为千古佳话,那时匈奴对大汉虎视耽耽,大汉能用的就是和亲政策来稳定边境的环境,昭君不过是一个宫女,但他完成了大汉的使命,在离别汉疆的时候,昭君流下了热泪,因为他怀念着生自己养自己的这片大地,但此时,已决定她将不可能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昭君出塞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死在了匈奴,但昭君为大汉所做的贡献并没有因为昭君的离去而结束,她把大汉的生产生活的资料带到了匈奴,为匈奴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促进了华夏文明的融合,自昭君以后,各朝都有和亲的政策.
二:文成公主
现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是当年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造的,不过后来又有过修复,文成公主家到吐蕃给松赞干布,其实最大的目的,也在于和亲,稳定边疆,但文成公主家到吐蕃,加深了西藏与中原的联系,将中原的一些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带到西藏,因为随文成公主而去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西藏那时真正开始了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说为西藏自元朝融入华夏的版图功不可没.
四:李清照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她为后人所敬仰,在宋时,强调的是一个文人朝野,不强调以武治国,这也是为什么北南宋只能一直占据华夏的南方,而且疆土一直都在向南移,最后只能迁都(现在的南京).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在她的词中不仅能找出一些关于"抗金"的佳作,她的夫君就牺牲在与金国作战的战场上,而她自己也加入了抗金的行列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气让后人也为之叹服.
五:陈园园
如果不是因为陈园园,大清未必能够入关,当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作为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已经投降李自成,但最后还是因为陈园园引清兵入关,做了40天皇帝的李自成也只能出家做了和尚(这点无法考证),陈园园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历史陈园园一天天老去进而失宠,最后出家为尼.
六:孝庄太后
如果清朝没有孝庄太后,也许早就亡了,皇太极死后,在宫廷的权利较量中,先下嫁多尔滚,为了顺治皇帝的登基,再到顺治的暴卒,辅佐康熙八岁就做了皇帝,而她吃进了多尔滚的苦头,明白了立"摄政王"不合适,该立"辅佐王"这也是后来康熙能治擒熬拜,十四岁亲政埋下了伏笔.孝庄经历了大清开国的三位皇帝,为"康乾盛世'铺平了道路.但没有像慈嬉一样,来垂帘听政,这是她的伟大之处.
中国古代十大杰出女性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采纳我,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