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化学战
『壹』 遗臭万年!日本“516部队”丧心病狂,他们在华做过哪些散尽天良的事
遗臭万年!日本“516部队”丧心病狂,他们在华做过哪些散尽天良的事?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由于东北是关东军“516” 部队的老巢,化学武器众多,这就使得我国东北三省成为遗弃日遗化武的重灾区。在其他地区,日本战败后,为了掩盖其罪行,日军将未使用、来不及带走的化学武器秘密掩埋或丢弃在山间密林、江河湖泊、海港滩涂,甚至是居民区中。在有些地区,日军之所以草草掩埋化学武器,可能还来自于其心理上的自大傲慢与优越感。因为即使战败,他们也根本就没有从心里给予中国人以应有的尊重,没有把当时的中国人真正当作人来看待。这样,这些被草草掩埋、遗弃在大半个中国范围内的化学武器就真的成了“埋下的祸根”,日后不断伤害着中国人民,给一个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
『贰』 中国是化学战最大的受害国吗
日军在1937年8月的凇沪会战中首次使用了催泪性气体和喷嚏性气体,此后日军在中国各个战场上纷纷使用毒气,尤其是自1938年8月开始的武汉会战,日军使用毒气更加肆无忌惮并开始使用剧毒的糜烂性毒气芥子气和路易氏气。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曾生产过746万发毒气弹,这其中除没有能研制出神经性毒气外,几乎研制和装备了世界各国所装备的所有毒气。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等8种标准毒气。
日军的毒气兵器种类繁多,除各种毒气航弹,炮弹外,主要还有毒气筒,布毒器,布毒车,毒气钢瓶等等。瓦斯部队成为侵华日军的常设兵种,毒气则是日军的必备装备。
日军进行毒气战的部队有三种:野战瓦斯部队,迫击大队和步兵临时发烟部队。野战瓦斯部队和迫击大队是日军是日军专业毒气部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毒气攻击,步兵临时发烟部队为步兵中临时改编组成的毒气攻击部队,实施局部放毒。
为发挥毒气作战的效果,还同时配有特种气象班和毒气指导班辅助实施。日军先后在中国的沈阳,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处设立制造毒剂的工厂或化学武器的装配厂。
在上海,宜昌,太原等地驻扎有专门从事化学战的部队,这些部队装配有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等装料的化学弹药。
如装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亚当氏气,二苯基乙酮和苯氯乙酮等毒剂的多种口径的化学炮弹,化学迫击炮弹,化学手榴弹,毒烟罐,毒气盒等。
为了协调统一指导化学战,督促化学武器生产,日本大本营还专门设立了化学兵监。这充分暴露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最高统帅部对日军化学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没有大本营的允许和批准,化学战绝对不会大规模的频繁使用。
除此之外,日军在每个战区设野战化学试验部,指导学化战,如1937年在华北和华中两个主要作战方向上,分别设立第一、第二野战化学试验部,并建立了野战毒气厂、野战毒气分厂和野战毒气支厂组成三级独立补给系统。
日本每个师团都设有化学兵,而且都配制在小队,中队,大队,炮队,工兵队,辎重队,旅团和师团司令部。
军官和士兵均系受“瓦斯特业教育”,在编制上是“瓦斯特业”。这些部队装备有催泪性瓦斯,可使人的呼吸器官及内脏受损失,即使少量吸入,人体的各种机能也会在15~30分钟内受到影响。
日军使用毒气的种类一般是催泪性的苯氯乙酮,呕吐性的联苯氯化砷和联苯氰化砷,糜烂性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偶尔还有窒息性的光气,氯化钾基吡啶和氰酸气。
为了掩盖进行毒气战的罪行,日军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规定将毒气称为特种烟,弹药和弹药箱的标记必须除掉后才能交付部队使用,为了区别普通弹药,日军在化学弹剂上印制红色或蓝色及其他几种颜色的标志带,如黄1号表示芥子气,黄2号表示路易氏糜烂性瓦斯,茶色表示氰酸钾,蓝色表示碳酰氯,红色表示氰化砷。
日军在中国大陆使用最多的毒气就是被称为“红色”的砒霜类毒物联苯化砷。同时在使用中日军要求必须努力歼灭敌人,毁灭人证。日本运到中国的总弹药中,有三分之一是化学弹药。
日本人发现对付那些缺乏训练,无知但极顽强的对手,毒气是极理想的武器。与日本相反,中国军队却没有供攻击用的毒气武器,甚至连防毒面具这类防毒器材都很缺乏,中国的最高统帅部也缺乏对日军化学战的研究,防毒机构不健全,上级机关不重视,各部队的防化兵的编制名存实亡,士兵对毒气一无所知,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军民在日军化学战攻击下损失惨重。
日军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731次,另外日军使用毒气伤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军毒气战在中国军队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为8.5%,最高年份达到28.6%(1937)。
日军进行毒气战的次数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总计1312次。
在日军在华进行的众多化学战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就是宜昌攻防战,当时武汉地区的日军第十一军正在进行第一次长沙战役,国军最高统帅部获悉日军作战期间在宜昌地区的警备兵力明显减少,便严令第六战区司令官陈诚夺回宜昌,防守宜昌的日军第十三师团于10月上旬被国军完全包围,一时濒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在10月8日到10日的攻防战期间,日军长时间地向中国军队发射大量的毒气炮弹(总数超过1000发)才算保住了宜昌。
原来日军使用了芥子气和氰化气。另外,还使用了路易氏毒气。中国军队受害严重,受毒气损伤者达到1600人,其中500人死亡。
发展失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水手把缴获的日本化学武器沉到了太平洋底。苏联军队把缴获的芥子气连同板条箱一起抛进日本海,然后用机枪扫射,让它们一一沉到海底。
二战后,日军在华遗留了大量化学武器,共有4大类约10种,截止到目前共发现230万件化学武器,120吨化学制剂。
『叁』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在我国使用化学武器的省区多达几个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我国14个省、市,77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131次,中毒死亡者3100多人。据美国生化武器防卫研究主任、化学战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专家本杰明·C·加瑞特博士的统计,他认为侵华日军在化学武器中使用了6种毒气:碳酰氯、氢氰化物、溴氰化物和氯乙酰苯、二苯基氰胂和二苯氯胂、三氯化胂、芥子气和糜烂性毒气。日本在中国的化学战导致中国的受害伤亡人数,远远高于中国方面的统计,他认为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达2000多次,造成10万多名中国军人和平民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