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恐怖袭击
㈠ 什么是生化恐怖袭击
1、生物化学恐怖袭击是指使用化学毒剂和致病性微生物及其产物(常称为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进行的恐怖袭击。以美国这次发现的蓖麻毒素为例,是一种致病性陆生植物毒素,美国疾控中心将其列为“B”武器,即具有中度威胁。其危害“当量”虽然不如炭疽孢子,但一定数量的蓖麻毒素一旦被混入食物和水源中,其结果将无药可治。
据有关专家介绍,与常规武器等恐怖袭击方式不同,生化恐怖袭击有自己的特性。首先是它的隐蔽性。由于生物化学因子不像枪支弹药那样可用侦测手段查出,释放后多不留明显痕迹,而且受袭的人员、动物或植物,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出现反应或症状,因此难以察觉袭击的时间和准确地点。同时,化学毒剂和病原微生物的获得并不困难。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其管理和控制还不够严格。全世界有数不清的研究机构、生产单位和自然资源可提供各种化学物质,1500多个菌种库及不计其数的化工厂可提供各种化学原料及其产物。另外,生化恐怖袭击的释放手段多样、简单,如可通过手动装置、车载设备以气溶胶方式释放,或污染饮水源和食品,也可放在信封中通过邮寄直接释放,令人防不胜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化恐怖袭击所致危害不同于自然损伤的规律,可能造成生态灾难。生化恐怖袭击引发的人为疫情不符合自然发病季节,在无媒介或已清除媒介的地域发病,病原体特性明显不同于原已知特性,疾病流行特征也会改变,如在已接种过该病疫苗的人群中发病等。另外,生化毒物对生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芥子气等化学剂很稳定,难以水解或自然净化,渗入地下,可长久污染地下水而长期影响人及动物健康。
2、什么能用于恐怖袭击据介绍,理论上任何可致人损伤的化学毒剂和致病性微生物都可以用于恐怖袭击,但公认可以用于恐怖袭击的生物化学因子有共同特点:感染剂量低,毒性高;潜伏期短,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通过呼吸道途径致人感染或中毒;造成失能或死亡的几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措施,如免疫血清、疫苗或抗生素等。据专家介绍,最有可能应用于对人进行恐怖袭击的化学品目前有9类几百种,生物剂至少有4类几十种。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生物化学因子种类繁多,而且恐怖袭击的方式也令人防不胜防,但生化恐怖袭击自身也有明显的“弱点”。不仅袭击效果受生物化学因子本身的制约,而且释放手段和途径会影响损伤结果,受温度、日光、风速、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受袭者有良好防护或使用过预防药物则损伤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多数生物化学因子没有立即杀伤作用,发现后,可以利用潜伏期的间隔时间,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等。这些局限性正是医学对其进行防范和应对的基础。
㈡ 遇到生物化学恐怖袭击该怎么办
生物
1 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了生物恐怖袭击?
(1)事件区发现不明粉末或液体,遗弃的容器和面具,大量昆虫;
(2)微生物恐怖袭击后48~72小时或毒素恐怖袭击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规模性的人员伤亡;
(3)在现场人员中出现大量相同的临床病例,在一个地理区域出现本来没有或极其罕见异常的疾病;
(4)在非流行区域发生异常流行病;
(5)患者沿着风向分布,同时出现大量动物病例等。
2 遇到生物恐怖袭击该怎么办?
(1)不要惊慌,尽量保持镇静、判明情况,
(2)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病原体的侵袭和吸人;
(3)尽快寻找出口,迅速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
(4)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可拨打110、119、120报警;
(5)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
(6)不要回家或到人员多的地方,以避免扩大病源污染;
(7)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
化学
1 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了化学恐怖袭击?
(1)异常的气味。如大蒜味、辛辣味、苦杏仁味等;
(2)异常的现象。如大量昆虫死亡、异常的烟雾、植物的异常变化等;
(3)异常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当人受到化学毒剂或化学毒物的侵害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如恶心、胸闷、惊厥、皮疹等;
(4)现场出现异常物品。如遗弃的防毒面具,桶、罐,装有液体的塑料袋等。
2 遇到化学恐怖袭击怎么办?
(1)不要惊慌,进一步判明情况。化学恐怖袭击多为利用空气为传播介质,使人在呼吸到有毒空气时中毒。常伴有异常的气味,异常的烟雾等现象;
(2)尽快掩避。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毒物的分割侵袭和吸入;
(3)尽快寻找出口,迅速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量逆风撤离;
(4)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可拨打110、119、120报警;
(5)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的排出;
(6)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
(7)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
㈢ 遇到化学恐怖袭击怎么办
恐怖袭击往往发生在人潮拥挤的车站、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面对成规模的武装暴徒,一般人都会选择四散逃生,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和自救。加之这类场所较封闭,短期内不易疏散逃离,人群的拥挤慌乱反而便于恐怖分子行凶。此时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冷静的选择逃生方式,不要慌不择路,给暴徒以可趁之机。那么具体应该这么做呢?
1、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时,要保持镇静,紧急判断自身位置和逃生方向,第一时间远离事发场所中心。不要随大规模人群前进,尽可能选择多条路径。并抛弃一切妨碍行动的随身物品,切忌贪恋财物。也不要逆着人群流动,防止被挤倒、踩踏。
2、无法找到安全的逃生通道时,尽量选择临近的店铺、宾馆、洗手间等狭窄封闭空间躲避,利用手边可作武器的物品抱团抵抗,边报警边等待救援。
3、行动不便的老弱妇孺面对迫在眉睫的伤害应就地寻找掩体,避免腹背受敌。利用手边的行李箱包护住易受伤的要害部位,尽可能拖延时间,以提高生还几率。
4、当恐怖分子迂回寻找目标施暴时,伤员或行动不便者不要急于逃离,让自己成为追杀对象。可就地躲藏或装死。
5、逃离过程中发现与家人失散的小孩时,尽可能的将其带至安全区。嗣后再通过警方寻找其家人父母。
6、到达安全区后,及时检查是否受伤,就近寻求医护人员帮助或采取紧急自救措施。并积极向警方提供现场信息,协助警方控制局势,缉捕凶徒。
发生恐怖暴力袭击城市的民众听到消息后应待在家中,关好门窗,尽量避免外出活动。不要擅自前往现场救助家人朋友,献血等公益活动应等待政府统一安排调度,以免造成秩序混乱,给执行武装戒严和搜捕的公安民警增添不必要的安保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