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目录
高中物理实验室应配备的器材如下:
1、桥梁模型器材套件
包括梁式桥、拱形桥、斜拉桥、桁架桥、吊桥、悬索桥等。
2、光控开关实验器材套件
包括光敏电阻、74LS14、51kΩ可变电阻、发光二极管、330Ω电阻。
3、火灾报警器
4、电子闹钟套件
5、滚珠盒
6、演示实验器材
包括云母片、电解电容器、三极管、驻极体话筒、光声控延时开关100kΩ可变电阻、1kΩ电阻等。
7、学生实验纸材
包括打点纸带、墨粉纸、坐标纸、复印纸等。
8、温度报警实验器材套件
热敏电阻、74LS14、1kΩ可变电阻、蜂鸣器(YMD或HMB)。
9、电熨斗控温电路套件
10、防盗报警电路器材套件
包括小永磁体、干簧管、74LS14、2.2kΩ电阻、蜂鸣器(YMD或HMB)。
11、传感器器材
各种温度传感器(双金属片、热电偶、铂电阻、铜电阻、热敏电阻、半导体、感温铁氧体)、光敏电阻、硅光电池、光电二极管、湿敏电阻、干簧管、霍尔元件、气体压强传感器、酒精气体传感器等。
12、晶体和非晶体样品 套 石英晶体,食盐晶体,云母片,明矾晶体,硫酸铜晶体;玻璃,松香,蜂蜡,沥青,橡胶。
13、硫代硫酸钠(海波)。
(1)高中物理实验目录扩展阅读
物理实验室所做的实验是初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中包含的相关实验,包括电学实验、力学实验、热学实验、光学实验等等,常用于验证物理学科的定理定律。
实验室使用守则
1、为保护实验仪器和保持环境卫生,学生必须脱鞋进入实验室。
2、实验室是全校师生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场所,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肃静,遵守纪律。
3、做实验前,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认真检查所需仪器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损要及时向教师报告。
4、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按照实验步骤认真操作。
5、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6、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
7、实验完毕要认真清理仪器设备,关闭水源电源。
物理实验仪器室主要放置物理实验仪器,分类管理。物理实验准备室设有实验台,台上配有各种实验仪器。学生分组实验室主要设有学生实验桌,并有电源、水源和气源。室内要求光线充足,防尘,有通风设备,并有充分的活动余地。
❷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哪些
高中物理的电学实验主要有:
1、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
2、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4、测量电表的内阻。
5、多用电表的使用。
❸ 高一物理实验目录
演示实验
1、用悬挂法测薄板的中心
2、显示微小形变
3、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4、自专由落体运动属
5、用气垫导轨近似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6、牛顿第二定律
7、牛顿第三定律
8、超重失重
9、三力平衡
10、力矩的平衡
11、钢珠的曲线运动
12、运动的合成
13、平抛物体的运动
14、向心力
15、离心现象
16、动量定理(鸡蛋会不会破)
17、缓冲装置的模拟
18、动量守恒定律
19、反冲运动
20、物体的动能跟什么有关系
21、小球在摆动中机械能守恒
22、弹簧振子的振动
23、简谐运动的实例(音叉发声)
24、单摆的振动图像
25、单摆的振动同期跟什么因素有关
26、受迫振动
27、摆的共振
28、音叉的共鸣
学生实验
1、长度的测量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5、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7、验证机械守恒定律
8、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9、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0、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
*11、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
12、运动的合成
注:带*号的为选做实验
❹ 高中物理实验常见方法有哪些
方法很多,例如: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微小放大法、理想实验法等。
❺ 高中物理实验常见方法有哪些
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高中这几个都有,但考试考的最多的应该是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
下面笔者将这些常用方法总结如下。 一、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 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三、转换法 转化法是指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是微小变化的现象或规律, 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如电流看不见、摸不到, 但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 磁场也可以根据地磁场的基本性质来认识; 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有关时, 将产生的电热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对于不容易测得物理量, 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如测量灯泡的电功率, 转化成利用电流表通过灯泡的电流I, 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电压U, 通过P=IU计算得出电功率P。类似的实验还有, 将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转换成测石块排开水的体积;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测细棉线的长度, 测硬币的直径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 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测量大气压强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 对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 但是不容易观察, 将它产生的效果放大再研究。如音叉的振动借助于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将其现象放大来观察; 压力对玻璃瓶的形变时将玻璃瓶密闭, 装满红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 将玻璃瓶形变引起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麻烦采纳,谢谢!
❻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
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 2、时间和位移
*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4、自由落体运动
* 5、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2、弹力
* 3、摩擦力
* 4、力的合成
* 5、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 1、牛顿第一定律
*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3、牛顿第二定律
* 4、力学单位制
* 5、牛顿第三定律
* 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 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 1、追寻守恒量
* 2、功
* 3、功率
* 4、重力势能
*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 7、动能和动能定理
* 8、机械能守恒定律
*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 曲线运动
* 1、曲线运动
*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 4、抛体运动的规律
* 5、圆周运动
* 6、向心加速度
* 7、向心力
*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 1、行星的运动
*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3、万有引力定律
*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5、宇宙航行
*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❼ 高中物理的实验方法 具体到一些著名实验
1、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
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
4、留迹法
有些物理过程是瞬息即逝的,我们需要将其记录下来研究,如同摄像机一样拍摄下来分析。
如用沙摆描绘单摆的振动曲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位置;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等。
5、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
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I=0(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电动势)和短路(U=0)时的电流强度,通过一系列U、I对应值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
6、近似法
在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运动中,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识的设计实验条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用近似量当成真实量进行测量。
7、放大法
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❽ 高中阶段都有什么物理实验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隔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
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描迹法)
目的:进上步明确,平抛是水平方向和竖直两个方向运动的合成运动,会用轨迹计算物体的初速度。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有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测出曲线任一点的坐标x和y,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纸带的左端是用夹子夹重物的一端。
⑴、要多做几次实验,选点迹清楚,且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
⑵、用刻度尺量出从0点到1、2、3、4、5各点的距离h1、h2、h3、h4、h5,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算出2、3、4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2、v3、v4,验证与2、3、4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增加量是否相等。
5、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
目的:用恒定电流场(直流电源接在圆柱形电极板上)模拟静电场(等量异种电荷描绘等势线方法.
实验所用的电流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电流表,在实验前应先测定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电池、电阻、导线按图1或图2 连接,其中R是阻值大的电阻,r是阻值小的电阻,用导线的a端试触电流表另一端,就可判定电流方向和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物理实验 (中学物理课程包含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