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上的皇后

历史上的皇后

发布时间: 2020-11-19 13:43:30

⑴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皇后

中国最“拽”的六个皇太后

1.汉高祖皇后——吕雉
吕雉,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妻,前205年,刘邦于彭城为项羽所败,吕雉被俘,直至前203年放还,逐渐参与政事。前202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汉初年,吕雉助刘邦铲除韩彭等异姓王,巩固刘家江山。前195年,刘邦因楚汉战争时的箭伤复发而死,刘盈继立为惠帝,尊吕雉为太后。惠帝仁弱,由吕后掌权。前188年,惠帝死,少帝继立,因少帝怨吕后杀其生母,故被吕后所杀,另立常山王为帝。吕后先后掌政达十六年。
吕后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她当政时,大封诸吕,压制刘氏宗族。并迫害了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及赵王如意。其手段极其残忍。个人生生活方面,他与辟阳侯审食其私通。尽管吕后史无好评,但她确实可称得上是个政治家。

2.汉和帝皇后——邓绥
邓绥,今河南人。她是东汉名将邓禹的孙女。她六岁开始读书,十二岁已通《诗经》《论语》等书。家人戏称为“女诸生”。
公元96年,邓绥入宫,时年十六岁。因身材苗条,姿颜惊艳而得到和帝临幸,封为贵人。后因巫蛊案发,阴皇后被废,立邓绥为皇后。
公元105年,和帝死,殇帝刘隆出生百天即位,邓绥以皇太后临朝。当时24岁,年青寡妇不便于大臣一起论事,遂起邓绥之兄邓骘为车骑将军。殇帝在位9月而死。邓太后立刘祜为安帝。安帝时年13岁,仍由太后临朝。
邓太后和吕后不同,她总体是遵汉朝法度的。在位时禁外戚弄权。并告诫其兄不得乱政。但公元121年,邓太后死,时年41岁。邓骘违背太后前言,弄权乱政,为安帝所败,自杀而死。邓太后生前立两个小皇帝,都是为了便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说明她还是有野心的。

3.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
冯氏,今河北冀县人。她是汉族人,其姑母是魏太武帝的昭仪,她入宫随姑母生活。公元452年,拓跋浚继位为文成帝,冯氏被封为贵人,不久,立为皇后。
公元465年,文成帝死,拓跋弘继位为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时献文帝年12岁,丞相乙浑揽权,被冯太后设计诛杀。从此,她开始临朝听政。
冯太后锐意改革,与献文帝和政治分歧,417年,献文帝禅位,4岁的元宏继为孝文帝。仍由冯太后执朝政。她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北魏强大起来。冯太后生活也简朴,不好华饰。但冯太后24岁守寡,不免有和男人私通的事,她还毒杀了献文帝,受到史家非议。
总体说来,冯太后是个成功的政治家。史称她“多智谋,能行大事”,“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公元490年,冯太后死,谥曰:文明太皇太后。史称“文明皇后”。

4.辽景宗皇后——萧燕燕
萧燕燕,辽国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公元969年,辽景宗即位,立萧燕燕为贵妃。971年,她生了皇长子耶律隆绪,册立为皇后。由于辽圣宗仁弱,即位后,辽国刑赏,政务,用兵等,一决于萧皇后。公元983年,景宗死,耶律隆绪继为圣宗,年仅11岁,尊萧燕燕为承天太后,临朝执政。
萧太后政治上重用汉人,加强统治力量;经济上推行赋税制,发展农业,保护商业,使辽国进一步封建化。外交上拉拢西夏,对抗北宋。宋太宗曾趁辽景宗之死征辽。萧太后沉着不惊,击退宋军。1004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恢复和平关系。从此,双方获得一百年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萧太后是辽国著名的政汉家,史称她“赏罚分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
1009年,承天太后死,时年57岁。谥曰:睿智皇后。

5.清太宗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孝端文皇后的侄女。1625年,她嫁给皇太极为妾。1638年,皇太极称帝,立她为西宫庄妃,后来,她生了皇子福临(即顺治帝)。
1643年,清太宗死,顺治继位,时年只有6岁。尊她为皇太后,由多尔衮辅政,掌握实权。太后与多尔衮暗地通奸,通过范文程出面,说多尔衮功高,宜尊为皇父,所以顺治尊他为皇父摄政王。太后为了维护儿子的皇位,下嫁摄政王,打消他夺皇位的念头。
1661年,顺治帝死,康熙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她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政治手腕也很厉害,虽然在太后位时不是大权独揽,但可以说是一个对清朝有贡献的太后。
公元1688年,太后病死,时年75岁,谥曰:孝庄文皇后。

6.清文宗皇后——叶赫那拉·兰儿
叶赫那拉·兰儿,满洲正黄旗人。1851年,她以秀女选入皇宫,时年17岁。那拉氏有艳色,能唱小曲。因此得到咸丰皇帝临幸。封为贵人。1854年晋为懿妃,一年后,她生了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因此晋封为懿贵妃。
那拉氏在咸丰帝左右,常干预政事。咸丰帝死于热河后,同治帝即位,她发动了祺祥政变,诛杀了顾命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等。开始垂帘听政。同治帝死后,她又册立五岁的载恬为光绪帝,继续听政。1881年,她毒死东宫太后,从此开始了她统治中国的漫长岁月。
那拉氏是个狠毒的女人,也是个很懂政治时局的人。她执政时,缴灭了义和团,戊戌变法等起义活动。也签定了许多卖国的条约。她实际上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
1908年,西太后死,时年74岁,谥曰:孝钦慈禧显皇后。她死后的陪葬用了两亿两白银。

⑵ 历史上有哪些皇后

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全单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唐朝及唐代以后的皇后史书上均记载为某氏,只有一些有特殊经历的皇后才记载了姓名(如宋真宗皇后刘娥、明太祖皇后马秀英),故唐朝及唐代以后的部分皇后姓名为近年考证所得,有部分著名的妃子用*标出。 两汉时期: ·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 ·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 ·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 ·薄阿渝、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 ·陈阿娇、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皇后) *李妍、赵钩弋(汉武帝刘彻妃):赵钩弋并非真名,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钩弋为其外号 ·上官小妹(汉昭帝刘弗陵皇后) ·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皇后)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并最终导致其侄儿王莽篡汉建新 ·许夸、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因其舞姿轻如飞燕遂更名赵飞燕,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舞蹈的皇后 *赵合德(汉成帝刘骜妃) ·郭圣通、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 ·阎姬(汉安帝刘祜皇后) ·梁妠(汉顺帝刘保皇后) ·梁女莹、邓猛女、窦妙(汉桓帝刘志皇后) ·何莲(汉灵帝刘宏皇后) ·伏寿、曹节(汉献帝刘协皇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 ·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左棻、胡芳、诸葛婉(晋武帝司马炎妃) ·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 ·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 ·虞孟母(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郑阿春(晋元帝司马睿妃) ·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皇后)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褚蒜子(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何法倪(晋穆帝司马聃皇后) ·王穆之(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庾道怜(晋废帝司马奕皇后) ·王简姬(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 ·王法慧(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王神爱(晋安帝司马德宗皇后) ·褚灵媛(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 张徽光、刘娥、靳月光、靳月华(汉王刘聪皇后) ·羊献容、刘芳(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 ·郑樱桃、杜珠(后赵石虎皇后) ·段元妃(后燕慕容垂皇后) ·苻训英(后燕慕容熙皇后) *苻娀娥(后燕慕容熙妃) ·段季妃(南燕慕容德皇后) ·李敬受(北凉沮渠牧犍皇后) ·臧爱亲(宋武帝刘裕皇后) ·司马茂英(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袁齐妫(宋文帝刘义隆皇后) *沈容姬、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妃) ·殷玉英(宋废太子刘劭皇后) ·王宪嫄(宋孝武帝刘骏皇后) ·何令婉(宋前废帝刘子业皇后) ·王贞风(宋明帝刘彧皇后) *陈妙登、陈法容(宋明帝刘彧妃) ·江简珪(宋后废帝刘昱皇后) ·谢梵境(宋顺帝刘准皇后) ·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皇后) ·裴惠昭(齐武帝萧赜皇后) ·何婧英(齐郁林王萧昭业皇后) ·王韶明(齐海陵王萧昭文皇后) ·刘惠瑞(齐明帝萧鸾皇后) ·褚令璩(齐东昏侯萧宝卷皇后) *潘玉儿(齐东昏侯萧宝卷妃) ·王蕣华(齐和帝萧宝融皇后) ·郗徽(梁武帝萧衍皇后) *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萧衍妃) ·王灵宾(梁简文帝萧纲皇后) ·章要儿(陈武帝陈霸先皇后) ·沈妙容、韩子高(陈文帝陈蒨皇后):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元代有戏剧《男皇后》即记述韩子高的故事,在江苏的陈文帝陵前立有两尊雄麒麟(其他南朝帝陵均为一雄一雌),可见韩子高的地位 ·柳敬言(陈宣帝陈顼皇后) ·沈婺华(陈后主陈叔宝皇后) *张丽华(陈后主陈叔宝妃) ·冯有(魏文成帝拓跋浚皇后) ·冯润、冯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冯润小名冯妙莲,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萨而被废 *高照容(魏孝文帝元宏妃) ·高英(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司马显姿、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书上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并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后临朝称制,她荒淫无耻,宠爱男色郑俨,最终导致北魏六镇起事 ·尔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 ·宇文云英(西魏元钦皇后) ·李祖娥(齐文宣帝高洋皇后) ·李难胜(齐废帝高殷皇后) ·穆黄花(齐后主高纬皇后) *冯小怜(齐后主高纬妃) ·元胡摩(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 ·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后) ·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司马令姬(周静帝宇文衍皇后) 隋唐时期: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 ·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萧后虽无名字记载,但萧后历经五主而不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皇后,《隋唐演义》中为萧后取名萧美娘 ·长孙无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清代一学者考证其名为长孙无垢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小名武媚娘,武则天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韦香儿(唐中宗李显皇后):韦香儿曾经在唐中宗落难时与其同甘共苦,但后来她权力欲膨胀,并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她杀死 *杨玉环(唐明皇李隆基妃)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皇后) ·刘玉娘(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见羞本姓王,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 ·李三娘(后汉刘知远皇后) ·黄惠姑(闽国王审知皇后) ·陈金凤(闽国王延钧皇后) ·李春燕(闽国王昶皇后) ·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后) ·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后):周女英即小周后,南唐灭亡后她被宋太宗奸污而忧愤死,最近史学家新考证周娥皇大名叫周宪、周女英大名叫周嘉敏 ·金飞山(前蜀王宗衍皇后) ·刘娥(宋真宗赵恒皇后)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 ·孟婵、刘清菁(宋哲宗赵煦皇后):孟婵在北宋灭亡后,号召天下反金,并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 ·邢秉懿、吴芍芬(宋高宗赵构皇后) ·李凤娘(宋光宗赵敦皇后) ·杨桂枝(宋宁宗赵扩皇后) ·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皇后) ·全玖(宋度宗赵禥皇后) ·述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 ·萧温(辽太宗耶律德光皇后) ·萧撒葛只(辽世宗耶律阮皇后) ·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小名萧燕燕,她就是辽国著名的萧太后 ·萧菩萨哥(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 ·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 ·萧观音、萧坦思(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 ·萧夺里懒(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后) ·塔不烟(西辽耶律大石皇后) ·野利都兰、没藏黑云(夏景宗李元昊皇后) ·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顺皇后) *唐括定哥、唐括石哥、蒲察阿里虎、耶律弥勒(金海陵王完颜亮妃) *李师儿(金章宗完颜璟妃) ·王霓(金宣宗完颜珣皇后) ·孛儿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后) ·脱列哥那(蒙古窝阔台皇后) ·海迷失(蒙古贵由皇后) ·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后) *也速儿(蒙古蒙哥妃) 元明清时期: ·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后) ·失怜答里、卜鲁罕(元成宗铁穆耳皇后) ·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后) ·阿纳失失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 ·速哥八剌(元英宗硕德八剌皇后) ·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皇后) ·卜答失里(元文宗图帖睦耳皇后) ·答纳失里、伯颜忽都、完者忽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皇后) ·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后) ·钱锦鸾(明英宗朱祁镇皇后) *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妃) ·张宝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张宝珠的大名叫张嫣,宝珠是她的字,史书和文学作品上为区别她与汉代的皇后张嫣故用张宝珠一名较多 ·周玉凤(明崇祯帝朱由检皇后) ·阿巴亥(后金努尔哈赤皇后) ·哲哲(后金皇太极皇后) *海兰珠、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后金皇太极妃):孝庄太后是大清王朝幕后的开创者 ·娜木钟(清顺治帝福临皇后) *慈禧太后(清咸丰帝奕詝妃):据考证慈禧太后叫叶赫那拉·杏贞,而不是曾经流传的叶赫那拉·玉兰 ·婉容(清宣统帝溥仪皇后):婉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满洲国建立后,她与侍卫李体育和祁继忠私通并怀孕(影视上将李祁二人合成虚构的李忠一人),遭到溥仪软禁,最终患精神失常而死 *文绣(清宣统帝溥仪妃)

⑶ 历史上所有皇后明细表

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西汉王朝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妍
赵太后 钩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长定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傅黛君
孝平王皇后
新王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王朝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郾皇后 郾明
桓帝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何莲
灵怀王皇后 王荣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甄洛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齐王王皇后
齐王张皇后
齐王甄皇后
高贵乡公卞皇后
元帝卞皇后
蜀汉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后 甘梅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吴苋
后主敬哀皇后张氏 大张皇后
后主皇后张氏 小张皇后
东吴王朝
孙权大懿皇后王氏
孙权敬怀皇后王氏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步练师
孙亮全皇后 全惠解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滕芳兰
西晋王朝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东晋王朝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孝武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刘汉国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靳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弘道樊皇后
汉昭武帝弘孝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昭武帝左皇后刘氏
汉昭武帝弘德皇后武氏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国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 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成汉国
成景帝罗皇后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归义侯李皇后
后赵国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国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国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兰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后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国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苟皇后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国
武昭帝姚苌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国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后段氏 先段后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丁氏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国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国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国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国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国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跋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国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国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大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朝
刘宋王朝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文帝宣皇后沈氏 沈容姬
刘劭殷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齐王朝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瑞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张皇后 张尚柔
高祖郗皇后 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豫章王萧栋张皇后
高宗蔡皇后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王朝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桓帝皇后祁氏
平文皇后王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高英
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充华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节闵帝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东魏王朝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北齐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后元氏 元仲华
废帝皇后李氏 李难胜
孝昭帝顺成皇后元氏
武成帝皇后胡氏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左皇后胡氏
后主右皇后穆氏 穆黄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王朝
文帝文献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萧氏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香儿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 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十国
后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承帝皇后张氏 张贞娘
后唐王朝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王朝
高祖皇后李氏 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王朝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 李三娘
后周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
南唐国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 大周后 周宪(周娥皇)
后主皇后 小周后 周嘉敏(周女英)
闽国
惠宗陈皇后 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真宗章懿李皇后 李宸妃
真宗章惠杨皇后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孟婵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 朱琏
南宋王朝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王朝(契丹国)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萧巖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 甄定徽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 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 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 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西辽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
景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皇后没藏氏
惠宗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 罗皇后
元王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纳也忒迷失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
顺帝皇后弘吉剌氏 伯颜忽都
顺帝皇后奇氏 奇皇后(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氏]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徐仪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皇后
景帝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废后吴皇后 吴靼韫
宪宗 孝贞王皇后 王钟英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明熹宗张嫣张皇后]

宪宗 孝惠皇后 邵妁慈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陈莲
世宗 张皇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李彩凤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张宝珠)
思宗 愍周皇后
清王朝

[孝慈高皇后]

太祖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姐姐
太祖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世祖 孝献皇后(董鄂妃) 董鄂氏
圣祖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圣祖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圣祖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圣祖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世宗 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
世宗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高宗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继皇后 乌拉那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高宗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仁宗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宣宗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文宗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文宗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
文宗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杏贞(因慈安太后无子,咸丰死后慈禧由懿妃升为太后。并不是皇后。)
穆宗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叶赫那拉·静芬
逊帝 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中国最后一位皇后)

⑷ 历史上所有的皇后有

可搜索“中国皇后及妃嫔列表”。维百上有非常详细的名录,包括没有姓名的皇后。

皇后,在中国史籍中常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国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国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称为“王后”。

只有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正配才能被称为、册立为皇后,如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的皇帝、天皇,或欧洲的俄罗斯帝国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中东及北非的万王之王等君主的正配,因此,皇后的级别与使用和君王的称号息息相关,只有在君王称号为皇帝(如天皇、沙皇、万王之王)等等时,其正配才能称皇后;若仅为王、国王者,则其正配只能称王后、甚至再次等的王妃。

皇后的册立与人选,古来都是帝国的大事。原则上,皇帝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而皇后则是皇帝所有妻妾之首、内宫之长,有权力统御管理所有的皇族与贵族女性,甚至是帝国内母仪及妇女风范的表率。

“皇后”的“后”,最早在中国的夏朝,是君主生前的称号,如后羿、后稷等等,君主在死后才改称为帝;至于君王正配则称为妃,嫔则是在周朝才开始使用的汉字。商朝开始,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原本的后则转降为君王正配的称号,称王后,而妃也随之降为君王侧室的称号。

现代为人所熟悉与使用的皇后一号,则是在秦始皇确立了皇帝一词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之后才出现,因为有了皇帝的出现,将原本的王后升格为级别更高的皇后,成为帝国内唯一能与皇帝平起平坐的地位与角色。由于秦始皇称皇帝的时候并没有册立皇后,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史称吕后。

⑸ 中国历史上的皇后之最有哪些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

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三魂六魄来看,倾国倾城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也许,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出生时,一个占卜奇人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其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正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13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千般沧桑、万种风流,全溶进了她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使她成为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就在萧皇后出世的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作了隋文帝。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给他加官晋爵外,还下诏天下名门世家,统统将家中未出嫁女儿的生辰八字呈报朝庭,以便为年方21岁的杨广选一相配的王妃。谁知挑来挑去,年龄相当的姑娘们这个不合,那个相克,最终唯独刚满9岁的萧氏女的八字与杨广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于是就选定了她,这还真是命啦,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不强求。

杨广本来驻守扬州,在进京朝觐时便见到了他将来的妻子萧氏女。他见到萧氏女如此动人,便为之激动不已。在开皇十三年杨广入朝时,就迫不及待和她完成了婚事。其时,杨广25岁,新娘才刚满13岁,以现在的规定看来13岁是不能结婚的,但在古代,十三、四岁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二十多岁的女人,那是典型的大龄女人了。

洞房花烛夜,杨广心花怒放地把娇羞万状的小王妃拥进怀里,同时还做着黄梁美梦,因为让他高兴的是,早年有个水平还算凑合的大仙给萧妃算过一卦——“母仪天下”!萧妃既然会母仪天下,那么他不就是皇帝吗?虽然现在太子是他的哥哥杨勇,但生在帝王家的他怀有当皇帝的志向也是很正常的,因此他把萧妃视为自己命中的福星,对她珍爱备至。可惜的是,他听话只听半句,算命先生在“母仪天下”四个字之后还有四个字——“命带桃花”,这似乎就注定了她不会是他一个人的MM,大不了他只算是采了头彩而已。

因为有了萧妃这颗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对王位另作妄想的杨广,开始有计划地与大哥杨勇展开储位之争了。

偏偏太子杨勇又是个天生找死的主儿,爹妈花大价钱给他娶的大老婆太子妃元氏他爱理不理,却把心思都花在偏房云昭仪身上。结果元氏受不了气,上吊自杀了。杨坚和独孤迦罗一怒之下要废掉杨勇的太子之位。杨广则乘虚而入,故意在母亲面前极力装出一副仁孝正派的样子,还有意作出疏远萧妃专心政务的姿态;而聪明识体的萧妃也一本正经地与他配合着表演双簧,还不时到独孤皇后那里哭诉杨广只顾政务冷落了自己,要求赔偿青春损失费。他们夫妻的一唱一和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的心,一气之下就废除杨勇太子之位,把杨广推上了太子宝座。这时距离杨广与萧妃完婚已经7年了,也就是说,这对颇有心计的小夫妻,在母亲独孤皇后前面整整演了7年的悲情苦戏。

杨广登太子位一年后,独孤皇后因病而死。随后,杨广便逐个弄掉了几个对手,史称隋炀帝。

高枕无忧之后,隋炀帝开始沉溺于酒色,无心管理朝政。于是他一面下诏广征天下美女,一面派遣大将宇文消总管营建东都洛阳,先建显仁宫,后修西苑,广泛搜罗海内外奇材异石、佳木珍草充实其中,准备安置好美女后,他便可以在那里尽享人间乐趣了。

注重了房事,自然就会疏忽国事。杨广在位的十几年间虽然征服了无数美女,却没有征服李渊等几个美男。在他第三次游兴扬州之时,天下已经大乱。李渊、李密、窦建德等人纷纷举兵,心灰意冷的杨广决定迁都南京,不再回北方。这时,窥视皇位和萧皇后已久的宇文化及率领禁军造反,率兵进入离宫,刚满50岁的隋炀帝在寝殿西阁被缢杀。

宇文化及早就对萧皇后心存暗恋,干掉杨广之后,立即以她的儿子性命作为要挟,逼她做了自己的偏房。

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节节胜利,直通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及,一败再败,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改称萧皇后为淑妃。不久,魏县又被攻破,他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

作为胜利者的窦建德除了收缴宇文化及的金银珠宝,还收缴了魅力不减的萧皇后。虽说已经做了两次寡妇,失去了两任丈夫,但是萧皇后的美艳姿容和高贵气质依然不减。窦建德本着不要白不要的思想,把宇文化及的淑妃变成了自己的王妃,纵情于声色之娱,忘记了逐鹿中原的初衷。

恰好,窦建德有个醋缸级的原配夫人曹大嫂,她常在他们两人黑灯瞎火“共赴巫山”的时候,突然顶着超大号灯泡冒出来撒泼发怒、插科打诨,弄得窦建德大失情趣。这时北方突厥人的势力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逼中原之势。原来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来到乐寿迎接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给来使。

萧皇后在几番转折后,不想居然会移民到国外——突厥。天生丽质难自弃,颠沛流离不枉情。在国外,她的魅力依然是把无往不胜的利剑,一举戳穿了突厥父子两代元首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的心。时势至此,命运已经不能由她自己掌握,反正当初就预言她命带桃花,在劫难逃,那也就只有听天由命吧!无可奈何中,萧氏便由隋天子的皇后变成了番王的爱妃。

后来,老番王死了,由颉利可汗继位,按突厥人的风俗,萧皇后又被新任番王接手。

十年后,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大将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萧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四十八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岁,但萧皇后入朝时,李世民见她云髻高耸,雾鬓低垂,腰似杨柳,脸似牡丹,美眸流盼,仪态万千,完全没有年事已高而应有的老态,比一般的少女还多一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才华盖世的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再加上萧氏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加令人由悯惜而生爱意。

这可爱煞了李世民,或许是他从小就缺少母爱的缘故,他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母亲般的温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稍许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转了一大圈回来又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

为了欢迎萧皇后来到宫中,李世民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四处张挂着华丽的宫灯,歌女舞姬们献上轻歌曼舞,桌上堆满山珍海味,唐太宗以为这种场面已经够豪奢了,因此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

其实,眼下这点排场距离隋宫的豪奢情形还差得远呢!隋宫夜宴时并不点灯,而是在廊下悬挂120颗直径数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设火焰山数十座,焚烧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昼,又有异香绕梁,如入仙境,每晚烧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车。对此,萧昭容不便明说,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开基立业的君王,何必要与亡国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话中的含义,深为她的明晓事理和言语得体而折服,对她愈加敬重和疼爱了。

就这样,萧皇后在唐宫中度过了18年平静的岁月,67岁才寿终正寝。

综观萧皇后的一生,真可谓历尽千般沧桑,展尽万种风流。一个女人,竟被6个皇帝疯抢了60年,历史上还能举出第二例吗?在她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沧桑劫难。不说她风流至极,却也可说她福气不浅。

试问,女人的魅力是否可以对岁月免疫?答案是肯定的,萧皇后就是一个例证。正如有句广告语说的——年龄对她只是一个数字。她从13岁嫁为隋朝晋王妃开始,历经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6位丈夫,虽然身上的标签从少女、熟女、大妈一直换到大娘,但是她的魅力从未打折,直到60岁那年快快乐乐地病死在大唐的后宫。

俗话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萧皇后的独特经历看,数风流人物,真的是难看今朝呀
还多一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才华盖世的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再加上萧氏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加令人由悯惜而生爱意。

这可爱煞了李世民,或许是他从小就缺少母爱的缘故,他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母亲般的温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稍许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转了一大圈回来又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

为了欢迎萧皇后来到宫中,李世民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四处张挂着华丽的宫灯,歌女舞姬们献上轻歌曼舞,桌上堆满山珍海味,唐太宗以为这种场面已经够豪奢了,因此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

其实,眼下这点排场距离隋宫的豪奢情形还差得远呢!隋宫夜宴时并不点灯,而是在廊下悬挂120颗直径数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设火焰山数十座,焚烧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昼,又有异香绕梁,如入仙境,每晚烧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车。对此,萧昭容不便明说,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开基立业的君王,何必要与亡国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话中的含义,深为她的明晓事理和言语得体而折服,对她愈加敬重和疼爱了。

就这样,萧皇后在唐宫中度过了18年平静的岁月,67岁才寿终正寝。

综观萧皇后的一生,真可谓历尽千般沧桑,展尽万种风流。一个女人,竟被6个皇帝疯抢了60年,历史上还能举出第二例吗?在她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沧桑劫难。不说她风流至极,却也可说她福气不浅。

试问,女人的魅力是否可以对岁月免疫?答案是肯定的,萧皇后就是一个例证。正如有句广告语说的——年龄对她只是一个数字。她从13岁嫁为隋朝晋王妃开始,历经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6位丈夫,虽然身上的标签从少女、熟女、大妈一直换到大娘,但是她的魅力从未打折,直到60岁那年快快乐乐地病死在大唐的后宫。

俗话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萧皇后的独特经历看,数风流人物,真的是难看今朝呀

⑹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皇后分别是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祖先是北魏拓拔氏,属于鲜卑族人。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任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年十三即嫁与唐太宗,从此两人朝夕相伴24年,直到她36岁病逝。长孙皇后知书达理,倍受太宗宠爱,一些朝政之事也要征询她的意见。

萧太后(953~1009)
辽代景宗皇后,辽圣宗的生母。即承天皇太后。名燕燕,汉名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女。辽景宗即位,册封皇后。乾亨四年(982),辽景宗死,辽圣宗立,萧燕燕奉遗诏摄政,号承天皇太后。

马皇后
马氏生活倡行俭朴,虽贵为皇后,还亲自操持朱元璋的膳食起居。遇有灾荒之年,她率领宫人节衣缩食,她的衣服
破旧了,还舍不得易换。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病卒,时年51岁。临终前,她还希望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贤良,臣民得所。

孝庄文皇后(1613~1688)
清代太宗皇太极妃。谥号孝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
勒寨桑之女。

⑺ 历史上有名的皇后

贾南风,是西晋晋惠帝的皇后,又称惠贾皇后。生于三国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256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

也是阴险毒辣型的。

贾南风的“暴戾”和“专制天下”及废黜太子奸谋,终于引起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孙秀等人“因众怨谋欲废后”。贾南风深知有人打着拥护太子的旗号,想废掉她时,很害怕,于永康元年( 300年)三月,借口太子谋反,杀死太子,“以绝众望”。但适得其反,终于激起了宗室诸王的反抗。永康元年( 300年)四月,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等率兵入宫,废贾南风为庶人,诛杀了贾南风的党羽数十人。不几日,赵王司马伦又将贾南风杀死。然而,从这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赵玉伦起;西晋宗室之间也开始了互相残杀。贾南风的干政,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更使西晋“宗室日衰”,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其中贾南风本人罪责是难逃的。

⑻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后

既然秦始皇是中国一个皇帝,那么皇后应该从秦汉后才正式存在.先秦时期的诸妃应不在此列.而秦始皇没有立过皇后,所以中国的皇后应该从汉算起.第二,在此列举的是皇帝的嫡后和追封的皇后,在此仅列举几位 西汉 高后吕雉 孝惠后张嫣 孝文后窦氏 孝景后王志 孝武后陈娇 思皇后卫子夫 恭哀后许平君 孝宣后霍成君 孝元后王政君 孝成后赵飞燕 东汉 光武后郭圣通 光烈后阴丽华 明德后马氏 和熹后邓绥 顺烈后梁讷 懿献后梁女莹 孝桓后邓猛女 桓思后窦妙 孝献后付寿 三国 文昭后甄宓 文德后郭女王 昭烈后甘氏 穆皇后吴氏 两晋 武元后杨艳 武悼后杨芷 惠后贾南风 惠后羊献容 孝武后李陵容 隋 文献后独孤氏 愍后萧氏 唐 文德后长孙氏 则天后武则天 韦后 宋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宋一代,皇后多贤德,无突出事迹 元 光献翼圣后宏吉拉·伯尔台 忽兰后 完者忽都后奇氏 明 孝慈高后马氏 仁孝后徐氏(徐达长女) 孝庄睿后钱氏 孝节愍后周氏 清 孝慈高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孝端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孝庄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孝献后董鄂氏(乌云珠) 孝诚后赫舍里氏 孝贤后富察氏 孝钦后叶赫那拉氏(慈禧) 孝哲后阿鲁特氏 其中有两宫皇太后的 1秦始皇的嫡祖母华阳太后和生祖母夏太后,生母赵姬 2南宋高宗朝孟太后(北宋哲宗废后,南宋被复尊为皇太后,高宗伯母)和韦太后(宋徽宗韦贤妃,高宗生母) 3明宪宗朝钱太后(英宗皇后)周太后(宪宗生母,英宗贵妃) 4明神宗仁圣皇太后王氏(隆庆的皇后)慈圣皇太后李氏(神宗生母,隆庆的皇贵妃) 5顺治朝孝端母后皇太后与孝庄圣母皇太后 6康熙朝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的第二位皇后)孝康 皇太后(康熙生母,顺治佟妃)和孝庄太皇太后 7同治朝和光绪朝的慈安和慈禧两位皇太后 只能列出比较知名的皇后,不知名的实在不好说

热点内容
教学用琴 发布:2025-05-12 15:51:55 浏览:241
嘉美通教育 发布:2025-05-12 12:47:44 浏览:677
生物国家集训队 发布:2025-05-12 11:14:08 浏览:444
师德教师学习永恒 发布:2025-05-12 10:35:37 浏览:846
学生调戏老师 发布:2025-05-12 06:02:30 浏览:14
抗癌生物 发布:2025-05-12 05:09:05 浏览:656
巨鹏生物 发布:2025-05-12 03:15:27 浏览:869
丝足老师 发布:2025-05-12 01:30:24 浏览:608
当教师好还是公务员好 发布:2025-05-12 00:53:30 浏览:853
考研英语真题下载 发布:2025-05-12 00:24:07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