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
虽然国家层面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尚未出台,但全国各地几乎都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迎来政策利好。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科技部、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参与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即将揭开面纱。据医药行业协会人士称,规划可能在近期出台。
另有参与制定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的专家透露,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将获得500万-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尽管国家层面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尚未出台,但是各地已经紧锣密鼓开始了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部署,如江苏、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政府都将生物医药纳入正在实施的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中。
四川已经将生物医药列为四川“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四川省发改委综合处一位负责人强调,与其他产业布局相比,生物医药产业在四川的产业基础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完全可以后来居上。
江苏也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其年产值约2000亿元。同时,江苏省将从财政、税收、金融服务、产业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已正式出台。“至2012年,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该纲要称。
不甘落后的北京日前正式启动生物医药跨越工程--未来三年力争把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现在的不到4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除上述几个地方之外,全国各地几乎都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
在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制定同时,由科技部、卫生部等制定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2011-2015)》也在制定中。
在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中,根据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等不同类别,国家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其中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500万-1100万元;临床前研究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300万-500万元;新药国外临床试验研究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500万-2500万元,承担单位投入经费不少于1:4。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首次对外透露:“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将着重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接下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将落子国际化战略。”
当前国内一部分企业已经率先通过美国FDA、欧盟EMEA及日本厚生省cGMP认证并出口制剂。“生物产业国际化,需分三步走:一是人员走出去;二是原料、制剂走出去;三是产业资本走出去,实现本地生产。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但是这个阶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如是说。(每日商报)
『贰』 十二五医药规划国家资金支持额度是多少
由工信部主导制定的该份规划将于12月份发布,该规划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由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未来五年中,预计通过生物医药的带动,中国的医药工业产业最低以20%的增幅,实现逼近4万亿元的规模目标。
此外,未来生物药品中原料药的标值测序将成为重要环节。
中央支持超400亿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规划虽没有正式发布,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分步实施了。
据了解,北京顺义的北京莱博赛医药有限公司,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获得了国家第一批重大专项创制项目的专项资金600万元,该公司在11月份已经拿到240万元经费。
有关人士透露,在生物医药的规划中,未来将要重点突破药物创制、新型疫苗、抗体药物以及规模化制剂、疾病早期诊断等关键的一些技术工艺。其中也将包括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医学影像、医用电子、临床检验、微创介入、放射治疗和激光治疗等先进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中央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累计超过400亿。“目前是不到500亿,随着发展形势也许将接近这个数。”一位参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起草的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规划明确称,申请扶持资金的方式要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即科研单位与工业企业实行联盟捆绑,以自己的优势,一同制定未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计划,将计划上报工信部等待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申领到中央财政的专项扶持资金。
据了解,工信部之所以推出联盟捆绑形式,一方面是担心企业拿了钱不发展,同时也担心企业拿了钱后,科研技术不精而浪费资金。
但一位医药领域专家认为,科研、技术创新、申请专项资金,应该有个门槛,严格把关才能实现先期有序和未来预期中的产业增长。
目前中国有生物医学类的科技园区60个左右。但在生物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方面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等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规模小,产品的竞争力不足,特别是缺乏资金,融资渠道不畅。
上述参与规划起草人士介绍,规划相应提出了改善方式,预期是通过新兴医药产业的带动,整个医药工业的产值在“十二五”时期占到国家GDP的7%~8%,去年这一比例是5%。
另外,通过生物类创新药物的带动,未来五年中医药工业的总产值实现3.7万亿元,发展形势好的话逼近4万亿。依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中国整个医药工业的总产值是12560亿元,同比增长21%。
引入基因测序
在去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大盘子中,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生物制品、疫苗、生物医药相关的产值,总和仅仅为1400亿元左右,占比不到10%。“而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份额,只占全球市场份额3%左右。”上述参与规划起草人士介绍。
据了解,2010年中国的药品销售总额为7000亿,外企的药品销售额占27%左右。“中国一线城市医院65%的利润来自外资药。”中国医药协会一位人士透露,因为目前中国使用中的生物医药,大部分来自于外资药企。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主要是单抗、干扰素、EPO(红细胞促进素)几大类,但中国生物制药的基础科学强,应用能力比较差。“军事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中国医科院都做得非常好,但是转化做得非常差。”一位从事生物制药研究的人士称,中国医院现在用的大部分还是传统的东西,真正的生物医药即利用单抗来治疗癌症,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该人士表示,生物药品中原料药的标值测序,将是未来生物制药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基因测序后,药物分子的精细标值才会明确,才能提升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转化。
哈药集团人士称,目前国内部分制药企业将生物制药的基础研发部分外包给了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其中就包括癌症类用药,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药品。该公司在生物医药的基础研发中,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来分析药物原料。“通过基因测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到患者DNA病变的情况,根据病变特点,增加生物药品、减少药物成分。”医院人士称,未来以上疾病将会倾向于此种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