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花的历史

花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57:09

Ⅰ 玫瑰花的发展史

我国在玫瑰花的栽培、利用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最先从玫瑰花中提取精油的是蒙古人(中国人)。早在唐朝时,杨贵妃就曾用玫瑰香汤沐浴。清朝慈禧太后也曾用玫瑰花制作的胭脂、玫瑰香皂。在我国古代,玫瑰主要用来点缀园林,美化庭院与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也有的把玫瑰花用于泡露、熏茶、入药、酿酒、腌酱及做糕点馅料等。山东平阴县是我国栽培玫瑰较早地区之一,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山东平阴的玫瑰花是全国有名的土特产之一。但是,早期栽培的玫瑰均为国产品种。自1960年在平阴召开全国玫瑰花生产现场会议以后,玫瑰的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以来,我国先后引进的国外品种有;保加利亚的粉红色玫瑰和白花玫瑰,苏联的香水玫瑰以号、二号、三号、四号等。国内外来的玫瑰品种有;Rose damascena Mill; Rose slba L.;Rose centfolia L (百叶玫瑰)等。 八十年代以来,外商看好我国玫瑰油生产。法国、保加利亚均在我国进行了国际香型玫瑰油生产基地建设,均因地域选择不当而未能成功。1984年法国在甘肃苦水地区连续三年种植保加利亚玫瑰和摩洛哥玫瑰表现良好。其中经多年培育筛选出的保加利亚玫瑰---大马士革1号,产花量最高可达750Kg/亩。

Ⅱ 玫瑰花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食用本草》记载,玫瑰“主利肺脾,益肝胆, 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玫瑰有“和血行 血、理气,治风痹、噤口痢、乳痈、肿毒初起、肝胃气痛”的功效。

Ⅲ 牡丹花的历史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亚灌木。位居十大传统名花之首,誉为“花王”。“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典雅,国色天香,契合了人们祈盼美好,富贵的心愿和对平安、祥和的向往,是国人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象征。其色、姿、香、韵个佳。花开时节、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花香怡人。花调之后,依然气宇轩昂,婀娜多姿。寒冬叶落,更现枝干苍奇,苍桑挺拔,铁骨铮铮。 1、牡丹的栽培史 1.1野生到引种栽培阶段 牡丹、芍药均为芍药科芍药属的植物,二者花形相似,但前者为木本,后者为草本。在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药而无牡丹的记载。 人们最早是从药用价值认识了牡丹。在1972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栽。牡丹名字来自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茎,故谓‘牡’(即分株繁殖),其花红故谓‘丹’。牡丹别名又称:木芍药、富贵花、鹿韭、鼠姑、百两金、唐狮子、据宋朝余仁中本《顾虎头列女传》有画面描绘了庭院中栽植的木芍药,顾虎头即顾恺之(约344—405年在世),由此可知牡丹观赏栽培始期距今约有1600年。 1.2逐步发展时期 隋朝时已出现了不少牡丹品种,如“飞来红”、“天外红”、“一拂黄”、“颤风娇”等,这些栽植于御苑,这是中国牡丹由乡间进入城市、由民间田园进入皇家宫苑之开端,自此牡丹开始了她的“富贵历程”。 唐代牡丹栽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牡丹至少有了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还出现了重瓣品种唐代宫廷中还注重牡丹插花,并对摆设环境、剪截工具、容器、几架都有严格要求。在欣赏牡丹插花的同时,还要绘画、奏曲、饮酒赋诗,唐代牡丹能如此迅速发展,国都长安人们喜欢牡丹如痴如狂, 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生活情调的热烈使长安人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牡丹的国色天香,雍荣华贵,正迎合了大唐盛世人们的心态。同时,帝王文人雅士带头喜爱牡丹,更形成了深厚牡丹文化氛围,不断掀起观赏牡丹、咏颂牡丹的热潮。唐代国都长安牡丹兴盛。逐渐波及到其它地方,首先,洛阳牡丹得到发展,长安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东北牡丹江一带也曾有过牡丹栽培。 1.3兴旺发展时期 宋朝牡丹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阶段,尤对牡丹的珍爱不逊于唐人,北宋时洛阳成为全国牡丹栽培中心,至南宋时天彭(今四川彭州市)牡丹享有盛名。当时人们已熟悉牡丹习性,栽培技术更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栽培规模扩大了,出现了牡丹专类园,并形成了庞大的花会,花市。牡丹的切花保鲜技术也进一步提高。用蜡封花枝切口,再将装花的竹笼用菜叶填充,覆盖运输时尽量不颠簸,花朵能保鲜数天。这个时期有不少牡丹种植高手用自然变异(芽变、枝变)和天然杂交进行新品种选育。嫁接技术这时开始出现,并受到重视。人们用野生牡丹或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分株繁殖。其中嫁接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园艺技术,在欧阳修著文总结牡丹嫁接技术的800年后,英国人罗伯特·福琼于1845年来华搜集我国珍贵植物资源时,首次把我国南宋时用芍药根嫁接繁殖牡丹的技术带回国,这才解决了引种牡丹在英国生长不良的问题,为欧洲牡丹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宋代人们不仅继承了唐人爱牡丹的传统,还开始撰文系统地总结牡丹种植经验。986年僧人仲休撰《越中牡丹花品》为牡丹作谱,现已残缺不全。0034年欧阳修撰《洛阳牡丹记》是现在看到的世界上最早一部牡丹专谱,他不但系统介绍种花、爱花、赏花的盛况,还相当专业地记述了牡丹的育种方法,花型演化趋势,特别对播种选育新品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元朝,牡丹与中华文明一同处于暂时性的低潮。
明代,牡丹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栽培中心转移到亳州,曹州还有国都北京,江南的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等地也繁盛起来。牡丹在私人宅第、农家院落获得大发展。据《亳州牡丹史》记载,园艺品种增至340余个,黄、白、粉、红、紫、黑、蓝、绿等花色已基本齐全。由于宫廷用花需求,牡丹催花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明末亳州牡丹衰落。
明末清初,曹州(今菏泽)取代亳州成为牡丹栽培中心,至今菏泽仍是全国乃至全球牡丹生产基地,并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曹州城因各地花农广植牡丹芍药,以养花为业,正如“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余鹏举《曹州牡丹谱》),这也是第一部全面介绍菏泽牡丹的专谱,再后,赵孟俭原著,赵世学新增《桑篱园牡丹谱》记载曹州牡丹240个品种,据清时老花农王文德记忆,曹州历史上最高栽培面积达33.3hm2,品种300多个。曹州牡丹有较大规模种植,早已形成商品。曹州牡丹集中在城东北一带,这里牡丹园星罗棋布,且多为明代所建,著名的园子有桑篱园、绮步园、玉田花园等。清代、人们对牡丹喜爱更甚,冬季赏“富贵花”成为宫廷中固定制度,因此“变花催花法”常用不缀,而菏泽花农,为取求利,每年秋冬季将牡丹从青岛经水陆远至广州,在当地就地催花出售,至今,菏泽人仍每年到广州、北京、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作冬季催花,且不断摸索,改进催花品种和技术,并实现了牡丹“花随人意开”,周年开花的技术。
1.4全面发展新时期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菏泽牡丹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品种达1156个,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发展规格化种苗基地200亩,专业种植户1.58万户,从业人员3.5万人,并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成功举办了17届牡丹花会。尤其近几年牡丹要求量扩大,供不应求,每年出口达百万株。在牡丹资源方面,又从日本美国、汉国等引进纯黄、纯墨、正红等品种,用于定向授粉作杂交试验,发生自己的优等品种。
1978年以来,菏泽先后在各大城市举办花展。1978年1月在澳门举办:中国牡丹花展览会,观众达40万人次,被称为“四百年首见”。1992年在法国波尔多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获银奖。
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奖牌111枚中的奖牌中81枚,高居奖牌榜首。在2002年参加了广州陈村举办的首届全国冬季牡丹催花大赛中参展了近百个品种,获金奖5枚、银奖26枚、铜奖35枚,在牡丹界引起很大反响,2003年春在北京新东安市场展览了600余盆盆栽牡丹,20余个品种受到北京市民的好评,在各届花博会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Ⅳ 花儿的历史渊源

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我们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儿会”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背上干粮,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儿”,类似其他地方的赶庙会或踏青。他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Ⅳ 关于花的历史

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花的历史 (点击查询词,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网络和网页http://web.jfk.e.hk/stu/cklam/project3/

Ⅵ 玫瑰的来历与历史

玫瑰的来历与历史

当阿芙罗蒂得知阿多尼斯的死讯,去山林中寻找情人的尸体。利石和荆棘扎伤女神的双脚。血滴的地方长出了红玫瑰。阿芙罗蒂在忧伤和绝望心情的笼罩下,飞到宙斯处,乞求他的怜悯。他们达成协议:阿多尼斯每年可以到阳间和阿美罗蒂相聚半年,但剩下的六个月得到天堂渡过。由此每当春天的时候,阿多尼斯就回到阿芙罗蒂身边享受她爱的拥抱,整个大自然都欢欣雀跃。但到了冬天他就得不情愿地回到暝府哈得斯那儿,大自然开始萧条。

(2)我国关于玫瑰花的历史记载:关于玫瑰花名字的由来,《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玫瑰玉玫玫瑰瑰”的说法。即使后来玫瑰变成了花的名字,中国人也没有西方那般柔情万种的解释。由于玫瑰茎上锐刺猬集,中国人形象地视之为“豪者”,并以“刺客”称之。这种对“豪者”的欣赏非常符合玫瑰本性。

拓展资料:

(1)俄国,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于1825年继位后,派了一名将军护送母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回皇家离宫皇村(即今普希金城)。事毕,将军在附近散步,见一名持枪哨兵肃立路旁,可是在他守卫的地方却空无一物,将军甚感诧异.他问遍了所有的官员,但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那是宫廷礼仪的规定.

后来他在圣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园这个岗哨设立已经有50年历史。设岗的根据是一纸命令“距东厢500步处设一岗哨”。由于将军每次来皇村都要去看一下这个神秘的岗哨,这样就使廷臣甚至于母后本人也感兴趣了。设岗的秘密终于是水落石出。

原来最早命令设岗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女皇经常在花园里散步,一天,她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以免给被别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从此就年复一年地保留下来。

女皇死后,玫瑰花丛当然早就枯萎无存,但哨兵却在原地不断的轮换着。早在俄罗斯花园中出现玫瑰花之前,世界各地便有许多关于玫瑰的绚烂多彩。美丽动人的传说。

(2)印度,古印度童话中说,玫瑰在印度享有殊荣,甚至法律中竟明文规定:凡向皇上呈献玫瑰者,有权向皇上恳请自己想要获得的一切。当时最高种姓婆罗门就用玫瑰来装饰自己的庙宇,在祭祀主神的大道上撒上鲜艳的玫瑰花。在皇帝寝宫的饰物中也少不了玫瑰的光彩,因而玫瑰是最受欢迎的贡花。

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司美和幸福的女神,公认的绝代佳人拉克什米,据说就是由108片大花瓣、1008片小花瓣构成的玫瑰花蕾所生。吠陀教中的太阳神、宇宙的主宰毗湿奴见到了这位迷人的美女,立即以亲吻使之苏醒而成了自己的妻子。

(3)伊朗,古代伊朗有关玫瑰的传说犹如迷雾般笼罩着整个东方,由于古伊朗诗人对娇美的玫瑰卷帙浩繁的歌颂,古伊朗成了生长繁衍的乐土。

波斯的一位诗人说,玫瑰是真主给人间的恩赐。有一次所有的植物都来请求真主任命一个新的主宰来替代睡莲,因为睡莲一到晚间就忘了自己作为主宰的职责。真主应植物的请求,委派了身带自卫武器的白玫瑰为植物的女王。

有些白玫瑰花的外层花瓣还带有粉红色调,这在波斯的传说中也由一则美丽的故事。据说夜莺对新上任的女花王一见钟情,忘情的紧抱娇美的女花王,尖刺一下子刺入了他的心脏,殷红的鲜血从他的胸中涌出,染红了玫瑰花瓣,因此白玫瑰的外层花瓣至今仍保留着粉红色调。波斯人对玫瑰花的喜爱和景仰也感染了土耳其人,更确切的说,感染了所有的穆斯林。

(4)埃及,据说公元前41年,美艳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借助玫瑰花瓣神奇的力量征服了多疑的罗马统帅马库斯.安东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罗马人的习俗中,宴会上将玫瑰花环上的小花瓣撒入酒内,饮下这种酒就表示自己对撒花瓣的人深表敬意。安东尼对克娄巴特拉怀有戒心,担心她背信弃义,因此让侍从先尝遍席上所有的美酒佳肴。

当时,女王命令在玫瑰花环上撒上剧毒汁,安东尼在酣醉中,对女王的爱情山盟海誓,随即把她花环的花瓣撒入酒杯中,当他举杯欲饮时,女王一把夺下了他的酒杯,并命令即将被处死的俘虏饮下安东尼的酒,俘虏当场被毒死。克娄巴特拉深情的对安东尼说:“亲爱的,你瞧,如果没有你,我能够活下去,我是可以轻而易举地置你于死地的……”安东尼被征服了。

(5)意大利,在希腊,玫瑰在神祗中是爱和美的象征,而在人间则用来表达人类的欢乐和悲哀。当玫瑰在罗马生根繁衍后又获得了新的功能和象征。共和国时期,玫瑰体现崇高的道德,对功勋的奖励;到了罗马衰败时期,它变成了罪恶的象征是使豪门显贵倾家荡产的奢侈品。

当时要在海面上撒满鲜花。在赫利奥加巴拉皇帝的一次盛宴上,为了使暴君得到最大的满足,从天花板上撒下玫瑰花瓣,无数花瓣纷纷飘落到赴宴者身上,有不少宾客竟被深埋花中以窒息身亡。甚至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玫瑰花环编制者;还开设了独一无二的玫瑰交易所,有专职从事玫瑰交易的经纪人。

罗马人对待玫瑰的态度影响了西欧早期的基督徒们。几百年后,神父们忘了罗马帝国衰败时玫瑰所起的作用,宣布玫瑰为天国之花。一篇有关耶稣受难的传说中记述了苔藓玫瑰的故事。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鲜血染红了十字架。

小天使们把血搜集到金樽中,有几滴鲜血滴到苔藓上。苔藓立即吸收了这些血滴,以免救世主的血被亵渎。艳丽的苔藓玫瑰今从此而来到人间,使人们永远铭记救世主为人间罪孽而流尽了自己的鲜血。

Ⅶ 历史上名人爱什么

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
梅兰竹菊 此乃花之四君子
一般均借“四君子”来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品质历来受到文人诗客推崇
梅,傲而不俗。
兰,幽而不病
竹,轻而不佻。
菊,丽而不娇。
周敦颐爱莲花 《爱莲说》就看出来了
陶渊明 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江采萍,唐玄宗在杨贵妃之前的爱妃 赐名 梅妃 ,爱梅花 满院子种起
杨贵妃,爱牡丹,把梅妃种的梅花拔了,改种牡丹
郑板桥 ,竹子
秦淮八艳中有个马湘兰 ,自然爱兰花,气质悠远
林靖和爱梅花,梅妻鹤子嘛
恩,能想到的暂时就这些,希望能对你胃口

Ⅷ 牡丹花的历史

1、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

2、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

3、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

4、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5、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

6、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7、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

8、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

9、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菏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

(8)花的历史扩展阅读:

牡丹花形态特征: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

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

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Ⅸ 给几个城市的市花和历史

温州市:市花茶花
山茶花是温州市的市花。温州是我国山茶花的主要原产地之一。温州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山茶花的栽培生长,山茶花的品种约有200余种。温州人工栽培选育山茶花的历史悠久,园艺品种繁多。著名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大罗山的一株山茶花--金心茶,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树龄。山茶花在温州的栽种十分普遍,园林、景区、家庭多有栽种。1984年9月,温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选市花活动。1985年2月,温州市人民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号召市民投票确定市花。1985年7月,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的报告,正式命名山茶花为温州市市花。

北京市市花2个:月季、菊花
北京市市树也有2个:国槐、侧柏

北京市民早在1985年就在议论确定市花、市树的问题。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市花、市树是首都的象征,因此,1986年7月评选活动刚一开始,就牵动了北京市及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群众的心。经过群众的推荐和评选,北京市市花市树终于确定了。

“月季”、“菊花”、“国槐”和“侧柏”都具有耐寒、抗旱的特点,适应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月季四季不败,姿容俱佳,宋代杨万里赞誉说:“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菊花凌霜做雪,高洁坚贞,唐代白居易讴歌说:“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国槐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曹植颂赞道:“羡良木之华丽,爱获贵于至尊。”侧柏苍劲有力,四季长青,既能象征中华民族勇敢顽强、不畏强暴和勤劳朴素的品质,又能象征首都庄严雄伟的气质。因此,它们都无槐于作为首都北京的美好标志。

上海市市花:白玉兰
1986年10月25日,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以白玉兰作为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作为中国原产植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上海的气候条件下,白玉兰开花特别早,冬去春来,清明节前,它就繁花盛开;白玉兰花朵大而且洁白,满树盛开时朵朵向,香气芬芳扑鼻。选择白玉兰作为上海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

广州市市花:木棉
1982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木棉确定为广州市市花。木棉象征着广州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并以此激励人们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Ⅹ 花三角梅的历史,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三角梅
三角梅,又名叶子花、簕杜鹃、九重葛、宝巾。学名: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原产于南美巴西、秘鲁、阿根廷;常绿木质大藤本植物,枝条常拱形下垂。花多数为3朵聚生一处。
三角梅被定为厦门市的市花。其花色多样:有淡红、大红、紫红、淡黄、乳白、复办等。容器栽培,可以远途托运。
园林应用:华南及西南暖地多植于庭园、宅旁,常设立栅架或让其攀援山石、园墙、廊柱而上。三角梅造型树桩、造型盆景,更是千姿百态,魅力无穷。
三角梅在我国引种有百余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乡土树种。为热带植物,喜高温高湿的气侯环境,亦较耐干热,不耐寒冷,忌霜冻。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华南北部以至华中、华北的广大地区,均只宜作盆栽,冬季移入室内或温棚内。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高,沙土或粘土均宜,能耐水湿,亦较能耐旱。树干多刺,易发生徒长枝,如任其自然生长,多参差成刺蓬状,外形颇不美观。盘卷和修剪徒长枝,控制树形,是三角梅管理中的重要工作。肥力较差的土壤,可追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一般土壤可不施肥,以免生长过快。萌芽力极强,可耐多次修剪,栽培作盆花的,更应早期修剪卷枝,矮化植株。培育作桩景的,则宜老株截干,培育老蔸。
深圳、珠海市花
另外两个特区城市深圳、珠海根据广大市民的意愿,也选择了簕杜鹃作为市花。簕杜鹃花开灿烂、生命力旺盛,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特区精神的写照。深圳市的莲花山公园展出许多漂亮的簕杜鹃。

热点内容
中学英语下载 发布:2025-05-14 20:01:44 浏览:498
小苹果舞蹈教学儿童版 发布:2025-05-14 18:06:07 浏览:916
高三语文卷 发布:2025-05-14 17:40:03 浏览:761
五年级上册语文达标卷 发布:2025-05-14 16:38:37 浏览:871
邓矮的历史 发布:2025-05-14 15:03:50 浏览:621
中小学师德总结 发布:2025-05-14 14:47:39 浏览:720
初中教学进度 发布:2025-05-14 13:33:36 浏览:758
新产业化学发光仪 发布:2025-05-14 13:22:51 浏览:775
带班主任的老师 发布:2025-05-14 13:20:39 浏览:240
氧化铝化学 发布:2025-05-14 13:03:56 浏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