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肇庆历史

肇庆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20 01:02:06

A. 肇庆花尾渡历史

光绪末年,小火轮船传入广东,珠江下游民用小火轮船拖带渡船逐渐增加,较大型的车渡也有用小火轮拖带,只有在不适宜轮船通行的河道仍用脚踏明轮推动自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航商谭礼庭将大型车渡进行改装,拆去脚踏明轮装置,采用浅水船的平底,并仿照客货轮船的模式在船上建造楼厅,船头货舱改动不大,又吸取画舫的形式,在渡船的外表涂上绚丽夺目的彩画,看上去很像彩凤,遂被人称为“凤尾渡”。

抗战胜利后,是花尾渡的鼎盛时期,以广州为中心,大小花尾渡航行于梧州、肇庆、江门、三埠、石岐5大航线。

B. 肇庆有那些历史名人(急)赏你10分

古 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陈钦 (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了佚,苍梧郡广信县人。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西汉时广信(今封开)人,被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是西汉末年王莽(新朝皇帝)的老师,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吴大猷(1907-2000),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吴大猷,广东高要人,毕业于南开大学,1907年9月29日出生。历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6年,赴密西根大学任客座教授,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两年。1948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希迁(700~790年),高要县人。性格沉着刚毅,自信心强。12岁时出家曹溪宝林寺(今韶关南华寺),被六祖慧能收为弟子。慧能圆寂时,尚未受具足戒,遂往江西吉州青原山静居寺,拜同门人行思和尚为师,深得器重。不久,受命到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参学于怀让禅师。经一番锻炼,又回静居寺。后来,得行思付法。唐天宝初年(742年),离开静居寺,受请主持湖南衡山南寺。寺东有大石,平坦如台,在石上结庵而居,因此,被人称为“石头和尚”。唐广德二年(764年)应门人之邀,往长沙招提寺,四方禅学者凑集门下,影响甚广。高足有唯严、道悟等21人。后来,付法于唯严。唐贞元六年(790年)逝世。
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参同契》是希迁禅学思想的代表作,所创倡的“回互”禅法,指的是万殊诸法虽互不相犯,但又是相涉相入的。修禅者能领会此法,则灵照不昧。后来,弟子继承宗风,由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发展为曹洞一派,即佛学中的“曹洞宗”。至五代时,又分支出云门、法眼两系。曹洞禅后来传入日本,流传较广。《参同契》,是日本“曹洞宗”和尚每天晨课必读经典。希迁的“肉身”,据说至今还在日本横滨总持寺被供奉着。法眼禅也曾繁衍于高丽。希迁的禅学思想,对国内外佛学界的影响相当大。
陈元(生卒年不详),东汉经学家,字长孙,陈钦之子,广信(今封开)县人。少传父业,潜心研究与注释《春秋左传》。建武初(公元25年左右)举孝廉,以父任为郎,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崇。时议欲立左传博士,遭朝廷尚书令范升反对,认为“先帝不以左氏为经,故不置博士,后主所宜因袭”,“先帝所行而后主必行”。陈元则以其超群的才识,肯定左氏学,并引证大量史实,驳斥范升的陈腐见解,坚决奏疏请立,认为“先帝后帝各有所立,不必相因”。经过御前反复的激烈辩论,奏疏得到汉光武帝刘秀诏准。于是,由太常选出左传博士四人,陈元本居第一,光武帝为了缓和陈元与范升的矛盾,起用第二位左传博士李封主讲左氏学。不久李封病卒,左氏学复废。但“陈元独能以经学振起一时,诚岭海之儒宗也。”陈元以才高著名,先后授官于司空李通府和司徒欧阳歙府。由于,陈元秉公直言,协理朝政,颇得光武帝的重用。著《左氏异同》、《司徒椽陈元集》(均佚)。建武七年(公元31年),陈元奏请“勿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公。”未得光武帝采纳,而告老还乡,病卒于家。葬于封开县城郊野矮岗,与其父陈钦墓同在一处,后人称之为“将军博土墓”。

C. 肇庆的历史名人是谁

肇庆的历史名人的历史名人有陈钦、陈元、莫宣卿、石头希迁禅师、李质等。

1、陈钦

陈钦(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 西汉经学家,字了佚,苍梧郡广信县(今广东肇庆封开)人。

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被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左氏春秋》重要传人,贾护授陈钦,陈钦授王莽(新朝皇帝)。

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2、陈元

陈元,东汉经学家,字长孙,东汉苍梧郡广信县(今广东肇庆封开)人,陈钦之子。被誉为“岭海儒宗”,以研究《左传》闻名,著有《左氏异同》,可惜已失传。

3、莫宣卿

莫宣卿(834-868),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岭南第一状元。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封川县文德乡长乐里(今广东肇庆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

两广的第一个状元,也是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高中时只有17岁。莫宣卿墓在河儿口镇西村东坡锣鼓岗上。

4、石头希迁禅师

石头希迁禅师(700~790),唐代禅僧。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人。希迁年轻时即沉毅果断,自信力强。

他反对乡邑迷信神祠、定期杀牛洒酒的祭祀,每逢祀期,就前往毁祠夺牛,态度坚决。希迁的禅法总结于他所撰的《参同契》。

5、李质

李质(1316—1380),字文彬,号樵云,广东德庆晋康乡(今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九市镇)人。

生于元朝,少年好学,及长,精通经史,胆识过人,文武全才。时逢乱世,中原扰攘,岭海多事,遂家居不出。与弟李穆放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江西行省右丞何真聘李质为参军。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奸宄乘德庆路农民暴动之机,大肆焚毁官舍民房。李质回德庆募集乡兵2万,维持治安。其时,湖南暴动农民大量南下,地方震惊。

德庆路总管陈文仲及其下属地方官员,共推李质为首,领导防务。李质义不容辞,即领兵进城,修葺城垣,设险据守。

因此民多拥护,德庆路得以安定。至正十五年(1355年)李质受任检佥福建、江西等处,行枢密院事。

以后虽两次升官,但都未离开故土,只是率领地方武装镇守德庆、封川2路,维持地方治安达15年之久,使上至苍梧,下至三山、九江,得以安宁。

明洪武元年(1368年)4月,李质顺应历史潮流,以德庆、封川2路归降,受到朱元璋的赞扬,并授予官职。先后出任奉训大夫中书省断事、都督府断事、中顺大夫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

洪武八年(1375年)晋升靖江王右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靖江王因罪被废,李质因“善导不得法”被赐死,年64岁。乡人祀之,立尚书坊于附城内(今德城镇),其后人建大宗祠于城皇庙街。

祠内有“开国元勋”巨额牌匾,为翰林学士宋濂手书。李质晚年尤攻于诗,有诗集《樵云集》若干卷,并与其弟李穆、子伯震共成《三李集》,惜未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莫宣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头希迁禅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质

D. 肇庆市历史

历史古迹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古 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E. 肇庆学院的历史

肇庆学来院的历史由来:自
肇庆学院肇庆学院是在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西江大学的前身是肇庆地区师范学校,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于1970年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迁至现址办学。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80年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更名成为肇庆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

F. 肇庆有多少年历史

高中历史老师为您解答:
约14万年前,有人类活动——约1万年前,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约5000年前,开始锄耕饲养家禽牲畜,简单的编制,制陶——南越国时骆越酋长安阳王建做苍梧国——汉武帝属苍梧郡——隋(589年)属端州——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信安郡——唐德武年级复位为端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复为端州,——北宋元符三年(1113年)改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改名为肇庆——至今

G. 肇庆民俗有哪些..肇庆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肇庆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民俗,且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个性。比如,肇庆的醒狮、古法造纸、客家山歌对唱、客家婚俗、疍家婚俗等等这些具有肇庆特色的岭南民俗.具体介绍可看 http://www.ctsgz.cn/tpl/index/display_article_detail_web.do?bh=20071029144201肇庆的历史文化可看: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54467/54468/54471/3823037.html

H. 广东肇庆市历史上下过几次雪

广州下雪历史:
据南海县(南海县府驻广州)志记载,从宋朝算起,已经有13次的降雪,平均50多年下一次雪,最近一次下雪是1929年。请看南海县志几次记载得较为详细的雪情:
宋朝淳祐五年十二月(1246年初) 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雪,梅枯死。
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 西樵山大雪,林木皆冰,二日乃解。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大雪霜,树木全枯死。
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 风雨雷电雪雹并至,鱼多冰死。
清朝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七、十八日(1893年初),大雪,平地积雪寸余。
民国18年(1929年)1月 入冬以来,天气奇暖,久不下雨。27日开始微雨不止,29日凌晨大吹北风,黎明转降微雪,天明之后,颇为寒冰。30日上午,仍降雪点,午后更寒,中央公园(在广州,当时南海县府驻广州)之梅花、红菊,铺满雪菲,均为艳白。31日晨,雪仍不已,寒度尤烈。

I. 肇庆星湖风景区的历史

石室岩早在几百年前就以风景幽奇而闻名全国,是星湖游览中心,为七星岩景区名胜古迹较集中之处。岩顶名嵩台,相传是天帝宴请百神之所。岩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洞口高仅2米余,洞内穹隆宽广,顶高达30余米,石乳、石柱、石幔遍布其间。洞中有地下河,泛舟遨游可览璇玑台、黑岩、鹿洞、光岩等景。石室洞内最著名的还是石刻,洞口有唐李邕所书的<<端州石室记>>碑刻。洞内摩崖石刻林立计有270余处,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诗廊”之称。石室洞右侧有水月宫,它始建于明朝,1957年重修,依山傍水,红墙绿瓦,与岩前五龙亭、飞龙桥遥相辉映。石室岩上的揽月亭和水月宫倒映入湖,其景甚妙,被称为“水月岩云”。湖区北部的阿坡岩东麓下有双源洞,长270多米,内有两源合一的地下河,曲折幽深,奇岩怪石,瑰丽奇特,游人可乘小艇入洞游览。在星湖南部有星湖游乐园,占地20多万平方米,是现代游乐设施与中国园林融为一体的大型游乐园。

J. 肇庆的历史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古 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热点内容
漂移板刹车教学 发布:2024-05-18 11:13:46 浏览:29
股德老师 发布:2024-05-18 08:27:32 浏览:722
班主任谈丛 发布:2024-05-18 07:40:14 浏览:480
德森生物 发布:2024-05-18 04:29:02 浏览:839
杞县招聘老师 发布:2024-05-18 04:28:55 浏览:652
宝宝晚上不睡觉怎么办 发布:2024-05-18 04:27:25 浏览:69
保温杯历史 发布:2024-05-18 03:39:05 浏览:739
音乐教师师德工作总结 发布:2024-05-17 23:47:06 浏览:879
诺玛生物制药 发布:2024-05-17 23:10:57 浏览:120
汉学教育 发布:2024-05-17 23:10:46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