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发布时间: 2020-11-20 13:20:29

A.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手抄报内容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88年,但伤痛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时时告诫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我们勿忘国耻,积蓄的能量才能不断迸发,才能在“悲痛”中奋力崛起。

B.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历史的洪钟开始倒转,几百年前的画面隐隐约约的浮现在我们眼前。
早在几百年前,解放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日本人还在我们中国的领地上横行霸道!烧、杀、抢、夺,丧尽天良的事情他们都做了。原本中国是怎样一个神圣的国家呀?一个充满古老气息的国家,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家。可是,因为日、美、英、法、葡萄牙等国家在这里横行霸道,不仅让中国的历史蒙上了耻辱的面纱,还把我们的宝贝都抢了过去,不能抢走的宁可毁掉也不让我们拥有。分明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可是可恨的侵略者不仅强行租用,还让我们给他们钱财;并且在我国的领土上强行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等。
我国以前还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大园林——圆明园,圆明园里有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宝。可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把园内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用大车运,运也运不走的竟然都给毁了。这些还不够惨忍,最后,可恨的英法联军竟然还放火烧了圆明园。就这样,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外国侵略者不仅在中国强取豪夺,还在人格上侮辱中国人,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甚至在日本统领时期,他们都不准我们吃大米,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这就是侵略者的残忍;这就是侵略者带给我们的耻辱!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如果想要振兴中华,我们就要加倍努力,让我们用行动来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龙腾虎跃的雄狮!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C.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含义是,尽管“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83年,但伤痛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时时告诫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我们勿忘国耻,积蓄的能量才能不断迸发,才能在“悲痛”中奋力崛起。

83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攻击中国东北,由此揭开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序幕”,让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那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断“辛酸”的血泪,一段现代史上“悲怆”的一页,时刻都值得13亿中国人永远铭记。

(3)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扩展阅读:

“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

战争开始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

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此事件由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溃不成军

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次日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

日军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至9月19目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1931年9月21日,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1931年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

1931年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931年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1931年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锦州撤离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

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越来越强硬。

黑省沦陷后,南京政府觉察日军将进犯锦州,急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于1931年11月25日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提议。

12月2日,国民党政府就通知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说:它同意把自己的军队撤出锦州和山海关,但是有一个条件,即日本要提出使法、英、美三国满意的保证,即要求三国保证中立区的安全。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态,张学良急不可待地直接与北平日本公使馆参事就此事进行具体交涉。

但这种交涉不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对,而且也无法从日本方面获得妥协的条件,日方坚持东北军必须全数撤出锦州。

锦州中立案曝光后,遭到各界人士和学生群起反对,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电施肇基声明放弃中立案,同时还表示:日军如进攻锦州,中方将实行自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也已就此作出决议,强调“如日军进攻,应积极抵抗”。

可对于是否抵抗问题,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之间明显发生分歧。张明显地倾向于和平方法解决,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张学良致蒋介石密电,称“惟个人对此(指中立案)亦颇赞成”,并在与日方代表谈判之同时,开始秘密安排从锦州一线自动撤军。

此举引起了南京政府的严重不安。顾维钧于1931年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学良)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后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

蒋介石亦于1931年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但张学良12月21日致电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日本进攻锦州之时,我军驻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政府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

1931年12月25日、26日,张学良又致电国民政府,称“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届时日本“以海军威胁我后方,并扰乱平津,使我首尾难顾”,非但锦州不可守,连华北地盘亦不保。因此张学良不顾劝告,一意孤行将军队从锦州撤退。

战火蔓延

而与此同时,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不遵令;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令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

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1932年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

激战五天,自卫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撤往宾县。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战争结果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D.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作文要求200字

201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日! 75年过去了,斯人相继远去,南京大屠杀的人和事是否变得模糊不清?历史不能消逝,上周六早上我们雨外小四年级部分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再次悼念大屠杀遇难者!!!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据掩埋尸体的福利组织纪录,起码有30万平民和战俘被残杀。 在这里,我们记录灾难,我们牢记屈辱,用图片和历史资料,展示在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中,我中华同胞被残暴杀戮的如山铁证!!!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而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耻,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相视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征服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偶然性的,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原因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人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十分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在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战斗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已经战死疆场。

E. 9.18铭记历史,勿忘国耻300字左右

14年卓绝抗战,中华民族演出了一幕幕豪迈雄壮的活剧,涌现出一批批感天动内地的英雄。这场伟大胜利使中容华民族增强了整体认同感,培育了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情怀,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精神。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来之不易,岂容虚无了之!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抱着怎样的期望,历史虚无主义都是在抽离民族的魂魄,抽离人民的精气神,这无异于毒害民族精神的迷药。一个没有自尊自信的民族,一代不信仰崇高不敬仰英雄的青年,哪有立国之基,强国之梦?
抵抗遗忘,守护遗产,这是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纪念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F.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的名言警句

1、爱国高于一切。

2、为国捐躯,虽死优荣。

3、我以我血荐轩辕。

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5、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7、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8、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9、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

10、位卑未敢忘忧国。

11、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12、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13、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14、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5、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16、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8、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G.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历史是记忆的生命。——西塞罗

2、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3、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4、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


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6、欲安其家,必先安国也,——武则天

7、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陈子龙

8、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

9、士大夫的无耻,是为国耻——顾炎武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垲

11、爱国高于一切。——肖邦

12、为国捐躯,虽死优荣。——荷马

1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4、欲安其家,必先安国也。骇—武则天

15、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垲

H.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作文名有哪些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而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耻,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相视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征服中国的野心。
“9.18”这个国耻的日子也同时提醒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曾经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的屡次屈辱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这一目标。但是,每当外敌入侵之时,也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时,各自称王,各霸一方,内部矛盾重重,这也给别人入侵创造了条件。由此观之,实现民族复兴,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实现这一目标肯定是一句空话。“9.18”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这个日子你记住了吗?可是,记住了又能怎么样?笔者以为,不仅仅是记住,每一个中国人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你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了些什么?还打算怎么做?你最起码是一个爱国者,然后,你是一个建设者。爱你的国家,爱你的民族,为她添砖加瓦。国家统一强大,民族团结兴旺,看天下谁能敌?
国耻象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人心灵里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却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起来啊!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祖国的胸脯,其中有几年在上海这个“国中之国”中,也看到英国,美国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就会联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句古训。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然而,我们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发面还处在落后地位,落后是现实,安于落后就是可耻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里,权欲观念,愚昧思想,腐败堕落作风,惟利是图,崇洋媚外……种种可鄙的现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耻。也许这些可以算作新的“国耻”吧,这些有损国格,有损中华民族形象的“国耻”,我们一天也不能容忍!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日照第二实验中学初三:臧璐衡
第2篇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500字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和往常一样,许多乘客在候车室等候列车。这时,日本侵略军向车站投下了无数颗炸弹,顿时,火车站变成了废虚,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一片狼籍。这时,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的父母和亲人都在“轰隆”的一声中,被炸弹夺去了生命。现在他已成了孤儿,今后的命运和生活不可想象。也许在那战乱年代,不会有人理他,他将流浪街头,甚至濒临死亡,再没有机会为死去的父母报仇雪恨。也许他会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养育他长大。无论他的生活怎样,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同胞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像这样的画面不计其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和在大屠杀中奋起抗争的我们民族的脊梁。
一位女作家说得好:“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
列宁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
让我们把警世的大钟撞得更响更响吧,让钟声时时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青少年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让钟声飘洋过海,振聋发耳,以史为鉴,呼唤和平,邪恶必败,正义必胜。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被侵略、被杀戮的悲剧重演!
第3篇 勿忘历史!勿忘国耻!350字
朋友们!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3周年纪念日!
73年过去了,斯人相继远去,南京大屠杀的人和事会否变得模糊不清?
历史不能消逝,让我们用互联网的力量筑起、留存一座最鲜活的记忆之城。
朋友们,无论你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还是从教科书、父辈口述、网上文章等认知南京大屠杀的后来者,请上传你的“记忆”,为我们建造的“记忆之城”灌注钢筋水泥。
请大家不要忘记历史,唤醒我们的记忆,勿忘历史!勿忘国耻!
虽然那场惨剧已过去了七十年,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道伤却是如此的难以愈合。
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扞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愿我们的生活能永远祥和、美满、幸福,愿我们能永远远离灾难与不幸!!
第4篇 不忘历史牢记国耻800字
随着21世纪全人类的进步,我们的祖国也在迅速的走向繁荣昌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祖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所经受的耻辱。
1937年7月7日,随着在北平城外卢沟桥上的一声炮响,全面抗战拉开了帷幕。全国人民在朱德司令和彭德怀副司令的带领下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经历了战略防守、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更不能忘记为了抗日而作出伟大牺牲的人。在抗战期间,有大快人心的平型关战役、松沪会战以及武汉会战,也有让人悲痛欲绝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中国以来所犯下的巨大罪恶。日本的两个司令官进入南京城竟然开始了杀人比赛!在这场屠杀中,我国20多万同胞葬身在魔鬼的手中,日本鬼子真是连畜生都不如。还有令人可歌可泣的血战台儿庄。这次战斗发生在1938年4月,虽说是赢了,但是那惨不忍睹的场面至今还在我眼前浮现:尸体从地上一直堆上了城墙,被鬼子砍过的头颅悬挂在树杆上。从战斗中存活下来的,不是被炸掉了胳膊,就是被炸断了腿。有的战士断了手指头,有的战士被炸伤了脑袋成了植物人,有的战士竟然身绑炸药跟敌人的步兵车同归于尽。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共死亡两万多人,但那些维护民族尊严的战士的英勇气概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也成了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幕。
我们可爱的祖国为什么会遭受到这巨大的耻辱呢?原因就是我们的国家当时不强盛。自清末以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毁圆明园、“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都说明当时的中国很弱小。今天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神六成功上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再也不会受到凌辱。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一定要不忘历史,牢记国耻,要牢记在八年抗战中体现出的民族自强不息精神,英勇到底顽强拼搏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5篇 勿忘历史,勿忘责任—庆十一国庆演讲稿650字
勿忘历史,勿忘责任—庆十一国庆演讲稿
勿忘历史,勿忘责任——庆十一国庆演讲稿
忘不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忘不了明天我们肩上的重任.
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旖旎奇妙的自然风光.白雪皑皑,高插云霄的珠穆朗玛峰;碧波荡漾,神奇秀丽的漓江山水;驼铃叮当,黄沙似海的漠北塞外;河网纵横,青翠如染的江南平原……这些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
但是,历史是无情的.不幸和灾难都降临到了她的头上.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锦绣河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竟挂在中国的土地上.解放后,"左倾"错误,十年浩劫等又严重的阻碍了祖国的发展,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我们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我们的血管里,澎湃的是一腔沸腾的华夏血,我们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英勇奋斗.今天,在广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演绎着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辉煌画卷.
我们年轻的一代,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为祖国的绚丽前景而兴奋,我们不会沉缅于过去,不会迷醉于幻想.我们热爱今天.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是的,我的祖国还不甚富强
还缺少一些宁静
还缺少一些鲜花
但,明天属于她
希望属于她
幸福和胜利更属于她
——这是诗人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心声,是每一个跳动着火热的中国心的人对祖国的理解和信心,我们懂得了昨天,就会无比的珍惜今天,我们把握住了今天,就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这是时代的使命,这是中华儿女神圣的职责!
勿忘历史,勿忘责任
-

I. 有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演讲稿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这块神圣土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质朴勇敢、自强不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句优美的歌词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我们的自豪。
今天,我们在祖国的蓝天下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国家富强,人民安康。但回想历史,我倍感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倍感所肩负使命的神圣。
1937年7月7日,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此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饱受日本的欺凌和蹂躏,千千万万的同胞,被残忍杀害,祖国的大好山河,沉浸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仅1937年12月13日自南京沦陷开始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就有30万中国同胞惨死在日本的屠刀之下。虽被欺凌,被蹂躏,但我们中国人没有屈服,没有气馁,而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开展了顽强而艰苦卓绝的反侵略的民族抗日战争。经过8年抗战,在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之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事隔60年,旅美华人作家张纯如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是啊,对这段屈辱而血腥的历史,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为祖国的富强而不断努力。
同学们,当我站在这里演讲的时候,令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刚举办成功不久;神七刚刚飞天并成功进行了新的太空实验,中国人在太空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整个世界为之惊叹不已,中华儿女为之振奋和自豪。中国,这头东方的雄师在苏醒,在崛起,在以不断取得的成就给世人一个个惊喜。
同学们,血雨腥风中,我们同仇敌忾;狂风暴雪时,我们众志成城;山崩地裂处,我们心手相牵。我坚信,没有困难能压倒我们。

J.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我也抄去看了,别的都袭没去,出差路过,就非要去看一看。
这一看不要紧,不是我矫情,外边的这些雕塑加上雕塑配的文字,真的心在哆嗦。
不知道什么感觉,就是压抑的不行了,愤怒倒是不强烈,就是压抑,再也不想去看了。也不想评价岛国。
毛爷爷就是对的,打到穷死也要站着穷死。尊严远比富庶强。抗美援朝该打,要不还是没站起来,也没有后来。改革开放永远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

热点内容
腊肠教学 发布:2025-07-17 06:45:47 浏览:954
幼儿在线教育 发布:2025-07-17 06:04:08 浏览:132
少儿模特步教学 发布:2025-07-17 06:03:33 浏览:643
水手的历史 发布:2025-07-17 03:41:47 浏览:543
老人与海英语读后感 发布:2025-07-17 03:11:34 浏览:427
程云老师 发布:2025-07-17 03:00:34 浏览:948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内容 发布:2025-07-17 02:23:11 浏览:503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7 01:38:15 浏览:573
情景剧历史 发布:2025-07-17 01:23:34 浏览:212
西湖的英语 发布:2025-07-17 01:02:08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