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生物
1. 六年级生物科学
这样回答更易被提问者采纳:
- 围绕问题核心回答,无灌水和赘述
- 坚持中立立场,态度友好
- 加入自身经验见解,或知识扩充
2. 六年级有生物地理吗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没有生物地理,但小学阶段有自然科学教学,不同地区学校课程安排不同。
3.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生物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
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请将各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第4页的表格内)考1.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B.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2.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
B.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名C.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姓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3.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
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4.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指的是(
)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级5.目前,我国以煤炭发电为主。形成这些煤的植物类群主要是古代的(
)
班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6.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
)①种皮②胚芽
③胚根④子叶
⑤胚乳A.①②
B.②③
C.③⑤D.④⑤
7.用超市里专用的饺子面粉包成的饺子,吃起来特别有“筋道”,这是因为这种面粉里“面筋”的含量高。“面筋”是种子成分中的()A.淀粉
B.蛋白质C.脂肪
D.无机盐:
8.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
)
校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学C.小麦的子叶
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
花生的胚乳
:9.小明很喜欢吃花生、玉米、银杏和蕨菜,他想利用种子培育这些植物,但这些植物中不可..能.
有种子的是()A.花生B.玉米C.银杏
D.蕨菜
10.下列各项是种子而不是果实的是()
A.玉米粒
B.西瓜籽
C.花生
D.葵花籽
1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果实),用刀片将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稀
释的碘酒,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酒染成蓝色的是()
A.果皮和种皮B.胚
C.胚乳
D.子叶
12.在对购买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全部测定B.测定一半C.抽样调查
D.抽样检测13.对于植物繁殖后代而言,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A.花托和萼片
B.雌蕊和雄蕊
C.花瓣和花托
D.萼片和花瓣
14.观察下图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它们的子叶是(
)
A.5和11B.2和9C.4和7D.5和10
15.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阴雨连绵,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不足,缺少营养B.下雨影响开花C.下雨影响传粉
D.阴雨天气病虫害多16.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
A.根冠和生长点B.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
D.根冠和伸长区
17.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有人选取若干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然后放在同一环境中
分别按下列方式培养:①组:常温+湿润土壤;②组:冷藏+湿润土壤;③组:常温+干燥土壤;④组:常温+湿润土壤+隔绝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能验证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②和③能验证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②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③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8.参观寿光蔬菜博览会时会发现,有许多植物无土栽培在各种营养液中,这些植物吸收
营养物质主要靠根尖的()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除根冠外的所有区域
19.绿化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大的“土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B.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C.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20.将一片刚摘下的菠菜叶片浸在盛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数比正面
六年级生物试题
第1页(共6页)
多。该现象说明菠菜叶片的()
A.背面气孔数较多
B.背面颜色较深C.正面气孔数较多
D.正面颜色较深
21.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
②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③水绵属于苔藓植物
④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⑤西瓜是果实,小麦的籽粒是种子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⑥
2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
茎就不能增粗。这是因为,被破坏的结构包括()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D.树皮
2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的目的是(
)
A.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B.形成对照C.溶解叶绿素D.漂洗酒精
24.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但两地的植被类型却不同,其主要的原因是(
)
A.长白山的降雨量多B.长白山的降雨量少C.长白山的海拔高
D.长白山的地下水多
2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
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C.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D.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26.右图表示一段时问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
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
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27.我市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C.适时松土、施肥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28.小李穿的白裤子被绿色的菠菜弄脏,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
A.普通洗衣粉B.酒精
C.沸水
D.肥皂水
)29.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
“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30.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B.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C.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二、理解与应用
1.下面有6种常见植物,请回答有关问题:(〔〕内填序号)①满江红
②海带
③银杏
④荷花
⑤桃树
⑥雪松
(1)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2)上述植物中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3)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2.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这使得根吸水的_____________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时间部位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联系
二者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4.下图描述的是豌豆生活过程中的部分阶段,请分析回答:
(1)豌豆种子从埋入土壤,到完成图中A→B→C所示的发育过程,必需满足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结构
的
。豌豆从C→D的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_____,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根、茎、叶中的___________。
(3)要想结出F,E必须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中的F(果实)是由E中的___________发育形成的,豌豆粒是由________发育形成的。
5.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请根据光合作用示意图回
答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请写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物质
①
②
。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有光无光均可B.有光(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
机物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三、实验与探究
1.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六年级生物试题第2页(共6页)
(1)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验中,上面的图示能正确地表示玉米种子解剖方向的是
,能正确地表示碘液对玉米种子剖面染色结果的是
。
(2)在“测定种子的成分”实验中,鉴定小麦面粉在水中揉挤后得到的乳白色液体和黄白色面筋中主要的有机物,需用的试剂分别是
。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
—→5(用图中的数字
和箭头排列)。
(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
置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
。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的作用
是。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
现时还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 关于六年级生物和地理
我是文科生 生物不了解。我帮你解答地理好了。
1、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暴雨多发地带,沿海地区。淹没土地。土壤盐碱化。
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酸雨:降水多的地区,PH值<5.6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多发生在南美洲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
5. 求六年级生物生物的调查表 急急急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蚂蚱 1 野外的草丛或庄稼地里
蜗牛 1 喜阴暗潮湿隐蔽
蚂蚁 一群 泥土自己挖的洞穴
毛毛虫 2条 "树枝树叶
"
瓢虫 1 " 花丛草丛
"
老鼠 1 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牛 1 "有草,也要有水,气候适宜。
"
蚯蚓 1 黑暗的环境
玉兰 一盆 园林
蘑菇 一颗 潮湿环境
仙人掌 一棵 耐旱
月季 一棵 土壤和水分
向日葵 一棵 有阳光的地方
燕子 一群 温暖的气候
大雁 一群 温暖的气候
青蛙 一只 未成年的在水中,长大后就可以在陆地
蜘蛛 一只 在比较阴暗的角落
蚊子 一只 臭水道
苍蝇 一只 有腐烂物,垃圾堆的地方
老虎 一只 树木茂盛的地方
狮子 一群 有草,也要有水,气候适宜。
蜥蜴 一只 干燥环境
马 一匹 地方要大 有清新的空气,然后天然的草场
水上的生物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珊瑚虫 一堆 热带海洋的浅海区
企鹅 一群 群居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冰冻极地
雪莲 一朵 高寒山区
骆驼 一只 干旱的沙漠
亚洲象 一群 亚热带地区
鼠妇 一只 石快下、腐烂的木料,潮湿的草丛中和室内的阴湿处
6. 六年级生物学下册人的呼吸书上内容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肺活量代表一个人潜在的呼吸能力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呼吸功有和健康状况,是常用的测量呼吸功有方法之一。
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和喉咙中的通气管、两个肺,以及一条连接喉咙与肺部的长长的气管组成的。气管的底端分成了两条支气管,每条支气管都与其中的一个肺相连。支气管又细分为更小的气管,首先是细支气管,然后是终末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的末端有细小的充满空气的小包,叫做肺泡。
大体这些内容就行了。望对你有帮助!
7. 六年级科学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大约30亿年以前,大雨停止后,地球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甲烷、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形成霍尔丹所谓的“原始汤”,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当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有机小分子形成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可以进一步形成复杂的有机物质。例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类脂等大分子物质。其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对于生命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它们的形成主要有两种观点。
(1)陆相起源:他们认为聚合反应是发生在火山的局部地区,聚合生成的生物经雨水的冲刷汇集到海洋,并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继续发展成为复杂的有机物质。
(2)海相起源:认为在原始的海洋中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可以被吸附于粘土一类的物质的活性表面,而在适当缩合剂存在时,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生物大分子不能独立表现生命现象,只有形成了众多的、乃至成百万的一蛋白质、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时,才能表现生命萌芽。
而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大量聚集,从而形成各种独立的多分子体系,出现团聚体或微球体。由于多分子体系可以起到有机表面的催化作用,而反过来作用与各类单体的聚合,促使产生更高级的蛋白质和核酸,然后通过有序性逐渐提高的长期过程,其结构、机能便愈益复杂和完善,由此产生出原始生命。
8.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生物课本pdf,谢谢
其实可以买一本6到9年级的生物笔记,都有的
9. 给我六年级的生物小报资料,急.....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现存的动物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可是对“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关于生命的定义。但是,从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我们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外,均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3、具有新陈代谢作用; 4、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5、具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性; 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注: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凡遗传信息相同的生物(忽略生物间的微小差异)视为同一类(种)。例如所有人可以视为同一类生物。
狭义上的生物
生物是指能独立、自主生存的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 物质组成:指元素和化合物。 蛋白质
(1)化合物主要为蛋白质与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它们都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高分子物质。 (2)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有很大作用;而微量元素则具有量小作用大的特点。 结构基础: 都由细胞组成(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命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病毒也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依赖活细胞)。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低等动物反应称为应激性;高级动物反应称为“反射”。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专营活细胞内寄生),没有酶系统、供能系统,没有合成新物质所需原料等。可以说,病毒无应激性可言。
生物能生长、繁殖和发育
病毒
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具有生长、繁殖和发育的特征(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依赖寄主细胞)。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遗传是物种稳定的基础,变异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适应环境的如枯叶蝶伪装成枯叶的样子,躲避天敌;草履虫的趋利避害。 改变环境的如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分解后把一些物质返回到土壤或大气中。
生物的特征(个人观点)
一、生物不一定要上面所说的那些条条框框、新陈代谢等等。比如没有受精的鸡蛋没有人会说它是非生命物质,就像石头一样。在任何情况下,这个鸡蛋都不可能产生出新的生命,因为它没有受精。但是它永远属于生物的概念范畴。马王堆出土的莲子,2000多年没有体现出生物的特征,一旦将它植入合适的水塘,它照样可以生根开花结果,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你说它没有生物特征,它就不是生物了?不,它还是生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在的生物的概念进行修正。要了解这种修正的结果,请参看网络词条:双命。 二、地球上没有一个生物个体是单一的生命体。一个人,看上去是单一的,有独立的行为和思维,但是,在他的体内外,同时存在很多其它的生物个体或群体:比如眼睛里的沙眼衣原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很多这样的生物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有些生物个体还可以改变人体的某些行为,甚至影响人的心理进程,虽然对遗传的影响没有证据,但是在很多动物的进化中,我估计这些微小的生物一定或多或少地起过作用。我们将单一的个体叫做“生物主体”,将存在于生物主体的那些所有生物体叫“生物支体”,将这个混合体叫“生物混合体”。人体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蛔虫也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它的体内同时存在很多细菌病毒,在沙门氏杆菌的体内还有某些病毒的存在,在这些病毒的体内也可能存在某些噬菌体。所以,生物混合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群体。 三、有智力的生物其智力也不是单一存在的,虽然遗传决定智力的高低,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受到外界的不等影响。智力的发挥也受到外界的直接限制,你的智力再好,如果你生长在5000年前,你一样不能造出原子弹,所以人类的智力是一个人类历史整体传播的过程,没有我们的过去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编辑本段结构基础
细胞是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分类
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一类没有成型细胞核的细胞,其细胞核为拟核。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在细胞里盘曲折叠,没有膜包裹。仅含有核糖体。一般以裂殖方式增殖。主要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细胞:一类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其DNA与蛋白质结合,有膜包裹。有多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细胞增殖的方式除了无丝分裂方式外,还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主要有:动植物、酵母菌等。 古细菌:有时也称为“第三类生物”,原来曾归入原核生物的细菌域,现在已经分出。往往生存在其它两域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
细胞的构成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膜、成形的细胞核(染色体、染色质)、细胞质,细胞壁、细胞器(含有众多细胞器)。 原核细胞:细胞膜、未成形的细胞核(拟核)、细胞器(只含有核糖体)
细胞内的工厂- 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核糖体,质体(叶绿体属于质体中的有色体,还包括白色体),微体,液泡,细胞骨架(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及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级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
显微结构: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到的结构,例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超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具体结构及各种生物膜。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功能上相互联系,并可彼此转化。
编辑本段物质基础
元素
大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这些元素有些是细胞的组成物质,有些则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例如:C、H、O和N都是构成生命体物质的必需元素,它们均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蛋白质则是原生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P和S也是细胞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酸和磷脂这些重要化合物均含有P,P还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微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是Fe、Mn、Zn、Cu、B(硼)、Mo(钼)等,它们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同样也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所需的物质。例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B会导致花而不实;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缺铁会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
化学成分
一切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总述 细胞的化学成分主要指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般指含碳氢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就叫有机物(碳酸盐除外),如:淀粉、氨基酸、氨基酸盐、核酸等;无机物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气体单质。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常排序是:糖类和核酸(占1~1.5%)、无机盐(占1~1.5%)、脂质(占1~2%)、蛋白质(占7~10%)、 水(占85~90%)。 无机盐 无机盐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生理功能有:①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离子平衡)。例如:兴奋的传递就需要神经元上的内外钾、钠离子浓度的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生物高分子 生物高分子是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但组成它们的元素、原子,乃至分子本身都不属于生命系统。 生理活性物质 凡是对人或动物生理现象产生影响的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理活性物质。例如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神经生长因子、多肽、多糖、多种活性酶、酶元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辅酶、辅机、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生物分类
生物的一般分类层次: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生物的具体分类层次: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总属、属、亚属、总种、种、亚种。 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点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作为比界高的分类系统,称作“域”(Domain)或者“总界”(Superkingdom)。目前这三域分别命名为细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组成,也就是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