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
简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兼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管理全国测绘成果资料和档案资料、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开发以及有关研究、专题数据库建库及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项目。 1995年12月28日,全国测绘资料信息中心和中国测绘工程规划设计中心合并成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可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多比例尺模拟和数字地图、国家天文大地网、GPS网、重力网、大地水准面等多精度空间基准成果、多分辨率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资料、测绘成果档案等服务。 根据2016年11月信息中心官网显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心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编制150人。 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⑵ 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下载的某一地区的矢量数据如何获取到主干道距离
问题问得太模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你可以登陆的系统吗,是否提供数据下载?区域的轮廓图是什么概念?是具体的GIS数据还是截图?
⑶ 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有哪些地理要素 和数据层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全国范围多种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础地理信息,
包括栅格地图数据库、矢量地形要素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和正射影像数据库等。
延伸: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形成数字信息服务的产业化模式为目标,通过对各种不同技术手段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存贮,建成多种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建立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为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各部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它是一个面向全社会各类用户、应用面最广的公益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实用化的、长期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实体。是我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网络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
⑷ 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下载了全国省界(SHP格式),可是用arcgis打开发现没有坐标系统,请问如何添加
请问在信息中心的哪个模块下载啊,没有找到哎
⑸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法的比较
在目前的状态下很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部门往往存在基础数据更新周期长,数据更新质量差等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基础数据的更新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模式上,现在很多的部门是采取了重新测量、入库的方式来进行的,在发生变化的地方,重新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然后再重新录入到数据库中,这样可能在数据库中存在有多套数据,容易导致某一地区数据的不一致,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量利用各种工程竣工测量资料来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更新,这样可以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速度,保证其准确性。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原则
由于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则和规范。
1.1现势性原则
对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一定要准确及时地对基础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基础数据是对城市目前发展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反映,只有保证其现势性,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2精度匹配原则
对于更新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应该保证其精度要求,否则在和原有的地理信息进行叠加的时候会出现问题,因此在更新的时候要注意更新部分和未更新部分的精度匹配问题。
在精度匹配问题上可以采用多项式变换的方法来保证新、旧地图之问的精度匹配,或者用精度较高的空间数据来纠正精度较低的空间数据,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一定数量的公共点来实现整个图面的精度匹配。
1.3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同步更新原则
由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较多,其中的属性数据也十分复杂,因此在更新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图形数据进行更新,而且要同步地对属性数据进行更新,保证二种数据同时更新,如对原来的一个宗地而言,现在有可能变成了两个宗地,因此属性信息中的宗地所有者、宗地面积等信息都应该一起进行更新。
1.4一致性原则
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存在大量的图种,在更新的时候,如何保证各个图种之间数据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同时还涉及到同一个图种内的坐标系统的一致性等问题,只有很好地保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性,才能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来进行控制,也包括数据质量的控制等内容。
2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内容
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原则基础上,对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来说,其内容就是空间实体的变化、相关属性信息的变化和拓扑关系的重建等。
2.1空间实体的更新
对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来说,空间实体的变化是最基本的更新内容,各种点、线、面特征是GIS的基本研究对象,在考虑实体变化的过程中,是主要需要更新的。空间实体中由于点、线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因此重点应该是面信息的更新。
2.2属性信息的变化
属性信息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空间实体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和该空间实体相关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如对一栋房子而言,当房子转让后,房子的产权就发生了变化,而房子的空间信息没有发生变化;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都发生了变化,如一个地方进行了重建,该地方原有的空间实体全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其属性信息一般也会变化。因此在属性信息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一致性,否则很容易产生错误。
2.3拓扑关系的重建
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需要建立拓扑关系,因此在空间实体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拓扑关系也要发生变化,但该过程不应该完全由人工来实现,大部分应该由程序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自动变化。一些大的街区,道路和部分房子等都需要建立拓扑关系,拓扑关系建立起来后可以供其它的分析使用。拓扑关系的重建应该结合空间实体信息的更新同步进行。
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更新的方法
由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其更新的模式也不一样,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应该在遵循前面提到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同时更新工作应该和竣工验收等结合起来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效率。可以采用丈量法、数字化与扫描矢量法、全野外数字测图法、基于无线通讯方式的PDA掌上电脑更新法、工程竣工测量等方式进行更新。
3.1丈量法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
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变化不大的地方,或者地形等情况比较简单的地方可以采用丈量法对其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更新,该方法主要是量取待定点相对已知点或基线的距离来确定待定点的坐标,主要有边长交会、内外点法等。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野外丈量距离,并填入相应的表格或者自动记录到存储介质上
利用丈量法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时,在野外首先丈量距离,应该采用钢卷尺或者手持式的激光测距仪,并且严格按照规定填好相关数据并绘制草图,以免产生错误。在丈量之前,首先要弄清各个起算的坐标,可以在室内通过图解法得到控制点序列,注意编号的准确性。
2内业计算点的坐标,并进行空间和属性信息的整理
在所有丈量数据完整后即可回到室内进行数据的处理,可利用各种方法来计算待测点的坐标,有边长交会法、内外点法。
3将更新后的信息放到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库的更新
通过前两步的工作后,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已经完成了很大的工作,接着就是要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考虑周围地理信息和更新地理信息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更新,数据更新后应该重新进行检核和比对,以保证更新的正确性。
3.2数字化或扫描矢量化的方式来更新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由于在城市的某些地方可能有了白纸测图的成果,因此可以采用将原有纸质图进行数字化或扫描矢量化,然后按照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对等符号、线型等信息进行赋值,保证两者的一致性,然后再对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其基本作业过程是:手扶跟踪数字化(图纸扫描,屏幕矢量化)、属性赋值、格式转换、数据更新。
利用该方式来进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时,应充分考虑到已有图纸的精度等信息,如果精度太差,则不合适用来作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基础图,需要重新进行数据采集。
3.3利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法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
在丈量法、数字化或扫描矢量化无法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的方法来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更新,该方法适合变化区域大的地方。
3.4基于无线通讯方式的PDA掌上电脑更新
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PDA掌上电脑也逐渐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中开始应用,掌上电脑有各种操作系统和各种硬件平台,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体积小、图形化界面、触摸屏等,这些特点决定了PDA比较适合野外数据采集,特别是在面积不大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PDA是非常合适的,由于是图形的界面,因此可以做到所测即所见,对于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根据PDA更新数据时采用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野外更新图形、室内更新数据库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将野外测量的数据直接发回到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库的更新。
⑹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是什么
要素就是元素,点线面,城市,交通,区域
⑺ 基础地理信息的介绍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 、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 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 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
⑻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怎么样,待遇、发展好不好感谢!
国家级事业单位,待遇、发展前景都很不错,前景技术岗要优于其他岗位。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兼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编制150人。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全国测绘成果资料和档案资料;负责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开发以及有关研究工作,承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达的专题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承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交办的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项目。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是全国甲级测绘资格单位,可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多比例尺模拟和数字地图;可提供国家天文大地网、GPS网、重力网、大地水准面等多精度空间基准成果;可提供处理后的多分辨率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可提供测绘成果档案服务。在专题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地图制作、数据库建设及其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NFGIS标准研究、技术咨询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较雄厚的实力。并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⑼ 如何对基础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分类
1.1 科学性和系统性
要素分类要符合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分类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反映各类要素最主要、最稳定的信息特征;分类的系统性则体现在既要完整地反映基础地理信息的层次结构,又要反映要素类之间的相关性、继承性和行业之间的协调性。
1.2 面向实体对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技术是目前计算机领域中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此,本标准打破以往面向地图(符号)对象的要素分类方法,引入面向实体对象的概念,以人们长期以来所认识和共识的、性质最为稳定的实体要素为研究对象,保持实体对象要素名称和代码的唯一性,从而解决了以往不同比例尺之间要素分类、名称以及代码的不稳定性和不协调性问题。
1.3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保持顶层的分类和代码结构在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同时使底层的分类和要素可根据行业或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具有可扩充性。
1.4 基础性和实用性
要素的分类和代码充分体现其基础性,以满足各个行业和不同地区的使用。各个行业和地方可根据此要素分类与代码增加其相关的信息要素,本标准不过多体现各专业的信息内容。
1.5 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概念模型确定要素的具体内容(即标准中所包含或选取的要素对象),要素的选择取决于对现实世界抽象原则的确定。本标准是从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去选择要素的,所选择的要素应具备语义上的准确性与内容上的完整性。
1.6 扩展性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及要素代码内部留有足够的空码位,以便能够满足其他专业对各类专题要素的扩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