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复旦大学历史系

复旦大学历史系

发布时间: 2020-11-20 19:38:51

Ⅰ 考复旦大学历史系选学哪几科

高考选科要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高校没有提出任何选考科目要求,考生任意加选科目组合都可以报考。第二种情况,学校提出3门科目要求,学生只要符合其中任意一门就可以报考。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那么考生的加3学科中包含历史、政治、地理中任意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第三种情况,学校提出2门科目要求,学生只要符合其中任意一门就可以报考。如复旦大学经济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 那么考生的加3学科中包含物理、化学中任意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第四种情况,学校提出1门科目要求,考生如若想要报考该校该专业,则三门加选科目中,必须有这门学科,如复旦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物理,那么要求考生的加3学科中必须包含物理才能符合报考条件。

Ⅱ 复旦大学历史系可以从事什么

学历史,有几个出路。
1 当老师,初中高中的历史任课老师都可以,不过另需考教师岗位资格证书。
2 留校工作,从担任历史系研究员做起。
3 转而从事与历史系相关的职业,如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工作。

Ⅲ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杰出教授

周谷城,(1898~1996),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1898年月13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生于湖南省益阳县长湖口的农民家庭。周谷城是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他早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6年投身湖南农民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在上海创办《正理报》),著文批判买办哲学。周谷城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有密切交往,且忠诚合作。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与毛泽东、何叔衡、徐特立、夏明翰等往来密切,心心相通。
周谷城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70多年,硕果累累。早年出版了《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政治史》等著作。1939年出版的《中国通史》,是他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著而成的产生了很大影响。1949年出版的《世界通史》,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世界史框框。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1978年10月-1981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以高中学历考入),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Ⅳ 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复旦大学历史系哪个更好(中国古代史方面)

还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好,也最全面。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话,需要有诸如考古系的其他学科的支持。
北京大学有全国最好的考古系,复旦没有。
所以北大历史系在中国古代史方面的学术水平肯定要比复旦历史系好。

Ⅳ 复旦历史学系42岁女教授去世,人生事业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

2020年10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司佳,因病抢救无效死亡,年仅岁。

她的英年早逝让无数人感到惋惜。

司佳于2006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1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道称司佳教授在学术上取得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学生指导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很显然她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她几乎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事业上。至于她是患了什么病,病情是否适合长期劳累有关,并没有正式的通报。

不过,这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到底人生事业和生命哪一个更重要?

若是不努力工作,真的是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是难以保证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去拼命赚钱,活着不就是为了赚钱不就是更好地活下去吗?

所以说到底是工作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在我看来只有有工作才有有质量的生命,若是没有工作了,生命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当然了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当一个寄生虫也是不错的。但是,你必须要有当寄生虫的资本。可以说大部分人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想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若是想要过得更好一些,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

所以说工作还是很重要的,甚至有的时候是超过了生命的重要,这是作为一个中年人的我的体会。

你觉工作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呢?

Ⅵ 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衰落是否已是不争的事实

(扯多了)世界中世纪史、英国史的话,从武大挖来的向荣老师当是学界一霸了,许明杰也是其门人;另外,夏洞奇的基督教史也是很火的课程,三北男的实力不可小觑哈!还有朱联壁等高学历的年轻老师。美国史由北大挖来的李剑鸣主持,顾云深、谈丽等老师;日本史,最大名鼎鼎的就是伟大的冯玮老师,还有钱静怡,这可不能忘了,哈哈哈~还有张翔老师,但张老师略低调;法国史较稀缺只有张智老师专攻?貌似。所以,世界史呈现出强劲地发展趋势,但至于黄洋、李剑鸣、向荣所带来的学术资源与力量能够维持世界史学科复兴多久,尚需要时间检验。

Ⅶ 复旦历史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2年元旦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44.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万平方米。

(7)复旦大学历史系扩展阅读

复旦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是中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单位之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

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过三个“率先”。1923年,从金陵大学毕业的文学学士蔡乐生,进入复旦大学心理学院为研究生,标志着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始,这在国人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是首开先河的。

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从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计招收、培养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复旦大学又在全国最早恢复研究生招生。

Ⅷ 复旦大学历史学怎么

复旦历史学这几年的变化十分可喜,中国史、世界史齐头并进,欣欣向荣~而不像北方一些所谓第一流综合大学的历史系行将就木~
历史学系是复旦大学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1905年复旦公学高等正斋创设伊始,就在文科中开设有历史学课程。1925年正式设系,时称史学系。1937年随校本部迁往重庆,1938春改为史地学系。1949年夏,暨南大学和同济大学文学院并入复旦,由于地理教学力量较弱,其他院校史地也多分开设系,遂议决改为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因为得到江浙多所大学著名史家的加盟,复旦历史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系的教授,在中国史方面,有周予同、谭其骧、陈守实、胡厚宣、马长寿、蔡尚思、杨宽等;在世界史方面,有周谷城、王造时、耿淡如、陈仁炳、章巽、田汝康等。还有当时已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史家,如程博洪、张荫桐、胡绳武、赵人龙、金冲及等。一大批学者汇聚于此,逐步形成了复旦历史系自身的研究特色。如周谷城关于世界古代史及其他领域的研究,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陈守实的中国土地制度研究,胡厚宣的甲骨文研究,蔡尚思的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杨宽的先秦史研究,章巽的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研究,田汝康的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海上交通和华侨问题、民族问题研究等,都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如周予同先生所言,历史系的发展要定位于“为复旦争取学术地位”,正是老一辈学者的工作,奠定了历史学系在复旦大学、在中国史学界的学科地位。
198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博士点,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地区史国别史专业占据其中4席。1994年被教育部列入“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建立了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成为中国国内首批五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也有所突破,2004年“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从1980年代后期起,原属历史系的历史地理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先后独立为历史地理研究所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历史系则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设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当代中国史七个二级学科,各学科均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基于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安排的需要,基本学科架构主要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而在科研工作中,则不限于此。除此三者外,还按照专门史、历史文献学、西方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等上述二级学科方向进行组织。
进入2011年,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行新的学科目录,原历史学一级学科被拆分为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复旦大学历史系将依照新调整的学科设置,根据自身传统的学科优势进行整合,努力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研究领域进一步开拓创新,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Ⅸ 上海复旦大学的由来、历史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2年元旦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44.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万平方米。

(9)复旦大学历史系扩展阅读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Ⅹ 历史系哪个大学好

历史是许多80、90后学生时代必学课程,经过新高考改革后,历史实际已经在分数占比上削弱了。相比其它科目比如化学、物理、生物等都有延伸出来的热门专业,历史学却鲜有人问津,难道是历史学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么?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为了调查清楚真相,小编特意询问了几位学校里学历史的学生,据悉,历史学就业通常在国家事业机关和出版行业教育行业等活跃,工作稳定,薪资水平属于中上。

比起其它学科,历史学从业者需要岁月和经验的祭奠,所以让年轻人觉得这是一项平淡上升空间不高的专业,实则不然,历史学从业者的工作不绝不是喝茶看报那么简单,比起其他专业,历史学从业者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终身从业拥有长久的职业发展道路。在长远的目光上来看,这绝对是划算的。

想学好本领当然要去好学校,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列出精心调查的历史学优质院校。

1、复旦大学

一说到复旦大学大家总是想到数学、经济学等理科,其实复旦大学的历史学也是复旦校方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坐落在上海使得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给复旦历史系带来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核,毕业后的就业走向也更加适合年轻人(如新闻编辑、教育类)。作为全国的C9院校,报考难度是客观存在的,希望大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谨慎选择。

2、四川大学

作为一个综合类大学,四川大学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数学系快速稳定的发展令人称赞,同时历史学也是四川大学的强势专业之一,在很多榜单和排名上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排在清华之前,足见其实力之雄厚。另外,成都本身闲适、安然的城市生活精神内核也很符合学习历史学的基调。耐下性子,在浩瀚时光中遨游探索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3、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人文学科的强势自然不必赘述,可以说只要是文科,北京师范敢与清北争高低,这就是顶级师范类院校的底气和自信。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专业在校友会榜单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地处北京,是祖国行政的心脏。历史学其实在公务员考试中是很占优势的,如果有想走仕途为人民服务的同学在此上学将来留在北京当公务员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职业发展了。

4、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似乎名气并不是很大。大家都觉得它的地理位置有些偏远不作重视。但实际云南大学不仅是祖国重点建设的一流名校,历史学专业更是被评为“第五档高校”,与浙江大学齐名,是云南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另外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定然能给大家的大学生活添上浪漫的一笔。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了一段话被传颂至今,“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知实时之兴替变换,了解今日新中国的伟大想必是每一个人心中最深切的诉求,历史学更要求人的耐性和专心做学问的决心,所以祝愿大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以勿忘初心,一帆风顺!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