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南京的历史

南京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20 20:08:41

① 古都南京有着怎样的历史

南京,别称金陵,简称宁,有六朝古都之称,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北朝的宋、齐、梁、陈6个政权在这里建都。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了古都南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也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② 介绍南京悠久历史

简述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楚秦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缠为秣陵侯。
六朝古都
南京的天际线211年,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怀
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以石头城为蒋州,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 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
博爱之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 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史称“南京大屠杀”。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 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府市建置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业:公元211年 建邺:公元282年 建康:公元313年 蒋州:公元589年 升州:唐朝 江宁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集庆路:宋建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建康路,公元1329年(天历二年)更名集庆路。 南京(应天府):公元1368年 江宁府:公元1645年 天京:公元1853年 南京府:1912年 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公元1927年 南京市:公元1930年 南京市(中央直辖市):公元1949年5月10日 南京市(江苏省辖市):公元1953年1月 南京市(计划单列市):公元1989年 南京市(副省级市):公元1994年

③ 南京的历史

以下摘抄自高三课本,肯定不全

222年孙权称王,几年后称帝,建都建业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在相对的安宁的江南建立晋朝,史称东晋。420~589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以上六个王朝在历史上叫六朝,而南京叫六朝古都~~~明朝前期,南京曾一度改成为京师(不知道什么时候改称的,在高三课本111注释里看见的)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明清时期,南京和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1842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853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了。1927年北伐战争,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威慑全国。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④ 概述南京的历史

范蠡筑越城

【范蠡筑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孙权定都建业

【孙权定都建业】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苏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秣陵关一带),次年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呼声中,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孙权以其兄孙策的长沙桓王故府为皇宫,规划并建造了周长约11公里的建业都城。�

南唐立国金陵

【南唐立国金陵】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金陵最初隶属建都广陵的杨吴政权的势力范围。徐温死后,徐知诰继任金陵府尹,操纵杨吴朝政。933年,徐知诰采纳谋士宋齐丘建议,欲将杨吴迁都金陵,于是修缮金陵府治为皇宫。935年,杨吴皇帝封徐知诰为齐王,次年,以金陵府为西都,广陵为东都。937年,徐知诰废杨吴皇帝自立,建立齐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939年,复姓李,更名?,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南唐都城周长约19.35公里,贯秦淮河于城中。西据石头 牵��锇紫虑?今大中桥),南接长干山岗(今中华门),北止玄武桥(今北门桥)。历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国亡。�

明初建都南京

【明初建都南京】1368年,元末红巾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奠都南京。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备。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并多次听取谋士陶安、冯国用、叶兑等人关于建都的建议。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立为吴王,吴王府便设在应天。1366年,改筑应天府城,作新宫于钟山之阳。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留都。�

建筑世界第一大城

【建筑世界第一大城】明太祖朱元璋接受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而筑成的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至1386年筑成。周长约33676米,连同瓮城全长37140米,开13个城门,上设垛口13000余个、窝铺200余座。明南京城墙的长度大大超过周长29500米的法国巴黎城,成为世界第一大城。虽遭600多年的风雨兵火,现尚存21351米,仍为国内城市中最长的城墙。�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南京条约》】1839年6月3~25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协助下,在虎门海滩销毁英、美等国商人上缴的鸦片2万余箱,震动了全世界。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鸦片走私贸易,1840年2月20日,英国派遣义律等率领由40余艘舰船和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将战火引向中国沿海。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不满足义律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停止广州谈判、扩大侵略战争的决议,改派富有殖民侵略经验的璞鼎查接替义律。1842年6月,英国由印度增派的援军抵达中国沿海后,璞鼎查率领的英军避实击虚,发动"扬子江战役"。6月16日,英军攻占吴淞;19日,攻取南京;21日,攻陷镇江。8月4日,英舰进逼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并于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康华丽"号战舰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使香港沦为英国殖民统治,并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及远东的基地;补偿鸦片烟费与水陆军费,数目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3,中国人民从此所受压迫更甚;丧失关税自主权;允许英国人寄居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五大港口城市。《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大门开始被打开,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决定挥戈金陵。3月8日洪秀全率50万水陆大军兵临金陵城下。3月19日,攻陷金陵城,从而完成了据金陵为根本、进而完成进军江南的战略任务。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随即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1864年7月9日,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孙中山创建民国

【孙中山创建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普遍响应,有24个省宣布独立。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在经历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后回到南京,受到各界热烈欢迎。12月27日,黄兴乘专车去南京,当晚在江苏咨议局召开各省代表会议,提出3项议案,即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政府组织形式采用总统制,获得会议通过。12月29日上午9时,17省代表开会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选举以每省1票为原则,孙中山得16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乘坐专车离开南京,前往南京临时大总统府。当晚10时,在总统府内举行了庄严简朴的就职典礼,由徐绍桢担任司仪。典礼开始时,鸣礼炮21响。17省代表公推山西代表景耀月致颂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并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提出,临时政府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立共和",实现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财政统一。临时政府通告全国采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灭与延续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但政权遭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联合进攻,很快夭折。袁世凯于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挟孙中山于13日提出辞呈,并迫使临时参议院于15日选举他为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许多同盟会领导人"下野",政权落入军阀袁世凯手中。�

建设紫金山天文台

【建设紫金山天文台】1929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筹建中央天文台,台址选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1934年9月1日建成,后称紫金山天文台。这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曾有"远东第一台"之称。�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5日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参加会议,因武汉方面无人参加,到会委员不足半数,故只作为预备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于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新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伍朝枢为外交部长,王宠惠为司法部长,并于次日公布"清党令",通缉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动家共10079人。专门组织清党委员会,以进行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清党"。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形成武汉、南京、北京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对南京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其中遭日军集体屠杀并毁尸灭迹者15万人以上,被害总人数达30万人以上。在疯狂屠杀的同时,日军对中国妇女进行了野兽般的奸淫,很多妇女被蹂躏后又惨遭枪杀、刀戳和毁尸。在占领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在南京市内,发生了两万起左右的强奸事件。日军到处纵火焚烧,被毁房屋达全城1/3以上。无数的住宅、商店、仓库被日军劫掠一空后,再付之一炬。外侨财产也未幸免。1947年3月10日,日本战犯谷寿夫被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死刑,4月26日枪决;1948年11月4日,日本战犯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12月22日执行。罪魁祸首虽然受到了应有惩罚,但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中国人民认罪。�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被国民政府拒绝,国共和谈破裂。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当天夜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按预定部署,在上自九江、下至江阴的千里江防线上,发动渡江战役。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自安徽芜湖西面荻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由西南向东南迂回到南京的侧背;同日,突破江阴要塞,对南京形成钳形攻势。4月21日,占领了南京江北的江浦县城,次日又攻占浦口、浦镇。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的首都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执政地位。�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1949年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多次有在南京、浦口之间架桥之议。1930年铁道部美国顾问、桥梁专家华林尔曾作尝试,但终未提出任何具体建议。1936年与1946年两度计划建桥,均因技术难度大、财政无力负担而作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于1956年批准铁道部进行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1959年6月完成定测。9月,国务院通过建桥设计方案。1960年1月正式开工,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建成通车。桥长6772米,铺设长钢轨双线,最大坡度为4‰。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通车,桥长4588米,路面宽15米。全桥造价2.87亿元,为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其建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时间 事件
211年 孙权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南京改名建业
212年 孙权在石头山筑石头城作水军基地
229年 孙权在武昌称帝不久迁都建业为封建王朝在南京建都之始
230年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带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280年 晋军攻占石头城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313年 改建邺为建康
317年 东晋王朝在南京建立
420年 刘裕称帝改国号为东晋灭亡
589年 隋军攻占建康,陈后主被俘。隋文帝下令全毁建康城
726年 唐代大诗人李白首次游金陵
937年 南唐建立改建康为江南京再次成为首都
943年 南唐开国皇帝驾奔,葬于南郊祖唐山
975年 宋兵攻入江宁府,后主李煜投降,南唐亡
1034年 北宋建文王庙(今夫子庙)
1076年 王安石任江宁知府,开始实行新政
1129年 金兵渡江,通判杨邦义坚贞不屈,被金兵剖心
1130年 岳飞与金兵大战牛头山
1275年 元兵攻入雨花台,入建康城。改建康府为建康路
1279年 建康设东、西织染局
1366年 朱元璋修筑应天府城,南京为明朝首都
1376年 开始修建明孝陵
1385年 建成鸡笼山观象台
1402年 燕王朱棣率兵入城,自立为帝,即明成祖
1405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1408年 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来南京访问
我国古代最大一部网络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遍成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为南都,改京师为南京
1431年 报恩寺琉璃宝塔建成
1645年 清兵入南京,南明灭亡。改南京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1688年 孔尙任来南京写《桃花扇》
1842年8月 在南京下关江面英舰“康华丽”号上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1865年 李鸿章创建金陵机器局
1881年 南洋官电局创办
1886年 马林诊所开设,南京开始有西医院
1894年 兴建南京第一条马路
1895年 金陵机器局工人大罢工。
清政府创办南京第一所新式学校——江南水师学堂
1896年 谭嗣同在南京著《仁学》,推动维新
1897年 南京邮局设立
1898年 鲁迅在南京就读
南京第一所高等学校——江南高等学堂设立
1900年 南京创办磁石式电话通讯
1911年11月 徐绍桢发动起义
12月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2年1月 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中”,黄兴在南京独立讨袁
1919年5月 南京大中学生6000余人在小营操场召开国耻纪念会
1923年 南京万余人举行国民请愿大会
1927年 国民革命军功课南京,英、等国炮轰南京地铁制造南京惨案
1927年3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9年6月 孙中山先生灵柩抵京,安葬于中山陵
1937年11月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为陪都
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南京沦陷
1940年3月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945年8月15日 在国军的努力之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举行
1946年5月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7年3月 日本战犯谷寿夫在南京被枪决
1948年4月 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

⑤ 南京历史的变迁(短一点)

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 ,35至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约7000-8000年前,出现了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3000年前,相当于中原的商周之际,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距今已有2585年。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282年改建邺)。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故而南京在“四大古都”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隋唐两代,南京受到北方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政区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为润州属县,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唐亡后,南唐定都金陵,并扩建城邑。北方中国战火不断,而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1129年,宋高宗赵构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行都,为江南东路首府。绍兴八年定建康为留都。南宋名将岳飞曾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并有抗金故垒遗存。
元代时改为集庆路,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6000多户,南京云锦也成为元代皇家御用品,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纺织业中心。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19年后迁都北平,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645年满清入关,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府。南京成为统辖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两江总督驻地。在经济方面南京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清廷在南京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府,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
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于1842年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别市。1930年改为院辖市(直辖市)。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被称作“黄金十年”,期间南京进行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奠定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万以上,为中国六大城市之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为建国初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52年9月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1月15日,南京改为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辖市改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2]
旧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京、南都、天京、首都
别称: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
建都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代·杨吴(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⑥ 南京历史

35万~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目前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春秋末年(公元前495年前后),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丹阳记》中有“蠡城金陵,居长干古越城中”的记述。人们把这作为南京城垣之始,距今已有2484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后来秦始皇南巡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以金陵地区起,筑建穿越今江苏东南和浙江东北部的驰道。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20里19步(折合今8.5公里左右)。孙权在这里建造了巨大的海船,高达5层,4樯4帆。公元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兵万人,航行到夷洲(今台湾),又派将航行去辽东、高句丽(高丽,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市一带,公元427年迁平壤)。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建康都城文化璀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昭明太子的《文选》、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沈约的《宋书》和萧子显的《南齐书》等都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宝库中光彩夺目。都城金迷纸醉,畸形发展,居民28万户左右,城中僧尼多时达10余万,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公元589年2月,隋军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中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嫔。隋文帝下令将城邑和宫殿“荡平”改为耕地。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为润州属县,但仍不失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隋唐之后五代时的中国,诸雄相争,战乱不断。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南唐皇帝李璟、李煜都是著名的词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南宋名将岳飞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元代,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6000多户。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当时的南京称应天府,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他用21年的时间修建号称96里长的都城城垣(实际长度35.267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城。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清代,康煕、乾隆皇帝都曾6次到南京巡游视察。鸦片战争,清政府于1842年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其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在此建都11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统治。1911年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后又称南京。1927年,北伐军节节胜利,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1949年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52年9月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1月15日,南京改为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为省会。1990年,国务院定南京在国家计划中单列,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决定撤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经2002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南京辖玄武、白下、建邺、鼓楼、秦淮、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江宁、六合11个区和溧水、高淳2个县。

⑦ 谁知道南京历史简介

南京历史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聚居着本地原始居民,时至今日,已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 。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 2470年历史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 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记载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着多少可歌可泣的伟绩。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尽管几番更换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远古居民和城市雏型

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他们以采集、捕鱼、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以陶器作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阴阳营原始居民的后代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两百处左右这一时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东吴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周长6里左右。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数以千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并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东晋 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会集建康,从而使它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当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思想、书法、绘画、雕塑、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思想家范缜;文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艺评论家刘勰、肖统和钟嵘;史学家范晔、裴松之和肖子显;佛经翻译家法显、宝去和佛驮跋陀罗;道家兼化学和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绘画家顾恺之;数学兼天文学家虞喜和祖冲之父子等先后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东晋以来,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 的表面繁荣局面。

南 唐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问次数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为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南唐是一个不大的南方割据政权,管辖区域最大时仅有今苏、皖、赣、闽、湘5省之地,统治年限亦仅39年937-975年)。但是,它的统治者先主李bian 、中主李景和后主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农业,奖励耕桑,并发展工商业。南唐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特别重视,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南唐画苑里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赵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齐翰等很有才华的画家,为后来北宋画坛的兴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明 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 ,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朱元璋称帝的前两年,即公元1366年就下令新建宫城和改筑应天府城。历时21年之久,筑成号称方圆96里,实测为33.676公里的砖城。 南京城在现存的古城垣中,不仅是我国第一而且是世界之最。明代南京皇宫位于城的东部,建筑宏伟壮丽。曾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所使用。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宫时,就是以南京皇宫为蓝图的。

南京在明朝时期,尤其是明初的53年间,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当时城内有100多个工商行业,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达20多个,官营的丝织业以织造高级的锦缎、素缎和绫、罗、纱、绢为主,尤以织金锦和金银线织成的彩色妆花缎最为精工,单是织绵工匠集中的地点就有3个坊。明代南京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业亦闻名全国。

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国的天京

明清两代交替期间,南京城并未遭到什么破坏,清政府在此设立了两江总督衙门,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为东南重镇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政府特设江宁织造署来管理丝织业,著名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经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官近60年之久,从而构成了《红楼梦》书中内容的重要历史背景材料。

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军进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两江总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为“天朝宫殿”(1853-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太平军内部实行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并设立诸匠营和百工衙等统一管理各种手工业的机构,还实行了解放妇女和逐步开放商业的政策。

由于太平天国政权的种种失误,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来反扑。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连明故宫、明孝陵及大报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毁。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并根据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50年间,南京开办了几处以军火工业为主的近代机器的印刷、发电等工厂。兴建的宁沪、津浦两条铁路,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通车,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高等学堂,以及三江师范学堂(后改称两江师范学堂)等等。我国近代的文豪鲁迅,曾于1898年至1902年间先后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公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府就设在清代的两江总督署内,今遗址犹存。其后,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军阀统治以后,1927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又再度建都于南京。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规划。规划以明故宫一带为中央政治区,新街口一带为商业中心区,江苏路一带为花园住宅区,城南和城北为一般住宅区。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医院”、“黄埔军官学校”、明故宫机场等几项较大的建筑。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园路。当年,孙中山灵柩南下安葬时,即经这条大道。后来又陆续修了几条柏油路。在新街口、大行宫、太平路一带建了一批银行、商场、酒楼和旅馆等。这样,明清以来的南京城区有了一定的改观。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分三路进攻南京。蒋介石于12月5日逃离南京,国民党政府所属机构分别迁往武汉和重庆。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整个南京城。日军一进入南京,就开始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我无辜同胞惨遭杀害达30万人以上。日军占领南京后,把侵华日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后来,以汉奸梁鸿志为头子的维新政府和以汉奸汪精卫为头子的伪政府均设立于南京,使南京成为日、伪统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就维护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问题,继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11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推翻政协决议,发动了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南京解放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的精锐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者的授意下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阴谋,发表了一个“引退求和”声明。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飞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在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从此,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了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南京市军民在下关热河路广场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碑。上有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邓小平手书的“渡江胜利纪念碑”七个大字。

⑧ 南京的古代历史是什么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前571年,楚国在六合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这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至2020年已有2591年。前541年,吴国在高淳建濑渚邑,因城池坚固,又名固城。前495年前后,吴国在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前473年,越灭吴,于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前333年,楚灭越,楚威王熊商欲借南京的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南京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建康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范本。六朝皇宫建康宫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壮丽的宫殿,存世三百六十年,史书记载“穷极壮丽,冠绝古今”,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直接影响了北朝和隋唐的都城,还进而影响到日本的京都、奈良以及朝鲜半岛的百济等都城,深远影响了后世宫室建设的形制。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仍保留有建康城遗址。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隋唐两代,地理上的优势使南京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唐亡后,南唐定都金陵,并扩建城邑,集市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开一代之风。
宋代的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于此。1129年改称建康府,作为行都,为江南东路首府。1138年定建康为留都。
元代,南京成为监临东南诸省、统领东南各道的江南行御史台驻地,掌管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十道的监察事务。作为中国纺织业的中心,城内有专业工匠六千余户,南京云锦为皇家御用品。
1356年朱元璋攻占南京,改为应天府。1368年明朝建立,以南京为京师,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初京师人口逾7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历时27年建造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根据天象和礼制营建的南京故宫作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建筑形制布局都成为后来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设计蓝本,并深远的影响了中国明代王府、韩国首尔景福宫、越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