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桂林历史

桂林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20 20:15:07

A. 桂林的历史文化

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文化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桂林,以山水文化著称。其实质是中原文化,其源头在于兴安灵渠。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将先进的中原文化输送到整个岭南。俗话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郭沫若认为灵渠“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奇观。”翦伯赞说:“不到灵渠岸,无由识始皇。”这却是学术界对灵渠的评价了。

桂林山水文化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那就是桂海碑林。桂林奇山异洞中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多达2000多件,绝对世界第一。其中可称文物国宝的摩崖石刻有伏波山的米芾自画像等。因此,在桂林游山玩水历来有“看山如观画,读山如读史”的说法。艺术文史与山水融为一体,堪称天人合一的绝妙注解。

整个桂林城市就是一个山水文化的符号。山水之间是中国人安置其身心的妥善之所。城中城是靖江王城,南天一柱独秀峰是其中心,东西绵延、挺拔俊秀的叠彩山正好成为独秀峰和靖江王城的“靠山”。王城之北有铁封、鹦鹉两山作为屏障,东有漓江为其庇护,西有桂湖形成依托,南有榕杉湖构成附丽。加上桃花江的锦上添花,象鼻山、伏波山、宝积山的巧妙点缀,一个举世无双的山水城市就这样浮出海面。

此外,通过灵渠,中原文化长驱直入,从北向南,为八桂大地带来惠泽人心的诗文哲学、开启民智的文教体制,为八桂人带来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进步理念。南朝,颜谢并称的颜延之为官桂林,长年在独秀峰读书岩读书写作,成为桂林文化城第一个中原文化使者。之后,独秀峰山麓历代建有唐代府学,这是桂林历史上第一个府学;清代贡院,从这里走出了四位状元,人数在整个中国名列第五,他们的英名至今还在靖江王城的及第坊上熠熠生辉;当代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人文学科实力最雄厚的高校。显而易见,以颜延之命名的读书岩已经成为桂林文教中心,文化薪火,千年承传。

传说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的传说讲了好多年,谁也不清楚,也没得几个人去考证它。传说讲秦始皇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脆啊。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捧得起,乐得他乱拍屁股,叫船家赶快弄来,银子多多给。一餐不晓得要用好多条鲤鱼才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把个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去。急起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晓得了警告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问世了。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欢他了,干脆把桂林米粉的传说内容改头换面,改成桃花江上摆渡的年轻人,救了漓江的鲤鱼王,鲤鱼王问他要什么报答,年轻人是孝子,说老母亲有病,胃口不开,鲤鱼王听了,就教他学会了制作米粉的工艺,老母亲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轻人是瑶族人,所以传说讲米粉最早是瑶族同胞做出来的。从前,米粉作坊压花格窗上.总爱挂一条木制的鲤鱼,就是根据这些传说来的。

B. 桂林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约一万年前 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 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 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
隋朝 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五代十国 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 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元 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
明、清 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省会。
1914年(一说1912年) 改名桂林县。
1940年 始设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 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历史沿革: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历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异水自然地灵人杰,藏龙卧虎。古有赵观文、曹邺、蒋冕、吕调阳、石涛、陈宏谋、陈继昌、王鹏运、况周颐、唐景崧、近有马君武、李任仁、白鹏飞、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黄现璠、李天佑(以出生年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为“文化名城”桂林的骄傲。

C. 桂林历史比广州长吗

在距今约一万年前,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前214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
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
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
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2]
五代十国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
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2]
元属广西静江路。明、清均属广西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政府驻地。
1914年(一说1912年) 改名桂林县。
1940年始设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地级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日、1983年10月8日,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1996年12月22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2013年1月18日,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

D. 桂林山水的由来,又怎样的历史

好像不应该说是桂林山水的由来,应该是桂林的由来吧。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

关于历史方面: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 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是母系氏族的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约一万年前,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 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 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
隋朝 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五代十国 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 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元 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
明、清 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省会。
1914年(一说1912年) 改名桂林县。
1940年 始设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 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历史沿革: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E. 桂林在历史上出了那些文人墨客

1.赵观文

唐朝状元,也是桂林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一位很正直的人,但是因为不善于阿谀奉承,得罪权臣,所以很早就被罢官了

2,蒋冕

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时期的四朝元老,曾担任内阁首辅。25岁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嘉靖年间担任内阁首辅,因为大礼仪之争,把嘉靖罢官

3,,吕调阳

明朝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的大臣,和张居正关系很好,去世后,张居正曾为其写墓志铭。他和张居正曾经编写过一本皇帝读的教科书,叫帝鉴图说,万历帝很喜欢,可惜学完就忘了,白费了老师的心思。

4,,石涛

明清时期的著名画家。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接驾,贡献自己的作品。

5,刘福姚

广西一共有13位状元,最后一位是刘福姚。刘福姚生于1864年,卒年不详,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桂林临桂人,是晚清时闻名全国的临桂词派的重要成员。幼年勤恳好学,智力过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应群邑之试,屡冠其曹,施以第一人获售”。十五年(1889年)考取内阁中书。十八年(1892年)参加进士试,主考翁同龢看到他出类拔萃的诗文中流露出一种崭新的思绪,甚为喜爱,向光绪帝推荐,获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广西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6,,梁漱溟:中国最后一个大儒

梁漱溟1893出生于北京,原名焕鼎,字寿铭,桂林人,历任南北统一内阁司法总长秘书、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是享誉国内外的学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著作。

F. 桂林的介绍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

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6)桂林历史扩展阅读: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有壮、瑶、回、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68万人。汉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85.22%。

G. 桂林都有什么名胜古迹

1、东西巷

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唯一的一片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宜人,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观景区,包含了正阳街东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桂林传统街巷。

东西巷为桂林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

H. 广西桂林古代叫什么名

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

应该是从秦始皇的时候就叫桂林了

I. 关于桂林的文化历史文章

桂林概述
桂林不仅以甲天下的自然山水名闻遐迩,同时也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万年前就已在洞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当步入文明社会后,秦始皇以一道灵渠把五岭化为坦途,中原文明沿漓江而下,与当地质朴的百越文化相融汇,创造了两千年与山水辉映的桂林历史文化。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构建出桂林独特的文化旅游。

建议参考:http://news.sina.com.cn/c/2003-12-02/18152264291.shtml

地理与历史

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109°45'-104°40',北纬24
°18'-25°41'。

2、行政区划: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城市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J. 桂林的历史

桂林,作为政区地名,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的桂林郡,秦始皇开凿灵渠之后,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三国时,吴在此设置始安郡。史书云:"自孙吴以后,湖、广之间,事变或生,未有不争始安者。"桂林也就由一个小城镇成为一个区域的行政中心及"用兵遣将之枢机"。到了唐代,桂林已成为"增崇气色,殿若长城"的雄伟城市。宋时,广南西路辖今之广西外还包括海南岛,其治所就设在桂林,可以想象桂林的特殊重要地位。明代,桂林是清江王府、广西三司和桂林府治所在地,永历皇帝两次驻跸桂林。至近代,孙中山曾驻节桂林,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1940年元月设桂林市,当时是广西省府所在地。桂林历来是桂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