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八年级物理光学

八年级物理光学

发布时间: 2020-11-20 22:54:05

1. 初二物理光学问题

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在一般情况下要光沿直线传播,是必须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行。


若有条件限制,可以让光在不同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例如:

把各种不同介质(每种介质是均匀的)做成两表面平行的板状,然后把各块介质板靠在一起,并让光垂直表面入射到板上,则光能在这种特殊场合也沿直线传播。

2. 初二物理光学

你画图时,可能光线是随手画的,所以,反向延长线没有相交于一点。


对于凸透镜成像,有三条特殊光线,你要记住: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必过焦点;

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必平行于主光轴;

3、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如下图:

3. 初二物理光学简答难题有哪些

难题主要在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块。要多练习多记忆

4. 初二物理光学的凸透镜成像的问题

物距小于焦距
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等于焦距
不成像
物距在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在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

5. 初二物理光学方面的

答案:1A 2BC
第2题中没有说清楚物体是放在焦点和透镜之间还是在焦点之外
下面的数内据仅供参考:
u:物距 f:焦距 v:像距

u>2f 倒立容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幻灯机
u=f 探照灯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6. 初二物理光学 凸透镜成像

你搞错了看东西的作图法。眼睛看东西是这样的。对于同一个点发出的两束光(例如都是F点发出的两束光),经过眼睛的折射后,会形成一个交点,也就是形成一个实像。实像是可以被光屏,感光物体所接受的,也可以被眼睛的视网膜所接受。
近视眼的晶状体的屈光度增大,就类似更凸的凸透镜。那么这样F点的实像就落在视网膜前方而不是视网膜上。那么实像后方的视网膜接受到的F点的光束就是一个较大的光斑。所以近视的人看F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虚影。所以就看不清物体。而不是近视的人看EF的距离改变。
这是你对看不清物体的理解错误。看不清不是分辨不出E点和F点。我就是个近视的人,分辨两点还是能分辨的。但是对于同一点,看到的是个模糊的像。

7. 八年级物理光学

1.(天津市)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
A.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2.(盐城市)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 )
A. 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 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
3.(宁波市)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4.(烟台市)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5.(苏州市)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6.(河南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

7.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
B.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大
C.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
D.成虚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
8.物体距凸透镜20㎝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等大的 D.无法判断
9.(03呼和浩特)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8cm C.10cm D.18cm
10.(03荆州)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1.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3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3甲所示,则 ( )
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12.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13.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会发生折射现象 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发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 D.只要进入另一种介质,光速就会改变
1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O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5.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厘米,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
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虚像
17.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8.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B、 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C、 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 我信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桌椅
19.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观察不到烛焰清晰的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选)( )
A、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B、 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
C、 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
D、 蜡烛距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
21.如图所示,OO’是凸透镜的主轴,S’是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物距的范围是( )
A.小于一倍焦距 B.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大于二倍焦距 D.无法判断

22.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2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 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 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
24.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 ( )

.如图6一13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
25.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一个发光点,Sa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
A.ab B. ac
C. ad D. ae

26.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 )

27.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28.小刚用已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池中水排掉后,小刚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则他应调整照相机,使镜头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29..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人射角为____________,MN的___________侧是空气(填“左” 或“右”)
30.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
是光的_____________ 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31.(04长沙)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 __透镜,当镜头的焦距为40cm时,被拍摄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 __时,才能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32.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进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______度,MN的_ _侧是空气(填“左”或“右”)

3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34.(威海市)在“a小孔成像、b手影游戏、c海市蜃楼、d放大镜成像”的这些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是___________;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的是________;属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5.(广东省)某同学用焦距15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 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填“实”或“虚”)像。
36.(遂宁市)在圆形鱼缸里养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其原因是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所看到的‘“鱼”是鱼的_______ 像。
37.(黄冈市)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 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38.(大连市)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 _______和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中发现蜡烛放在 ________点时,它的像成在 2F’点。放在_____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以外,放在______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9.(03盐城)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器材装好后,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固定了B,无论怎样移动A和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

40.在图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如图所示,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

41.图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 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42.右上图中a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b为点光源S发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43.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L1′、L2′为入射光线L1、L2经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L1′平行于主光轴,L2′经过光心O.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L1、L2.

44.右上图是射到凹透镜上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上画出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45.请将图18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46.如图10、11、12,AO为入射光线,OB是经镜后的射出光线,就下列三种情况,在O点用作图法填适当的镜(三种不同)

47.完成下列光路图:

4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9.图5—5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光路图,请在图5—5中画出界面和法线的位置。(2分)
49.完成图21中光路。

5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
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 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 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3)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
位里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___(填“变大” 、“变小”、“不变”)
5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1小组 第2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如图11,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4分)

54.如图所示为一上下表面平行且打磨光滑的玻璃板平放在木桌上。一束 光线以人射角50°从空气中入射玻璃板的上表面,已知光线进人玻璃的折射角为30°。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在玻璃板的上、下表面发生的所有反射和折射的光。(注意标明法线)

55.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某次成像时,烛焰B在光屏C上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图中A是凸透镜).(1)请你在下图的直线上画出此时蜡烛B放置的大致位置;(2)依据这一成像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5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向_____ 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时所在的像是倒立、____ __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______ 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第1、 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59.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0.⑴如图7所示,这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
⑵要想使这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配戴什么透镜?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
61.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γ。
62.如图6,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6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实验中记录下的数据及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由该表可知,小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1 8cm 正立 放大
2 18cm 倒立 放大
3 30cm 倒立 缩小

64.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咱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如图甲所示,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5’)
(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66.如图(a)所示,直线AB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沿着与直线AB成一角度的方向PO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图(b)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6’)
(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 (变小/ 不变/变大),此时乙轮速度的大小将 (变小/不变 /变大)
(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可能

8. 初二物理光学归纳

光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又称光线光学)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煤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 (一)、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1、基本规律 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恒为C=3×108m/s。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 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 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 介质的折射串 n=sini/sinr=c/v。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 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 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 (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成像规律1/u+1/v=1/f。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说明①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②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 (5)平行透明板光线经平行透明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4.简单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镜 是凸透镜成像在。u(2)照相机 是凸透镜成像在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缩小施实像。 (3)幻灯机 是凸透镜成像在 f<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显微镜由短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长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物体位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经物镜成实像于目镜焦点内很靠近焦点处。再经物镜在同侧形成一放大虚像(通常位于明视距离处)。 (5)望远镜由长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辕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极远处至物镜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经物镜成中间像(倒立、缩小、实像)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恰位于目镜焦点内,再经目镜成虚像于极远处(或明视距离处)。 (6)眼睛等效于一变焦距照相机,正常人明视距约25厘米。明视距离小子25厘米的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明视距离大于25厘米的远视25者需配戴凸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二)物理光学——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 (1)微粒说(牛顿) 基本观点 认为光像一群弹性小球的微粒。实验基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困难问题无法解释两种媒质界面同时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独立传播规律等。 (2)波动说(惠更斯) 基本观点 认为光是某种振动激起的波(机械波)。实验基础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①个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条件 两束光频率相同、相差恒定。装置 (略)。 现象出现中央明条,两边等距分布的明暗相间条纹。解释屏上某处到双孔(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半个波长的偶数倍)时,两波同相叠加,振动加强,产生明条;两波反相叠加,振动相消,产生暗条。应用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增强光学镜头透射光强度(增透膜). ②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或圆孔衍射) 条件 缝宽(或孔径)可与波长相比拟。装置 (略)。 现象 出现中央最亮最宽的明条,两边不等距发表的明暗条纹(或明暗乡间的圆环)。困难问题 难以解释光的直进、寻找不到传播介质。 (3)电磁说(麦克斯韦) 基本观点 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实验基础赫兹实验(证明电磁波具有跟光同样的性质和波速)。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无线电波 自由电子的运动;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x射线 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γ射线原子核受激发。可见光的光谱发射光谱——连续光谱、明线光谱;吸收光谱(特征光谱。 困难问题 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光子说(爱因斯坦) 基本观点 认为光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E=hν。实验基础光电效应现象。装置(略)。 现象①入射光照到光电子发射几乎是瞬时的;②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光阴极金属的极限频率ν。; ③当ν>v。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无关,只随着人射光灯中的增大而增大。 解释①光子能量可以被电子全部吸收.不需能量积累过程;②表面电子克服金属原子核引力逸出至少需做功(逸出功)hν。;③入射光强。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多,产生光电子多;④入射光子能量只与其频率有关,入射至金属表,除用于逸出功外。其余转化为光电子初动能。困难问题无法解释光的波动性。 (5)光的波粒二象性基本观点认为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显示粒子性。实验基础微弱光线的干涉,X射线衍射. 二、重要研究方法 1.作图锋几何光学离不开光路图。利用作图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光线的传播,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大小、倒正、虚实以及成像区域或观察范围等.把它与公式法结合起来,可以互相补充、互相验证。 2.光路追踪法用作图法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时,抓住物点上发出的某条光线为研究对象。不断追踪下去的方法.尤其适合于研究组合光具成多重保的情况。 3.光路可逆法 在几何光学中,一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利用光路可逆原理在作图和计算上往在都会带来方便。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