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史实

历史史实

发布时间: 2020-11-21 00:44:06

1. 智取华山的历史史实

内容介绍:

1949年5月中旬,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陕中战役”的展开,已遭到我陕甘宁边区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以下简称总队)重创的国民党保安第六旅旅长兼第八区专员韩子佩率残部400余人逃上华山,企图凭借“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天险负隅顽抗。

韩子佩部逃上华山后,路东总队奉命回师华阴,任务是休整、剿匪、围困华山。为防止敌人逃跑,解放军增派一个连占领了华山东面通往陕南的皇甫峪口。原来一直在围困华山的一营部队仍然驻扎在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担任上山道路的警戒任务,同时就地整训,并寻机歼灭山上之敌。

总队其余部队驻扎在华阴县城内整训,同时派少量部队执行剿匪任务。围困华山的部队安置好后,在加强整训、以防不测的同时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敌情。

当时敌人为了节省粮食,延长他们的抵抗时间,把山上的年轻道士驱逐下山,这正好为我军了解敌情创造了有利条件。

凡是从山上下来的人,总队首长都要找他们谈话,了解山上的情况。经过调查得知,韩子佩住在西峰,保六旅旅部和大荔专署职员驻扎在东峰、南峰,敌营长带一个排约30人驻扎在北峰,副营长指挥两个连沿北峰以下道路设防,直至山上的路口。

敌人认为华山只有一条路,只要他们守住这个天险,解放军是上不来的,因此他们饱食终日,抽烟打牌,思想麻痹。总队首长还了解到山上的存粮大概够敌人吃一年零四个月。敌情基本搞清楚后,总队党委专门进行了研究。认为强攻不利,长期围困也有困难,敌人粮食够吃一年多,不能等待。

路东总队决定派参谋刘吉尧带侦察小分队进行秘密侦察。经过秘密查访,刘吉尧一行7人在华山东猩猩沟两岔口找到了一位名叫王银生的猎户,通过宣传动员,王银生向他们介绍了可从华山东峰石岩上爬到山顶的情况,并表示愿意为小分队带路。6月13日黎明,刘吉尧、王银生一行来到了东峰“天井”,这里地势险要,四周均为陡峭的山壁,

王银生通过用竹竿挑将绳子拴在“井口”伸出的一根树干上形成了一道“天梯”,接着,战士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攀上了“天井”。天黑时,他们越过“青龙背”,从连接东峰的石崖上隐蔽机动到苍龙岭的老虎口附近。

此时,刘吉尧发现北峰是华山下接老君犁沟、千尺幢,上通西峰、中峰的咽喉,如果夺取了北峰就等于切断了敌人的上下通道,上面的敌人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根据这一情况,刘吉尧果断决定在晚上乘敌人入睡时打个措手不及,以夺取北峰。

他把八个人编成四个战斗小组,分别明确了战斗任务。午夜一时左右,刘吉尧带领一、二、三组共六人向北峰庙摸去,借敌哨兵换哨之机,尾随其后悄然进入庙内,乘敌不备一齐开火。被枪声和喊杀声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乱成一团,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做了俘虏,侦察小分队仅用30分钟就结束了夺取北峰的战斗。

在山上道士的帮助下,他们又解决了瘟神洞、千尺幢各一个排的守敌,接着又向苍龙岭之敌进攻。至14日中午,刘吉尧率领小分队夺取了华山北峰、苍龙岭、千尺幢四个据点,俘敌110名,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各类装备物资。

随后,刘吉尧安排山上的道士化装下山,向分区首长报告情况。15日下午至16日清晨,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北峰,并做好攻击西峰的准备。17日天亮时,在炮火的打击、掩护下,我军很快攻上五云峰和金锁关,包围了敌旅部,活捉敌旅长韩子佩。“智取华山”一役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韩子佩企图固守华山,以拖待变的梦想至此破灭。

战后,刘吉尧光荣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特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智取华山也被拍成电影,广为传颂。

(1)历史史实扩展阅读

“智取华山路” 是除了“自古华山一条路”之外最有名的登山道路。历史上,“智取华山路”的黄甫峪、猩猩沟等路段,开发早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华山峪。如今这条路已于上世纪80年代开凿台阶、加固铁链,成为供游人攀爬的一条便道。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山民王银生引路,于黄甫峪攀上华山北峰,进而解放了华山,创造了“神兵飞越天险、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

“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华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来华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点,连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古至今都大名鼎鼎的登华山唯一“一条路”。直到上世纪90年代黄甫峪的“智取华山路”凿通之后,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道。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当时国民党残部想借华山北峰之险负隅顽抗,解放军八勇士在当地老乡指点下,用竹杆和绳子从绝境处登上北峰,歼灭华山守敌。这个神奇故事后来拍成电影《智取华山》。

现在在悬崖峭壁上修凿出的“智取华山路”,基本以当年解放华山侦察分队勇士们经过的原路为路线,全长2公里左右,约4000级台阶。游人可以从黄甫峪的索道站开始由此路登山,直通华山北峰。

智取华山路的建成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也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今真武殿前百米处建有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华山花岗岩圆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华山纪念碑一通。

2. 历史和史实的区别

历史是胜者写下来的事情
史实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史实更靠近真相

3. 什么是历史事实

历史的定义及词源

定义
历史: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科学:
通常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因为这是在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历史学,而以往的史学从根本上来说,很多都没有超出历史 唯心论的范畴。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词源
“史”字在中国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写为“ ”(见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历史”一词则出现于清末。

历史这个词在英语中为History,在法语中为Histoire,二者同出于希腊语的Histria,其本意为“征问”、“问而知之”。

4. 史实史论史识的区别

1、定义上的区别: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史识”,它是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史实意为历史事实。

2、侧重点的区别:史识偏重于影响(联系现实或后世的);史论着重强调作用(对当时的),史实侧重于强调事实。

3、立足点的区别: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4)历史史实扩展阅读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举例应用

史识

鲁迅 《集外集·编校后记四》:“以为中世纪在文化上,不能算黑暗和停滞,以为罗丹的出现,是再兴戈谛克的精神:都可以见作者的史识。”

白话:个人认为在中世纪的文化,不能算是黑暗也不能算是停滞不前的,罗丹的出现,是再次星期戈谛克的精神,这都是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历史见识,

史论

在南朝,梁人萧统编纂《文选》一书,于卷49、卷50设立“史论”上下两卷。

史实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史实在不断的证明着它只是一种‘并无其事。”

白话:史实在不断的证明着史实是有没有这一回事的产生。

5. 哪些历史事实能证明坚守

一个人只有坚守才能够成就七理想成就。海瑞就一直坚守着清正为民的这一个原则,所以他才成为历史上的清官。

6. 历史史实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历史史实是记录历史发生的,还有延续性不中断。 历史事件特指历史的某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例如: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武昌起义等等。 历史史实包含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是历史史实的一部分。

7. 历史史实

清高宗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生于雍和宫邸。是雍正帝的第四子。

和珅(1750-1799),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同山东诸城人。纪晓岚乡试座师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崔尔庄。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 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
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刘墉与乾隆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那么,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上文已经说过,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当然,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据说,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之事。据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如果此记载属实,则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新君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

刘墉与和珅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珅,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书状官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是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珅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并复刘墉上书房总师傅一职,入内当值,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珅,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
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
和珅之案结束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帝对他的肯定。和珅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公务而泄私愤,而是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有的风范。

刘墉和纪昀
如果说刘墉与和珅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

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
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8. 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

区别:
同: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
异:传说不一定真实。但是它有真实的影子存在,口述无书籍流传;史实是历史事实,客气存在,有文学书籍流传下来。

传说[chuán shuō]
1.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
2.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3.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4.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5.目前未解无法解释之谜只能靠时间有待考证。

史实【shǐ shí】
历史事实,不一定真实;历史又分正史和野史之分。

9. 什么是历史事实

什么是历史事实?
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问,编写历史也是一种悠久的艺术。谁都知道历史是什么,也就是说,人人都熟悉历史这个词,对它的含义都有明确的概念。一般说来,历史必须与生活在过去的人们的思想、行为打交道。人人也都懂得过去是什么。它就象我们越过的一片不平坦的原野,我们由于把它抛在身后,而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人们往往难免有那种想法,即只消一转身就能回到已经走过的原野上。总之,我们通常认为历史学家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了发现人们在过去所做的和所想的,所以他深入过去,探索过去,他的职责就是发现和陈述历史“事实”。
只要有人讲到“事实”,我们就感到头脑清楚了,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当我们说我们“认真考虑事实”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例如:当我们认真考虑关于原子结构的事实,或者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进到另一个轨道的令人惊异的运动时,我们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历史也是这样。当历史学家与事实打交道时,感到很有把握。我们常常谈到“硬邦邦的事实”、“冷冰冰的事实”,谈到“无法查明事实”,并谈到把我们的叙述建立在“牢固的事实基础”上的必要性。通过这样谈论,历史事实似乎终于会成为某种象物质那样坚固的有实体的东西(我是指常识所说的物质,而不是指定义为“太空中一系列事件”的物质),象砖头和木块那样具有一定形状和明显固定轮廓的东西;因此我们就不难想象,当历史学家在往事中蹒跚而行时,他如果不特别小心的话,就会在硬邦邦的事实面前碰痛他的脚。当然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他承担着某种风险,因为他的职责就是要发掘事实,并把它们积累起来供人们使用。也许他自己会加以使用,但总而言之他必须把这些材料整理妥当,以便人们(也许是社会学家或经济学家)在某些事业中加以利用。
这些就是历史学家和其他人所使用的历史事实一词的一般含义(为了强调这一点,无疑有一点夸张扩但并不过分)。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