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十字军东征历史

十字军东征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21 01:31:08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到底发生了多少次几次东征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历史上的十字东征是真的没有什么次数的意义,因为十字东征的范围真的很广,而且也没有具体的史料证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是从欧洲战争开始的话,那么就是7次,如果还要往前追溯的话,那就就是9次。

而且而有称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的,是准备赶往参加第八次十字军,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来的太迟了,而路易九世早已病死,王子决定不再支援突尼斯的残军。于是去往耶路撒冷当时的首都阿卡城去对抗围攻的黎波里的拜巴尔。

②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意义

让教廷和封建主却取得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速了西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③ 十字军东征的详细历史资料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共九次,主要是欧洲的基督教国家与地中海沿岸地区阿拉伯人,就是伊斯兰教之间的战争。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参加者约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国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伊德萨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

第二次十字军远征(1147—1149年):

起因: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

十字军方领导人: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年):

起因:1187年,埃及苏丹萨拉丁攻占耶路撒冷,俘虏了耶路撒冷国王。

十字军方领导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狮心王查理)。

过程: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腓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

发动者:教皇英诺森三世。

目的: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

过程: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

结果: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

目标:埃及。

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儿童十字军:

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下,三万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十字军(Children'sCrusade,也称童子军),历史称之为儿童十字军。儿童十字军在法国马赛启程渡海,准备完成大人们未竟的事业。最终,这些孩子不是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给贩卖到埃及。在德国,儿童也是受骗参军。大部份儿童因饥饿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则流浪乞讨。最不幸的几千个儿童被拐卖。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1229年):

目标:埃及。

十字军方领导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

结果: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第七次十字军远征(1248—1254年)和第八次十字军远征(1270年),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远征,但两次远征均遭失败。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

发动者:法国国王路易九世。

过程: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

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

领导者:法国国王路易九世。

过程及结果: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埸。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年—1272年):

领导者:英格兰爱德华王子。

目的: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

结果:没救成,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

此后,教皇或国王都号召不起东征,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④ 有什么关于十字军东征历史的书。

波兰现实主义作家
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欧洲历史小说之父司各特的《艾凡赫》也有点关系

⑤ 简述西方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

1095-1270年,在罗马教廷的主持下,西欧的大封建主、骑士、城市商人,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在近东地区(地中海沿岸)进行了八次侵略战争,因其标志是十字架,故称“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的欧洲尚处于宗教统治的蒙昧状态,特别是在公元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旱灾,哀鸿遍野。穷困潦倒的骑士盼望着能有一场掠夺性的战争,以便发家致富。

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两大教派:西面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天主教,东面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历任罗马教皇都计划着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以罗马教皇为首领,重新统一两派。

1071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攻占拜占庭帝国的心脏——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皇帝亚历克塞一世向信奉同一宗教的罗马教皇及西欧各国求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乘机大肆利用西欧社会上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企图击败东正教,夺取东方财富,以巩固和确立罗马教廷的无上权威。

1095年11月27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召开声势浩大的全欧动员大会。人们浩浩荡荡地向东方进发, “讨伐异教徒,解放圣城耶路撒冷”,实现自己的淘金梦。

第一次东征的队伍几乎没有任何补给,全是由农奴和贫农组成,他们衣衫褴褛,上面缀着一个十字。他们认为,参加十字军,就可以安居乐业,就能够逃避债务,不管是杀人或被杀,灵魂都将直升天堂。这支“上帝的队伍”沿途烧杀抢掠,最终绝大多数人战死,余部返回欧洲。

1097年春,以法国贵族为主的骑士十字军分兵四路东侵。1099年7月15日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疯狂的十字军士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军将士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西欧人只看到少数人获得的无数财富,却对大多数人付出的血腥代价视而不见,于是更多的人踏上东征之路,开始了第二、第三……第八次东征。

第五、六、七次东征,进攻目标皆为埃及,第八次东征进攻北非突尼斯,均告失败。1291年,十字军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卡,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宣告结束。

东征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教徒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东正教始终没有屈服,教会的“分裂”依然如故。十字军后期,罗马教廷声望与威力迅即落入低谷。

十字军东征后,拜占廷帝国一撅不振,欧洲的文化中心从拜占廷转移到西欧,大批作家、科学家移居西欧,成为文艺复兴的一个条件。

八次十字军东侵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热那亚、威尼斯等航海城市逐渐树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优势。东方先进的技术传到欧洲,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然而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给东方世界带来的却是灾难,包括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等大城市在内的许多城镇均遭毁灭性的抢劫,无数生灵涂炭,东方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被盗,被占领地的殖民地遭到蹂躏,严重阻碍了其社会的发展。

⑥ 历史上共进行了多少次十字军东征

  1. 十字军东征前后共计有八次。

  2. 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以收复阿拉伯入侵占领的土地名义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有八次。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限于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国等。

    自然,它受到了整个天主教世界累世的传诵,众多随军教士及后世的教会编年史家都在竭力记述此役,赞美基督大能,如神迹般传诵。同时,这场战争及其后拉丁东方的建立,更是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各方的强烈关切。拜占庭、亚美尼亚、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种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陈辞,详述此事,以资借鉴反思。

⑦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是

建议你看一下这个 网络。。网页链接

⑧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影响

十字军远征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参加者的社会成分繁杂不一,武器装备上极不统一。身裹甲胄的骑士装备的是中等长度的剑和用于刺杀的重标枪。一些骑马或徒步的骑士除剑外,还装备有锤矛或斧子。大部分农民和市民装备的是刀、斧和长矛。十字军采用的是骑士军战术,战斗由骑士骑兵发起,一接战即单个对单个的决斗,协同动作有限。
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交战时,他们先用箭击溃十字军的部队,然后将其包围,实施恐怖阴险的攻击,把它们分隔成数个孤立的部分加以歼灭。
恩格斯写道:“……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十字军远征持续了将近200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由于本着收复被阿拉伯邪恶入侵的土地结果各种原因造成了失败,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失败还更坏些。”十字军在抢夺了圣地耶路撒冷后,进行了空前的血洗。单在一所寺院里,就有约1万名避难者惨遭屠戮。十字军一个指挥官写给教皇的信里说,他骑马走过尸体狼藉的地方,血染马腿到膝。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许多多的古代艺术珍品被毁。这场屠杀以后,十字军到所谓的寺院前去举行宗教仪式,随后又投入了新的烧杀掳掠。《耶路撒冷史》记载说,十字军占领该城后,不分男女老幼实行了惨绝人寰的30天大屠杀。“勇士们”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的肚皮到肠胃里去找。后来,因死人太多,干脆把死人堆架起来烧成灰烬,再在尸灰里扒寻黄金。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对该城烧杀抢掠一星期,将金银财宝、丝绸衣物和艺术珍品抢劫一空,使这座繁荣富庶的文明古城变成了尸山火海的废墟。为了分赃方便,就把金属雕塑熔铸成块件。法国编年史家维拉杜安写道:“自世界创始以来,攻陷城市所获的战利品从未有如此之多。”十字军这种强盗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十字军东征实际上打开了对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征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内传到西欧的。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如西方人开始学会制造燃烧剂、火药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针;海军也有新的发展,摇桨战船开始为帆船所取代;轻骑兵的地位与作用得到重视等。
尽管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和西欧各国生灵涂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但它们对欧洲文明却有着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限于它为欧洲基督教各王国的内战找到了一个出口。十字军东征使得欧洲大陆走上了一条世界主义的道路,使欧洲人认识到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老兵们看到了他们的乡村里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他们带回来的故事点燃了欧洲创造的火花。
从12世纪开始,即大约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回忆录和歌曲形式的文学诗歌兴盛起来。在中世纪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后,十字军史诗的发展和扩散被一些学者称为“12世纪的复兴”。
很多人干脆就没有回欧洲,尤其是那些在欧洲没有继承土地机会的不是长子的人。留下来的人在圣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他们在第一次东征后建立起来的要塞,常常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移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阿拉伯世界众多图书馆的接触为欧洲封闭的学者们开辟了全新的世界,他们逐渐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语保存了若干个世纪的丰厚的古希腊典籍。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伴随着暴力的互动。从某种方面来说,十字军东征在传播知识层面的积极作用超过了它的负面影响。
十字军东征还将欧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个发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来。对中东奢侈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意味着欧洲必须拿出自己的物品来交换,由此促进了欧洲羊毛和纺织业的发展。十字军东征和中东拉丁王国的结束意味着获得亚洲贸易品的难度增加,但需求却并未因此而减少。一些历史学家推测,15世纪中东对欧洲商人的关闭加快了航海探险的步伐,并最终导致新大陆的发现。
华盛顿美国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迈德说:“十字军东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至今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一个欧洲长期进攻的记忆。”它的影响深刻:对当时可能是全球最强大、最具破坏力的穆斯林文明来说,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动摇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则是一个起点,它推动着欧洲从一个黑暗的孤立时代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兴起,让前往耶路撒冷和其它中东地区的旅行危险性骤增。土耳其人对非穆斯林没什么好处,并且结束了阿拉伯人与基督徒之间尚称和平的关系。同时,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占领有价值的土地,给予拜占庭极大的压力。1095年,为了响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教皇乌朋号召了由基督教战士所组成的十字军,企图从回教徒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
征募十字军一事激起欧洲骑士的热烈响应,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国的回报。此外另一个诱因,是收复被阿拉伯入侵所夺取的土地与财富.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圣者和教派信徒的三万大军由君士坦丁堡横越到小亚细亚。尽管领袖之间一直争斗不休,而十字军与拜占庭支持者间的承诺也告破裂,这支东征的队伍依旧踉跄前进。在此过程中,土耳其人只受到程度不高的侵乱。法兰克的重骑士和步兵并没有跟阿拉伯的轻骑兵和弓兵作战的经验,但骑士的耐力和体能让他们赢得一连串彻底胜利的战役。安提阿于1098年因内部变节被占领,耶路撒冷则在1099年因驻军虚弱不足以抵挡攻击而沦陷。基督教徒经常在胜利后不分年龄、信仰或性别对居民进行屠杀,名声因而大坏。虽然许多十字军在战后返回家园,但也有若干强悍的战团留下来建立与欧洲相仿的封建王国。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军统治者,在人数上远远落后于他们试图要控制的恶教徒人口,因而采取兴建城堡与雇请佣兵的方式掌控穆斯林,不过,法兰克的文化和宗教却博得了该地区居民的好感。十字军从他们安全的城堡基地出发,向抵抗的阿拉伯人作出攻击和拦截。百多年来敌我双方都是以典型的游击战作对抗。法兰克的骑士虽然强大但移动速度慢,而阿拉伯人尽管无法抵挡这些重骑兵的冲击,却能以轻骑加以包围,使其部队失去作战能力,好在沙漠里设伏来捕捉他们。虽然十字军建立的王国控制了沿岸地区,在补给和增援上不虞匮乏,但是定期的入侵和百姓的不满情绪,皆表明了他们在经济上的失败。
由具备作战能力的基督教僧侣所组成的战斗团旨在为圣地而战。圣殿骑士团和救伤团的骑士成员主要是法兰克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是日耳曼人。虽然这些十字军凶猛而果决,但人数上却永远不足以维持地区的安稳。
部分的十字军王国曾经存在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学会谈判、妥协,并且利用不同的阿拉伯族群之间的贪婪让其自相残杀。然而一个邪恶的阿拉伯头目的出现,统一了各个穆斯林的族群,这位头目就是在1174年成为埃及和叙利亚苏丹的沙拉丁。1187年,他在沙漠中打败十字军并再次夺取耶路撒冷。
在另一个世纪里,由于仅仅取得一次罕有的短暂成功,欧洲人数度誓言重新控制圣地和耶路撒冷。多达八次以上的十字军东征,在遭到反击败阵之前,大多仅能取得沿岸地区以及内陆上的些许进展。第四次的十字军东征甚至没能抵达巴勒斯坦,反而在维尼斯总督的领导下洗掠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带来一次难以复元的无情打击。最恶劣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是发动于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几千名欧洲儿童远渡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却在那里被出卖作奴役。
十字军所遗留下来的,除了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新的敌意与封建体系的恶化,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于很多领主陆续破产并在死后遗留土地给国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农奴成为十字军后不再回来。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后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面,例如cotton(绵)、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和bazaar(市场)。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这些新鲜货品的需求,加速了贸易活动,意大利的商业城邦国家(尤其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发展。这种需求尚促进了自十四世纪开始的大发现时代。十字军所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并增加了地方上的货币供应,大力提升经济的成长。
十字军东征,间接的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欧洲人东征东方后,发现了在欧洲已经消失了却仍在当地存在的古希腊文化的残存,欧洲人将他们带回后,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出现。

⑨ 关于十字军东征的历史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侵
从1096年开始,共进行了8次,历时近200年

东侵的缘起

公元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旱灾,哀鸿遍野。当时该地区广泛实行长子世袭制,这使得人数众多的非长子的贵族不能继承父辈的遗产,只能成为骑士。他们有的凭军功能够挣得一点狭小的领地,有的则一无所有,成为“光蛋骑士”,穷困潦倒,部分人甚至干上打家劫舍的勾当。他们热切盼望着能有一场掠夺性的战争,以便发家致富。

日渐沦为农奴的农民也不甘心受封建主和教会的压迫和奴役,他们中的许多人走上了打劫封建领主和教会的道路,更多人则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寻找土地与自由。

恰在此时,由东方而来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071年攻占拜占庭帝国的心脏——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位于亚洲的半壁江山几乎全部落入这群信仰伊斯兰教的“异教徒”手中。拜占庭帝国无力抵抗突厥人,皇帝亚历克塞一世只好向信奉同一宗教的罗马教皇及西欧各国求援,这正好为野心勃勃的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利用。

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两大教派:西面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天主教,东面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历任罗马教皇都计划着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以罗马教皇为首领,重新统一两派。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曾给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歇尔七世写信,要求恢复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的联合,并以罗马教会为基督教的首领。格列高利七世的这一要求被拜占庭帝国及东正教教会断然拒绝。格列高利七世对此耿耿于怀,于是积极筹划让西欧国家的所有“圣彼得信徒”参加对东方的“圣战”。

现在,拜占庭帝国的求援信来了,对乌尔班二世来说,真是天赐良机。他可以乘机把西欧社会上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转化成为击败东正教,夺取东方财富的有生力量,并利用这个力量压制世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巩固和确立罗马教廷的无上权威,乃至建立起“世界教会”。

1095年11月27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召开声势浩大的全欧范围内的动员大会。他声嘶力竭地鼓动说:“市民们!突厥人侵占了我们的圣地———耶路撒冷,他们在大肆蹂躏上帝的国度,毁坏基督教堂,掳杀虔诚的上帝子民,污辱贞洁的妇女,贪婪地饮着受洗儿童的鲜血。主亲自勉励你们,一切有封爵等级之人都必须迅速给东方基督教徒以援助,把凶恶的民族赶出我们的领土。”“让我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一场为主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远征吧!”“耶路撒冷,如同《圣经》所言,是上帝赐与以色列后代的,遍地流着奶和蜜。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丰富超过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个充满欢乐的天堂。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贫困、饥饿和忧愁,老人几乎死光了,木匠们不停地钉着棺材,母亲们抱着孩子的尸体,悲痛欲绝。东方是那么的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拾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坐以待毙呢?”乌尔班二世还承诺,参加远征者如死在途中或战场上,其生前罪愆可获赦免。

克勒芒演讲成为东侵的号角,西欧每个角落的人都组织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方进发,去“讨伐异教徒,解放圣城耶路撒冷”,实现自己的淘金梦。

充满血腥的第一次东侵

原本规定东侵出发的时间是圣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就已经有一支队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他们的领袖是法国亚眠修道院的隐士彼得。

彼得很有宣传鼓动的才能,他在法国召集了一支约两万人的队伍向莱茵河地区进发。这支队伍几乎全是由农奴和贫农组成,欧洲各地的农民也纷纷涌来追随彼得。他们衣衫褴褛,上面缀着一个十字。他们认为,参加十字军,就可以安居乐业,就能够逃避债务,不管是杀人或被杀,灵魂都将直升天堂,这样的好事还能上哪儿去找呢?

就这样,大约有8万人云集在莱茵河畔。尽管搞不清楚通往圣地的路在何方,但他们还是怀着一腔对信仰的热忱和对财富的追求,分五批出发了!

渡过莱茵河之后,穷人十字军们才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大难题:队伍没有任何补给!于是,这支“上帝的队伍”就像强盗一样开始沿途烧杀抢掠,自多瑙河向东的路上便充满了血腥味———在匈牙利,十字军攻占了塞姆兰,夺走了钱财和4000多匈牙利人的生命;在拜占庭的国土上,十字军洗劫了贝尔格莱德和尼什郊区。然而,当地人民顽强的抵抗也使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塞尔维亚总督用武力教训了这群不速之客,十字军在战斗中损失近半。

1096年秋天,十字军终于抵达拜占庭的帝都君士坦丁堡,此时只剩下3万人左右。拜占庭皇帝亚历克塞一世早就对这支队伍充满了厌恶,他拒绝让他们进城,并且很快就送他们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让他们到小亚细亚去打塞尔柱突厥人。

长途跋涉之后十字军已疲惫不堪,他们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具体的作战计划,只是怀着对“异教徒”的仇恨,就向塞尔柱突厥人的重镇尼西亚(今伊兹尼克)扑去。经过两场如同屠杀游戏的“战斗”,十字军被突厥人的剑矢击溃;侥幸保住性命的,在彼得的带领下,由亚历克塞一世安排返回欧洲。

在这次穷人十字军行动中,绝大多数人战死,还有一部分是病死或被俘当了奴隶,残存者不足3000人。

就在穷人十字军溃败的同时,由西欧封建贵族统领的队伍也出发远征。

1097年春,以法国贵族为主的骑士十字军分兵四路东侵。约3万人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西亚,翌年攻占埃德萨(今乌尔法)、安条克(今安塔基亚),分别建立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15日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疯狂的十字军士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在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1万多名无辜的男女老幼被杀,鲜血流成了小河。十字军在宫殿、寺院和民居搜掠金银财宝。他们居然定下这样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家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军将士人人都发了大财,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变味的十字架

第一次十字军东侵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惨死他乡。但是,封建贵族却战果辉煌。一些参加“圣战”的骑士回到家乡,受到英雄凯旋般的欢迎,并带回大量抢掠来的财富;而更多的参加了“圣战”的骑士则留在了当地,得到了分封的土地。

被金钱刺激得发昏的西欧人,没有看到大多数人付出的血腥代价,只看到少数人获得的无数财富。一批又一批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踏上东侵之路,于是便有了第二、第三……第八次东侵。

1147年,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再次率德、法十字军开始第二次东侵。同年10月,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突厥人击败。翌年7月,法国十字军在大马士革被击溃。两国的十字军溃败时遭受饥馑和疫病,生还者无几。

1187年,埃及苏丹萨拉丁在海廷之战中大败十字军,继而攻占耶路撒冷。这使一心想统治基督教世界的教皇乌尔班三世痛心不已,震惊而死。1189年,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再次率军东侵。次年6月,德皇渡河时溺水而死,德意志十字军大部折返。英、法两国君主进军中战略不一,矛盾重重。1191年,法王率军回国。英军无力夺取耶路撒冷,遂与萨拉丁议和撤军,基督徒获准可前往“圣城”巡礼。

第四次东侵由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于1204年4月13日攻占君士坦丁堡。十字军烧杀洗劫数日,3天熊熊大火使君士坦丁堡变成了一座废墟,不计其数的历史文物和珍藏的文献书籍被毁。

以后,随着东侵规模越来越小,组织更加无序。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东侵,进攻目标皆为埃及,第八次东侵进攻北非突尼斯,均告失败。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地先后被埃及攻占;1291年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卡,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侵宣告结束。

在东侵过程中,最悲惨的还是“儿童十字军”。东侵的失败让基督徒们怀疑,是否上帝认为他们罪孽太深而无法承担这神圣的使命。于是,一个12岁的牧童自称耶稣附身显灵,号召各国儿童组建十字军东侵。一些老年修士也从中鼓动,说唯有天真的儿童才有能力收复失地。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煽动下,3万多名儿童参军。他们大多是农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被送上木船渡海“东侵”。结果,有的船遇风暴,沉入大海;有的船到埃及,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在德国,有两万儿童受骗参军,饿死了一大半,剩下几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卖掉不少。“儿童十字军”一共坑害了6万名天真无辜的孩子。

十字军东侵的影响

十字军东侵给东方世界带来的是灾难,包括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等大城市在内的许多城镇被洗劫,遭屠杀的伊斯兰教徒无数。同时,这场断断续续进行的近200年的十字军东侵,不仅给东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使西欧人民付出了重大代价。

八次十字军东侵的最大的受益者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等航海商业城市,由于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的实力削弱,威尼斯等城市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优势从此确立。

十字军东侵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亚洲和非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产生了某些有利于西欧文化发展的影响,但代价太大,不仅整个基督教世界在欧洲有所缩小,而且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教徒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环球时报》 (2001年11月09日第八版)

⑩ 十字军东征在历史上一共有几次

第一次
(1096年—1099年),是唯一一次胜利的东征。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使用武力伤害了7000余人,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因为此次伤害造成了主流右翼历史观点将十字军活动定性为正义的,但对于百年的复杂宗教军事政治文化运动来讲,不应该轻率定性,因为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1095年 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费朗号召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096年 民兵十字军东征,在小亚细亚被歼,溃退。
1097年 十字军与亚历克西一世冲突,进入小亚细亚。
1098年 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十字军拿下安提阿,博希穆德成为安提阿君主。博杜安成为伊德萨伯爵。的黎波里成为公国,发生阿什克伦战役。
1099年7月 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法兰克人的王国在耶路撒冷建立。德弗鲁瓦当上国王,只接受“圣墓的保护者”的称号。
1100年 威尼斯和法兰克人王国缔结贸易协定。
1100年—1118年 耶路撒冷国王博杜安一世。
1101年 几次派遣援军均告失败。
1102年 博杜安在拉姆勒获胜,占塞萨雷。
1103年 十字军攻占圣-让-阿克和比布洛。土耳其人在哈兰打胜仗。拜占庭人要求回安提阿。
1106年 唐克雷德攻下阿帕梅。基里吉·阿尔斯兰占领梅利泰纳。
1107年 唐克雷德占领拉奥迪塞。
1108 博希穆德被俘于亚历克西一世。
1109 占领的黎波里和贝鲁特。建立的黎波里公国。
1110 博杜安一世占领西顿。进攻的黎波里。
1112 罗歇继承唐克雷德为安提阿君主。
1113 土耳其人进军。博杜安一世在太巴列战败。
1115 十字军与大马士革的阿塔贝克结盟。发生特勒达尼特战役。博杜安一世攻占莫阿布。
1116—1118 博杜安一世进攻埃及。
1117—1118 阿拉伯人重新占领萨拉戈萨。
1118—1131 耶路撒冷国王博杜安二世。
1119 特拉基布兰之败。罗歇遇刺身亡。
1124 十字军占领蒂尔。
1125 伊斯兰教徒占领阿莱普,后来在阿齐兹为博杜安二世所击退。
1126 博杜安到达大马士革。
1128 曾吉控制阿莱普。
1130 曾吉占领哈马,进攻安提阿。
1131—1148 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一世。
1135 曾吉进入的黎波里公国。
1136 雷蒙成为安提阿君主。
1137 富尔克在巴兰(蒙特费朗)投降。
1138 安提阿君主雷蒙承认约翰·康尼努斯为最高主权。
1139 富尔克和大马士革结盟对付曾吉。
1140 曾吉从大马士革撤兵。
1142 十字军在奥龙特河被曾吉打败。
1143—45 拜占庭人和安提阿人又起纠纷,雷蒙屈服。
1143—51 托罗斯二世把拜占庭人逐出西里西亚。

第二次
(1147—1149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败。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1144 曾吉占领伊德萨公国。
1146 努尔丁继承曾吉王位。圣伯尔纳在韦兹来发出号召,由法王路易七世在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十字军展开第二次东征。
1148 包围大马士革失败。康拉德和路易返回欧洲。
1149 努尔丁攻占阿帕梅,杀死雷蒙。
1153 博杜安三世占领阿什克伦。
1154 努尔丁占领大马士革。
1155—1156 雷诺洗劫塞浦路斯。
1158 博杜安三世重新占领哈里姆。努尔丁在布塔哈战败。
1159 安提阿承认曼努埃尔为君主。法兰克人与拜占庭人联合围攻阿莱普。拜占庭与努尔丁清和。
1160 雷诺被努尔丁俘虏。
1162 博杜安三世的继承者阿莫利一世。
1164 努尔丁占领哈里姆。
1167 希尔库赫在埃及。阿莫利一世攻克开罗。
1168 阿莫利在埃及受挫。
1169 撒拉丁任埃及首相。法兰克人与拜占庭结盟。包围达米埃塔。
1170 阿莫利在死海痛击努尔丁,在加萨攻打撒拉丁。
1171 萨拉丁推翻开罗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
1174 努尔丁和阿莫利一世去世。博杜安四世即位。萨拉丁攻占阿勒颇,并夺叙利亚政权。
1177 萨拉丁败于蒙吉萨尔,被博杜安四世击败。
1179 萨拉丁入侵蒂尔。
1180 萨拉丁和博杜安四世休战。
1182 萨拉丁进攻纳扎莱特、太巴列、贝鲁特。
1183—1184 撒拉丁占领阿莱普,劫掠萨马里亚和加利利地区。
1185 博杜安五世,王位不久由德·吕西尼昂继承。
1187 萨拉丁在哈廷击败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

第三次
(1189—1192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继续东征。腓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又卖给了原耶路撒冷国王。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萨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打乱了拜占庭的统治秩序,使拜占庭处境困难。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的形象被拉丁人丑化,拜占庭皇帝们不得不迎合西方,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2世纪末拜占庭未能也无力迎合西方,这成为西方入侵的借口。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人与拉丁人关系恶化,拜占庭人对西方人的仇恨使得西方更加想要征服拜占庭。[1]
1187 蒂尔大主教号召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率领。
1188 除了的黎波里、蒂尔和安提阿外,萨拉丁占领法兰克人的全部领土。
1189 德·吕西尼昂包围圣-让-阿克。
1190 腓特烈一世进入小亚细亚,占领科尼亚,后溺死。
1191 腓力二世和狮心王理查率十字军东征。理查攻克塞浦路斯,占领圣约翰达克。萨拉丁在阿尔苏夫战败。
1192 德·吕西尼昂拿下塞浦路斯。出身香槟区的亨利二世成为耶路撒冷国王。蒂尔的领主德·蒙特菲拉特,被阿萨辛派刺杀。理查在雅法打击萨拉丁,败于耶路撒冷城前,返回西方。后于奥地利被俘。
1193 萨拉丁去世。
1194 阿莫利继承德·吕西尼昂的塞浦路斯王位。
1197 亨利二世去世。重新占领贝鲁特。伊贝兰(Ibelin)的约翰一世成为领主。

第四次
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1202年-1204年)由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为东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和架构提供了条件,它使看似辉煌的拜占庭帝国瞬间崩塌,为意大利航海共和国的势力能够深入和控制该地区提供了便利,也给后来影响西亚和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客观上提供了条件。[2]
1199—1220 穆罕默德统治时期。富尔克宣布,由蒙特菲拉特的卜尼法斯二世和法兰德斯的博杜安九世同率十字军东征。
1204 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东方拉丁帝国(1204~1261)。

第五次
(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攻占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由耶路撒冷国王德·布里埃纳,以及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率领。1217败于塔波尔山。
1218—1219 十字军占领达米埃塔。圣·弗朗索瓦在埃及。
1221 十字军远征开罗,达米埃塔失守

第六次
(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
1229 与埃及苏丹卡米尔签订雅法协定,耶路撒冷重归腓特烈二世,为期十年。腓特烈二世在耶路撒冷加冕,建立了一个优雅尚智的宫廷。
1232 圣-让-阿克自治区成立。
1239 十字军在加萨战败。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开始。
1244 基督教徒在加萨失败。伊斯兰教徒(卡尔兹米安的土耳其人)最后占领耶路撒冷。
1247 土耳其人占领太巴列和阿什克伦。

第七次
(1248年—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1248 法王路易九世(圣路易)在塞浦路斯登陆。
1249 路易九世占领达米埃塔。
1250 曼苏拉战役,路易九世投降,放弃达米埃塔以换取自由。马穆鲁克骑兵篡夺埃及政权。
1250—1254 路易九世重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后离开东方。
1260—1277 马穆鲁克骑兵的苏丹巴伊巴尔
1265 巴伊巴尔占领塞萨雷和阿尔苏夫。
1268 巴伊巴尔占领雅法和安提阿。

第八次
(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
1271年 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
至此,十字军东征时代基本完结了。
1270 路易九世死于突尼斯。
1274—1275 马穆鲁克骑兵劫掠西里西亚。
1277 安茹的查理觊觎耶路撒冷的王位,后夺取圣-让-阿克。
1282 塞浦路斯的亨利二世成为耶路撒冷国王。
1287 埃及苏丹卡拉温占领的黎波里。
1291 卡拉温的继承者卡利尔攻占圣-让-阿克。叙利亚的十字军王国灭亡。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