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日历
Ⅰ 历史中那一年和今年的日历完全一样
历法有阴阳之分,阴历又叫殷历,太阴历,古历,农历等。
阳历又叫太阳历,公历等
阴历每六十年一轮回,三个轮回为一元。共一百八十年。具体多久日历完全相同,我也答不出来,你可以花点钱去问算命的盲人老师。也可以搜索:流星赶月,自己了解。
阳历每四年一轮回。但阳历中节气时间却不同。以清明和立秋为例,清明在4月4日或5日,立秋在8月7日或8日。
Ⅱ 世界上历史最久的日历是
是中国的阴历
Ⅲ 历史上是谁推算的日历
现在,我们每家必备的挂历和台历就是由日历发展来的,但是这不过近百年的历史。至于日历从何时出现的,谁也说不清,只是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那时候的日历与现在对于点儿相似。把一年分为12册,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并将月份和日期写在每一页上,然后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暂时保管,待太监在每日的空页上记下皇帝的言行并在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批准后,送史官存档。史官再将日历的内容与朝廷,国内各地区的大事结合起来,经提炼,润色后,记录下来,便成为国史。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Ⅳ 什么日历可以查询历史日历,比如说可以看几千年的日历
万年历,网络应用里就有!
Ⅳ 日历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日历是一种用于记载时间与日期的工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而关于日历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国学大师李.冠.论讲: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历法,也是我国最早的“日历”。其依据就是考古学家从甲骨文中发现的一页甲骨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日历,直到1100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真正的日历才算生产。
Ⅵ 如果把宇宙历史看做一本日历,人类是在何时诞生的呢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说,科学家们预测宇宙的年龄大约一百五十亿年。如果将这一漫长的宇宙进化史压缩进一年里,那么,我们将得到一个极易明白的宇宙日历:一月一日,大爆炸,宇宙诞生;五月一日,银河系诞生;九月九日,太阳系诞生;九月十四日,地球形成;九月二十四日,地球上出现原始生命;十一月十二日,出现绿色植物;十二月二十六日,哺乳动物出现;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十点三十分,原始人出现;晚上十一点四十六分,北京人使用火;晚上十一点五十九分五十六秒,中国春秋战国;晚上十一点五十九分五十八秒,中国宋代;晚上十一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欧洲文艺复兴;晚上十二点,现代社会。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只花了一个半小时,而欧洲文艺复兴到现代只用了一秒!用这样一本日历来看宇宙进化历史,不是更清晰吗?
Ⅶ 关于台历的历史
台历历史由来
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唐诗:“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历日”可能是最早的台历。唐时,史官按日裁纸,装订成册,每月一本。每页上写有月份和日期,留有空白,供近侍太监记载皇帝的言行,这就是“历日”。“历日”月终先交皇帝审阅,然后由史官存档,供编《国史》用。因它有记时论事功能,文武百官竞相仿效。
台历(Desk calendar)原意指放在桌几上的日历。现在有桌面台历和电子台历。主要品种有各种商务台历、纸架台历、水晶台历、记事台历、便签式台历、礼品台历、个性台历等。
Ⅷ 日历的历史
日历从古到今,有三种说法:1.历书之类。2.今指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页﹐逐日揭去。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摆在桌上的。3.史官按日记载朝政事务的册子,是史官纂修国史的依据。
月历常会配以图像作为装饰,月份牌就是月历的其中一种装饰画。
挂历和台历就是由日历发展来的,但是这不过近百年的历史。至于日历从何时出现的,谁也说不清,只是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那时候的日历把一年分为12册,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并将月份和日期写在每一页上,然后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暂时保管,待太监在每日的空页上记下皇帝的言行并在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批准后,送史官存档。
史官再将日历的内容与朝廷,国内各地区的大事结合起来,经提炼,润色后,记录下来,便成为国史。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如今通行的日历,不管是纸质出版物还是手机应用、电子台历,通常都会载有公历、农历和干支历这三种历法。
农历的由来
日历会以大字显示当日日期,并有当日的节气、运情等预测。
月日、干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台历”相似。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局。
干支历的由来
其形成有一个过程,它由纪日开始。干支纪日早在中国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地支纪月,而十二地支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至今,一直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地支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干支历日趋完整。
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即寅月、卯月、辰月等),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学科上,并为历朝官方历书(即黄历)所记载。 以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为例,书中的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如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见清代《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干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而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 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包括极个别所谓专家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两者常被混淆。实际上不能因为历书中同时记载这两种历法就认为农历就是干支历,倘若再过数百年,岂不公历都包括农历?只因社会都以公历为主导。
公历的由来
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我们今天用的日历一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这种历法是一种太阳历,可追溯到公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大帝的历法改革,凯撒采纳古罗马天文学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议,将一年定为365天,闰年366天,一年分为12个月,每四年加一天为闰日,这样算起来平均一年是365.25日。凯撒的名字叫儒略·凯撒(Julia Ceasar),,所以由凯撒确立的这种历法叫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公元元年
在凯撒建立新的历法时,还没有耶稣基督,所以那时候的年号与现如今是不同的,采用罗马建城纪年。现如今日历上公元元年的确立是在公元525年由东罗马皇帝迪奥(Dionysius Exiguus)开始,迪奥为了能够方便计算耶稣的复活日,于是将耶稣诞生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在英文中用A.D.表示,A.D.来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Anno Domini,其意义是“主的生年”。公元元年之前,用B.C.表示,意为“耶稣之前”(Before Christ)。
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
格里高利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即公历。由罗马天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13)于公元1582年10月15日启用。格里高利历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对闰年设置做了一些调整,按儒略历,每四百年中有一百个闰日,格里高利历将一百个闰日减为九十七个。格里高利十三世做这个调整是出于宗教原因,是为了精确计算耶稣复活日。因为实际上一个回归年为365.24219日,儒略历到公元1582年已经累计了十天误差(多了十天,或者说与实际季节相比慢了十天。)所以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公元1582年10月4日(儒略历)的下一天为公元1582年10月15日(格里高利历)星期保持连续不变。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便完成了从儒略历到格里高利历的更替。但是这样产生了一个效应便是从历史上看来公元1582年10月5日至14日这十天“凭空消失”了。其实是因为两种历法版本的更替,这十天从来也没有存在过,所以又称作“消失的十天”。目的是为了消除掉积累的误差。修改置闰法则之后格里高利历的平均历年长度已经达到了365.2422日。这已经非常接近于真实的回归年长度了。可以说已经相当精确了。到今天,格里高利历已被世界广泛采用,成为国际通用历法。
中国采用格里高利历
中国使用格里高利历是在公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但由于历史原因,依旧使用中华民国记年。类似的情况如日本至今还保持着天皇年号纪年,比如平成某某年。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法。
Ⅸ 万历的历是历史的历,还是日历的历
历史的历和日历的历就是一个字啊,连意思都是一样的
Ⅹ 历史上日历修改过吗
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治者恺撒大帝主持制订阳历,规定每年12个月里,逢单为大月31天,逢双是小月30天。按古罗马的习俗,2月份是处决死囚的月份,人们认为这个月份不吉利,应该短些,于是只有29天。后来奥古斯都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前任恺撒是7月份生的,是大月;自己是8月份生的,居然是小月,于是下令把8月份也改为大月,同时把下半年的双月都改成大月,9、11两个月则改为小月,少了的一天仍从2月中扣掉。因此可怜的2月份,便只剩28天了。
还有一种说法
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统帅儒略·凯撒下令对当时混乱的历法加以改革,规定以365.25天为1年,历法单位中的单年为365天,4年1闰,闰年为366天,1年12个月。罗马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便规定单数月为31天,双数月为30天,因为单数月缺少1天,便在2月上拿去1天。这样2月平年有29天,闰年有30天。
凯撒把7月以自己的名字(July即Juliue而来),其继承者奥古斯都当政后,立即效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8月,他又不甘心凯撒的月份比自己的月份长1天,便在2月上拿了1天放在8月上,又把9、11月改为小月,10、12月改为大月,这样2月就只有28天了。
加上闰年,所以日历和今天就不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