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末生物

末生物

发布时间: 2020-11-21 10:09:20

❶ 世界上十大恐怖的未知生物是甚么

深海龙鱼 英文名:Deep Sea Dragonfish(深海龙鱼)或者Scaleless Dragonfish(无鳞龙鱼)大小:大约4-6英寸(10.2-15.2厘米)栖息范围:热带海洋栖息深度:深及5,000英尺(1,524米)黑巨口鱼属于巨口鱼目。尽管这种鱼不大,但它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者。和深海鮟鱇一样,它有一个大头,并以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武装,和深海鮟鱇同样相似的是它也有一个发光器钓饵,区别只是它的发光器不是长在头背,而是长在下颌。和深海鮟鱇一样,它也是不断闪烁,前后摆动,以此来诱惑猎物,等猎物近了之后就用尖牙利齿一口咬定。巨口鱼身体两侧还有两排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鱼发信号,也可以模仿从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从而误导那些来自下方深处的捕食性鱼类。黑巨口鱼和巨口鱼目其它种类的最大区别就是在它们眼睛下方还有一对发光器,在幽深的海洋深处搜索猎物时可以起探照灯的作用。来自天空的可见光在中层带就已经被吸收掉,深层带形成极暗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黑巨口鱼的眼睛特化成筒状,在大型水晶体下面密布感光细胞。光合作用带阳光充足,食物最丰富,但专门以浮游植物为生的一些甲壳动物、挠足类为逃避表层掠食者,会在白天下浅到数百米深的水域,到晚上安全一些的时候才洄游到表层觅食,快到天亮再重返较深的海域。一些深海鱼为了捕食挠足类,也会进行日夜洄游,而进一步又有其他较大型的掠食性鱼类尾随而至,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动物洄游活动。这种行为可以增加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巨口鱼就是参与这种昼夜垂直洄游的鱼类之一。
尖牙(Fangtooth)角高体金眼鲷,英文名:Fangtooth(尖牙)或者Ogrefish(食人魔鱼)大小:大约6英寸(15.2厘米)栖息范围:热带和温带海洋栖息深度:深及16,000英尺(4,877米)这种英文名简洁易忆的鱼类却有个罗里罗嗦的中文名字——角高体金眼鲷。这种鱼属于金眼鲷目,样子看起来深具威胁性,它们的大牙也给了它“尖牙”这个名字,而可怕的外表则让它得到“食人魔鱼”这样恐怖的英文名字。尖牙栖息在大洋中特别深的地方,尽管它们最常栖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处的深渊带中部都是它们恐怖的家,此处的水压大得可怕,而温度又接近冰点。这里食物缺乏,所以这些鱼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它们多数的食品可能是从上面几层海洋落下。尽管这种鱼并不怕冷,但是它们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洋的深处,因为那里才有更多的食品从上面落下。尖牙的成年鱼和幼鱼看起来差别很大,幼鱼的头骨长,而且是浅灰色,而成年鱼却是大头大嘴,颜色从深棕到黑色。幼鱼直到长到8厘米才开始像成年鱼的样子。幼鱼吃甲壳动物,而成年鱼吃鱼.

毒蛇鱼(Viper fish) 毒蛇鱼一般在海面下80-1600米的水层出没,是这个深度的海洋中看上去最面目可憎的鱼类之一。这种鱼有一些全身黑色,在身体的某些地方长有发光的器官,包括一个用来作捕食诱饵的长长背鳍。一些毒蛇鱼(以及其他许多深海的鱼类)并不含有任何的色素成分,所以它们看起来是“透明”的;它们还有大大的眼睛,为了在黑暗的海底收集到更多的光线;而发光器官是通过一些化学过程实现放出光芒的效果。

鮟鱇 鮟鱇鱼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种类多样:大者可达1—1.5米。我国只有两种,—种叫黄鮟鱇,另一种是黑鮟鱇。前者下颌齿多 2行。口内白色,臂鳍条 8~11根;后者下颌齿多 3行,口内有黑白圆形斑纹,臂鳍条6~7根。黄鮟鱇分布于黄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 6根是黄鮟鱇,5 根是黑鮟鱇)。前两银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 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鮟鱇鱼为中型底栖鱼类,平时潜伏海底,不善游泳。这种鮟鱇全长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猎物,所以较自己大的食物都尽量吞下。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

Gulper Eel(吞噬鳗) 宽咽鱼英文名:Gulper Eel(吞噬鳗)或者Umbrellamouth Gulper(伞嘴吞噬者)\大小:一种可以长到6英尺(1.8米),另外一种只能长到30英寸(75厘米)栖息范围:世界性栖息深度:最深至5,000-6,000英尺(1,524-1,829米)这种异形怪鱼属于囊鳃鳗目、宽咽鱼科。这种典型的深海鱼是大洋深处样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大嘴,这种鳗鱼没有可以活动的上颌,而巨大的下颌松松垮垮地连在头部,从来不合嘴,当它张大嘴后,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比它还大的动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伞嘴吞噬者”的名称,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宽咽鱼”。被吞的猎物就如同被鹈鹕吞进的鱼一样被放到下颌的袋子里,所以在西方也有人叫它鹈鹕鳗。这种鳗鱼没有肋骨,它的胃伸缩性非常大,可以撑大放下猎物。不过不要因此误会它以吃大动物为主,其实它最主要的食品还是缓慢游动的小鱼小虾等,吃大餐的时候还是少数。这些鳗鱼在世界各大洋的深海中生存,栖息深度是3,000-6,000英尺(914-1,829米),也有资料说它们栖息在5,000- 9,000英尺(1,500 to 2,750 米)的深度,但可以确信的是深层带是它们的家园。由于深层带非常黑暗,视力并不重要,所以它们的眼睛非常小。这种鳗鱼还有一个长长的鞭状的尾巴,那些被拖网捞到海面的宽咽鱼经常会被发现尾巴被它们自己打了好几个结。同许多深海鱼一样,它们也在尾巴尖上有个发光器,可以发出红光,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常把尾巴举在口前来当诱饵引诱猎物。对它们的观察发现它们喜欢绕圈游,也许是想追逐那些追它们尾巴的的猎物,或者是用它们的长尾巴把猎物缠住。幼年的宽咽鱼生活在100米到200米深度的光合作用带,成年后则游向海底。成年的雄性宽咽鱼身体上会有一些变化,包括嗅觉器官增大,牙齿和下颌退化,雌性的宽咽鱼则不发生变化。

巨型鱿鱼(Giant Squid)英文名:Giant Squid(巨型鱿鱼) 大小:40-60英尺(12.2-18.3米)栖息范围:全世界栖息深度:深及10,000英尺(3048米)这种巨型鱿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属于头足纲、枪形目、巨型鱿鱼科,许多中文文章里也把它称为“大王乌贼”。其实鱿鱼与乌贼是有区别的,就普通大小的鱿鱼和乌贼而言,它们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鱿鱼身体狭长,有点像标枪的枪头,所以又叫枪乌贼。鱿鱼的触手没有乌贼的触手长,而且不能全部缩到身体内。不过由于大王乌贼这个词汇用得比较久,所以许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见,大概也算合法名称了。对于这种动物科学家知道得还不多,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从没见过野生的活体,我们所了解到的东西都来自冲到海滩上的巨鱿尸体,更多的是来自渔民拖网中的尸体。它们是食肉动物,根据对它们胃中食物的研究,它们应该不是挑剔的食客,几乎什么都往肚子里塞。它们有进化完善的大眼睛,视力相当好,而它们生存的深层带中有大量生物是发光的,这些巨鱿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轻而易举地捕猎。这是科学家见到的第一个活体,它是巨鱿的幼体这种巨型动物是许多古代海怪传说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沉船的船员报告说他们的难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这些生物吃掉,也有报道说有巨鱿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进大海。尽管所有的那些报道都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在许多图画中它们都被画成可怕而强大的掠食者。

巨型深海大虱(Giant Isopod) 英文名:Giant Isopod(巨型等足虫)大小:大约12-16英寸(30.5-40.6厘米)栖息范围:全世界栖息深度:超过2,000英尺(610米)巨型深海大虱属于甲壳纲等足目,是已知等足虫类动物中最大的成员,而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它的小个子等足类同胞——潮虫。这种大个头甲壳动物虽然不是吃素的,但并不是什么凶猛动物,它们终生只是在洋底打扫动物尸体。由于海洋深处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虱必须适应上边掉下来什么就吃什么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馅饼外,它们还吃和它们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已知最大的巨型深海大虱个头在40厘米以上,是甲壳动物家族中最大的物种之一。这种动物的外貌看起来象是史前生物,而受到威胁时,行为则和潮虫一样,把身体蜷起来变成一个紧紧的球,让背部坚硬的装甲来保护自己。相对于人类这样简单的嘴来说,它们的嘴部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许多部件,能够协同一致进行刺入、撕开、掏出内脏等动作。对于它们来说,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9摄氏度。而它们产的卵是已知所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图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giant Antarctic isopod,拉丁文学名:Glyptonotus antarcticus)刚孵化的幼体,这种深海大虱生活在北冰洋周边岛屿和大陆附近,最深栖息深度在790米左右。幼体孵化后会把没孵化的卵吃掉,而雌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产卵后一般会死亡,个别能继续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科芬鱼(Coffinfish) 科芬鱼有一个柔软的身体和一个长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盖,科芬鱼能够长到10厘米长。这种生物能够在中到东印度洋1320-1760米伸的海面下捕获到。

吸血鬼乌贼(Vampire squid)英文名:Vampire Squid(吸血鬼鱿鱼,吸血鬼乌贼是普遍叫法)大小:大约6英寸(15.2厘米)栖息范围:热带和温带海洋栖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这种头足纲、幽灵蛸目的生物就象是从午夜科幻电影中游出来的一样,在它身体上长着两只大鳍,看起来和两只耳朵一样;它的形态象胶冻样,更象一个水母而不象鱿鱼或者乌贼(本来也不是);而幽灵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个小动物,只有6英寸长(15.2厘米),球型的眼睛却有一条大狗的眼睛那么大。幽灵蛸是一种发光的生物,身体上覆盖着发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当它熄灭发光器时,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就完全不可见。和多数的乌贼、鱿鱼、章鱼不同,幽灵蛸没有墨囊。它们的“手臂”上长着尖牙一样的钉子,由此使它们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鱿鱼”。有一对“手臂”变化成可以延展的细状体,可以拉长到这种动物身体两倍的长度,它们就是利用这对伸缩自如的触手同其它短些的触手合作,一起来捕捉猎物。遇到危险的时候,幽灵蛸就把触手全部翻起盖在身上,形成一个带钉子的保护网。就胶冻状的生物而言,幽灵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达到两个身长,而且可以在启动后5秒内达到这个速度。如果危险就在眼前,它能连续来几个急转弯来摆脱敌人。它们的鳍可以帮助游泳,就象企鹅和海龟所做的那样来划水。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们适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还能找到它。

长吻银鲛(Lng-nosed Chimaera) 银鲛目(Chimaeriformes)软骨鱼纲全头亚纲的1目,本目有3科6属约30种。体长60~200厘米,雌鱼较大于雄鱼。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钩状,如黑线银鲛。两颌齿呈板型的喙状物。背鳍棘活动,能竖垂,第二背鳍低而延长,或短而三角形。尾歪形,下叶比上叶大,尾椎轴稍上翘;或圆形,尾鳍上、下叶约相等,尾椎轴平行;或线形。 体光滑,有时幼体头及背上具盾鳞。雄体除鳍脚外,还具腹前鳍脚及额鳍脚。卵大,圆筒形或椭圆形。肠具3~3.5螺旋瓣。心脏的动脉圆椎具3列瓣膜。鳃丝与鳃间隔几等长。鳃裂4对,外被一膜状鳃盖,后具一总鳃孔。上颌与脑颅愈合。无椎体,脊索不分节地缢缩;腰带的左、右两半部分分离。无泄殖腔。体内受精。呼吸时水流主流主要经鼻孔的鼻口沟至口内,口一般闭合。游泳缓慢,依靠身体后部,第二背鳍和尾部波动前进。胸鳍起推进和平衡作用。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栖息于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夜间较活动,出水即死亡。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肉可食,肝可制鱼肝油。叶钩吻银鲛科有1属约4种,分布于南美、新西兰、南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沿海。银鲛科有2属20余种,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中国有2属4种,分布于东海和南海。长吻银鲛科有3属:新尖吻银鲛属约有2种,分布于西非,加勒比海南部;长吻银鲛属有6种,中国有太平洋长吻银鲛;产南海;尖吻银鲛属分布于大西洋、日本、新西兰、美国沿海;中国有1种,产南海和东海。

❷ 末日生物车女主是谁

主角向着变形金刚一路进化
应该没有女主如果有女主,
好几十个女主,不过都是娃娃
时光带走的是眼泪不是青春!

❸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二叠纪是古生代时期当中的最后一个纪,它距离现在有2.5亿年前。它是全球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当时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物种都被灭绝了。这次的灭绝也让新的物种生新开始繁衍了起来,从此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全面彻底的更换。关于这次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还因为火山爆发而引起的。但是至于具体哪种原因,直到现在还仍然没有确切的定论。

二叠纪末期的物种灭亡,是由于行星或陨石碰撞地球或者是火山爆发所引来来的在灭绝事件。而这次事件,同时也给新的物种提供了重新生长的机会,同时也为之后的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进化开辟了新的环境。在科学界当中人们大多认同,这一件的物种大灭绝是全球历史上面,从古生代走向中生代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❹ 生物技术未生物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

学技术可以考虑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因为现在人人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告诉我们这个行业的巨大前景,学习这方面的专业将来可从事岗位多,就业薪资高。可选择专业有软件、硬件、网络、设计等等,可以了解后做决定。

❺ 未知生物有那些

世界十大未知生物:(按知名度排名)

  1. 尼斯湖水怪。尼斯湖水怪的传说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1933年,有人在尼斯湖边第一次拍摄到了水怪的照片,但介于当时的科技落后,照片很模糊,只能看到是一个生物。2000年,英国人波拉克再次拍摄到了长达3分钟的尼斯湖水怪的录像。但截至目前为止,仍未能证实尼斯湖水怪是否存在。

  2. 蒙古死亡蠕虫。蒙古死亡蠕虫具体发现时间已经无从考究,只是听蒙古戈壁滩上的游牧民族说过。死亡蠕虫是一种身长2米以上,外形类似蚯蚓的生物,。虽然每个人对死亡蠕虫的外形描述都不太相同,但有一点高度的相似,那就是头部有一张巨大的嘴,能喷射毒液,或释放电流。

  3. 野人。野人传说流传于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神农架野人。神农架野人直到今天为止,也仅有几张模糊的照片,一些脚印和毛发,没有其他相关的资料。

  4. 天蛾人。天蛾人最早被发现于196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据目击者描述,天蛾人外形类似人类,但身后长有一双翅膀。

  5. 桌卡布拉。桌卡布拉是一种吸血的神秘生物,最早被发现于1990年的波多黎各。但是这种生物只有口头描述,从未有过照片或视频等其他资料,因此是否存在还有待考证。

  6. 驴头狼。驴头狼最早被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神农架传说中的生物,传说这种生物头部类似驴,但是却长着狼或狗的身体,并且有多人同时目击到这种生物的出现。有科学家认为这种生物很可能是一种史前动物“沙犷”,沙犷出现于距今300万年前,是马科动物的祖先。

  7. 宁恩。宁恩在2002年在南极被人发现,据目击者描述,这种生物外形类似人类,但只有两条腿,身高超过5米以上。

  8. 河童。河童是流传于中国和日本的一种神秘生物,据古籍记载,河童的外形类似3——4岁的孩子,全身覆盖鳞片,手和脚都是蹼,容貌非常恐怖。河童传说是前世投胎不成的水鬼,只有拉活人下水并将其淹死,就可以让自己获得超生。

  9. 镰鼬。镰鼬是一种日本传说中的生物,镰鼬的外形类似鼬鼠,但双手是两把巨大的镰刀,脚下踩着旋风。

  10. 大海蛇。大海蛇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欧海盗时期,曾经有多个国家的古籍资料和文字记载了大海蛇的存在。但目前大海蛇的资料只有古籍记载,并没有照片或视频可以佐证。

❻ 现在世界上有哪些未知生物,有传闻被证实的有哪些

现在世界上的未知生物有许多,这里介绍一下大脚怪、尼斯湖水怪、雪人、泽西恶魔、蒙古死亡蠕虫,这些未知生物都没有得到证实,依旧是谜题。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未知生物的传说。有些人认为那只是人们的臆想出来的怪物,有些人则认为这些是真实存在的生物,只是未被人类发现。其实仔细去考察,就会发现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未知生物的传说,这很可能源于人类对未知的恐惧。

5.蒙古死亡蠕虫。

死亡蠕虫是一种生存在蒙古荒漠地区的生物。据说它的身形巨大,能够喷射毒液,在沙漠中自由穿行。蒙古人非常相信死亡蠕虫的存在。他们坚称死亡蠕虫会袭击人类,杀死牲畜。有些研究者非常相信这种生物的存在,甚至曾经利用炸药,想要找到这些生物。现在依旧有很多探险队在蒙古沙漠探险,希望找到这些生物。

总的来说,我相信随着人类探索的深入,这些未知生物将会被证实是否存在。

❼ 二叠纪末生物是怎么灭绝的

大约2.5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生命进化史上最可怕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动植物物种被灭绝。对于地球历次灾变中最大的一次,其原因至今仍然悬而未决。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造成这次大灭绝的“主犯”是一次(或相邻的几次)可怕的火山大爆发,它的熔岩覆盖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地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大规模的酸雨。

发生在二叠纪末的这场灾难把地球上的生物群,从海洋中的节肢动物三叶虫到凶猛的陆上食肉爬行动物扫荡了个干干净净,它整个地改变了地球的生命史,导致了大部分生物物种的消失,但也为另一批物种创造了适宜的小生境和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些物种包括接踵而来的中生代恐龙家族。

正如在化石记录中可以见到的那些大灭绝现象一样,二叠纪末期造成的灭绝引发了人们绵延不绝的思索,目的在于找出其真正的原因。但是人们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发生在那么久远以前的事件,很多可用的线索都被后来发生的地质运动破坏掉了。

即使比那晚得多的灭绝事件,包括在6500万年前结束了白垩纪并消灭了恐龙的灭绝事件,其原因也是难以确定的,而且也是引起巨大争议的,因为化石和地质学的证据往往是模棱两可和不连贯的。二叠纪末的大灭绝在年代上比白垩纪的灭绝早三倍,自然更是难以破解的难题了。

但是,这么大规模的灭绝事件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寻找,揭露这次大灭绝的主要或根本原因的重要线索已经出现了。它源于对西伯利亚火成岩的地质构造的研究。这套火成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直径绵延达1050千米,形成了贝加尔湖的边界。火山熔岩的洪流形成了玄武岩的阶段梯状岩石层。

精确的测年学研究证实,广阔的西伯利亚火成岩似乎和二叠纪末的大灭绝是同时发生的,但证明这两者同时发生的有力证据却尚未发现。

生物史上的灭绝程度是用海洋动物科数灭绝的百分比来衡量的,所以更多小分类下的物种遭到减少或灭绝无法计算。海洋生物用作计算单位,是由于海洋沉积物中的化石物证比陆上化石物证保存得远为完整。以生物分类的科为统计单位是由于较大的类目比较容易测定。图中展示的动植物只是在二叠纪大灭绝中最著名的牺牲者

目前,一支跨国科学研究小组已经发现,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极大规模玄武岩的火山喷发是在60万年之内形成的,其开始爆发的时间是在约2.48亿年前。他们的模拟计算还表明,西伯利亚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可能会把巨量的火山灰和烟尘喷射进大气层,从而长期地遮掩阳光,使地球降温,造成极地的冰盖大范围地扩展。

科学研究认为,这个时期可能发生过大规模的、急剧的全球性海平面波动,这种波动会彻底地破坏地球生物,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生存条件,所以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什么二叠纪末大灭绝对海洋生物的毁灭要比陆地生物严重得多。

此外,科学家已经发现,形成了这么大面积及厚层的西伯利亚火成岩的火山喷发一定会把大量的硫酸盐物质转变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硫酸,继而以酸雨(含酸量会相当高)的形式降落到地球上。这种摧残,再加上气候的剧变和生存环境的破坏,终于导致了大量物种的毁灭。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美国科学家与澳大利亚学者联手,选用超灵敏并经过仔细校准过的测量工具和技术来测定古老矿物形成的地质年代。其具体方法是测量矿物中铀和钍放射性衰减机制转变为铅的程度。

一些学者于1988年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他们认为,地球历史上十之八九的大灭绝事件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与当时世界各地的火山熔岩大量出现相伴随的,因而这些灭绝事件可能是火山活动造成的。

热点内容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
什么心理 发布:2025-07-11 11:13:50 浏览:198
天都教育 发布:2025-07-11 09:35:37 浏览:447
厦门在职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1 09:05:50 浏览:694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
初中物理考点 发布:2025-07-11 08:00:56 浏览:539
九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 发布:2025-07-11 07:43:32 浏览:666
七律长征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1 06:31:58 浏览: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