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齐国历史

齐国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21 10:26:52

① 春秋时期齐国历史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当时,“五教”、“六学”是“庠序”的主修课程。“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少年孙武天资聪明,对那些艰涩繁杂的“五教”以及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看三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往往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读,他早已记熟,跑到外面玩去了。有一次,老师以为他贪玩,把他叫回去准备责罚一顿。责罚是要有理由的,老师就把刚刚学过的一段课文向他提问,孙武对答如流。老师找不出责罚的理由,只好作罢。久而久之,老师感觉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赋,将来必成大器。于是教育孙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在“射”、“御”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射”、“御”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射”、“御”的意义。“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逐赛,是国家选将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现自我,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
接下来,老师还重点讲解了齐国自古就有的“尚武”之风。约在夏商之际,或更早一些,齐地的夷人就以善射而闻名遐迩。夷人的“夷”字就是“大”(像正面伸臂的人形)的身上挎着“弓”组成的象形字。神话传说中,东夷的英雄是羿。他用弓箭驯服了十个太阳,同时射瞎了黄河(河伯)的眼睛。他还射死封豕长蛇,并在青丘(古钜淀湖一带)把猛禽“大风”射死,为民除害。人们尊称他为“后羿”。殷商时期,齐地的英雄蜚廉“以才力事殷纣(《史记·秦本记》),一生非战即斗,最后战死在海边上(蜚廉冢在今广饶县城东)。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尚武风俗得以承袭,并发扬光大。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太公受封之日曾得到周王室赋予的征伐特权,可以代表周王室征讨其他国家,齐国推崇尚武习俗便成为必然。据史记载,齐国曾多次对莱、杞、奄、阳、谭等小国用兵。二是齐地有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马的优越地理环境,养马业在诸侯国中捷足先登,这就为军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自桓公时起,齐国就是各诸侯国中马匹最多的国家。桓公时,一次赠予卫国良马就达300匹。孙武家所处的青丘地区,就是齐国的养马基地。
由于受尚武思想的影响,齐国从国君到士兵,莫不以勇武为荣。“射”和“御”,是齐人首练的武技,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齐人向来以“射”术和“御”术的高低为荣辱,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要想出仕入相,为国家重用,首先必须练好这两门科目。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孙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孙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快,孙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没有满足,没有就此止步,依旧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时,孙武心中蒙蒙眬眬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象他的祖父孙书、叔父田穰苴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② 齐国周国历史

550年,正当宇文氏掌权的西魏与高氏掌权的东魏两国互相竞争的情况下。高氏首先有了动作,因为就在前一年,东魏孝静帝预谋推翻权臣高澄,野心家高澄才想有下步动作,却意外被家中厨子兰京杀掉。其二弟高洋见到机会一来,继承高澄的一切,篡孝静帝元善见的皇位,建立北齐,立嫡长子高殷为皇太子。从此就变西魏与北齐两国竞逐北方。这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派大军攻打北齐,路经恒农(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齐军不出,宇文泰只好无功而返。

551年,西魏皇帝元宝炬逝世。太子元钦继位。

553年,西魏权臣宇文泰自请辞相位,引起西魏皇帝元钦的猜忌,臣子元烈请求诛杀宇文泰,宇文泰得知後,处死元烈,元钦很生气,想联合宇文泰的亲信推翻宇文泰,当然,这是笨蛋的举动,宇文泰得知後,废去元钦帝位,另立他弟弟元廓为帝。元廓一即位,改姓拓跋。

556年,宇文泰逝世,嫡子宇文觉继承了宇文泰的位置。不久宇文觉受封周公。

557年,西魏皇帝拓跋廓禅位给宇文觉,宇文觉自称天王,建立北周。但是同年宇文觉病逝,其兄宇文毓继位。

559年,北齐皇帝高洋英年早逝,其长子高殷继位。这年北周皇帝宇文毓称帝。

560年,北周皇帝宇文毓被权臣宇文护毒死,宇文护另立宇文毓的弟弟宇文邕为帝。而北齐皇帝高殷其实做得不错,但最终还是被他的叔叔高演发动政变,而推翻他,高演自己当皇帝。

561年,高演英年早逝,把帝位传给九弟高湛。

565年,昏庸的高湛传位给幼子高纬,自己退位为太上皇,掌有实权。

568年,北齐太上皇高湛去世。高纬亲政。

572年,北周皇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皇帝,杀了权臣宇文护,从此掌握大权。

575年,北周皇帝宇文邕派大军攻打北齐。

577年,北周灭了北齐。

578年,北周皇帝宇文邕攻伐突厥,但未出发就先逝世了,帝位传给暴乱的太子宇文贇。宇文贇一即位就杀了宇文宪。因为宇文贇滥杀大臣之举,引起大臣恐慌。

579年,宇文贇退位给宇文衍,宇文衍改名宇文阐,宇文贇自认天元皇帝,让自己有时间淫乱。

580年,北周天元皇帝宇文贇逝世。众臣推举杨坚为辅政大臣,从此北周由杨坚掌控,成为权臣。

581年,北周皇帝宇文衍禅位给杨坚,建立隋朝。

③ 古代“齐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疆域大致在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和莒国(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杞国、鲁国等国接界。北和燕国接界,西和赵国、卫国接界。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

(3)齐国历史扩展阅读

齐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齐国建立,齐国位于今山东省。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④ 齐国的历史

武王伐纣功臣姜子牙被封在齐国,成为齐国首代国君。
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齐国田氏取代姜氏,建立田齐。
燕国乐毅伐齐,仅剩两城未克,田单用火牛阵打败燕军,再造齐国。
秦始皇灭其他五国时,齐国采取绥靖政策,自食苦果,不免继五国灭亡而灭亡。
详见:齐国词条

望采纳

⑤ 齐国名人故事10个

晏婴使楚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将要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押着的是什么人?”武士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吧。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的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慌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孟尝君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即田文。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达3000余人。秦昭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欲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入秦后,被任为相。后来秦昭王听信谗言 ,囚禁孟尝君并预谋杀害他。孟尝君在门客的协助下 ,逃回齐国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任为齐相。他坚持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国,并发展合纵抗秦的势力。后来遭人诬告而为齐王所怀疑,谢病归老于薛。后因日益骄奢的齐王仍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魏相。他主张联合秦国、赵国与燕国,共同讨伐齐国,使战国形势为之一变。齐王死后,孟尝君返国,中立于各诸侯国之间。 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
全文如下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越石父不领赎身情
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田单复国
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燕国破齐后,形势对燕本十分好。燕昭王北破东胡,开地千里;南败齐,攻占齐国大部领土。齐国军民死守着即墨、莒两城,燕军久攻不下,而燕国却发生大变故。在攻齐后的第五年,燕昭王病死,由太子即位,是为燕惠王。燕惠王的父亲艰辛创业,振兴了燕国,而惠王却是对国事一窍不通,是位良莠不分的公子哥儿。他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到即位当了国王,不以国事为重,而是泄个人私愤,轻易听信齐人的反间计,认为乐毅有反燕的打算,就派骑刧代替乐毅为将。乐毅惧怕回燕被诛,逃到赵国避难。骑刧改变乐毅的作战方针,被即墨守将田单用火牛阵攻破燕军阵营,骑刧战死。燕军主将战死,混乱溃退。田单乘胜追击,陆续收复丧失的70 余城。田单因此被封为安平君①。燕昭王辛苦创下的业绩,就被他的继承人因个人的私怨而丧失。燕国从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只是被动挨打。当然,齐国虽然收复了失地,但国力也从此大损,从东方强国的地位降为二等国家,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了。 乐毅破齐,是战国政治史上一大转折,它使秦、齐并强的局势一变而为秦国独强的局面。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秦国的统一战争。

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 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庄子用这个故事,愿意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
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想想也真是好笑啊,这句成语的出处与现在的解释居然如此不着边啊。呵呵,古人也很有意思。

最多7个了其他的想不出来,希望可以帮到你

⑥ 齐国的历史

翻开春秋战国的史册,齐国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事实上齐国是贯穿整个东周历史的强国,没有哪个国家的影响力能跟齐国相比。论百姓富足程度,齐国是诸国之冠。所以说齐国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超级大国绝对不过分。

翻开齐国的历史,不乏成功和闪光之处。

1,姜子牙立国。姜子牙为齐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的民族政策搞得好,尊重当地居民的习俗,再用周礼予以同化,此后“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使齐国由地薄民寡的一个小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姜氏在齐国世代为王好不兴旺(直到战国)。

2,齐桓公姜小白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管仲进行了四民分业的政治改革,把商人提高到与士、农、工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推行了一系列轻税免税措施和为外地客商修道路、建驿站、免费提供食宿等热情服务措施,齐国才出现了‘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商贾归齐如流水’的经济局面。

3,晏婴执政期,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执政达48年之久。由于他卓越的治国才能,躬身力行的作风,虽遇庸君,但却维持了齐国的一代盛世,史家把他所处的时代与桓公时代并称桓景盛世。晏婴施政坚持了四顶主张:1、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2、赋敛权有无,均贫富,耕者十取一,减轻百姓负担;3、“君商渔盐”,国家努力发挥地利优势,搞活流通,增强国力;4、弛严刑苛法,尚仁治并辅以法。

4,田(陈)氏代齐。春秋战国时期,田氏即为陈氏。如春秋时齐国大臣田成子即为陈成子。后来田和取代「姜」 氏政权,历史上称为「田氏代齐」。又,战国时哲学家田骈,亦称陈骈。据《史记.田完世家》 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初胡公满受封於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十世孙陈历公,生子名完,字敬仲。当时太子御寇被陈宣公所杀,敬仲畏惧祸及自身,遂逃奔到齐国,食采於田,改称田氏。

5,齐威王称霸战国。这是齐国在战国时期最强的时期。有名将名相的辅佐。而齐威王求贤若渴。《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的就是齐威王。齐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6,田单复国。火牛阵的故事就不多说了。虽然复国,经过这一折腾,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力量争霸了。[/color]

[color=#DC143C]但是,齐国作为一个长期强盛的国家,最后非但没有统一中国,却亡于人手,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以为至少有下面几个原因。

1,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连续的国策,政策摇摆不定。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姜氏齐国还是战国时期的陈氏齐国都缺乏战略眼光,政策没有连续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视礼仪法制,到晏婴时期又放弃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战国时期表现得更差,今天合纵,明天连横,堂堂大国却被张仪、苏秦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

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坚持以法治国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国策上,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逐步并西蜀吞巴郡,远交近攻,连横诸国,各个击破。

2,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国策。国君的所谓雄心壮志只满足于称霸,即使后世君主亦不过想恢复桓公的功业。这跟秦国横扫六合的壮志不可同日而语。齐国可以统一的时期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是,齐桓公时期,一个是齐威王时期,但由于战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 齐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当王。而齐威王当个霸主就满足了。

3,光富国不强兵,不重视兵家。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齐国人,在齐国却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吴国去求官。在最强的齐桓公时期,面对对咄咄逼人的楚国居然不敢一战!也许这是对的,战则必败。齐国最常攻打的国家是鲁国,却一败再败。当时还是管仲执政期。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将,在长勺却没打过曹刿。而齐威王打败魏国就满足了,可惜了名将孙膑。齐国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除了跟魏国的战争和以后的火牛阵外,几乎乏善可陈。

4,任由大国崛起,没有采用遏制大国的战略。齐桓公时,楚国已经有崛起的苗头,对于这样的强国不加以遏制,任由强大,不利于国家利益。以后还有晋国、秦国,翻开春秋历史,象吴国、越国这样的小国都能称霸,作为传统强国,齐国难辞其咎。

5,排外。外国人很难在齐国当大官。这也导致真正的贤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观秦国,几朝相国都是外国人。所以造就了强秦。在齐威王死后,秦国的国力就超过了齐国。

6,声色犬马,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思想。前辈们打下的基础这么好,所以齐国很富裕,也所以齐国人都不想打仗,没有尚武精神。齐国一直在吃老本,而对其于五国根本就不关心。秦国远交近攻,交的是谁呢——齐国。反正秦国那么远,他打谁也打不到我,他跟我贸易,我乐得赚钱。至于你们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心态断送了齐人的前程。

7,骄傲自大,自毁前程。齐威王的积蓄败在苏秦手里。齐国灭燕国惹下了祸胎,此后齐闵王狂妄自大自称东帝,齐又在苏秦的怂恿下打这个打那个(还是没有清晰的国策),把六国都得罪了,合纵本来是为了对付秦国。最后秦国加入了合纵,矛头一转对付齐国,酿成五国联军攻击齐国的惨剧。几乎被灭了国,国力从此不复昔日盛况。另外,齐国跟秦国不同。秦国地势险要,联军最强大的时候不过攻下了一个函谷关。齐国就不同了,全是平原,无险可守,五国一攻就跨了。

齐文化本来不下于楚文化。后来却远不如楚文化的影响。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尚武精神,国策摇摆不定最终灭于人手。呜呼哀哉!后世治国当以齐国为戒!

⑦ 齐国历史有名人物有哪些

1、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时代国力富庶强盛,当时的人们为更好的纪念太公望的美誉,传承姜太公餐饮文化,并深得传统历史名吃“太公望红焖鸡”的精髓,把主料鸡内杂与太公望膳食古方中的辅料,完美结合,创制出了“卤煮鸡杂”这道历史名吃,至今依然传承在日照市安氏一派。

2、高湛

高湛,即北齐武成帝,小字步落稽,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九子,北齐第四任皇帝,太宁元年到河清四年在位。

河清元年(562年)二月,高湛将迎立他有大功的族叔祖平秦王高归彦外放为冀州刺史。高归彦到了冀州心不自安,于同年七月在冀州起兵谋反。高湛命大司马段韶、司空娄睿讨伐并擒获高归彦。七月二十七日,在邺城都市诛杀高归彦及他的三个儿子和二十多个党徒。

3、乐毅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

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4、田单

田单,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今山东临淄市)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初任市掾,管理临淄市场秩序。乐毅率领五国军队,攻打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

5、姜子牙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纵观姜子牙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⑧ 关于齐国的历史!

电视剧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就会对真实历史进行润色和修改。既然这样,又怎么要求他们一样?
高纬是同一个高纬,但是故事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康熙,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康熙还是康熙。想要了解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要以真实历史为主,不能把影视剧当真。
不过真实历史比较鼓噪无聊,所以一般人也不需要太了解。

⑨ 关于齐国的历史故事

孙膑的故事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生於阿鄄一带,曾和魏国将军宠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在出外活动。

指导田忌赛马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裏会见了使臣。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他对田忌说:“将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麼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桂陵之战
西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於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那麼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马陵之战
西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齐国管仲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君齐襄公被人杀死,他的弟弟小白在鲍叔牙的护卫下,从莒国赶回齐国争做国君,路上遭到管仲的拦截。管仲一箭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装作中箭,悄悄进入了齐都,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管促又叫管夷吾,齐国颍上人,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早年生活贫困,做过买卖,在周游各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后来公子纠的门下。鲍叔牙是管仲的挚友,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久闻管仲的才能超人,竞不顾“一箭之仇”,诚心诚意地委任管仲为相,尊称他为仲父,放手让他治理齐国。
管仲在齐国实行了许多改革。他在部分地区废除了按夫征粮的税法,改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徭役,不准掠夺家畜。他鼓励开垦土地,煮盐、冶铁,铸造货币,调剂物价。在行政上,他把齐国的士、农、工、商按地区编制起来,分为21个乡,工商6个乡,士农15个乡,便于管理。同时,他又按5家一轨,5乡一军,把服兵役的15个士农乡组成三军,每军1万人,寓兵于民,兵民合一,增强了战斗力。因此,齐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管仲看到周天子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着一些小国的安全,就辅助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在列国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死后,齐桓公的霸业也逐渐衰落。

也不知道够不够,

⑩ 中国历史上齐国皇帝列表

齐(479-502年),共24年,历7帝。
因皇帝姓萧,为与我国古时齐国相区别,今人称之为“萧齐”。
开国皇帝 (高帝)萧道成(字绍伯,小字头将。原宋朝臣)
【年号】建元(479年四月~482年)
【生卒】(刘)宋朝元嘉四年(427)~(萧)齐建元四年(482)三月,终56岁。葬泰安陵。
【在位】479~终,共4年。

【早年】高七尺五寸,鳞文遍体,出身名门,父亲萧承之为(刘)宋时的右军将军。萧道成从小随父从军,后随雍州刺史萧思话镇守襄阳,初为左军中兵参军,立有战功。(宋明帝)刘彧时为右军将军,后加辅国将军,南征北战功劳大大的有。

后有流言他要当皇帝,明帝也猜忌,就派冠军将军吴喜给萧道成赐酒试探,萧着军装出门迎,但见酒害怕不敢喝要逃。吴喜与萧道成曾为战友,关系不错,就将实情告诉了他,萧道成才放心喝下。明帝这才放心(实际上他根本就是派错人了)。

(宋明帝)刘彧驾崩后萧道成以右卫将军领卫尉的名衔与其他数位大臣受遗诏掌机要。倒霉孩子刘昱即位后,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叛变,为萧道成所平定,权势日隆,477年刘昱因暴虐为臣下所杀,萧道成迎立刘准为帝(顺帝),独揽朝政。公元479年,萧道成篡宋位称帝,国号“齐”,宋亡。

【为帝】高帝性情很宽厚,常与臣下像朋友般下棋,一下就是很多局,自己棋走错了想回棋对方不让他也不生气。在位期间勤于政务,下令全国上下不得奢侈,让全国人民以自己为榜样,移风易俗、艰苦朴素。他的个人生活确实很节俭,身上没有值钱的配饰,如果有就叫人砸烂。后宫的器物装饰等连铜都不用,全都改为铁。他的目标是在位时要把黄金与土同价(这才叫视金钱为粪土)。遗诏里还不忘提节俭。

不喜怒形于色,有四海之心,博学善文,书法和围棋也很好,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只是命短在皇帝的岗位上没干上几年就死了。

【传位】长子萧赜
【谥号】高皇帝

第二位皇帝 (武帝)萧赜(高帝萧道成长子),“赜”读zé。
【年号】永明(483~493年)
【生卒】440~493年,终54岁,葬于景安陵。
【在位】482~终。
【生平】武帝是一位好皇帝,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水雨频降,潮流荐满,二岸居民,多所淹渍。遣中书舍人与两县官长优量赈恤。”

第二年,他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要加以赈济。他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在位第四年,下诏:“扬、南徐二州,今年户租三分二取见布,一分取钱。来岁以后,远近诸州输钱处,并减布直,匹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

武帝还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的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武帝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他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

武帝时还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高、武父子二帝的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

武帝对于其后事的安排也非常简朴,不让后人大操大办:只可穿着普通衣物,不得用宝物下葬。不准杀生祭祀,灵前只可摆放面食、茶饮、菜果等物。修建陵墓不得扰民。做为一个帝王能有这样的觉悟那是相当难得的。

【传位】长孙萧昭业(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
【谥号】武皇帝
第三位皇帝 (郁陵王)萧昭业(武帝萧赜长孙、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
【年号】隆昌(494年正月~七月)
【生卒】473~494年
【在位】493~终。

【生平】即位后由(竟陵王)萧子良与(西昌侯)萧鸾辅政。即位后滥发赏赐,生活十分浪费奢侈,毫无一国之君的姿态,朝政都由(西昌侯)萧鸾处理。最后萧鸾派兵进宫将其弑杀并废其为郁林王。

【传位】被杀后,二弟萧昭文被立为帝。
【谥号】无
第四位皇帝 (海陵王)萧昭文(文惠太子萧长懋二子)
【年号】延兴(494年七月~十月)
【生卒】480~494年,终15岁。
【在位】494年,共4个月。

【生平】也没什么可多说的,又一个小孩皇帝。政事完全由(西昌侯)萧鸾把持。十月被萧鸾废黜为海陵王,次月被杀。

【传位】表叔(西昌侯)萧鸾弑侄篡位。
【谥号】无
第五位皇帝 (明帝)萧鸾(始安王萧道生子、高帝萧道成侄)
【年号】建武(494年十月~498年四月)、永泰(498年四月~十二月)
【生卒】452~498年,葬于兴安陵。
【在位】494~498年,共5年。

【生平】自小父母双亡,由叔萧道成抚养,并视其为亲生子。顺帝时,萧鸾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高帝)萧道成时任西昌候、郢州刺史,(武帝)萧赜时升任侍中,领骁骑将军。武帝死时,以萧鸾为辅政,辅佐(郁陵王)萧昭业。

自从文惠太子萧长懋于493年死后,萧鸾便有争夺帝位之心。494年,萧鸾废杀(郁陵王)萧昭业,改立其弟萧昭文为帝。不久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改来改去,还是自己当皇帝比较过瘾)。即位后压制宗室力量,并设立典签监视诸王,期间屠杀宗室,高、武二帝的子孙都被诛灭。长期深居简出,要求节俭,停止各地向中央的进献,并且停止不少工程。

【传位】二子(东昏侯)萧宝卷。
【谥号】明皇帝
第六位皇帝 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明帝萧鸾二子)
【年号】永元(499~501年三月)
【生卒】483~501年
【在位】498~终。

【生平】是一位昏庸荒淫的皇帝。年少时不喜读书,以捕老鼠为乐。性格内向,很少说话,即位后,不喜欢跟大臣接触,常出宫闲逛,每次出游都一定要拆毁民居、驱逐居民。兴建仙华、神仙、玉寿诸殿,且大量赏赐臣下,造成国家的财政困难。杀害了顾命大臣右仆射江祐、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领军将军刘喧等不少大臣。导致发生(始安王)萧遥光、太尉陈显达与将军崔景慧先后起兵叛乱,但都兵败被杀。

叛乱平定后更加昏暴,除了与潘玉奴、宦官梅虫儿等人日夜玩乐之外,还派人毒杀平定叛乱最力的尚书仆射萧懿,结果导致萧懿之弟萧衍发兵进攻建康,改立(南康王)萧宝融于江陵称帝。萧宝卷就在萧衍发兵进攻建康的动乱中,被将军王珍国所杀。之后被废为涪陵王,萧衍将其降为东昏侯。
【继任】被杀后,其八弟萧宝融即位。
末代皇帝 (和帝)萧宝融(明帝萧鸾八子)
【年号】中兴(501年三月~502年三月)
【生卒】488~502年
【在位】501~502年,共2年。

【生平】501年三月,萧衍发兵攻打萧宝卷,并立萧宝融为帝。萧衍进入建康后,便将其于502年接入。同年,萧衍被封为梁王,不久(梁王)萧衍以他的名义杀害(湘东王)萧宝晊兄弟,后来又杀掉(明帝)萧鸾其他的儿子。不久,萧衍逼其禅位,齐朝灭亡。后被封为巴陵王,在姑孰建立宫室供其居住,不久终被(梁武帝)萧衍所杀。

齐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齐王主要分为姜齐和田齐。姜齐即周国著名的丞相姜尚姜太公所创立,田齐即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
姜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姜尚,字望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丁公 姜伋 (一说姜及)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乙公 姜得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癸公 姜慈母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哀公 姜不辰 (一说姜不臣)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胡公 姜静 前年—前年 在位24年
齐献公 姜山 前年—前年 在位9年
齐武公 姜寿 前年—前年 在位26年
齐厉公 姜无忌 前年—前年 在位1年
齐文公 姜赤 前年—前年 在位12年
齐成公 姜脱 (一说姜说) 前年—前年 在位9年
齐前庄公 姜购 前年—前年 在位64年
齐厘公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前废公 姜无知(公孙无知)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在位10年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平公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91年 在位14年

热点内容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
什么心理 发布:2025-07-11 11:13:50 浏览:198
天都教育 发布:2025-07-11 09:35:37 浏览:447
厦门在职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1 09:05:50 浏览:694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
初中物理考点 发布:2025-07-11 08:00:56 浏览:539
九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 发布:2025-07-11 07:43:32 浏览:666
七律长征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1 06:31:58 浏览: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