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月考试卷
A. 八年级下册物理试卷(3月份月考)
八年级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教室里装有多盏电灯,上晚自习时,每多开一盏灯,则:( )
A 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 B 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
C 总电压不变,总电阻不变 D 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减小
2、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 。对电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当电压增大时,电阻也增大 B.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
C.当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D.电阻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3、在某电路中,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此可知,两灯的连接方式是( )
A.一定是串联的 B.一定是并联的
C.串联、并联都有可能 D.串联、并联都不可能
4、一根铜导线和一根镍铬合金线,它们的长短、粗细都相等。把它们串联到电路中则( )
A.两根导线两端电压相等,铜导线电流大
B.两根导线两端电压、电流分别相等
C.铜导线两端电压小,铜导线电流小
D.铜导线两端电压小,通过两根导线的电流相等
5、如图2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均指在刻度盘正中央,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R1的电流小于通过R2的电流
B.R1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相等
C.R1电阻值小于R2电阻值
D.R1 与R2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6、如图3所示电路,电压表V1和V2完全相同,都有3伏和15伏两个量程,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则( )
A.R1:R2 = 1:4 B.R1:R2 = 4:1
C.R1:R2 = 1:5 D.R1:R2 = 5:1
7、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假如科学家已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你认为它可作下列哪种用途( )
A、自炽灯泡的灯丝 B、电炉中的电阻丝 C、保险丝 D、远距离输电线
8、如图7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U相同,R1<R2,电路的总电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乙丙 D、丙乙甲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9、两节新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为_______V,并联后的电压为_______V。
10、两电阻串联在20V的电路中,R1两端电压是5V,R2阻值是15Ω,R1的阻值是_______Ω。
11、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灯泡L1的亮度将_______,灯泡L2的亮度将_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2、如图5所示电路中,AB两端电压U=8V,且保持不变,如果R2两端电压U2=2V,R1=12Ω,那么通过R1的电流是_______A。若要通过它的电流为0.4A,必须把AB两端电压调到________V。
13、一个导体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3A,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Ω, 导体两端电压为3V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_______A, 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
14、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用U1、U2表示,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用I1、I2表示,已知,R1>R2, 则I1_______I2 , U1
B. 八年级物理月考试卷
八年抄级下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 .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时,正确的是( ) A.尽可能选择大一些的量程 B.试触大量程接线柱时发现指针偏转很小。
C. 跪求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何庄中学物理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 (每空2分 计62分)
1.一束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则反射角为_______
2.如图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3.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则迎着月光走,地上_______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_______处是水。(填 ‘亮’或‘暗’)
4.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5.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6.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有关.当声源的________越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7.“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8.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
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________.
1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____做单位。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___dB.
12.“无声手枪”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13. 人们把高于____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Hz。
14.回声是由于声音的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某同学面对高墙后退,边退边向高墙喊话,这时人离墙的距离至少是______________m
15.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二.选择题。(只选一个 计28分)
1.物体在1秒钟里振动的次数叫( )
A.频率 B.周期 C.速度 D.振幅
2.拿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只装水,一只是空的,用一把小勺敲击它们,哪个发声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小.( )
A.空杯 B.盛水杯 C.一样 D.无法比较
3.“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论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太小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按电子琴的不同键位所发声音不同,主要是声音的频率不同
B.人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小,这是因为响度变小的原因
C.只有两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辩它们
5.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是( )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
6.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
8. 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都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旁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D.漫反射不遵从反射定律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时,常提到的“三点一线” B.黑板上笔直的粉笔线
C.夏天树阴下的圆光斑 D.月食的形成
10.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11.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大约是: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12.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13.百米赛场上,如果计时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所测到的运动员成绩比实际成绩要:
A.完全一样 B.好一些 C.差一些 D.无法判断
14.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
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狗猫的听觉有问题
三、实验题
1. 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践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3分)
(2)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举2例) (3分)
四、计算题 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巳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 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4分)
D.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例题,有答案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
学生发展性目标评价《物理》
___班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A、小红的身高1.65___cm_______,B、一袋大米质量为50__kg________,
C、半场足球赛时间45___min_____,D、一间教室高约3__m________。
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太阳光大约以8_才能传到地球,太阳距地球约为______,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__慢_____。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______产生的,笛子是由管内__空气柱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月球上宇航员交谈用无线电这是因为__真空____不能传声。
4、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是__________ 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___的。若小船的速度是2米/秒,经过10秒钟小船驶过了_____米。
5、某同学已经测得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_,合______Km/h,她家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应提前______min从家出发。
6、甲、乙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
7、A、B两地相距32m,有一物体从A地做变速运动到B,从A运动到途中C时,所用时间是4s,在此处停留1s后,继续运动到B,所用时间是3s,那么物体从A到B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
8、明静的夜晚,水井中出现了月亮,顽皮的小猴倒挂成一串想将月亮打捞上来,无论怎样都不能捞上,小猴一急,一只小猴掉入井中,糟了!月亮没有了。井中的月亮是____成像,月亮不见了是平静的水面被打破发生了______的原因。
9、太阳光是由红、橙、……____种颜色组成的,彩电的画面是由________三色光合成的。
10、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透镜,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晶状体病变,人们会看不清物体,若像成在视网膜前就配带____镜矫正。
11、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凸透镜的____以内。
12、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______。生活中的摩擦力、重力、拉力、压力、电荷间的吸引力属于这种力的是______。
13、右图是“龟兔赛跑”的情形,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4、人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人是____物体,墙是_____物体,人反而会后退,这是因为_______,墙同时会给_____一个力,这个力使人后退。
二、单选题(每空3分,共30分)
1、“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邓小平 D、毛泽东
2、你身体上接近50mm的长度是( )
A、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长度 C、肩膀的宽度 D、头发丝的直径
3、桥头有如图3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走过150N的车不能通过
B、允许通过的阳重车是147
C、桥的质量是15t
D、桥长为15m
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在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车喇叭禁鸣
5、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
A、比她大的实像 B、比她小的实像
C、比她小的虚像 D、与她等大的虚像
6、关于光的反射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面一定不发生反射
B、一条入射光线在某一界面上有几条反射光线
C、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7、下列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
A、放大镜__B、照相机__C、平面镜___D、幻灯机
8、一只弹簧原长10cm,挂100N砝码时,弹簧变为12cm,如再加挂200N砝码时,弹簧的长度变为_
A、16cm____B、6cm___C、14cm_____D、19cm
9、下列事例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提高物体的运动速度__B、紧急刹车时使劲踩刹车
C、在行李箱上装小轮___D、举重运动员举杠铃前涂上镁粉
10、若不放空气阻力,从手中抛出的石子在空中受到
A、重力和手的推力__B、重力
C、重力和地球的吸引力__D、向前的冲力
三、做图题(9分)
1、、完成下图所示的光路图,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如下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
3、如上右图,重4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的示意图画出该物体所受力
四、实验题(9分)
1、(3分)某同学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取得如下的数据。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5cm 5cm
10cm 10cm
15cm 15cm
从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补齐下面探究报告中所缺少的内容。
⑴探究问题: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⑵猜想(请你对探究问题作出猜想):(1’)
⑶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如图11所示):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
图 11
主要实验步骤:(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
⑷实验结论:1’
五、计算题(7分)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码
川F-71238
日期 05-09-28
上车 10∶00
下车 10∶05
单价 2.00元
里程 6.0km
金额 16.00元
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E.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
是C哇,,
考虑反射角、入射角和平面的反光问题,
如果在C右侧的话,右手写字会遮着一部分的,
至于A、B ,应该不对的
F. 急需初二第1次月考物理试卷题,附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试题(第1~4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关于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也可以是正立的
B.虚像也可以是倒立的
C.在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都是实像
D.虚像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5.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 )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6.崔彦同学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7.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则此温度下的的萘(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的材料是铜,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0.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凝华的是( )
A.春天湖面上的冰解冻
B.冬天的早晨,在枯树枝上常有霜
C.江河,湖面上常见大雾
D.夏天的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
1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 )
A.4cm
B.8cm
C.10cm
D.18cm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雾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的办法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17.将一只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比水先沸腾
B.酒精和水同时沸腾
C.水比酒精先沸腾
D.液体沸腾时温度升高
18.夏天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围,希望牛奶不至于很快升温而变质,从物理角度讲( )
A.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湿毛巾和牛奶的湿度相同,对牛奶温度变化毫无影响
B.由于湿毛巾把牛奶包住反而使牛奶散热困难,加速了牛奶的变质
C.由于毛巾是湿的,毛巾中的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蒸发时吸热,固可使牛奶的温度下降,牛奶不至于很快变质
D.这种做法不只为了降温保质,而是为了防止细菌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9.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现象制成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一点,这个点叫透镜的________,这个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_______。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0.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银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__________(填“大”或“小”)
2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
2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cm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25.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26.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7.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其主要部件是镜头,它是_____镜,是利用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原理工作的,因此被拍摄物体从很远处向照相机镜头靠近时,像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镜头和像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28.某物质从40°C开始融化,直到50°C还未融化完,则此物质一定是 。
29.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的变成______。它的温度却保持______。
30.将烧红的铁件放到冷水中淬火,此时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白气,这其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先后顺序回答)
31.在下列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发生_______急速吸热变为干冰的蒸气:使空气温度急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变为小冰粒,或水蒸气遇冷发生 变为小水珠,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下落过程中冰粒又_________变成水滴:水滴降落形成了雨。
四、实验题(22分)
34.现有一块透镜,不用手摸,请你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来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2分) 。
方法二:(2分) 。
3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刚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他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9
10
11
12
13
14
15
水温/°C
…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2)小刚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
3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仪器有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______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的中心大致在 。
(4)若透镜的焦距是15cm,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40cm,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像。
37.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G. 初二物理上册月考试题 急~~~~~~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用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音,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 )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真空中
3、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
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 )
A.保持声音的音调 B. 保持声音的音色
C. 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8、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9、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者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10、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响声。
1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 、 、 ;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高,音调越 。
13、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 的叫声的音调高, 的叫声的响度大。
14、物理学上把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15、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要能区别自己的喊声和回声,你至少要离峭壁 米。
17、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
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
19、有一木头锤子轻轻的敲击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调、响度中,发生变化的是 ;不发生变化的是 。
20、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不开,不开!”,小兔子能听到狼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在
和 中传播,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兔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狼和兔妈妈的 不同。
三、实验题(共12分)
21、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此现象说明 ;
塑料球的作用是 。(6分)
22、(6分)如图2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四、计算题(本题6分)
23、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
五、综合能力题(21分)
24、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发声频率范围(HZ) 听觉频率范围(HZ) 发声频率范围(HZ) 听觉频率范围(HZ)
人 85~1100 20~20000 蝙蝠 10000~120000 1000~120000
狗 452~1800 15~50000 海豚 7000~12000 150~150000
猫 760~1500 60~65000
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写出两点,意思不可类似)(5分)
25、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5分)
26、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5分)
27、夜间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第一个同学起身关上窗户,第二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而第三位同学起身到对面去交涉,
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个同学是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减弱噪声的?(6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D C B C A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21、塑料球被弹开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扩大音叉的振动 。
22、慢 ;高 ;快 ;低 。振动的快慢(频率)
四、计算题(本题6分,)
23、解:∵t=0.8s÷2=0.4s ,V=340m/s
∴S=Vt=340m/s×0.4s=136m
答: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136m。
24、
(1) 不同动物发声的频率不同 ;
(2) 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不同。
25、答:我觉得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因太空中没有任何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不能听到炸毁声 。
26、答:自己听觉得和放出的声音不一样,别的同学听,认为和放出的声音一样,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录音带时,缺少骨传声的一个途径,所以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别的同学不管听你朗读或听你朗读的磁带,传声途径都是空气,故不存在差异。
27、答:第一个同学采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阻断噪声的传播)
第二个同学采取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三个同学采取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