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池州历史

池州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21 13:39:38

㈠ 滁州市和池州市在中国历史上谁早

这个要去查一查历史资料了吧

㈡ 关于池州的一些历史

池州是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
早在约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辛勤耕作。1977年和1983年先后在贵池灌口乡古石城旧址和里山乡红旗村出 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兵器、钱范、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这些青铜器玲珑别致,铸造精美,具有长江流域的独特风格,说明当时这里的人民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
永泰元年(765),唐王朝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复置池州,移治于今池州城,以便“扼控大江”。开成、会昌年间(836--841),池州刺史在城东南湖中筑翠微堤,开始了城内的建设。明正统十年(1440),知府何绍正费银33000两,修筑府城(旧府址在元伯颜下江南时毁于兵火)。新城将近10里,开有6门,其中九华门楼3层,高6级,宏伟壮观。后来知府陆岗、钱槚相继建造百牙塔、清溪塔。双塔凌云对峙,仿佛府城卫士,城墙巍然屹立,犹如天然屏障。新府城充分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唐代以后,池州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茶、麻、桑等作为传统经济作物,不断发挥其优势,手工业产品也逐渐崭露头角,池州白麻纸在唐代被列为土产贡品。宋时,这里生产的纸质量较高,《东坡志林》上将“池纸”与“宣墨”并称。印刷业也很发达,刻有《昭明文选》、《朱子语录》等。近年在山西祁县发现南宋绍兴二年(1229)池州所刻朱寂《昌黎先生集考据》,印刷精美,为名贵善本。清代,建德县盛产绿茶,名曰“朱兰茶”,又名“千两茶”,享有盛名。清光绪元年(1875)。歙县人余干臣在尧渡街创办“红茶庄”,试制功夫红茶获得成功。数年后,余干臣将其经商中心移至祁门,故名曰“祁红”,饮誉海内外。民国年间,今东至县徐村竹编工艺品制作精美,曾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览,为祖函赢得了荣誉。
池州人民不仅勤于耕作,而且敢于斗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南宋末年,池州是抗元重地,池州知州赵昂发,为抗击元朝伯颜大军,率领军民,奋力守城,城破之后,全家自尽,后人为其立祠。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池州人民拥护太平军,与之协同作战,屡次击败清军,太平军曾在池州建立农民政权。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池)秋(浦)东(流)地区,发生了三次农民武装暴动:
1932年9-10月间,中共秋浦县委在贵秋边区发动和组织农民暴动,由于泄露机密而未成功。
1935年1月,中共贵秋东中心县委以贵池郑家村为中心,领导农民武装暴动,历时9天, 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而失败。
同年9月,中共江南特委以高山为中心地带,领导了贵秋东地区的第三次农民暴动。江南特委在红军独立团的有力配合下,从7月开始,举办培训班,培训党的干部、积极分子和妇女干部,召开干部会、代表会和群众大会,宣传和发动群众,组织暴动队伍。中秋节这天,秋浦北山欧村2000多农民群众,携带土枪、刀、矛、叉、棍等武器,进行示威游行,附近地区农民群众纷纷响应。一天之内,以高山为中心,东起贵池狮茅岭,西至东流白水张家,南起秋浦鸡头岭,北达贵池鸡公岗的广阔地区,5万暴动群众,没收土豪劣绅财产,捕捉顽固分子,处决罪大恶极的反动地主。贵秋东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和地主武装被摧毁。暴动胜利后,成立了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及特区总工会、妇女会、青年团、互救会,领导人民巩固胜利成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池州人民为赶走侵略者,打倒反动派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战,,涌现出许多思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业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1949年4月,池州全境解放,人民当家作主,池州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㈢ 池州历史上的地震知多少

放心 池州在九华佛地 不会有灾难性的地震发生的

㈣ 历史上著名的池州事件,是如何发生并造成哪些结果

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因东王杨秀清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经常借助“天父下凡”开欺负同僚,乃至天王都被威胁杖责。为此,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等便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东王,组成战略同盟,共进退,“北与翼密,诛杀东王及兄弟仨,原清、辅清,其余皆不得多杀”。可惜,洪、韦、石等三人同盟并不牢固,洪秀全玩“借刀杀人”,未能在事变爆发时出来颁布诏书,承认事变合法性。如此一来,本是奉诏勤王的韦昌辉却成了“乱臣贼子”。盟友石达开先是躲在武昌不回,后则斥责自己滥杀,北王处境被动,只能一杀到底,最终将自家性命赔了进去。天京事变爆发,2万余精锐死于内斗,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这锅,北王韦昌辉是背定了。但是,天京事变并未结束,而是延续到1859年之“池州事变”,兄弟之间再次反目成仇,造成之后果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1859年“池州事变”爆发,韦俊、陈玉成、杨辅清等反目成仇;这是天京事变之尾声,是兄弟之间继续自相残杀之悲剧。究其原因,天王洪秀全不能主持公道,稳定人心,搞好内部团结是关键;陈玉成、杨辅清等同僚咄咄逼人,公报私仇,不顾全大局是其次。如此,太平天国乱成一锅粥,只能走向灭亡。

㈤ 池州的历史沿革

夏商王朝时期,区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九州,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区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
西汉时,区境大部初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阳郡,今贵池市、青阳县、石埭县以及东至县的大部地区均属丹阳郡。区境西南部——今东至县——部分,属豫鄣郡鄱阳县地。
东汉至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
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豫鄣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
南朝(宋),先属扬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属宣城郡、淮南郡地。
南齐,属南豫州宣城郡地。
梁,属扬州宣城郡、南陵郡地。
陈,属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
隋,隋开皇三年(583)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隋代,池州先后属宣州、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627)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州治从石城迁至鱼贵口(今池州专署驻地)。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池阳郡,宋《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皆言因唐之旧,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阳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间也。”
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二年(938),改池州为康化军。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997)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
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国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民国17年废芜湖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932)至38年,设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贵池县,直隶安徽省。
1949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复设池州专区,直属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并入安庆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
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风景区和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㈥ 池州的名人

1、梁红玉 (南宋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2、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3、许世英,安徽省至德县(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人。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1897)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4、周馥,安徽至德(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人,周馥初为李鸿章文牍,在北洋海军、武备学堂、天津电报局及开平煤矿创办过程中均有作为,是后期洋务运动实际上的操盘手。

5、姚依林,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曾用姚克广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㈦ 池州历史上有哪些人文,典故

1、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指的就是池州的杏花村呀。
2、陶渊明曾两次驻足这里,留下了 钱溪赋诗和东流艺菊的千古佳话。

钱溪,即今池洲市贵池区的梅梗,古时又称梅根冶,是长江南岸的一个著名港口,南来北往 的各种物资都通过这里向各处转运,长江中航运的船只,夜间也大多在这里的港湾停泊。陶 渊明在担任刘敬宣的建威参军时,受刘敬宣派遣,于晋安帝义熙元年三月,送表进京庆贺晋 安帝复位时,曾停船钱溪,在江边港口宿了一夜。二十多年前,陶渊明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 广陵的途中,也曾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次船停钱溪时,太阳才刚刚落山,四周 是雾蒙蒙的一片,岸边树木葱葱,合抱的江枫翠柳,笔直地向远方伸展而去。渊明信步走上 江岸,只见梅梗集上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出现了点点灯光,田野路上牧童们的悠扬歌声也逐 渐稀疏下来,到处是一片和谐静谧的气氛。这情这景,撩拨起了陶渊明对自由宁静的田园生 活的怀念,对勾心斗角、充满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勤劳质朴的上京里的乡邻们的 深情记忆,对温柔敦厚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无限眷恋。

回到船舱之后,外面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雨打船蓬,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似催眠曲一样 ,使渊明很快进入了梦乡。当他一觉醒来,整个江面又沐浴在初升旭日的金色光辉之中,经 过夜雨浸润洗涤的江岸上的芳草、野花和高大挺拨的江枫翠柳,越发显得鲜嫩娇艳,东南几 十里处的九子山(即九华山)的群峰一片烟雾缭绕,在熹微的晨光中隐隐约约地显露出神奇色 彩,不远处的山道上,出现了倒骑牛背横吹笛的牧童,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激荡着渊明的心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了《乙己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娇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谆哉宜霜柏。
3、苏轼也曾经三访池州
苏轼第一次来池州是在元丰二年(1079)三、四月间。这年3月苏轼由徐州授湖州知州,应隐居在太平州(今当涂)的好友郭祥正之邀请,改道至当涂。奇巧的是,苏轼弟子黄庭坚从南昌泛舟东下,在铜陵遇风受阻泊岸,闻说苏轼来当涂,便星夜赶去相会。三子先瞻仰李白在当涂采石矶、青山等胜迹,后溯江而上,游览李白在铜陵的胜迹,宿食于已故北宋林学家陈翥(982-1061)的从叔陈陟位于县治旁的私人别墅陈公园。陈翥既是著名林学家,著有世界上最早的林业著作《桐谱》,又是才气十足的诗人,传存的诗文著作达26部。他博综经史,抱德怀才,甘隐丘林岩穴。苏轼、黄庭坚对陈翥的才智和品行都很仰慕,对陈公园的环境格外欣赏。乐天派的苏轼,外任后虽说不上仕途坦荡,官运亨通,却也还顺风顺水,何曾想到大难即将临头。所以在当涂、铜陵之日乐以忘忧。写了《题陈公园·内有二池》:“南北山光照绿波,濯缨洗身不须多;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苏轼在铜陵与郭黄二人寻幽访胜、欢娱酬唱数日后,便依依相别,于四月中旬赴湖州任上。然而任职不到四个月即以“谤讪朝廷”罪被押解京都,下刑部大狱。虽九死一生,却被贬谪黄州当了整整4年的“劳改犯”。卸妆油哪个好润肤乳排行榜
苏轼第二次来池州是在元丰七年(1084)7月上旬。这次是因神宗出手札命他移官汝州团练副使。苏轼4月离开黄州,先游庐山,转道筠州,又赴饶州,前后三个月。其间他书信黄廷坚、郭祥正告之日后的行程以及相会的地点。这期间,黄庭坚从江西泰和调监德州(今山东德平)由南昌到太平州,居住陈公园。郭祥正因事以汀州通判、奉议郎停职乡居。苏轼便乘舟先往铜陵与黄庭坚相会。后郭祥正也闻讯赶来。苏轼心情舒畅,再题诗《陈公园》“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莫言叠石小风景,卷篇看尽铜官山”。三人由铜陵结伴溯江而上漫游秋浦,跋山涉水到秋浦南部怀陶里凭吊先辈曹清遗迹。黄庭坚作长诗《怀陶公挽词》曰:“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彭泽当此时,沉其一世豪。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晚岁以字行,更始号怀陶。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空余诗语工,落笔九天上。向来非无人,唯公独可尚。属余刚制酒,无用酌杯盎。以此招曹君,斯文或宜当。”苏轼没有作诗,因为府志、县志不见其诗,连曹氏家谱中也没见他的诗作。可能此时其心情复杂,无法卜知前程是福还是祸,不好抒发自己的心声;也可能怕笔下有闪失,被人再抓把柄。这次池州行是否登九华山说法不一,说登者是以十年后苏轼在湖口作《壶中九华诗》为佐证。诗序云:“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华,玲珑宛然,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石为隅,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诗曰:“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现,玉女窗明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诗中有今日依存的地名“九华”“清溪”、“五岭”等。不登九华山怎能写这般真实。说未登者认为“壶中九华诗”或写庐山,或写江南诸山不专指。诗人凭借奔放的想象,写自己南迁的一段感情经历。孰是孰非,笔者难择一说。
苏轼第三次来池州是在绍圣元年(1094)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这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翻算苏轼老账,摘除他的几个京官衔,谪贬为英州军州事。6月舟行至当涂慈湖夹遇风不能前行。便在慈湖等待,听说老友郭祥正已致仕在家,又闻得黄庭坚因职务变迁,暂时安家于芜湖。于是三人相伴再返铜陵寻幽访胜,入住陈公园。有《题陈公园》诗为证“落帆重创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还。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就在与郭、黄分手之时,苏轼接到改谪“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令,使他又获得了延缓赴任的时间。他的好友,刚刚提拔为江淮荆浙发运副使正在池州的蒋之奇(1031-1104)听说此事,便赶到铜陵接他到池州游玩。受尽谪贬之辱,饱尝颠沛之苦的苏轼,一见老友盛情,早将懊恼抛到九霄云外,欣然与蒋、郭、黄三友来到贵池。四子在贵池期间,终日游山逛水,或乘舟、或骑马、或步行,踏访今日龙舒河和清溪河两岸所有风物名胜,饱尝了贵池的秀丽风光,写下了激情澎湃的《清溪词》:“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水渺渺兮山无蹊,路重复兮居者迷。烂青红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山无人兮去朝隋,霭蒙蒙兮济凄凄。哺林谷兮号水泥,走鼪鼯兮下秃鹥。忽孤垒兮隐重堤,杏冥落兮闻犬鸡。郁万瓦兮乌云齐,浮轩楹兮飞栱。雁南归兮寒蜩嘶,等秋水兮挹玻璃。朝市合兮杂耄倪,扶箪瓢兮佩锄犁。鸟兽散兮相扶携,隐惊云兮鹜长霓。望翠微兮古招提,桂木抄兮翔云梯。若有人兮怅幽栖,石为门兮云为闺。块虚堂兮法喜妻,呼猿狙兮子鹿麛。我欲往兮奉杖藜,独长哺兮谢阮嵇”。黄庭坚将这首借景抒怀,声情并茂的词用楷书写就,苏轼词、庭坚书,文字双璧。时人将苏词、黄字刻置于池州府东门的城墙上,美轮美奂,一时成为池州人赏心悦目之妙景。

诗中描述他在久违的钱溪所见到的熟悉的优美景物和敦厚淳朴的乡风,以及他长期以来所度 过的田园生活的美好,而自己现在的形体虽然受到了制约,不能自由,但是归隐园田的本心 却难以改变,不会长久逗留官场,最终有一天会回到家乡的园田,这个决心就如同经霜不凋 的松柏一样的坚定,不可改易。

因此,东流也可以称得上是陶渊明仕途中的最后一站,也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地方。东 流人也从陶公赏菊的短暂时光中,看到了这位著名诗人的诗章品德,当渊明弃官归隐的消息 传来,东流人十分惋惜和思念这位可亲可敬的父母官。公元427年,当人们得知陶公仙逝的 消息时,民间按照食菊花乘云升天,得道成仙的传说,把东流誉为“菊邑”,把那段“沧江 百折来,及此始东流”的长江称之为“菊江”,在东流立县后,将陶公艺菊的历史载入了本 县的史册。城南的康节邵先生曾作小斋二,东曰陶斋,西曰邵斋,效仿先生东蓠采菊,以不 忘先生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后来又建祠祀之。陶公祠始建年代无考 ,复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距今已有511年。《东至县志》记载,陶渊明在东流作《九日 闲居》、《劝农》等诗篇,而后人却把那首《饮酒》诗中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 名句,当作是他东流艺菊的意境写照,把东蓠误指 成牛头山上的菊圃,把南山误指为历山。实际上那首诗是渊明在归隐田园后所作,指的是上 京里东园菊圃的意境。但是,无论是附会还是误会,都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父母官的崇敬。

㈧ 安徽池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为秋浦县治,今属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贞观元年(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元和(806—820)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
五代十国杨吴顺义二年(922)改至德为建德、六年改秋浦为贵池,旧志载杨吴曾升青阳为胜远军。南唐升元二年(938)升池州为唐化军,治贵口(今市城区),隶贵池、建德、石埭三县;青阳县在南唐时复县,但属升州。
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
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8县。
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
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
1965年复设池州专区,专署驻贵池县。原属安庆专区的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东至(驻尧度街)、铜陵4县划入池州专区。由太平、贵池2县析置石台县(驻七里镇)。辖5县。
1970年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地区驻贵池县。辖贵池(驻池州镇)、铜陵、青阳(驻蓉城镇)、石台(驻七里镇)、东至(驻尧度街)等5县。
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5县。
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所属的贵池、东至两县划归安庆地区;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1983年青阳县划归芜湖市);石台、太平两县划归徽州地区。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共有14个区公所,13个镇、94个乡。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

㈨ 池州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只需一个即可

九华山:九华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㈩ 池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关于池州市历史名人:池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文化积淀深厚。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80多年历史,其间人文荟萃,佳话连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此外,还有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称作"千载诗人地"。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香烟缭绕,修持佛法,享有"莲花佛国"之称。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生态环境优美。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山川秀丽,地形多样,南部是丘陵山区,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襟江带湖,江河湖泊错落有致,山光水色天然成趣。境内有二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是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一处是有着"华东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此外,还有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以上。区位交通良好。池州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60公里,沿江达海,承东接西,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长江三角洲,有利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现有码头泊位17个,可常年停靠5000吨级船舶,目前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为一类开放口岸;贯穿池州的东接上海、西连武汉的沿江高速公路和北连合肥、南通杭州的合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东接上海、西达重庆的沿江铁路大动脉的铜九铁路即将动工,并且正在筹建九华山旅游机场。不久,池州就能形成比较完善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物矿资源丰富。池州自古就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中药材等农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和畜禽饲养也初具规模。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仅中药材就有1300多种。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居安徽省首位,金、银储量可观,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砂等非金属矿产更是得天独厚,不仅品质优,而且储量大,开采方便。旅游特色鲜明。池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色秀美,同时有着灿烂的佛教文化,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在寺庙、僧尼的数量上居冠,特别是自唐代以来已有15位大德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为海内外佛教史上的奇迹,正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大历山、溶洞群、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和珍贵的贵池傩戏、杏花村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引人入胜。境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正成为森林旅游、生态观光、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的新热点。经济蓄势待发。池州是一个撤地设市才三年的年轻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第一要务,优化环境,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欢迎来池州投资兴业!欢迎来池州旅游观光!
再具体到每个人,你可以进下面的网页仔细看!
http://www.czdmw.com/%CE%C4%BC%FE%A1%A2%B8%E5%BC%FE/%B3%D8%D6%DD%C8%CB%CE%C4%A3%A8%C0%FA%CA%B7%C3%FB%C8%CB%A3%A9.htm

热点内容
教师尿裤子 发布:2025-07-13 03:39:22 浏览:909
自体脂肪填充哪里好 发布:2025-07-13 03:32:04 浏览:174
幼儿园片段教学 发布:2025-07-13 02:47:43 浏览:426
2017年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7-13 02:45:25 浏览:447
dnf黑刀暗月哪里爆 发布:2025-07-13 00:00:06 浏览:597
中国医学科学药用植物 发布:2025-07-12 23:34:11 浏览:499
化学产品销售 发布:2025-07-12 23:03:30 浏览:638
铸彩美术学校 发布:2025-07-12 22:54:44 浏览:115
教学重点 发布:2025-07-12 22:52:09 浏览:813
家庭教师txt下载 发布:2025-07-12 21:17:51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