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发布时间: 2020-11-21 17:46:00

1.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建筑,到底是哪8处11项怎么数出来8处的

少林来建筑群是3处,东汉三阙和中岳源庙是1处。

8处11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1处),少林寺建筑群三处(塔林、初祖庵、常住院3处),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和东汉三阙(1处)(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

其中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一项。

2.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参考下: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巴西时间2010年7月31日20时45分在第34届世遗大会以符合标准3和6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

3.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会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主要原因

  • 遗产名称:登封“天地中心”历史建筑群

  • 入选时间:2010年

  •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i)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vi)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

N342731.49E1130403.79(太室阙、中岳庙)

N342934.94E1125837.21(少室阙)

N342826.92E1130228.48(启母阙)

N343005.83E1130057.34(嵩岳寺塔)

N343026.06E1125607.85(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

N342936.20E1125955.92(会善寺)

N342855.00E1130137.93(嵩阳书院)

N342358.97E1130828.48(观星台)

  • 遗产编号:1305


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观星台等8处11项,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最真实、最深刻的反映。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嵩山被认为是中国中部的神山。在河南登封附近这座1500米高的山下,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8群建筑物和古迹,包括三座汉阙——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建筑遗存,庙宇,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建造过程经历了九个朝代,这些建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天地中心”的认识,以及对于这座山的宗教神权的崇拜。登封历史建筑群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礼仪、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专注。

4. 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包涵哪些优秀建筑和人文特色

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包涵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这组建筑类型之多、规格之高、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世所罕见。它们是中国古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漫长发展的滥觞,更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最真实、最深刻的反映。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已消失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是一座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她以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建筑艺术的瑰丽。
登封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经典的登封历史建筑群,是所属建筑类型的最高代表,在建筑史、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等占据多项“唯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教育等价值。 登封历史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具有世界性的普遍价值。

5. 2010年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有很多都属于佛教建筑,如会善寺、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目前世界上与佛教有关的世界遗产共有37项,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及东南亚这些佛教区域,其中中国10项、印度4项、日本4项、韩国3项、阿富汗1项、孟加拉国1项、尼泊尔2项、斯里兰卡3项、柬埔寨2项、印度尼西亚2项、老挝2项、泰国2项、越南1项。中国的分别是(备注:年份代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间):

  1. 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2. 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西藏,1994.12;大昭寺,2000.11;罗布林卡,2001.12)

  3.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4.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5. 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6. 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7. 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8. 五台山(山西,2009.6.26)

  9. 登封“天地中心”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2)【会善寺、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10.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陕西、河南、甘肃、新疆,2014.6.22)【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克孜尔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

6.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遗产点

太室阙位于中岳庙天中阁前600余米处的中轴线上。它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阙是一种装饰性建筑,在中国是道路之门,礼仪之始。太室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汉三阙是中国山岳祭祀建筑实物的可溯之源,是仅存的国家级祭祀建筑用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凿石砌成,分结构相同的东西两阙。阙身的画像内容有车骑出行、马戏、倒立、斗鸡、舞剑、人捉鸱鸮、鲧、楼阁、羊头、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辉煌成就。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也是古代山岳崇拜的历史见证。 少室阙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西嵩山少室山下,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前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室阙东西两阙相对如门,是少室山庙的象征性大门。少室阙壁遍布雕刻画像,现保存完整的有60余幅,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蹴鞠图,为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少室阙铭文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和汉字演变的宝贵资料。少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
少室阙其结构与太室阙基本相同,阙身保存较完整的画像有60余幅,内容主要包括车骑出行、宴饮、击剑、狩猎、犬逐兔、驯象、斗鸡、蹴鞠、鸱鸮、羊头、鹿、虎、鹳鸟哺雏、马技、月宫、常青树等。 启母阙是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东北太室山万岁峰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构造和太室阙大致相同。启母阙东西两阙相对如门,是启母庙的象征性大门。启母阙阙身也是遍布雕刻画像,现保存较完整的有60余幅,内容丰富,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及神话传说。启母阙的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是汉代书法难得的精品,历来为金石家所关注。启母阙是古代祭祀启母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建筑的典范之一。
启母阙的结构和太室阙相同,阙身画像内容主要有幻术、马技、骑马出行、杂技、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驼、双蛇、日轮、龙、虎等。启母阙在三阙中铭记保存最好,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字体俊逸刚劲,具有较高的价值。 塔林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约300米,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墓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佛教葬仪,寺僧圆寂后,佛徒们根据其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威望及其经济等情况,建造层级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以示功德。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有数量最多的墓塔群,面积2.1万多平方米。现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共228座,塔上大多有石质或砖质塔铭,塔林内还有碑刻14品。它被誉为“古塔艺术博物馆”,是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库。
少林寺塔林座座古塔昂然耸立,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形似参天巨木,势如茂密森林。塔林保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古塔228座,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波塔和各种喇嘛式塔等。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区东南12公里的告成镇,东西宽37米,南北长150米,占地面积5550平方米,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同周公测景台、周公祠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观星台是我国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天文台,世界上著名的天文建筑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创建于元世祖至元13年至16年(公元1276-1279年),距今己有730多年的历史。郭守敬、王恂等经过多年的辛勤观测和推算,终于在至元十八年(公元l281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相当,但《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年。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

7.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2世纪,中岳庙始创,以太室山峰遥为背景,独立建造于“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筑体系。
公元2世纪,汉三阙创建,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少室阙、启母阙则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种传统——祖先崇拜
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嵩岳寺塔创建。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寺常住院始建,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少林寺塔林建造了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少林寺初祖庵为纪念佛教东方禅宗的创始人——南亚高僧达摩而建。它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完整的宋代砖木建筑精品之一,更是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会善寺始建,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于嵩阳寺前身建嵩阳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嵩阳书院现存清代建筑26座。
2009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已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嵩山需补充材料,留待2010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大会上再行审议。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来自中国河南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8.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申遗过程

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已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嵩山需补充材料,留待2010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大会上再行审议。
继中国申报的五台山项目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遗名录后,当地时间2009年6月26日下午,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对中国的第二个申报项目嵩山进行了审议。
在经过委员会激烈辩论后,大会决定,在中国对嵩山的申报文本进行材料补充后,2010年作为候选景观地继续进行审议。
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员介绍,世界遗产的申报结果分为四种,即直接入选世遗名录、补充材料再审、或退回重审及不予入选。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嵩山所具的文化价值应该是“圣山崇拜”,而不是中方所阐述的“天地之中”,因此,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供的审查报告中,对嵩山作出了退回重审的建议。此外,本次会议审议的五台山项目由于自然遗产部分未能获得通过,从原申报的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调整为文化景观,使中国面临着同时申报两个类型相近的文化遗产项目的困难处境,在时机上也相当不利。
中国申遗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包括国家文物局在内的所有相关部门应该一如既往,使嵩山历史建筑群的申报文本更加完善。嵩山历史建筑群还将继续努力。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宣布,来自中国河南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世界遗产已达39处,世界文化遗产26处。
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出席世界遗产大会的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在与记者的电话连线中说:“我们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喜悦,但这份喜悦并不轻松,世界赋予了我们更多、更重的责任,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得知此消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十分激动。他说,今后寺院僧人们每天的生活起居,都能触摸到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荣誉和骄傲,同时也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历史悠久、品类齐全,具有原真性和唯一性,这是‘天地之中’申遗的最大优势,也完全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标准。”河南大学古建园林研究院院长张家泰说。
在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历史建筑群中,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载体;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形制。
在中国人的早期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天地之中心在中国中原的郑州登封一带,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古代礼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纷纷来此朝拜圣山、祭祀山神,传经、讲道并在此建立核心基地。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唤汇聚在一起,留下了富贵财富,历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代表作品在此汇聚并得到了真实保留,构成了一部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著名古建筑专家杨焕成说。
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托,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评估验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3天考察,我认识了‘中’字”,她说,“少林寺、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天地中’的崇拜和认可”。
自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和登封市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及其环境、地貌”的总体原则,对8处11项古代建筑进行了修缮和环境整治,建筑群内的1000多株古树名木也进入了保护之列,300多株生病的古树得到了专家们的精心诊治。
相对枯燥和漫长的申遗准备过程也因社会和市民的全程参与而变得生气盎然,比如在档案资料建设方面,广大市民踊跃提供、捐献相关图书和文献的场面让一直参与申遗工作的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宫嵩涛至今回忆起来感慨不已:“没有想到市民们会这么积极和配合,我们档案资料一下子丰富了很多。”
自1985年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在申报和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不仅提高了遗产所在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地已达39处。其中文化遗产28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
“天地之中”第二次参加世遗大会的评审,这个项目被大会认定为“补充材料再议”项目。在过去一年中,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与国际组织加强了沟通,按照大会意见对申报材料做了补充。3月,负责向大会提供专业意见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向大会提出了把“天地之中”列入名录的推荐意见。
陈爱兰表示,申遗成功了,河南将按照世界遗产组织的要求认真做好遗产保护工作,使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保持原貌基础上,延年益寿,呵护好属于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同时,力争在2010年底完成8处11项遗产地的分块陈列展示工作,使其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9. 【其他】请问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评价语是什么

在海拔 1500 米的嵩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远,有 8 座占地共 40 平方公里的建筑群,其中包括三座汉代古阙,以及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遗址——中岳庙、周公测景台与登封观星台等等。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它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还体现了嵩山作为虔诚的宗教中心的力量。登封历史建筑群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内容主要是8处11项,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版本二:标准(iii):“天地之中”的天文学概念与中国古代帝国权力强烈地联系在一起,也表达了帝王建都于天地之中的吉祥祈求,还与嵩山作为其自然属性及相关的仪式联系在一起。该遗产系列反映了古代帝王在该地区的强烈威信及其对该地区的支持。
标准(vi):登封地区集中的一系列神圣而世俗的古代建筑物反映了一种关于天地之中的强烈而持续的传统,它与1500年来该地区持续的帝王威严和恩惠相联系,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代表。这些佛教建筑也因此与圣山之间形成了一种象征性的关系。

10.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包括哪些申遗

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已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回,嵩山答需补充材料,留待2010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大会上再行审议。
继中国申报的五台山项目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遗名录后,当地时间2009年6月26日下午,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对中国的第二个申报项目嵩山进行了审议。

热点内容
新登地理 发布:2025-07-14 23:28:29 浏览:368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发布:2025-07-14 23:01:45 浏览:454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
宝宝吃多少 发布:2025-07-14 09:10:27 浏览:210
校园网学历查询 发布:2025-07-14 09:09:38 浏览: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