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
『壹』 云南历史上分别是那几个国家(比如说大理国,滇国)
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320年代,爨(Cuan)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统治维持400年。
唐朝时,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等地区,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国,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赡思丁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在云南开发重要的铜矿和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直到清朝,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攻占云南,在明代,陆续有大批汉族军民向云南移民,改变了云南的人口结构。 随着大批汉族人口移民云南,使云南的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进步。[4]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吴三桂驻守云南。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决定削藩,吴三桂在昆明出兵反清。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失败。
『贰』 云南历史时国
在中国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边疆之地,由于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少见记载。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随着金庸武侠小说、以及《三国演义》、《天龙八部》等影视剧的传播,更多目光开始投向这片多民族聚居地上的灿烂文化,近年来的一些科考也慢慢掀起云南历史上“古国”的面纱。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探秘云南历史上的八大神秘古国:古滇王国、哀牢国、勐卯古国、句町古国、南昭国、大理国、自杞国、果占壁王国。
『叁』 云南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省会昆明,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东边是贵州省、广西,北边是四川省,西北边是西藏,西边是缅甸,南边是老挝、越南。
全省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截至2019年末,云南省常住人口4858.3万人。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
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大理王等,公元1253年,忽必烈远征云南,灭大理国。
元朝时期,在云南设立行中书省,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名称。
明朝时期,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此后,沐英负责镇守云南,明朝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一度逃亡入滇,昆明称滇都,继续抗击清军。
清朝时期,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晋封为平西亲王,不久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三藩之乱最后失败。
清朝时期大量移民入滇,并推行改土归流,边疆部分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
1911年,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发动了昆明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
民国时期,唐继尧主政云南14年,接着龙云主政云南18年。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
截至2020年初,云南省辖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6个县、29个民族自治县。
分别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保山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肆』 云南省的历史
公元前279年,楚国大将庄硚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今曲靖),并开五尺道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曲靖),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 三国时期,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姓孟获。 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称王,爨氏统治维持400年。 南诏国和大理国唐朝时,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929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国,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在云南开发重要的铜矿和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回族和蒙古族。 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汉族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云南。 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 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 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吴三桂驻守云南。 1856年-1873年,云南回民以大理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政权。战后,云南回族人口大量减少。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缅甸,法国征服越南,两国势力对云南产生一定影响。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通商口岸:腾冲、蒙自、思茅。 1910年,法国投资的滇越铁路(昆河铁路)通车。 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先后有唐继尧、龙云、等统治云南。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 1942年有10余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2年。 1938年-194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60年代三线建设(将工厂搬到京广铁路以西、长城以南、韶关以北内陆地区)时期,修通了联系云南与内地的铁路,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1997年南昆铁路通车。
『伍』 云南有那些历史。。
再补充一些: 薛尔望:清军入关而全家投黑龙潭殉难。《明史》记载。顺治辛丑(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领清兵追击南明永历皇帝,永历皇帝从昆明败走缅甸。 薛尔望曰:“不能背城战,君臣同死社稷,故欲走蛮邦以苟活,重可羞耶。”“吾不惜以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 李根源:云南保山人,19岁考中秀才。1903年他第一次走出高黎贡山,考入云南高等学堂,参加赴日留学考试以第十名入围,当时滇越铁路未通车,步行穿越黔、湘两省到长沙后改乘轮船经武汉、南京抵达上海,再换海船去日本,在越洋的轮船上李根源与顾品珍、唐继尧等云南学生同行,同船的还有阎锡山。1904年11月,30多名云南学生进入东京振武学校,这所学校是日本参谋本部开设的从事陆军士官学校预科教育。云南最年轻的学生是时年21岁的会泽人唐继尧通过15个月的学习以第一名毕业,与李根源等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学习,1908年毕业时日本天皇亲自出席毕业典礼,云南人22人毕业。1909年李根源归国,8月29日回昆。9月27日云南讲武堂开课,1910年李根源任校长(总办)。期间,朱德在丙班学习,成为三期学员(由于当时云南讲武堂只收云南子弟,朱德是以云南蒙自人的身份报名的),叶剑英也同在云南讲武堂学习。1910年3月31日,滇越铁路通车,法国势力进入云南,当天,李根源对同学们说:“亡省、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希望大家牢牢记住今天。” 云南真精神 在三年的抗战中,我们的云南人, 我们云南陆军讲武堂出身的军人, 他们在抗战中的表现都是可歌可泣的。 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 我无以名之, 名之曰中国的精神, 缩小一些说, 也便是云南人的精神。 ——李根源 龙云:云南昭通人(炎山乡),1911年加入滇军,后任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1949年8月13日起义。 卢汉:龙云表弟,抗战时任60军军长,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护国运动: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1915年12月22日云南致电,如果袁世凯一意孤行,云南将宣布独立。23日云南独立,开始护国运动,后攻入四川。1915年12月25日,云南首义。梁启超:“云南,以一隅而抗天下,开数千年之创局,不计利害为天下先,拯国命于垂亡,当为全民感谢!” 唐继尧:会泽人,墓位于圆通山西后门,“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 滇军:1937年重阳节,60军三个师,4万5千余人在军长卢汉的率领下,由昆明、曲靖两地集结出发徒步取道贵阳,经镇远入湘西,经40余日行军于11月下旬到达长沙,后向苏浙战区开进,滇军出征为抗日做出了贡献,60军参与了台儿庄大捷,后转战全国。滇军58军,军长孙渡,1939年8月1日从昆明出发,驰援武汉后,一路转战湘、鄂、赣与日军主力作战。1944年5月11日,中国滇西远征军将日军赶出滇西,云南成为第一个将日军赶出国土的省份(腾冲--国殇园见证了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滇军60军改编为50军,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斗。 60军军歌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走过了崇山峻岭, 开到抗日的战场。 兄弟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 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 不让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 希望我的补充能对你有用。
『陆』 云南的历史文化
1965年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两颗古人类左右门齿,定名元谋人。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北上越过金沙江,到甘肃、青海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往东北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 远古时期,云南、四川、贵州地区的土著居民开始相互迁徙,西南民族共同体“夷”出现了,它主要 滇池
指今彝语支民族公元前900—公元前109年,古彝族在云南地区相继建立了古滇国、哀牢国等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等地区。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郡县制度的推行,推动了云南各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中国内地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和生产关系。从中国东汉开始云南全部和今缅甸北部、东部是中国领土。 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梵语中称为“Sindhu”。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320年代,爨氏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见爨族;六诏)统治维持400年。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类似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 有“王”或“首领”之意。 唐宋时期,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779年又迁都羊苴咩城。后其子阁逻凤统一西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云南省政权的第一次统一。公元739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的广大区域。 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后其子阁逻凤统一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城市风景(20张)930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并多次城市风景2(11张)派军深入缅甸中部北部西部东部,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元朝中期后管理云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开拓,云南省管辖范围包括以上范围还扩大到泰国北部,是历史上最大的云南。元庭遂平定云南,建立19个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实行蒙古贵族的军事统治,为后来建立云南行省奠定了基础。
1280年忽必烈调其子纳速剌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右丞。 1284年纳速剌丁升任平章政事后,进一步集中行省军政权力,完善行政、军事和司法,同时“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实行军民屯田,发展经济文化,是为云南全省驿传系统完备和云南驿现存驿站之始,而云南驿地处缅甸和中国内地交通要冲,成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驿站,派驻有蒙古和色目军队保护。至此,“云南”正式成为我国中央直辖、行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地理名词,历经元明清三朝,直到今天,元朝管理云南为后世的管理云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继承了元朝云南省的大部分辖地。直到清朝,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在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吴三桂驻守云南。1856年-1873年,云南杜文秀和李文学起义,几乎占领昆明城以外的云南全境。晚清时期,英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缅甸,法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越南,清朝无力援助缅甸越南,两国分别强迫清朝再次割让不少云南土地给缅甸和越南。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通商口岸:腾冲、蒙自、思茅。1910年,法国投资的滇越铁路(中国境内部分今名昆河铁路)通车。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以龙云(1928年-1945年)为主席的云南政府统治云南。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1942年有10多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2年。1938年-194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2月24日是云南解放日,这是一个云南各族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
『柒』 云南的古今历史
云南的古今历史:
地名来源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 ;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
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唐朝,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廷心目中“云南”便为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民国七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
古今历史
云南省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殷周时期,云南被称为“百濮之国”。
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西南夷,滇王降,设益州郡,领县27个。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亦属益州部,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率大军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
西晋,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进入爨氏的统治时代。
晋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宁州。太康三年(282年),复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李寿被封为“建宁王”,爨琛为交州刺史。咸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
咸康五年(339年),爨琛降晋,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从此彝族豪族爨氏统治云南400年。南北朝,梁大同年间,改置南宁诸州,承圣末年,云南没于群蛮。
隋朝,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复开南中,仍置南宁州,领羁縻数十州,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管羁縻州三十二。贞观六年(633年),于戎州置都督府,督南中一十七州。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哀牢夷人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赐名“归义”。
天宝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占领云南全境,称臣吐蕃,僭国号曰大蒙。贞元四年(788年),吐蕃册封日东王。五年,复归唐。
十年,请改国号南诏。太和三年,复叛唐。大中十三年,僭称帝国,号大礼。 879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光化四年,郑买嗣夺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后唐天成三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
元朝 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6年忽必烈选派赛典赤·赡思丁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西进平定云南,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进攻云南,永历帝及其随员逃至缅甸。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被吴三桂从缅甸逮回,绞死在昆明金蝉寺,明朝最后一代王朝覆灭。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的叛乱被粉碎。清朝时期大量移民入滇,并推行“改土归流”。
(7)云南历史扩展阅读:
云南的经济地位:
云南,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界于北北纬 21°8'-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
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64%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
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云南省地跨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
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下辖8个省辖市,8个自治州,67个县,29个自治县,16个县级市,17个市辖区。
截至2017年末,云南省常住人口4800.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4亿元,第一产业2310.73亿元,第二产业6387.53亿元,第三产业7833.0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545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云南
『捌』 云南重大历史事件
庄跤入滇 七擒蒙获 天宝战争 吴三桂杀永历帝 杜文秀起义 李文学起义 重九起义 临安起义 建立云南陆军讲武堂 红军强渡金沙江 扎西会议 滇西抗战 西南联大的建立 颠西反攻战 中印航线 滇缅铁路 片马事件 马嘉理事件 班洪事件 护国运动 一二一运动 闻一多惨案 昆明起义
『玖』 云南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历史大事件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元谋、滇池、洱海地区大量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证明云南进入了原始社会,并和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剑川海门口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跷奉命率军溯沅江而上进入云南,征服了以“滇”为首的劳浸、“靡莫之属”,统一了滇池地区,当了滇王。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滇池地区进入到奴隶社会。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我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秦汉时期的云南,青铜器广泛应用,经济有较大发展,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两千多件青铜器、滇东北朱提(今昭通、鲁甸一带)、堂狼(今东川、会泽、巧家一带)地区的铜、银冶炼和制造,在全国享有盛誉,滇西地区的丝、麻、棉织品也较为发达,商业交换有较大发展,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尤其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对外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亲率大军,5月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发展云南经济。西晋时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相对发展,此后不仅“户口殷实”,“收获亦与中夏同”,而且留下了被誉为“神品”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正是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西爨白蛮”、“汉裳蛮”、“松外蛮”、“洱河蛮”等白、彝诸族先民。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公元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立铁柱以纪功,公元738年扶植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册封波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和祖国团结统一的总趋势进一步向前发展。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今宜宾)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今昆明),建崇圣寺三塔,发展经济,文化上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云南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空前加强。公元897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 。927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所谓“宋挥玉斧”弃云南于不顾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省长),治中庆(今昆明)。云南行省下置路、府、州、县,由行中书省直接委任官吏管理。云南行省的建立,使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开拓了云南历史的新局面。从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赛典赤在云南建“民屯”,修水利,兴儒学,改善民族关系,云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牧业逐步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以银、铜为主的矿冶业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云南银课、铜课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课税额的一半以上,昆明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叙的“工商甚众”的大城,民间主要以贝为币,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此后元朝又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大理段氏又乘机割据滇西,行省已形同虚设。加之各地农奴主、奴隶主乘机叛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1363年红巾农民起义军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一度由四川进入云南,打击了元朝封建主在云南的统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清朝对云南的统治确立后,大量移民入滇,推行“改土归流”,客观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边疆的开发。清代云南的矿冶业又有较大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东川、易门、路南、永北(今永胜)的铜,鲁甸、白羊(今宾川牛井)、永盛(今云龙)、茂隆(今沧源)的银,个旧的锡,罗平、建水等地的铅都负盛名。1743年至1802年间,滇铜的平均年产量均超过10000斤以上,最高年产达到14000多斤,位居全国之冠。
鸦片战争后,云南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受到了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856年后杜文秀、李文学领导的回、白、彝、哈尼各族人民大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侵略云南的迷梦。滇西各族群众截杀英国“探险队”的马嘉理,保卫片马、班洪,滇南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严惩法国侵略者,取得宣光、临洮大捷,项崇周、杨自元领导的反法斗争等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恶劣环境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初具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同盟会诞生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步展开。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和革命群众举行了河口起义,武昌起义后17天,同盟会员张文光等在腾冲发动武装起义响应,并成立滇西军都督府。10月30日,即农历的 “重九”日发动了昆明起义,组建云南军政府,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在派军队北伐、援川,支援全国的同时,初步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对云南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5年,袁世凯公然称帝,恢复封建帝制。云南各族人民在蔡锷、唐继尧等人的组织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于1915年12月25日首先发动护国起义,沿四川、广西两路出兵,声讨帝制复辟。在全国各方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袁世凯的皇帝梦被彻底粉碎。云南以一个地瘠民贫的边疆落后省份,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云南传播,1926年11月7日,经过李鑫等共产党员的艰苦工作,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同志相继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斗争转入低潮。1935-1926年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先后经过33个县份,攻克13座县城,在今威信县城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播下了新的革命火种,云南人民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配合长征,2000多人加入了红军。
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倾全力投入抗战,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而且在1942年-1945年间,支持远征军入缅抗战,在日寇践踏滇西滇南国土之际,配合远征军守住了西南门户,最后率先收复国土,主持入越受降,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反帝爱国斗争的篇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突然袭击,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在云南先后制造“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九九整肃” 事件,残杀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党组织争取了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近代以来,云南经济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发展,1914-1919年,民族资本曾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前后,云南地方民族资本、官僚资本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抗战中一批工厂、学校等由沿海、内地迁来,曾一度给云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抗战胜利以后,在西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重压下,云南经济几近崩溃。1949年,全省人口1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农业总产值9.25亿元,人均有粮食493斤,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商品经济极其落后,城市轻工消费品大部靠沿海等省市供应,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