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上的宋江

历史上的宋江

发布时间: 2020-11-21 18:40:54

1. 历史上的宋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宋江,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汪应辰《文定集·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谓:“河北剧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张守《毗陵集·秘阁修撰蒋圆墓志铭》谓:“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纪》上记载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当时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宋史·张叔夜传》所叙最详:“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2. 历史上宋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被招安后,被安排去征讨了江浙一带的方腊起义军。史上,宋江等人起义的第二年,方腊才开始起义。方腊起义开始实力增长很快,但在宣和三年4月的时候,就节节败退,方腊本人也于当月被俘虏。而宋江是在这一年2月被击败招安的。所以这样一推测,宋江应该不可能去征讨方腊。即使投降后,朝廷对宋江等人的骁勇善战非常忌惮,还是封了众人官位。只可惜宋江在被招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宣和四年的时候,再度举起了起义的大旗,这次依然被镇压了下去。

3. 历史上宋江真有其人吗

历史上的宋江】

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一名为候蒙的官员,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 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4. 历史上的宋江如何

宋江与梁山泊英雄好汉的形象伴随着小说《水浒传》及同名电视剧,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而颇具调侃意味的《麻辣水浒》的问世,更是使他们成为人们交谈的话题。历史上的宋江及梁山泊起义是否就如《水浒传》所描写的那样呢?

宋江与梁山泊
宋代梁山泊周围的农民和渔民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官府压迫和剥削的武装斗争,宋江起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义发生于北宋末年宣和年间,激起农民起义的导火线是北宋设置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于政和元年(1111年)设立这一机构,专事搜刮。梁山泊原为很小的湖泊,因黄河决口使许多原来的小湖泊与之汇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许多破产农民以及一些逃犯据此为生。但“西城括田所”将整个梁山泊收为“公有”,规定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犯禁者以盗贼论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不得已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武装聚集,抗租抗税,阻杀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为据点,“结寨于此”(《宋史·蒲宗孟传》),“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宋江等人在这里共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皇宋十朝纲要》)。
宋江起义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有关史书如《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只有36人。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这36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近人余嘉锡对此有过详细的考证。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此36人就“横行齐、魏”,官兵数万人不能抵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办到的。据此有人认为这36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可能是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统率一支部队,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36人名字称呼,这种解释倒也合理。那么,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史无记载,确切数字无法统计,大致有数千人的队伍。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有三十六位英雄,为何到了《水浒传》却变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得明白:“贯中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这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之说。罗贯中在写小说有感于宋江起义有“替天行道”之言,对于当时那些“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自亦异于他贼也”,才将梁山36位英雄写成108位,小说自是小说,万不能当成历史来对待。

宋江的结局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方腊的问题展开。
宋史上有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分别是:本纪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列传一百十二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列传一百十二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宋江投降应该是在宣和三年二月以后的事情。第二、宋江一度还是挺嚣张的,“官军数万无敢抗”,但属于流寇性质。第三、宋江人马不会很多,张叔夜用了卧底和千名死士设伏加上少量“轻兵”、“健卒”就搞定了宋江,而宋江则是在副手被擒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的。第四、侯蒙(时任毫州知州)曾经建议宋江去打方腊,但朝廷似未接纳。
那么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了平定方腊的战争呢?我们再看看其他资料,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记卷九十四,宣和三年所发生的有关事情按时间顺序如下:正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降诏招抚方腊”。“方腊陷旌德县及处州。步军都虞候王禀复杭州。”同月,“淮南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过人,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馀,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所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三月,“方腊再犯杭州,步军都虞候王禀等战于城外,斩首五百级。官军与贼战于桐庐,败之,遂复睦州。”四月,“童贯、谭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方腊焚官舍、府库、民居宵遁,还青溪帮源洞。贯等合兵击之,腊众尚二十万,与官军力战而败,深据岩屋,诸将莫知所入。王渊裨将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捣其穴,格杀数十人。庚寅,擒腊以出。世忠,延安人也。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洞口,掠为己功。诸将并取腊妻子及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洞石穴中,杀贼七万馀人,其党皆溃。腊之乱,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八月,“方腊伏诛。”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宋史完全吻合,有些文字也完全相同。宋江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同月官军对方腊的战事也开始占据主动,“复杭州”,三月“复睦州”,四月方腊被俘,基本被平定,八月伏诛。没提到宋江同平定方腊有任何关系。
宋会要辑稿有关评定方腊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到宋江。
在野史中倒是有所提及,据李[上直下土]的《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前半段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基本符合。后面则提到六月份辛兴宗同宋江破贼上苑洞。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都提到了辛兴宗参与平定方腊,却没有提到宋江。可见即便宋江参加了平乱,这支部队也是可有可无的,最多是一支偏师。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曾引用《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中有关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所以不能做数。
而于1939年出土的宋将折可存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折可存平定方腊后,“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 .另外,时任大名府元城县尉的李若水(后官至礼部侍郎,靖康二年与徽、钦二宗一起被俘,拒绝金国高官厚禄劝降,不屈就义,谥“忠愍”)的《忠愍集》卷二有诗一首:“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无斋主人倾向于邓老先生的结论,综合上面的史料,宋江投降不会早于宣和三年二月这点是肯定的,而此时方腊基本大势已去,方腊被俘是在宣和三年四月。而李若水的诗,有明显的时间要素“去年”、“今年”,也就是说到了宋江投降后的第二年宣和四年,宋江等人的作为是不令朝廷正统看法满意的,否则就不会“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这么说了。若是宋江投降后,作为主力去镇压方腊,李若水断不会这么写。从这个角度看,宋江基本上不可能去平定方腊。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水浒上所谓宋江率梁山大军打方腊建功的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即便按野史的说法,宋江投降后参加了这次平乱行动,顶天了也就是在方腊被俘之后带了一支小部队参与镇压方腊的残余势力。

5.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也是《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

宋江(约1074-1122)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宋江投降后成为征讨方腊的马前卒。

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江苏地区,后被张叔夜设伏。宋江虽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5)历史上的宋江扩展阅读:

宋江起义: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民变首领,后来投降宋朝。此事成为后来章回小说《水浒传》主角。宋江在小说中是梁山泊义军之首,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为人重义,名扬江湖,受各地草莽的仰慕。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天子和昏君。可以说,他天资甚高,吟诗咏赋,能书会画,对玩乐尤为嗜好,声、色、书、画、奇花异石、飞禽走兽,乃至蹴鞠等等,无所不好。

凡能投其所好的人,不论是朝中大臣、宫廷宦官,还是市井泼赖,都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其中最受其重用的是蔡京、朱勔、童贯等六人,时称“六贼”。

北宋统治者们花天酒地,而广大农民却饥寒交迫,面对着蔡京一伙搜括挥霍民膏的行径,百姓怨声载道,不禁发出“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的呼声,于是各地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其中,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梁山泊宋江农民起义,声势较大,影响甚广。

宋江起义结果:

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又向南发动攻势,虽然义军人数不多,却好似一把钢刀,令北宋王朝惊恐万状、闻风色变,急令大军镇压。起义军进入沂州,沂州知州蒋园严阵以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为蒋园所败。

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江苏地区,遇到沭阳县尉王师心率领的军队,受到阻击,战败退走。二月,宋江起义军进入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南),北宋政府急令海州知州张叔夜前去招降。

在起义军转战各地的战斗中,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指挥若定,战术灵活多变;同时宋江作战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打出了威风,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认其有勇有谋。

所以,当侯蒙死后,宋徽宗立即下诏给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等人。

张叔夜到达海州时,起义军正准备攻城。宋江等人仔细分析了海州的特点和城防情况,决定从海上突破,他们攻至海滨,夺取了大型船只10余艘。然而,张叔夜在得到“招安”宋江的诏旨后,进行了周密策划。

他首先张贴出了榜文:“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羲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等,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

同时,张叔夜又派出探子侦察起义军的情况,当他获悉起义军从海上突破这一动向后,连忙招募敢死队1000余人,在近城设伏。

又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同时将精兵埋伏在海边。双方开战后,张叔夜诱使起义军离船上岸作战,伏兵乘机烧毁了起义军的船只。

面对数倍于己的官兵,宋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宋江虽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只好接受重创,但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6. 历史上宋江真的存在吗

历史上宋江确有其人。
宋徽宗宣和元年,即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专打社会上的不平,杀富济贫。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又由于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猛勇之士,个个英雄,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八百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后在海州被海州知州的张叔夜围剿,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宋江在《宋史·徽宗纪》、《宋史·张叔夜传》、《东都事略》中均有记载。《宋史·徽宗纪》上记载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当时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宋史·张叔夜传》所叙最详:“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有人物原型的。

7. 历史上的宋江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宋江

宋江,不仅仅是小说之中的人物,在历史之上也确有此人,不过对于他的介绍,不是很多。历史之上,对于宋江的记载只存在于宋代的农民起义之中,历史上的宋江也是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不过人数规模没有小说之中写的那么大。

宋江古代画像

北宋末年,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统治阶级对于民众的压迫日益加重,工商业发达,社会矛盾尖锐,所以就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几十上百人的小规模起义团体更是数不胜数。公元1119年,正是宋徽宗宣和元年,这一年宋江拉起三十六人,举起了起义的大旗,起初这支起义军只是活动在黄河以北地区,专门劫富济贫,使得那些有权有势之人,人心惶惶。徽宗下令剿灭这三十六个人,但是由于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官员贪污腐败,导致军队战斗力非常之弱。结果就是,剿匪大军非但没有剿灭宋江的三十六人,反而使得宋江的队伍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打出威名之后的宋江带着逐步壮大的队伍,开始转战各地,并没有向小说之中说的那样,占据水泊梁山,落草为寇。宋江此人智勇双全,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军力来说,和朝廷的大军硬碰硬是不行的,所以他利用自己人数少的特点,转战各地,灵活至极,使得朝廷大军很难抓到他们。另外,宋江的手下都是武艺高强之辈,小的包围圈都能很快的突围出去。

后来,浙江的方腊也聚众起义,朝廷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招安宋江,让其带领手下征讨方腊,并派张叔夜去招安。此时的宋江正在海州,准备攻城,当时的宋江一方已占据很大的优势,劫掠了朝廷的很多船只。

张叔夜到达海州之后,看到战况之后,命人偷偷的烧掉宋江的船只,然后又埋伏士兵。宋江遇伏,又被断了后路,只得投降。有关他的结局,历史之上说法不一,有说被朝廷斩首,有说征方腊回来的时候被奸臣害死。

宋江起义

这里讲的起义不是历史之上宋江的起义,历史之上宋江起义,严格的来说应该是宋江农民起义,而小说之中的起义包含了很多阶级的人民大众。小说之中的水泊梁山,不像一个起义组织,更像一个黑帮组织。

指挥军队的宋江

宋江,本是一个出身农家的县城小吏,长的不是很好看,但是他有一颗仗义疏财之心,他深知人脉的重要性。在宋江的苦心经营之下,手无缚鸡之力的宋江在江湖之中有了很高的名声。在逃上水泊梁山之后,宋江凭借着自己积累下的人脉,当上了梁山的二当家的。

老大晁盖死后,宋江谦让不过,坐上了晁盖的大哥之位。其实宋江自己也知道,晁盖死后,梁山的老大之位肯定是非自己莫属的了,但是自己也要假意推迟一下,如果有人和自己竞争那就更好了,自己凭借势力击败对手,会让梁山这些人更加的信服自己。

宋江当上老大之后,就将梁山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在梁山立起“替天行道”杏黄大旗,企图让梁山站在大义之上。宋江开始了和北宋朝廷进行对抗了,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之下,几次击败了朝廷的征讨,曾经连续三次击败太尉高俅的攻打。

宋江的起义之所以不能算是农民阶级的起义,是因为宋江的团队之中,有着很多地主和官僚阶级的存在,例如柴进、卢俊义、林冲、秦明、花荣等等,这些人或出身富商,或出身官僚家庭。就连宋江自己都不能算是农民阶级的人物,他的父亲虽然务农,但是也是家境殷实的地主家庭,另外宋江本人也是官吏出生。

宋江起义,最终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结束,也宣告了起义的失败。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虽然《水浒传》只是一本小说,有不少杜撰虚构的情节,但它里面有许多真实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北宋末年,的确有宋江此人,他也是在梁山水泊开始农民起义。

梁山泊位于山东,因为黄河的几次缺口泛滥和周围的湖泊汇成一片,从不知名的小湖泊变得有八百里的广阔水域。因为北宋末年朝廷对百姓的剥削十分严重,尤其是在蔡京、高俅等贪官把持朝政之后,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苛税,许多农民都纷纷破产。梁山泊周围的这些农民就逃难到了这里,此外,这里还有当地的渔民以及被官府通缉的逃犯,没多少年梁山泊上的人就越来越多,宋江就是其中一个。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梁山泊正式起义,加上自己有三十六个头领。而逼着他们起义的导火线,是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宣布把整个梁山泊收归国有,所以在这里生活的、打鱼的、采莲藕的都要交税。起义后不久,宋江等人就离开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朝廷知道后就下令抓捕镇压,之后又想要招安,可是都没有成功。直到1121年,宋江率军乘船攻打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因为海州知州张叔夜已经派人打探到了情报,所以设下了伏兵。五月,在宋江等人登岸时遭到了官兵的埋伏,不仅被死死包围,船只也被焚烧,断去了退路。走投无路之下,宋江只能投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8. 历史上真宋江是怎么死的

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起义被宋将折可存镇压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残酷杀害。

宋江(约1074-1122)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宋江投降后成为征讨方腊的马前卒。

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江苏地区,后被张叔夜设伏。宋江虽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8)历史上的宋江扩展阅读: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民变首领,后来投降宋朝。此事成为后来章回小说《水浒传》主角。宋江在小说中是梁山泊义军之首,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

为人重义,名扬江湖,受各地草莽的仰慕。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天子和昏君。可以说,他天资甚高,吟诗咏赋,能书会画,对玩乐尤为嗜好,声、色、书、画、奇花异石、飞禽走兽,乃至蹴鞠等等,无所不好。

9. 中国历史上宋江真有其人吗

有。

宋江(约1074-1122)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

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宋江投降后成为征讨方腊的马前卒。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江苏地区,后被张叔夜设伏。

宋江虽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9)历史上的宋江扩展阅读:

宋江是山东郓城。他性格豪爽,乐于助人,《水浒传》称他为“及时雨”,还真没说错。正因为此,宋江接纳了不少江湖好汉,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叶颇有威望。

1119年,郓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要将郓城辖区的梁山泊收为“国有”。之后,在梁山泊打渔为采藕生的渔民,便要按照船只的多少向朝廷纳税。船只越多,纳税约沉重。

渔民们本来就生活得很是艰难,哪里还有余钱向朝廷纳税,此举根本就是断了渔民的生路嘛。当年11月,宋江揭竿而起,率领36名部属发动起义,并以易守难攻的梁山为根据地。

抵抗官府进攻。宋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山下的渔民、农民纷纷上山,拿着简陋的武器与官兵作战。最初,北宋朝廷并没有对宋江起义给予重视。

一个多月后,宋徽宗才下了一纸诏书,责令当地驻军前往征伐。没想到,北宋承平已久,军队训练松弛,又没有经过实战洗礼,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在宋江起义军面前不堪一击,连吃败仗。

从数量上说,宋江起义军并不多,骨干力量只有36人(这便是《水浒传》36名天罡星的来源),但他们强悍善战,个个都能以一当百,官兵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因此,几次战斗下来,官兵不但没有剿灭宋江起义军,还使得宋江起义军威名远扬,如星星之火一般,越来越旺。

宋江起义军转战于青州(今山东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一带,逢州破州,遇府过府,很快就攻陷了10余个州府,势力从山东扩展到河北。

数百里平川,如入无人之境。“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几乎就在宋江起义军蓬勃发展的同时,南方爆发了方腊起义,发展势头不下于宋江起义军之下。

宋徽宗这才慌了起来,向大臣们询问应对之策。大臣们都面面相觑,不敢说话。这时候,资政殿学士侯蒙站出来,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这是要宋徽宗赦免宋江的罪行,命他讨伐方腊赎罪,堪称“一箭双雕”之策。

宋徽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表扬说:“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他立即任命侯蒙为东平府知府,全权负责招降宋江事宜。不想当时侯蒙已67岁高龄,身体又不好,还没成行就应病去世。招降宋江一事就不了了之。

热点内容
尹鹏老师 发布:2025-07-15 01:14:31 浏览:713
兰山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5 00:33:48 浏览:173
新登地理 发布:2025-07-14 23:28:29 浏览:368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发布:2025-07-14 23:01:45 浏览:454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