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
秦汉之间的历史时期,其实是秦末中原大动荡的一段“空位期”。
这段时期,没有皇帝,但是戏亭分封的楚国成为主导国家。
通过戏亭分封出现了两个相对强大的王国,一个是霸王项羽的楚国,因定都彭城,所以史称“西楚”,取代了怀王的楚国。另一个是汉王刘邦建立的汉国。
至于楚汉之争,是个历史事件,不能算作时期。
❷ 秦汉时期历史故事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
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
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
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
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
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
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
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
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
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❸ 秦汉时期历史故事
釜底抽薪: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回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答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漳水,援救巨鹿,初战告捷。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断绝秦军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战越勇。一个人抵得上十个秦兵,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钜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❹ 关于秦汉时期历史的典故10个
焚书坑儒(秦始皇+李斯)
力能扛鼎(楚霸王项羽)
背水一战(淮阴侯韩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
一诺千金(季布)
曹丘之德(曹丘+季布)
破釜沉舟(项羽)
十面埋伏(项羽)
鸡犬新丰(刘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
❺ 为什么在提到,秦朝和汉朝时,经常是说秦汉历史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 是简称,秦是指秦朝,汉是指汉朝。秦汉时期建立和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及诸如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一直为后世帝王的专制所效法。所以,一般简称为“秦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诸侯争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公元前221~前206)。
继秦之后,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相继建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5)和东汉(公元前25~220),统称汉。
秦汉时期建立和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及诸如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 措施,一直为后世帝王的专制所效法。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西汉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后,在与西域及相邻的中亚诸国的交往中,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较发达的时代。司马迁的《史记》,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以及数学的《九章算术》,医学方面的《黄帝内经》等,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蔡伦的造纸术,则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阶段,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道教则从本土源起。汉朝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有所增益,但在施政方面则以秦朝速亡为鉴,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文景之治以后出现的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巩固并发展了秦始皇创立的统一事业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统治的半个世纪,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
❻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历史背景
1政治:从奴隶制社会后期过渡【春秋战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社会【秦朝专】,巩固和发属展【两汉】。土地完全归天子 诸侯等奴隶主所有,平民地位低,高于奴隶,奴隶完全为奴隶主所有。两极分化严重,刑法严峻,社会发展,思想进步导致奴隶制瓦解,过渡为农民在土地耕种,向封建主缴纳赋税,服徭役。并且有人身保障。
2经济:以农业生产支持对外战争,以军功授爵赐予土地。保证了地主可以剥削兼并占有土地农民。手工业,畜牧业,商业发展迅速,后重农抑商。
3文化: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以儒为体,以法为内。华夏,汉族形成。
4疆域:大一统到几百千个分裂小国到七国战国到秦汉,主要还是在河南河北,江淮以北,巴蜀和辽东一小部分。
❼ 秦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http://..com/question/56294484.html?si=1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❽ 史前到秦汉的历史
事情都挺狠的,你是我觉得相对来说,这个历史也是特别不错的,特别可以的,有可讲究的地方的,还是特别不错的
❾ 秦汉时期历史典故10个
焚书坑儒(嬴政),指鹿为马(赵高),取而代之(项羽),揭竿而起(陈胜),作壁上观(救赵诸侯),破釜沉舟(项羽),约法三章(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沐猴而冠(项羽),暗渡陈仓(韩信),分一杯羹(刘邦),背水一战(韩信),十面埋伏(韩信),四面楚歌(项羽),多多益善(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汗流浃背(周勃),一诺千金(季布 )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6年垓下之战,西汉建内立
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文景之治容
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西汉灭亡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公元57年~88年明章之治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东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