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变速教学

变速教学

发布时间: 2025-07-16 02:29:54

『壹』 山地自行车的变速器如何调节

山地自行车的变速器调整步骤:
山地车变速器有3×6,3×7,3×8,3×9等多种类型,如果您的用车需求只是早晚上班通勤,买3×6、3×7就够了,如果您主要用来长途骑行或职业赛车,推荐3×8,3×9甚至往上。
如果前面的牙盘是1档,后面的飞轮最好配12345档使用,如果前面是2档,后面最好配234567档使用,如果前面是3档,后面最好配789档使用。
链条,要尽量与车身保持平行,即使不平行,交叉的角度也尽可能的小,不然会加速磨损链条,甚至会滑丝,滑丝了车就骑不了了,必须用手把链条硬掰到齿轮上卡住,才能继续骑,链条很脏,很麻烦,而且不容易掰扯,所以,要随时往下观察链条角度。

『贰』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概要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该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其推导过程。
  • 教学难点:理解加速度为常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三、教学内容

  1. 引入新课

    • 通过实例或视频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匀加速启动、物体自由落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概念讲解

    •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即$a = frac{Delta v}{Delta t}$。
  3. 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推导

    • 初速度不为零的情况
      • 已知加速度$a$为常数,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frac{Delta v}{Delta t} = a$。
      • 将$Delta v$表示为$v_2 v_1$,$Delta t$表示为$t_2 t_1$,代入上式得$v_2 v_1 = a$。
      • 整理得$v_2 = v_1 + a$。
      • 若以初始时刻$t_1 = 0$,初始速度$v_1 = v_0$为参考,则上式可简化为$v = v_0 + at$。
    • 初速度为零的情况
      • 当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初速度$v_0 = 0$,则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简化为$v = at$。
  4. 加速度的二次导数理解

    •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为常数,即加速度的变化率$frac{da}{dt} = 0$。
    • 从数学角度看,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而加速度的恒定性意味着速度对时间的二次导数也为零。
    • 这进一步证明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的。
  5. 例题讲解与练习

    •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

    •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及其推导过程。
    • 强调加速度为常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核心地位。
  7. 作业布置

    •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例和推导过程,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观察、提问、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叁』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我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例题的讨论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及 。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 ,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 ,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 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 ,a,s,待求量 .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 ”等.

3、教师启发:上面的解法,用到两个基本公式,有两个未知量t和 ,而本题不要求求出时间t,能否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可以启发学生两个基本公式的 消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4、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到 ,即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且思考: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公式更方便?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1、 三个公式中共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方便?

2、用三个公式解题时,至少已知几个物理量?为什么?[(知三求二)因为三个公式中只有(1)(2)两个是基本公式,是独立的方程,(3)为推论公式,所以最多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 、待求量为 .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 ,利用 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

3、得到 后,告诉学生,把它与 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 ,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 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 或 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如何提高做物理作业的效率

(1)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很多学生做作业就特别被动,就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有一些题做错了,错因是什么?也不认真分析答案,更不用说与课题笔记做个对照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本身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知识的过程,两者并没有割裂开,也不应该割裂开;两者是统一的,都是消化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

另外,课堂笔记中的一些口头作业也应该看看,比如老师课堂上让我们总结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等等。有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听了一遍就认为掌握了,可在考试中考题略作变形,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题没有搞扎实,所以我说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把笔记认真看看,多看几遍,即使你觉得很无聊;不过对你的学习确实是有帮助的。

(2)平时做作业给自己限定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很多学生做题慢,平时做作业不着急,本来这道题五分钟就能做完,总习惯做十分钟,这样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考场上想提高解题速度都难。

提高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抓起来。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综合的解答题,最终都是要用数学知识(列方程组)来求解,计算错误扣分很严重,同学们必须强化数学计算能力,把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做个归纳。比如,方程组的求解运算、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三角函数、求最大值等都要在课下最好下点功夫整理。

(3)注意前面知识点的复习。

物理考题非常综合,一道考题可能考到很多知识点,同学们都应该认可高中物理题的这个特点。比如,我们学到磁场这部分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于力学中圆周运动、功和能等知识点来分析。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磁场或电磁感应,就是因为前面的力学部分内容全部都忘掉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做作业前把前面需要用到的知识点,特别是自己前期没学明白的地方好好巩固下。利用课外琐碎的时间去复习这些知识点,养成经常复习、经常查漏补缺的好习惯。

(4)课下做作业有问题就要多与周围小伙伴们交流。

其实学生们之间相互提问、交流、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未必比老师讲课差。课下做作业时同学们遇到不懂的物理问题,多去问问他人,有时一道难题大家都不会做,可讨论着讨论着,大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很有可能思路就有了。这种学习模式一点都不压抑,都非常主动,效果很好。

热点内容
文都教育下载 发布:2025-07-16 09:49:59 浏览:97
麻将机多少钱 发布:2025-07-16 09:45:32 浏览:903
明地理志 发布:2025-07-16 08:56:57 浏览:461
物理昏迷 发布:2025-07-16 08:30:48 浏览:460
古典舞身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6 08:16:40 浏览:718
聚优数学 发布:2025-07-16 07:27:39 浏览:815
催眠老师小说 发布:2025-07-16 03:15:50 浏览:700
杨彭美术 发布:2025-07-16 02:49:22 浏览:348
变速教学 发布:2025-07-16 02:29:54 浏览:141
上海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发布:2025-07-15 22:34:05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