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
⑴ 湘江长沙站水位已经超过历史上98年最高水位是真的吗
据悉,湘江长沙站水位已经超过历史上98年最高水位是真的。
目前整个橘子洲上,包括景区中心地带已经全部是水,与东西侧的江水连成一片。观景台几乎全部淹没。有一些观景台上的树,已经只露出树顶,像是浮在水面上一样。
⑵ 长江流域内有几个控制站超历史最高水位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1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长江流域共有13个站点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其中鄱阳湖流域及其尾端12个站点,超过保证水位11个站点,超过警戒水位88个站点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鄂东北水系、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水系、雅砻江上游、大渡河上游及巢湖下游支流等。
7月12日,12日14时,长江干流莲花塘站水位达到34.34米,并趋于稳定。长江中下游洪峰经过城陵矶河段。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预测,未来2至3天,长江中下游各江段将迎洪峰,汉口、九江、大同等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均将处于历史前列。
(2)湖北长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扩展阅读:
洪峰的形成:
洪峰一次洪水或整个汛期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就是洪水的最大流量。如果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大于水流量,雨水就会一点一点的积累。一旦流域广,路程长之后,就会形成洪峰。在某种意义上讲,洪峰就是一道大波浪。
由于洪水的整个 过程两头低、中间高,形似山峰,故称洪峰。 257· 洪水涨落过程因洪水成因不同而异。暴雨型洪水过程线 依流域面积大小不同其形状各异。小河的面积小、河槽汇流 快、河网的调蓄能力低,因此洪水多为陡涨陡落型。
而大河的流域面积大,不同场次的暴雨在不同支流形成的多次洪峰 先后汇集到大河时,各支流的洪水过程往往相互叠加,又由于河网、湖泊、水库的调蓄,洪峰的次数减少,而历时则加 长,涨落较为平缓。
⑶ 解放以来,武汉关每年的最高水位记录
《武汉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总体预案》显示,长江武汉关站历年最高水位超过27.00米,按照由高到底排列前十的水位分别是:
1、29.73米(1954年08月18日);
2、29.43米(1998年08月19日);
3、28.89米(1999年07月23日);
4、28.66米(1996年07月22日);
5、28.37米(2016年07月07日);
6、28.28米(1931年08月19日);
7、28.11米(1983年07月19日);
8、27.79米(1995年07月09日);
9、27.76米(1980年09月02日);
10、27.76米(2002年08月25日)。
(3)湖北长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扩展阅读: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湖北省省会,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综合工业基地。钢铁、机械、轻纺、商贸、汽车、光纤通信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截至1999年底,全市城镇人口7402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208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1085.68亿元。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分为三个镇(汉口、武昌和汉阳),汉口北临福环河。长江流经市区145公里;流经市区的汉江长度为62公里;福环河在城市进程中有60公里长。
市区除当地丘陵外,一般高程在21m~27m之间,平均高程约为24m,低于外河最大洪水位(1m~7m)。武汉主要受长江和汉水洪水威胁,城市地区暴雨可能导致内涝。
⑷ 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是怎么形成的 气象,水文专家详解
问的长沙的吧?
降雨强度超历史?
全省下了5个洞庭湖的水
长沙降雨量全省最大
在气象、水文部门看来,此番洪水来势汹汹,“最大帮凶”应是整个6月在湖南“流连忘返”的暴雨。
来自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湖南6月累计平均降水量407.1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多91.6%,较1954年6月的384.4毫米偏多5.9%,较1998年6月的337毫米偏多20.8%,排在有资料记录以来第一位。“降雨407.1毫米意味着,在湖南21.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降了860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5个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3.5米时)的水量。”湖南省水文局副局长宁迈进形象地比喻。
长沙,是此轮暴雨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沙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全市平均降雨558毫米,较历年均值(234.4毫米)偏多138%,相当于整个汛期降雨量的56%。“长沙往年汛期一般是4月底至7月初,但今年降雨集中在了6月。”长沙水文局副局长李京伟说。
尤其是自6月22日以来,全省遭遇了今年以来一轮最强降雨过程,强降雨总量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历时之长,均属历史罕见。据省防指通报,6月22日至7月2日11天里,全省平均累计降雨量为270毫米,其中长沙市452.0毫米、累计最大点降雨为浏阳市玉泉站830毫米。两组数据中,长沙均排名第一,平均降雨量几乎是全省平均雨量的2倍,创下湖南降雨强度的历史纪录。
如何理解平均降雨452毫米?李京伟解释,这相当于长沙1.18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有0.452米深的水落下。换算成降水总量,可达53.4亿立方米。“53.4亿立方米的水落入长沙,就如同人喝水太急容易呛着,是洪水这么猛的直接原因。”
降水强度为何这么大?
北方冷涡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
冷暖空气频频交汇
市气象台数据显示,6月29日至7月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265.9毫米,已经超过1998年6月的最大连续3日雨量,达历史第一。全市62%的站点3天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10%的站点超过300毫米。“本次特大洪水形成的主要降雨时段6月30日8时至7月2日8时,两天降雨量为230.5毫米,相当于下了整个6月份的降雨总量。”长沙水文局水情科科长陈春明补充道。
是什么导致了今年这轮暴雨雨量多、范围广、强度大?
“6月持续强降水是南北两支稳定气流在湖南上空强烈汇合的结果。一方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较常年同期偏西偏南,这样使得来自南海以及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沿着副热带高压外围源源不断输送至湖南上空,为湖南降水提供充沛的水汽来源;另一方面,欧亚中高纬度在贝加尔湖一带维持稳定的阻塞高压,引导小股冷空气不断南下,最后受阻于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与西南暖湿空气交汇。”湖南省气候中心主任廖玉芳分析道。
长沙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勇告诉记者,长沙刚好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和强水汽输送带中,北方冷涡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湖南上空,才导致极强暴雨天气的发生。
洪水为何这么凶猛?
“一江六河”洪峰叠加
天然“水坝”延缓退水
目前,洞庭湖及其支流湘江、资水、沅水水位继续回落。但在此前强降雨期间,湘江流域全线干支流有9个水文控制站超历史水位。
为何今年洪水如此凶猛?宁迈进解释,相比往年汛情“按部就班”,今年汛情可谓“一步到位”:山丘区暴雨山洪频发、强降雨抬高江河湖水库水位,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洞庭湖区均“全线告急”,导致防汛战线进一步拉长,防御难度大大增加。而预报洪水,需要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后产生的径流量,结合天气预报、水文地质条件、河流行洪条件等多重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湘江长沙站首个洪峰到达时间一推再推:7月2日6时12分,39.19米;7月2日19时,39.47米;7月3日0时12分,39.51米……
“湘江长沙站水位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一方面是长沙降雨超历史,雨带在湖南来回摆动两次,导致湘江‘一江六河’水位居高不下;二是湘江上游双牌、欧阳海、水府庙等水库开闸泄洪,带来了大量来水;三是湘江上游广西也向湖南输送了不少流量,每秒达到5300立方米;四是全省普降暴雨,沅江、资江皆发生大的洪水,导致洞庭湖水位过高,‘下顶上压’延缓了湘江退水时间。”李京伟说。
此外,湘江长沙段主要支流浏阳河、沩水、捞刀河均超历史最高水位,超50年一遇,为湘江输入大量流量,等于在湘江筑造了一道“水坝”。“洪峰叠加、洪水合流,并与湘江干流互相形成顶托之势,延缓退水。”陈春明分析,“1998年的洪峰过后,水位全部退回警戒水位之下花了4天。今年用时可能更长。”
7月天气趋势如何?
晴热高温天气将来袭
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
7月3日开始,蓝天白云现身长沙,晴好天气让市民走出家门。根据长沙市气象部门预报,湘江中上游今明两天有阵雨,因雨量较小,对湘江流域水位下降有利。上中旬分别有一段连晴高温天气。预计本月雨量约150.0毫米左右(历年7月平均141.4毫米),月总降雨日数为12天左右(历年平均10天)。
不过,气象专家提醒,部分江河仍处于高水位运行,土壤湿度饱和,多条河流仍超警戒水位,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公众在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注意晴热高温天气里防暑降温,特别注意强降水过后的堤坝崩塌和山体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
自6月22日以来,省、市两级水文部门共发布洪水预警107次,其中红色预警8次、橙色预警32次、黄色预警53次、蓝色预警14次,为高洪水位河道沿岸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做好避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全省的防汛重点目前也集中在湘江中下游和洞庭湖区。长沙水文局预测,湘江第二轮洪峰预计今日过长沙,此次洪峰过境时湘江水位将不会在原水位上上涨,只是湘江长沙段水位退水稍慢。下一步是重点加强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段沿岸防汛巡堤查险工作,及时预防地质灾害。
参考网页链接
⑸ 湖北第三大湖泊是哪个湖泊
湖北第三大湖泊是长湖。
长湖,是宋末由古云梦泽变迁而成的长条状河间洼地大湖泊。位于位于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交界处,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
流域成雨面积3240平方公里,整个长湖面积122~150平方公里,库容2.71亿立方米。历来上接沮漳河水,下以内荆河为出水道,且与长江、汉江、江汉运河、西荆河等湖相通,于洪湖市新滩口汇入长江;现为四湖总干渠渠首,具蓄洪、灌溉、养殖、航运之利。
(5)湖北长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扩展阅读:
湖北第三大湖长湖水位超警戒
7月5日3时,我省第三大湖长湖水位超警戒,是今年我省五大湖中首个水位超警戒湖泊。沿着长湖湖堤行走,只见水面宽阔,部分堤段水面离堤顶只2米多,堤内沿途田地到处是积水。
在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玉壶村,平时几乎没水的湖堤外平台,水深近30厘米。“水涨得很快,昨天平台上还没有水。”玉壶村支部书记凡孝方说。
水文监测数据和村民的感觉基本一致。6月8日入梅时,长湖水位30.52米,在汛限以下。到7月5日8时,水位32.56米,上涨两米,超警戒水位0.06米,水量增加2.8亿立方米。其中,6月29日到7月5日上涨了1.55米。
7月5日下午,长湖水位已达32.62米,离保证水位仅0.38米,只比2016年发生的历史最高水位33.45米低0.83米。沙市区水利和湖泊局服务中心副主任谭治洪介绍,目前长湖部分地区湖水水位比堤内地面高3米以上。
⑹ 湖北第三大湖泊超历史最高水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湖北第三大湖泊超历史最高水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强降雨导致。受到内暴雨容强降雨的影响湖北第三大湖泊长湖水位达到33.47米,超保证水位0.47米,比2016年的历史最高水位33.46米高出0.01米,防汛形势严峻。愿平安!
⑺ (后天)电影中武汉发大水时历史最高水位是多少
武汉发大水的历史最高水位是30.17米。电影《后天》中没有武汉发大水历史资料。
查网络可知:1954年5—7月,武汉集中降雨1 600多毫米,7月中旬,水位高达30.17米。是20世纪长江最大的洪水,京汉铁路中断了100多天,政府动员了上千万人抗灾,保住了武汉。江堤上的防汛纪念碑就是纪念那次抗洪的。
⑻ 湖北省三大湖泊指的是哪三个湖
是洪湖、梁子湖、斧头湖。
1、洪湖,位于湖北省南部洪湖市、监利县之间,长江与东荆河间的洼地中。湖面高程25米,常年水面350平方公里(1980年代中水位),2008年面积348.2平方公里(洪湖市政府2018年数据为348.33平方公里)。东西两侧与长江相通,是鱼类繁殖的良好场所。湖区南部黑鱼湾至螺山一带每年冬季雁鸭麇集,水禽资源丰富。东南顺靠长江黄金水道,西北有四湖总干渠流入湖区。
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是中国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水质唯一整体达到二类标准的大型淡水湖泊。有“湖北之肾”的美称,兼具供水、灌溉、湿地生物栖息地、养殖、航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国外专家称之为“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2008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梁子湖
梁子湖属地级市鄂州市,分布于江夏区、鄂州、咸宁交界,原名樊湖,由梁子,鸭儿、保安、三山等湖泊组成梁子湖水系,四周分别与武汉、咸宁、大冶等市(县)交界。梁子湖东西长82公里,南北长32公里,由316个湖汊组成,湖面55.5万亩,流域面积326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深3米。梁子湖通过鄂州长港从鄂州樊口入江,至今,仍通称梁子湖周围地区为樊湖地区,称梁子湖水系为樊湖水系。
梁子湖是湖北省蓄水量第一大、面积第一大的淡水湖,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湖,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被列为鄂东战略备用水源地。
3、斧头湖
斧头湖,湖北省第三大湖,161平方公里。现名梓山湖,位于北纬29°56'~30°07',东经114°10'~114°15',以其东北部的斧头山(武昌县境内)而得名,在嘉鱼县县城东北28公里,东北为武汉市江夏区,东南为咸宁市咸安区,西为嘉鱼县潘家湾、渡普两镇,地处嘉鱼、江夏、咸安三县区交界处。
(8)湖北长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扩展阅读:
1、洪湖位置境域
洪湖,介于湖北省监利、洪湖两县市之间,是荆州地区境内最大的湖泊。清光绪《沔阳县志》记载,湖泊湖面“东西约六七十里,南北宽约十里”。1887年开挖冯姓河后,接纳上游来水入湖,汛期高水位时水面达736平方公里。1956年后,江河分隔,水位下降。到1980年,湖四周围堤形成,中水位时,常年水面350平方公里。2008年时,洪湖东西长23.4公里 ,南北宽20.8公里 ,岸线长度104.5公里 ,湖泊面积348.2平方公里(洪湖市政府2018年数据为348.33平方公里) ,属于大型浅水湖泊。
湖北是洪湖市瞿家湾镇、沙口镇、万全镇、汊河镇,湖东接洪湖市乌林镇、滨河街道,湖南为洪湖市区新堤街道、螺山镇,隔洪湖干堤与长江相望,湖西为监利县,自北而南依次接壤的是:福田寺镇、汴河镇、棋盘乡、朱河镇。
2、梁子湖特产
武昌鱼、梁子湖螃蟹。梁子湖有各种淡水鱼类70余种,出产武昌鱼、胭脂鱼、银鱼、银针鱼、船钉鱼、鳜鱼、鳡鱼、鲇鱼、鳗鱼、大闸蟹等享誉海内外的梁湖特产。其中,以武昌鱼最负盛名。梁子湖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3、斧头湖资源
斧头湖西岸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孕育了以嘉鱼县潘家湾镇为中心的全县42万亩蔬菜基地,年产联乐牌无公害新鲜蔬菜近百万吨,蔬菜品种逐步由大路菜向精细菜,旱生菜向水生菜,家生菜向野生菜,常规品种向名优特品种延伸;生产方式由平面种植向立体种植延伸。即“引洋种,种洋种;引名种种精细菜;育土种种野生菜;育新种种反季节菜”,初步形成全县一业,各镇一品的格局,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
斧头湖西岸的渡普镇依托斧头湖丰富的水产资源,建成了一个万亩连片精养鱼池基地和一个万亩连片围栏养殖基地,2004年全镇养殖面积达59100亩,鲜鱼产量达15670吨,虾、蟹产量达670吨,面积、产量均占全县的四分之一。为嘉鱼县成为“全国百强水产县”、“湖北十强水产县”作出了贡献。
⑼ 湖北监利水位
1998年汛期,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并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1.洪水过程6月12~27日,受暴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暴发洪水,抚河、信江、昌江水位先后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资水、沅江和湘江也发生了洪水。两湖洪水汇入长江,致使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涨,从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区移至长江上游。7月2日宜昌出现第一次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监利、武穴、九江等水文站水位于7月4日超过历史最高水位。7月18日宜昌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立方米每秒。在此期间,由于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来水不大,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一度回落。7月21~31日,长江中游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7月21~23日,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连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发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门水文站洪峰流量19900立方米每秒,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与此同时,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乐安河也发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现第三次洪峰,流量为51700立方米每秒。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涨,7月26日之后,石首、监利、莲花塘、螺山、城陵机、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8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又接连出现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内,连续出现3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断升高。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流量为63200立方米每秒。8月8日 4时沙市水位达到44.95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8月16日宜昌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每秒,为1998年的最大洪峰。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进过程中,与清江、洞庭湖以及汉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于8月中旬相继达到最高水位。干流沙市、监利、莲花塘、螺山等水文站洪峰水位分别为45.22米、38.31米、35.80米和34.95米,分别超过历史实测量高水位0.55米、1.25米、0.79米和0.77米;汉口水文站20日出现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为历史实测记录的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仅低0.30米。随后宜昌出现的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均小于第六次洪峰。
⑽ 湖北五大湖泊3个超警戒是怎么回事
10日7时至11日7时,湖北省除鄂西北无雨或小雨外,鄂东北、江汉平原中到大雨,省内其他地区小到中雨。全省面雨量14.3毫米,最大降雨点为大悟县黄陂站117毫米。据悉,11日7时,湖北五大湖泊3个超警戒2个超保证。
其中洪湖水位26.86米,超警戒0.66米;梁子湖水位20.93米,超警戒0.43米;斧头湖水位24.07米,超保证0.13米;长湖水位33.46米,超保证0.46米;汈汊湖水位26.69米,超警戒0.99米。
(10)湖北长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扩展阅读
湖北多地水位上涨
7月11日,武汉汉口江滩,江水已经淹没了二级亲水平台,接近最高的三级亲水平台。当日20时,长江水文网数据显示,长江汉口站水位到达28.49米。这一水位已超过2016年最高水位,达到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五。
7月11日 14:25长江武汉关水位已达28.38米,该水位达到历史第五位是近21年来的最高值。未来几天,江水还将继续不断上涨,预计16日将达到 29.20米,这一水位是长江武汉关水位历史第三位仅次于1954(29.73米)年和1998年(29.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