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会
A. 美国EGS什么意思
一、能量递进系统(EGS) 人造地热能EGS(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S) 发情山羊血清(EGS) EGS 1,译文:环境商品和服务 2,网络词典:EGS 1.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 2. 爆烈先锋 3. 连线不良 EGS-FORT 1. 系列球队名单 society (egs) 1. 地球物理学会 egs exhaust gas sensor
我觉得你问的是 1. 地球物理学会 egs exhaust gas sensor
B. 2015年国际地质分析会议 在哪开
2015年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将于中国台北召开
2014-10-10 来源:7楼网 点击:43 次
一、日期:2015年5月13-19日(星期三至星期二,13-14日会议,15-19日地质考察)
二、地点:中国台湾台北
三、研讨会目的:
在过去二十年中,海峡两岸举办过许多有关地质科学领域的研讨会。1995年3月在中国台北召开了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与会人数达四百余人,开启了两岸开放人员往来以后地球科学领域大规模之学术交流活动。其后自1999年8月起,陆续在北京、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台湾龙潭科学园区、内蒙古赤峰市、以及四川成都理工大学等分别举行了七次世界华人地质大会,使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的华人学者有了一个常规性的交流管道。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有感于身为全球华人地质大家庭一分子的责任,联合大陆和海内外地学单位,诚挚的邀请全球华人地质学者踊跃参加2015年在中国台北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让大家携手并进,共创华人地球科学的新纪元。
四、大会研讨专题(待学术委员会讨论以后最后确定)
(1) 地层古生物与气候变迁
(2) 大地构造及亚洲地体构造带演化
(3) 东亚及其它地区造山带多学科研究
(4) 地球化学
(5) 地球物理及地震
(6)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能源
(7) 地质灾害与防灾
(8) 矿物岩石与矿床
(9) 大陆及海洋钻探
(10) 新期构造与第四纪地质
(11) 海洋油气勘察
(12) 地质生物学
五、主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国家实验研究院、台湾地震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博物馆、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国立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国立中正大学地震研究所、国立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国立海洋大学应用地球科学研究所、国立东华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地质学系、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资源所、中央气象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香港地质学会、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OCESTA)、(美国)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
六、研讨会组织:
主席团:
李罗权(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主席)
孟宪来(中国地质学会) (主席)
周义明(U. S. Geological Survey) (主席)
朱立新(中国地质学会) (副主席)
董树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副主席)
罗清华(国家实验研究院) (副主席)
刘忠光(Stanford Univ.) (副主席)
邓属予(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副主席)
胡兴台(中油公司) (副主席)
辛在勤(中央气象局)
张培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立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陈晓非(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朱延祥(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邓茂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黄庭芳(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
总干事: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赵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顾问委员会:
邓大量(Univ. of Southern California)
毛河光(Geophysical Lab)
陈正宏(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吴大铭(SUNY, Binghamton)
江博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李太枫(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刘绍臣(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
王寳贯(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
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和平(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孙文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周美夫(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龙生(香港地质学会)
筹备委员会: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赵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吴逸民(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颜宏元(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
詹瑜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郝梓国(中国地质学会)
周义明(U. S. Geological Survey)
冯夏红(IPACES, Dartmouth College)
张素菁(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学术委员会:
锺孙霖(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主席)
陈于高(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马国凤(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
戴昌凤(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
米泓生(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
饶瑞钧(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
石瑞铨(中正大学地震研究所)
刘莹三(东华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
陈明德(海洋大学应用地球科学研究所)
林慧玲(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
吴乐群(中国文化大学地质学系)
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陈晓非(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黄清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宋晓东(Univ. of Illinois、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孙文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李一良(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刘琳(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
洪阳(IPACES, Univ. of Oklahoma)
尹安(UCLA)
张有学(Univ. of Michigan)
Wendy Mao (Stanford Univ.)
联系人:
赵里(台湾)电话:(886)2-27839910 ext.320 传真:(886)2-27839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周义明(北美)电话:(1)703-648-6169 传真:(1)703-648-6252
e-mail: [email protected]
郝梓国(北京)电话:(86)10-68999023 传真:(86)10-68995305
e-mail: [email protected]
张素菁(香港)电话:(852)28578577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七、征文要求:摘要格式如附件,中英文皆可,缴交摘要时请附上电子档案(Microsoft WORD 格式)。
八、发表方式:投稿者可以自行选择口头发表或是板报展出(板报规格宽90cm*长180cm),中英文皆可。
九、大会论文专辑:所有大会论文摘要将汇集成大会论文专刊,并将与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及TAO: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 d Oceanic Sciences商讨出版会议专辑。
十、会后地质旅行:地质考察路线有如下三条路线可供选择:
路线一:大台北地区及北部海岸,一天行程。
包括大屯火山野柳地质公园及北部沿岸地质地貌考察。
路线二:太鲁阁,一天行程。
中部横贯公路上壮丽的「太鲁阁峡谷」出露的『大南澳片岩』代表了台湾地区的基盘岩层。
路线三:台北-南投-天祥-太鲁阁-池上-台北,三天两夜行程。
「车笼埔断层」是二十世纪末活动最剧烈和纪录最详细的地震活动带;中部横贯公路上壮丽的「太鲁阁峡谷」出露的『大南澳片岩』代表了台湾地区的基盘岩层;东部纵谷的池上断层是台湾东部位移速率很快的活动断层。
路线四:台北-南投-垦丁-池上-海岸山脉-太鲁阁-台北,五天四夜行程。
「车笼埔断层」是二十世纪末活动最剧烈和纪录最详细的地震活动带;垦丁有大量第四纪平台;东部纵谷的池上断层是台湾东部位移速率很快的活动断层;「海岸山脉」更是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接触带,是全世界研究弧陆碰撞学者们最感兴趣的地区;中部横贯公路上壮丽的「太鲁阁峡谷」出露的『大南澳片岩』代表了台湾地区的基盘岩层。
十一、注册费:暂定美金300元(或新台币9000元),学生与博士后减半。
含大会手册、论文集,会议期间之茶点、餐饮,开、闭幕晚宴及会议期间交通。最终注册费、地质考察费用及随行人员费用将在第二号通知公布。
十二、住宿:筹备委员会将在第二号通知中详细说明中研院学术活动中心之住宿资料。
十三、请于2014年10月31日前将参会意愿回执寄至:
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筹备委员会 收
(11529)台湾台北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地球所
或e-mail至: [email protected]
十四、重要时程:
收到所有回执 2014年10月31日前
寄发第二号通知 2014年11月30日前
大陆学者来台申请书收件截止 2014年12月31日前
论文摘要投稿截止 2015年 1月31日前
饭店预定截止 2015年 1月31日前
野外考察报名截止 2015年 1月31日前
注册缴费截止 2015年 1月31日前
寄发第三号通知 2015年 3月31日前
附件:摘要格式【摘要页面为A4一页,上下边界2.54cm,左右边界3.17cm,内容包含题目、作者单位及内文;中英文皆可】
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
8th World Chinese Geological Congress
【题目居中,固定行高18 pt,16号中文楷体粗体或Times New Roman粗体】
刘忠光(美国斯坦福大学);陈正宏(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锺孙霖(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作者单位左右对齐,固定行高18 pt,12号中文楷体或Times New Roman】
在过去二十年中,海峡两岸举办过许多有关地质科学领域的研讨会。1995年3月在台北召开了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与会人数达四百余人,开启了两岸开放人员往来以后地球科学领域大规模之学术交流活动。其后自1999年8月起,陆续在北京、美国史丹佛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台湾龙潭科学园区、内蒙古赤峰市、以及四川成都理工大学等分别举行了七次世界华人地质大会,使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的华人学者有了一个常规性的交流管道。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成立32年,有感于身为全球华人地质大家庭一分子的责任,特别联合台湾地质及地球物理学界同仁,诚挚的邀请全球华人地质学者踊跃参加2015年于台北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三地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让大家携手并进,共创华人地球科学的新纪元。
【内文第1行缩排0.85cm,左右对齐,固定行高24pt;12号中文楷体或Times New Roman】
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回执
姓名:
单位:
随行人员数目:
参加地质考察人数及路线(见大会第一号通知):
联络地址:
E-mail:
注:大会日期:2015年5月13-19日
(星期三至星期二,其中13-14日会议,15-19日为地质考察)。
大会地点:中央研究院,台北,台湾。
请于2014年10月31日前将回执寄至:
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筹备委员会 收
(11529)台湾台北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地球所
或e-mail至: [email protected]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
C. 有谁知道“中国的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网站或站点衔接
http://www.cgs.org.c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级学会。自1947年2月起,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学家发起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47年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选举陈宗器为理事长,以测地学、地震学、气象学、地磁及地电学、火山学、水文学、地壳构造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9个学科为主,创办《中国地球物理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设立地球物理名词审定委员会,并确定组织学术交流和出版作为学会的主要活动。
中国的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一个内部机构,好像没有独立的网站,希望这个对你有帮助
D.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是什么级别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权的科技大奖
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研究和应用水平,促进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和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2012年起,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证书编号:国 科奖设证字0228号),以鼓励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更好地为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服务。
E. 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1992年翁文波院士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预测学的创始人,以加强自然灾害预测技术研究和减灾为目标,提出了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设想。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决议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是全国性学术团体,以跨学科的综合预测和学术交流为基准,汇集了各学科的预测专家,以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研究和预测的学术交流为中心活动内容。对地震、洪水、干旱、暴雨、台风等专业预报部门的工作起补充作用,着重于中长期预测新理论新方法的探索,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主,兼顾普及和服务工作。它的探讨和预测正在形成一门大跨度、广视野、综合性预测大灾和灾害链的学科,现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国家和人民防灾减灾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中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地震、洪水、干旱、暴雨、台风不断出现。现在距离能够准确预测天灾,定性、定量还比较远。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在提高科学水平、做好天灾预测,锻炼预测专家队伍上仍面临艰巨任务;还需总结经验,不断努力,改进工作,走多学科综合预测的道路。
F.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这只是传说吧 真假还真难说!
飞碟和外星人的传说
既然天体间的距离极其遥远,既然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然宇宙航行困难重重,为什么书报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因特网上会有那么多飞碟和外星人的报道呢?不明物体在天上飞行的事情,古代就有记载。但是,真正引起注意的不明飞行物的报道,始于1878年1月,当时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农民在田间劳动时,看见空中有一个圆盘状的物体在飞行。当时飞机还没有问世,这一奇特的现象在报纸上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有150多家报纸刊物转载了这条消息,成为现代不明飞行物报道的最早事例。不明飞行物在英语中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取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它的缩写就是UFO。香港和台湾有的书上,把UFO三个字母的发音直接用汉字写出,叫做“幽浮”,这就使它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第一个UFO的报道出现在1947年6月24日,这篇报道说,民航机飞行员肯尼斯·阿诺德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谷附近搜寻一架莫名其妙失踪飞机的时候,突然发现空中有9个碟状的闪光飞行物,每个的直径大约有30米左右,像在水面上打漂的碟子一样,正在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超高速跳跃着向前飞行。记者在报道中使用了“飞碟”这个词。从此“飞碟”和“UFO”一起成为不明飞行物的代名词。
然而飞碟竟是地球底部的来客,是地球黑子导演出的一种假象!!!地球黑子A中产生的镁,它是最易失去外层的2个电子,变成正镁离子Mg+ ,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粉末状态下也保持着金属光泽。在常温下,与空气里的氧缓慢氧化,在地面空气中放久后,就会慢慢发暗并失去原有的金属光泽。铝在表面氧化后,产生一层氧化膜,仍能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在阳光照射下会银光闪闪。当黑子A接近地底的时候,地壳电位由0变正,因同性相斥,带正电荷的金属粉尘被斥出地缝。有的散落在大气层中,慢慢氧化为尘埃,有的一团团粉尘被斥向地表,在旋转着的黑子电场作用下,粉尘在空中成团地旋转,在风的影响下,时而旋成球形,时而旋成草帽形、碟形、圆锥形、圆柱形、椭圆形等,见者便给它一个形象的名字——“飞碟”!!!!!!!!
由于这个事件影响很大,为了查明真相,1950年4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记者爱德华·R·莫罗又采访了阿诺德,采访中阿诺德声明,1947年关于他看见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没有正确地引用我的话。各家报纸对我的话夸大其词……我当时说,这些物体在上下波动,就像,啊,我看就像是漂泊在波浪汹涌的水面上的小船。当我形容它们怎么飞行的时候,我说它们的飞行就像在水面上抛出一个碟子。大多数报纸误解了我,并且错误地引用了我的话。报纸说我说这些物体就像碟子一样。而我是说,它们飞行的样子像碟子。”阿诺德说他看见了一连串9个物体,其中一个发出了“可怕的蓝色闪光”。阿诺德得出结论说,它们是一种新式的带翼飞机。莫罗在采访报道最后总结说:“1947年的报道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阿诺德先生最初的描述被人们遗忘,而‘飞碟’却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
最早把飞碟和外星人联系起来的,是美国亚利桑那的气象学家麦克唐纳和美国西北大学的海克两人。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有些飞碟是外星人造访地球所乘坐的宇宙飞船。这个观点非常符合一般人爱幻想、爱猎奇的心理,立即成为新闻炒卖的热点,至今长盛不衰。
半个多世纪以来,媒体对UFO的报道已经超过100万次,现在光是美国,平均每天就有200多起关于飞碟或外星人的报道,其中有10起左右抓住外星人、或者与外星人直接接触的报道。全世界就更多了。这些报道都有非常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很多还有目击者的照片、录音和访谈的录像等等。如果我们都相信这些报道,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外星人就太多了。随着我们国家一步步融入世界大家庭,我国的飞碟和外星人报道也逐渐多了起来,市面上现在有的书籍,多半还是翻译或编译或改写外国人的,其中相当多的故事是外国报纸上4月1日“愚人节”所编的愚弄人的“新闻”,我们有的作者不知道是真愚蠢,还是真想发财,竟把它当做真事推销给我们。多数科学家都承认,我们现在的文明还是一个很幼稚的文明,宇宙、地球、人类……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这就是我们还需要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的原因。但是如果把我们不了解,不知道的事都归结到外星人头上,都用外星人来解释,那就离科学太远了。
在新闻自由的国家里,出于商业目的,什么“新闻”都是可以制造的。飞碟和外星人常常被作为新闻题材进行炒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为各种报纸、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商、出版商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把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引导到了完全背离科学的歧路上。
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严肃的科研机构或者严肃的科学家(注意,不是带引号的“科学家”)声称发现了外星人或者外星人的宇宙飞船——飞碟。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学会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行星研究会主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行星协会主席、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卡尔·萨根,在著名的科普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专门讲到各种有关外星人和飞碟的报道的起源,他说:“我们经常被那些支离破碎、吹嘘得吓人的UFO(英文“不明飞行物”的缩写)的传说所缠绕,却很少听到编造者所受到的惩罚。这并不难理解:什么能够推销更多的报纸和书籍?什么能够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什么能使人感到更有趣?什么能使我们打发令人难熬的时间?是真的坠毁的外星飞船,还是那些经验丰富的骗子在骗那些傻瓜兜里的金钱?是威力无边的外星人在耍弄人类,还是有人根据人类的软弱和缺陷而总结出的看法?”
2001年03月10日,美国中情局首次大规模解密了859份秘密情报文件。这些时间横跨1947年至1991年的秘密文件,内容五花八门,但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却是美国中情局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到现在对UFO现象的研究。美国中情局对UFO现象50余年的研究结果证实:前期的UFO现象可能是前苏联政府为了制造美国社会混乱的阴谋;后期的UFO现象则是中情局绝密间谍飞机秘密实验导致的。一句话,UFO迄今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其存在!
2001年4月22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成立于1953年,鼎盛时期在全球各地拥有1500名会员,最多时每星期可以接到30份UFO目击报告的英国UFO(不明飞行物)部门,由于可供调查的线索日趋减少,日前已被宣布撤销。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随着公众科技素质的提高,人们对UFO事件的关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它和外星人联系在一起,而是更多的用自然科学观点看待它。
六、科学的探索
作为探索宇宙奥秘的工作的一个部分,科学家也在积极地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命,也在积极地搜寻有没有外星人的信息。这种科学的探索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
1959年,科可尼和莫里森两人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文章说根据他们的计算,如果宇宙中别的地方有智慧生命,而且它们的科学水平和我们1959年的水平相当。那么,它们应该可以收到地球人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同样,如果它们想向我们发射无线电信号,我们也可以收到。尽管距离极其遥远,需要几千、几百年才能交谈一句话,但是毕竟是可以交流的。他们俩还研究了进行星际无线电波交流的最佳波长,这个波长是氢原子的21厘米波长。因为,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而且它的21厘米波长也容易探测到。
这篇文章大大的激发了人们探测地外文明的热情,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因为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外星人,只要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和我们差不多,我们之间就可以互相交流。这篇文章是科学的探测外星人的开始。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三百万年。从前,人类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宇宙间唯一有智慧的生命,甚至认为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才懂得宇宙的广大无边,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而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当然更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们想象:宇宙这样宽阔,或许其它星球上会生活着一种与人类相似的智慧生物--外星人。这样的想法深深地吸引了一些热哀于寻找外星人的人们。
十六世纪,有人用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发现了许多互相交错的网纹,便以为那是"火星入"开凿的"运河"。1935年,美国一家电台广播说火星人来到了地球,引起了一场虚惊。而英国一位作家创作了一本名为《大战火星人》的科幻小说,其中对火星人作了许多绘声绘色的描述,更引发了一系列有关"火星人"的小说和电影的诞生。
到底有没有火星人?在只有望远镜的时代,它一直是个谜。到了六十年代,探测飞船终于上到了火星,解开了这个一直困扰人们的谜:火星比地球冷得多,表面到处是泥土石块,经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上面没有任何生物,当然更没有火星人。
这个谜解开以后,天文学家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没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地球上的人类是太阳系里唯一有智慧的生物,要找外星人,必须到太阳系之外。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者10号"飞船,它于1987年飞出了太阳系,飞船上的金属片刻画了人类的形象、人类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阳系的位置(见右图)。1977年,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又给外面的世界带去了更丰富的信息,包括一部结实的唱机和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上收录了几十种人类语言和多首音乐作品(其中有中国的古曲)。人们热切地期望外星人会收到它。
为了和外星人取得联系,科学家们甚至还制造了庞大复杂的设备,试图向外星发射信息和接收来自外星的信息。但是,经过了许多努力,人们依然没有找到外星人。一些见到外星人的说法也仅仅是传说,难以得到有力的证实。
值得一提的还有飞碟。许多人看到了它。也猜想它就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可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
那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科学家分析,宇宙间象地球这样这样的行星肯定还很多,某些与地球环境相似的行星确实很可能有外星人,但是由于我们的航天、通讯技术尚未足够发达,要找到他们我们还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某人于1995年于广州市广州港技工学校晚上10点45分左右从窗边看过----宿舍在5楼,“有飞碟”是从六楼传来,两层楼的人都可作证。我拾起眼镜时候只看到眨眼功夫从好远处有一光点(应是光柱)以没曾见过的速度上下波动向我们这幢宿舍而来,好高,好远,当时从听到人喊到亲眼看到大概是经过不到1分钟,我拾起眼镜时只有幸看到如上所说的。接着一眨眼功夫哪光点便越过宿舍楼上方。整个过程只是1分钟的过程(我感知的时间)。
在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没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地球上的人类是太阳系里唯一有智慧的生物,要找外星人,必须到太阳系之外。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者10号"飞船,它于1987年飞出了太阳系,飞船上的金属片刻画了人类的形象、人类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阳系的位置(见右图)。1977年,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又给外面的世界带去了更丰富的信息,包括一部结实的唱机和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上收录了几十种人类语言和多首音乐作品(其中有中国的古曲)。人们热切地期望外星人会收到它。
为了和外星人取得联系,科学家们甚至还制造了庞大复杂的设备,试图向外星发射信息和接收来自外星的信息。但是,经过了许多努力,人们依然没有找到外星人。一些见到外星人的说法也仅仅是传说,难以得到有力的证实。
值得一提的还有飞碟。许多人看到了它。也猜想它就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可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
那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科学家分析,宇宙间象地球这样这样的行星肯定还很多,某些与地球环境相似的行星确实很可能有外星人,但是由于我们的航天、通讯技术尚未足够发达,要找到他们我们还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三百万年。从前,人类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宇宙间唯一有智慧的生命,甚至认为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才懂得宇宙的广大无边,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而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当然更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们想象:宇宙这样宽阔,或许其它星球上会生活着一种与人类相似的智慧生物--外星人。这样的想法深深地吸引了一些热衷于寻找外星人的人们。
十六世纪,有人用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发现了许多互相交错的网纹,便以为那是"火星人"开凿的"运河"。1935年,美国一家电台广播说火星人来到了地球,引起了一场虚惊。而英国一位作家创作了一本名为《大战火星人》的科幻小说,其中对火星人作了许多绘声绘色的描述,更引发了一系列有关"火星人"的小说和电影的诞生。
到底有没有火星人?在只有望远镜的时代,它一直是个谜。到了六十年代,探测飞船终于上到了火星,解开了这个一直困扰人们的谜:火星比地球冷得多,表面到处是泥土石块,经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上面没有任何生物,当然更没有火星人。
这个谜解开以后,天文学家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没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地球上的人类是太阳系里唯一有智慧的生物,要找外星人,必须到太阳系之外。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者10号"飞船,它于1987年飞出了太阳系,飞船上的金属片刻画了人类的形象、人类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阳系的位置。1977年,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又给外面的世界带去了更丰富的信息,包括一部结实的唱机和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上收录了几十种人类语言和多首音乐作品(其中有中国的古曲)。人们热切地期望外星人会收到它。
为了和外星人取得联系,科学家们甚至还制造了庞大复杂的设备,试图向外星人发射信息和接收来处外星人的信息。但是,经过了许多努力,人们依然没有找到外星人。一些见到外星人的说法也仅仅是传说,难以得到有力的证实。
值得一提的还有飞碟。许多人看到了它。也猜想它就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可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
那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科学家分析,宇宙间象地球这样的行星肯定还很多,某些与地球环境相似的行星确实很可能有外星人,但是由于我们的航天、通讯技术尚未足够发达,要找到他们我们还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G.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可否进行成果鉴定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H. 谁能告诉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助理工程师该怎么评,该如何操作,求不要复制粘贴了。
至于评审机抄构,如果你单位有袭工程系列评审委员会,则可以在单位评,如果没有则参加广州市或湖南市的职称申报,你目前的条件这要看你的档案所在地了,如果档案在广州的单位或人才市场,就在广州评,相反,如果在湖南,就在湖南评,可以直接认定成助理工程师,只要去人才服务中心填个表
I.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什么级别也不是,就是一普通会议刊物,没什么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