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推断题
㈠ 化学推断题技巧
按给出的条件,找出明显的突破口,再根据突破口利用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推出要求的物质。
1,物质颜色
红色:Fe2O3,Fe(OH)3,FeSCN2+,Cu2O,Cu,NO2,Br2(g),P(红磷);
橙色:Br2的溶液;
黄色:S,Na2O2,AgBr,AgI,Ag3PO4,Fe3+(aq),久置浓HNO3;
绿色:Fe2+(aq),绿矾,铜绿,浓CuCl2,Cu+浓HNO3;
蓝色:Cu2+(aq),胆矾,Cu(OH)2;
紫色:石蕊,KMnO4,I2(g),Fe3++C6H5OH;
黑色:多数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以及硫化物,C,Fe等
白色:CaCO3,BaSO4,AgCl,Mg(OH)2,Al(OH)3,MgO,Al2O3.
2,物质状态
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
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淡)蓝色:H2,CH4,CO 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
烟,雾现象:
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
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
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S2-,HS-;
(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
(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
(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CaC2及Mg3N2,Al2S3等;
(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NH4HCO3,(NH4)2SO4等;
(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Al3++OH-,AlO2-+OH-,Ba(OH)2+H3PO4 等;
(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
(25)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合成氨,三氧化硫的生成,氨的催化氧化,制氧气等.
4,特殊的反应类型: 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 + 化合物B → 单质C + 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 的化合物 + A的化合物 → A 的单质 + 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 + 强碱 →两种含A 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 通常是X2或S;
(4)单质A + 单质B → 化合物C ;C + 单质A → 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常见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
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
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
㈡ 中考化学推断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
2010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一)
1、(2010山东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2、(2010山东烟台)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分子的运动,与VCM仿真实验的“氨气分子的扩散”实验相吻合。
3、(2010山东烟台)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A)CaCl2固体(CaCO3) 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B)NaCl固体(Na2CO3)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Fe粉(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MnO2固体(K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D
4、(2010山东烟台)(7分)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 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许多地方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
。
(5)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举一做法)
答案:(1)肥皂水 pH试纸(或pH计) (2)过滤 不可以,降低净水效率(或过滤速度减慢等) (3)加热煮沸 (4)它们在云层中变成气态时(或液氮气化、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结成小雨滴 (5)节约用水(或为灾区捐款、捐水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5、(2010山东烟台)(6分)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 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3CO+Fe2O3高温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
甲 乙 丙
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或 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
答案:(1)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二氧化氮
(3)①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②甲中药品由红变黑 乙中石灰水第一次不变浑浊,第二次变浑浊
③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实验设计能力,考点与VCM仿真实验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相吻合
6、(2010山东烟台)(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是 (任答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试管 集气瓶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气体的制取,VCM仿真实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与考点相吻合。
7、(2010山东烟台)(7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1: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现象b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 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1)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
【反思】CO2+2NaOH=Na2CO3+H2O
8、(2010山东烟台)(8分)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0.04%的Vc溶液
滴加得滴数 40 10 20 5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答案:(探究一)苹果汁 0.02%(或20mg/100mL)
(探究一)【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4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与方案对应合理即可)
【实验反思】C
㈢ 一般化学的推断题怎么做好
一、解题的一般思路
二、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
1.物质特征
⑴ 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S(黄色).
⑵ 溶液颜色:含有Cu2+(蓝色);含有Fe2+(浅绿色);含有Fe3+(黄色).
⑶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2.现象特征
⑴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⑵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⑶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 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3.反应特征
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 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⑷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⑸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三、推断题解题的常用方法
1.一点击破 顺藤摸瓜
有些推断题,涉及曲折迂回的转化历程,同学们总觉得无从下手,只要抓住题目的明显条件(即“突破口”)得出直接结论.常用顺推的方法,沿正向思路分析推理,顺藤摸瓜逐步得出结论.2.逆向思维 反向推断
有些推断题,利用题给条件(即“果”)探求未知(即“因”).同学们可以运用物质相互反应规律由因究果的思维方法进行逆向推理,得出结论.
3.提出假设 逐一论证
有些推断题,可以根据题给条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推敲筛选,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验证得出的结论.
4.发散思维各个击破
有些推断题,可以根据各部分的已知条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各个击破,然后综合推断,得出相应结论.
5.多练
适当找一些典型的化学推断题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更好的拓展开思维.
感觉我就是按照网上这个步骤做的
㈣ 初三化学推断题
由图可知:
在第一步中:融雪剂溶与水后为无色溶液,而硫酸铜溶与水后显蓝色,可以推出其中无硫酸铜.
第二步中,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则能满足此条件的只有氯化镁.
反应方程式为:MgCl2+2NaOH=2NaCl+Mg(OH)2↓
则可以得出,必然有MgCl2(氯化镁).
第三步反应:与硝酸银反应,有白色沉淀.
由于在供选答案中能与硝酸银反应的有氯化镁和氯化钠,由于在第二步中除去了氯化镁(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但是又引入氯化钠,同样能和硝酸银反应,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
整个检验流程中无法检验硝酸钠,所以也无法确定否含硝酸钠.
根据推导过程得出: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钠,可能有硝酸钠.
则得出(1)可能的配方有3种:
①氯化镁和氯化钠 ②氯化镁和硝酸钠 ③氯化镁、氯化钠和硝酸钠
(2)由以上推导过程得出,必然发生的反应有2个:
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MgCl2+2NaOH=2NaCl+Mg(OH)2↓
②氯化钠(上个反应引如的杂质)和硝酸银反应:
NaCl+AgNO3=AgCl↓+NaNO3
㈤ 初三化学推断题技巧
不得不说你很懒啊。自己不高兴想么。
初三常见单质有:cu、专fe、ca、o2、h2、c等。
甲乙丙丁中两种常见金属属,一种为fe,猜想另一种为cu.就金属活跃性来讲,fe>cu.可推丁不是cu.由第3题得乙可与水反应,若乙为cu则反应不成立,得乙不是cu.而甲乙丙丁均可反应生成丙,而一种金属可以通过还原反应或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生成,推丙为cu,则甲乙丁为h2、c、fe.a为co.
1.fe
h2so4=h2↑
feso4(其他酸也可以)
2.h2
cuso4=cu
h2so4(其他盐溶液也可以)
3.fe
cuso4=cu
feso4(其他盐溶液也可以)
4.2h2
co2=c
2h2o
5.c
2cuo=2cu
co2↑
6.2c
o2=2co
7.co
cuo=cu
co2
8.3co
fe2o3=2fe
3co2
有单质生成又不是置换反应的是678
化学方程式:c
h2o=co
h2↑
呼呼累死了,不过不一定对哦,呵呵,我自己还没做呢。先就这样吧。
㈥ 中考化学推断题所有知识点
固体颜色 黑色: C、Fe3O4、CuO、MnO2、铁粉。
红色; Cu、Fe2O3(赤铁矿,铁锈)、P(红磷)。
黄色: S(硫磺)
绿色: Cu2(OH)2CO3(铜绿)
蓝色: CuSO4·5H2O
沉淀的颜色
(均不溶于水) 白色沉淀:不溶稀硝酸 BaSO4 、AgCl
白色沉淀:溶于酸有气泡产生 CaCO3 、BaCO3
白色沉淀:溶于酸无气泡产生 Mg(OH)2、Al(OH)3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 含Cu2+的盐溶液。如CuCl2溶液、CuSO4溶液。
黄色溶液 含Fe3+的盐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浅绿色溶液 含Fe2+的盐溶液。如FeCl2溶液、FeSO4溶液。
紫红色溶液 KMnO4溶液
火焰的颜色 蓝紫色 S (氧气中)
淡蓝色: S、H2、CO、CH4、C2H5OH (空气中)
蓝色: CO 、CH4 (空气中)
常见气体特性 无色无味 H2、H2 、O2 、CO、CO2 、CH4
有刺激性气味 SO2、HCI、NH3
常见气体特性
O2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H3 溶于水呈碱性,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 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仅为水
CO 使人煤气中毒
SO2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大气污染物
常见离子的特性
Cl-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SO42- 先加过量的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CO32- 与酸溶液反应,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NH4+ 与可溶性碱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OH- 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或与可溶性铜盐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或与可溶性铁盐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元素之最
Al: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O2: 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Ca: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N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H2: 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C: 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
望采纳,谢谢
㈦ 初三化学推断题
A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因此是二氧化碳,CO2.
因为题目中说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因此沉淀是CaCO3.
因此该复分解反应是Ca(OH)2+Na2CO3==2NaOH+CaCO3↓
而B可能是一种酸,因为只有两种元素。因此是盐酸HCl
答案:A:CO2 B:HCl C:Ca(OH)2 D:Na2CO3
1、 酸 Na2CO3
2、 改良酸性土壤
3、 Ca(OH)2+Na2CO3==2NaOH+CaCO3↓
4、 酸碱中和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
㈧ 化学推断题怎么做
化学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是:
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1.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2.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3.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4.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
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㈨ 初中化学推断题怎么做
初三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推断题解题技巧
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简述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一、解题的一般思路
二、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
1.物质特征
⑴
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S(黄色)。
⑵
溶液颜色:含有Cu2+(蓝色);含有Fe2+(浅绿色);含有Fe3+(黄色)。
⑶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2.现象特征
⑴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⑵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⑶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
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3.反应特征
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
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⑷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⑸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三、推断题解题的常用方法
1.一点击破
顺藤摸瓜
有些推断题,涉及曲折迂回的转化历程,同学们总觉得无从下手,只要抓住题目的明显条件(即“突破口”)得出直接结论。常用顺推的方法,沿正向思路分析推理,顺藤摸瓜逐步得出结论。
2.
逆向思维
反向推断
有些推断题,利用题给条件(即“果”)探求未知(即“因”)。同学们可以运用物质相互反应规律由因究果的思维方法进行逆向推理,得出结论。
3.提出假设
逐一论证
有些推断题,可以根据题给条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推敲筛选,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验证得出的结论。
4.发散思维各个击破
有些推断题,可以根据各部分的已知条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各个击破,然后综合推断,得出相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