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发布时间: 2020-11-22 00:14:55

『壹』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机理的三位科学家.关于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蛋白质是主要的生命物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故A说法正确;
B、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故B说法正确;
C、根据结合了CO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O2结合;所以香烟的烟气中含有CO,血红蛋白结合了CO后很难再与O2结合,故C说法正确;
D、酶是一类重要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它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贰』 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的Aaron Ciechanover和Avram Hershko以及美国的Irwin Rose三名科学家.三

A.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具有与天然牛胰岛素相同的生物活性和结晶状态,故A错误;
B.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故B错误;
C.盐析是可逆过程,加水可继续溶解,故C正确;
D.蛋白质和氯化钠都溶于水,都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
故选C.

『叁』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以下有关蛋

A、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故A正确;
B、浓硝酸、重金属等物质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变性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即为糖类化合物,主要含有C、H、O元素,而蛋白质中还含有N元素等,故C错误;
D、动物的毛发的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故D错误;
故选AB.

『肆』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欧文·兰米尔,哈罗德·克莱顿·尤里,詹姆斯·B·萨姆纳,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威廉·吉奥克,埃德温·麦克米伦,格伦·西奥多·西博格,莱纳斯·鲍林,文森特·迪维尼奥,威拉得·利比,梅尔文·卡尔文,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罗伯特·马利肯,拉斯·昂萨格,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斯坦福·摩尔,威廉·霍华德·斯坦,保罗·弗洛里,威廉·利普斯科姆,赫伯特·布朗,保罗·伯格,沃特·吉尔伯特,罗德·霍夫曼,亨利·陶布,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赫伯特·豪普特曼,杰尔姆·卡尔,达德利·赫施巴赫,李远哲,唐纳德·克拉姆,查尔斯·佩德森,托马斯·切赫,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鲁道夫·马库斯,凯利·穆利斯,

乔治·安德鲁·欧拉,马里奥·莫利纳,弗兰克·舍伍德·罗兰,罗伯特·柯尔,理查德·斯莫利,保罗·博耶,沃尔特·科恩,艾伦·黑格,麦克德尔米德,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约翰·贝内特·芬恩,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欧文·罗斯,罗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罗克,罗杰·科恩伯格,马丁·查尔菲,钱永健,

托马斯·施泰茨,理查德·赫克,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布莱恩·克比尔卡,马丁·卡普拉斯,亚利耶·瓦谢尔,埃里克·白兹格,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保罗·莫德里奇,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约翰·古迪纳夫

『伍』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化合物A足

(1)由A是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推断A为α-氨基酸,165×20%=33,故只含有2个氧原子,165×10%=16.5,故只含有1个氮原子原子,即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其余为碳和氢元素,165-45-16=104,104÷13=8,为8个碳和8个氢原子,A的分子式为C 9 H 11 O 2 N;
故答案为:C 9 H 11 O 2 N;
(2)A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一定是一种α-氨基酸,光谱测定显示,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甲基(-CH 3 ),所以是含有苯环的结构,所以结构简式为:

『陆』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切哈诺沃、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罗斯,他们的成果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

(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谷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9+16×4+14=147;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谷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30:7;
答:(1)谷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7;(2)谷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0:7.

『柒』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化合物A是天

(1)C 9 H 11 O 2 N;(2)

『捌』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

(1)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所以蛋白质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2)多肽内合成的场所容是核糖体,合成方式称为脱水缩合.
(3)分析题图可知分子式为C55H70O19N10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种,每种氨基酸都只含有1个氨基,因此C55H70O19N10是由10个氨基酸脱去9分子水形成的十肽化合物.因此,该物质进行水解时,需9个水分子.由于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从而使该毒素失活.
故答案为:
(1)ATP
(2)核糖体 脱水缩合
(3)9 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玖』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美国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1932年 欧文·兰米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4年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

1946年 詹姆斯·B·萨姆纳 美国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1946年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美国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6年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国

1949年 威廉·吉奥克 美国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1951年 埃德温·麦克米伦 美国 “发现了超铀元素”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美国

1954年 莱纳斯·鲍林 美国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应用”

1955年 文森特·迪维尼奥 美国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国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1961年 梅尔文·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5年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1966年 罗伯特·马利肯 美国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进行的基础研究”

1968年 拉斯·昂萨格 美国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

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1972年 斯坦福·摩尔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72年 威廉·霍华德·斯坦 美国

1974年 保罗·弗洛里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国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国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1980年 保罗·伯格 美国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DNA的研究”

1980年 沃特·吉尔伯特 美国 “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1980年 罗德·霍夫曼 美国

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国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1984年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美国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国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杰尔姆·卡尔 美国

1986年 达德利·赫施巴赫 美国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1986年 李远哲 美国

1987年 唐纳德·克拉姆 美国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1987年 查尔斯·佩德森 美国

1987年托马斯·切赫 美国

1990年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1992年 鲁道夫·马库斯 美国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1993年 凯利·穆利斯 美国 “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 乔治·安德鲁·欧拉 美国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1994年 马里奥·莫利纳 美国

1994年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美国

1996年 罗伯特·柯尔 美国 “发现富勒烯”

1996年 理查德·斯莫利 美国

1997年 保罗·博耶 美国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1998年 沃尔特·科恩 美国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2000年 艾伦·黑格 美国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2000年 麦克德尔米德 美国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2001年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2002年 约翰·贝内特·芬恩 美国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

2003年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究”

2003年 欧文·罗斯 美国

2003年 罗伯特·格拉布 美国

2003年 理查德·施罗克 美国

2006年 罗杰·科恩伯格 美国 “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6年 马丁·查尔菲 美国

2006年 钱永健 美国

2006年 托马斯·施泰茨 美国

2010年 理查德·赫克 美国 “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2012年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美国 “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2012年 布莱恩·克比尔卡

2013年 马丁·卡普拉斯 美国 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2013年 亚利耶·瓦谢尔 美国

2014年 埃里克·白兹格 美国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 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 美国

2014年 保罗·莫德里奇 美国

2018年 弗朗西斯·阿诺德 美国 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2018年 乔治·史密斯 美国

2019年 约翰·古迪纳夫 美国 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

热点内容
教师帮扶学生记录 发布:2025-07-18 20:01:06 浏览:677
运动鞋哪些好 发布:2025-07-18 18:41:48 浏览:456
师生迷情八 发布:2025-07-18 11:58:43 浏览:478
三字经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11:46:47 浏览:45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