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历史
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1)五代十国历史扩展阅读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40到50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 ,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交趾,后来的越南)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但随后的宋代却成为我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其中五代时期的科技文献保护与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本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
Ⅱ 五代十国分别是指哪五代与十国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交趾,后来的越南)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2)五代十国历史扩展阅读: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朝的制度,但每个朝代都有许多变化。官方职位经常被废除,制度混乱不堪。法院有六个主管行政的部门,三个主管财政的部门和一个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争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大,所以它经常使用首相和枢密使节。五代十代有许多使者。根据五代徽瑶的记载,使者有30种,如崇正、宣徽、飞龙、汉林、五方。
十国中有几个隶属于五代,但制度上仍然独立,政治结构与五代相同。五代十国大半是从禁欲开始的,支持五代十国的助手往往在新朝廷任职,而前朝的退伍军人则被空职,如三师、三锣、台湾省官。当官兵功勋卓著时,他们也得到了官员的称号。这些条件成为宋代许多冗长官员的来源。
在五代十国,许多官员都是“造”的。其中,五代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官职被废除。主要由三个省、六个行政部、三个财政部、一个军事枢密院组成。这一制度是宋代继承的。
Ⅲ 五代十国的历史文化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1])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2])与十国(902年—979年[3])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4]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2]
中文名
Ⅳ 求以五代十国为背景的历史电视剧
1.《画江湖之不良人》
是北京映百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由伊峥任总导演,栗心博、王飞联合执导,杨旭文、毛晓彤领衔主演,郭晓婷、李俊辰、张皓然、李俊墨、刘衍辰、孙博豪等主演。
2.《绝代双雄》
是1986年新加坡电视机构制作的一部经典古装历史电视剧,1994年引进内地,李致明执导,林明哲、李文海、陈天文等主演。
3.《吴越钱王》
是由胡明凯执导的古装,历史作品,徐锦江参加演出。
《吴越钱王》是2006年播出的的一部以五代吴越国为背景的历史剧。第一次塑造了“以人为本、保境安民、打造天堂杭州、开发长江三角洲”的草根国王钱镠(Liú)的艺术形象。
4.《情剑山河》
是潘文杰、张健伟、浦腾晋联合执导的以五代十国为背景的历史爱情电视剧。
该剧讲述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曾因缘际会不辞千里送京娘,京娘千里迢迢找匡胤,已为皇帝的匡胤却不知情。李煜的词与恋爱故事则更家喻户晓。一敌一友,江山美人,爱恨纠缠。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是由吴家骀、何丽萍执导,吴奇隆、刘涛、黄文豪、潘虹、吴樾、熊乃瑾等主演的历史传奇剧。
(4)五代十国历史扩展阅读
《画江湖之不良人》剧情
唐朝末年,李唐后人李星云,幼年不幸,遭逢巨变,不良帅袁天罡欲辅佐他重聚不良人、重振天下。焦兰殿一战后,李星云隐世不出,后为解救被绑架的好兄弟张子凡,寻找龙泉宝藏中的灵药唤醒爱人姬如雪,他决定重出江湖。
硝烟又起,各大势力纷纷有所行动。新梁帝朱友贞继位后与李存勖争斗无休,想要通过控制李星云掌控大权;通文馆馆主李嗣源与玄冥教教主朱友文都盯上了龙泉宝藏中的武功秘籍;万毒窟巫王挟持了姬如雪意图操控李星云;不良帅则在暗中伺机而动。
李星云在路上邂逅了苗女蚩梦,救下了张子凡,随后与师妹陆林轩、幻音坊女帝等人一起并肩作战铲奸除恶。在经历了李淳风墓、伽耶古寺、漠北荒原、雪域天山的种种历险后,李星云成功开启了龙泉宝藏寻得灵药唤醒了爱人姬如雪,并最终参透了侠之大义,为国为民的道理,决定远赴苗疆帮助蚩梦族人重建家园。
Ⅳ 五代十国对历史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重大贡献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后周九年,而后汉仅仅四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此外,后晋的刘昫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著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Ⅵ 求五代十国的详细历史事件及时间
1、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欲立养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
后朱友珪赶赴洛阳称帝,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贞见状趁势起兵,与掌握重兵的杨师厚击禁军。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兵至洛阳,数千禁军倒戈,突入宫中。
朱友珪见大势已去,与妻子张氏一起自杀。朱友贞返回开封即皇帝位,是为梁末帝。朱梁王朝在晋军压境之际,同室操戈,逐使国力日衰,不久便为后唐取代。
2、郭威灭汉
郭威灭汉,是五代最後一个王朝後周建立的事件,发生於950年,历时1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拜郭威为枢密副使。
948年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济)的李守贞、永兴(今陕西西安)的赵思绾和陕西凤翔的王景崇相继起事,郭威成功地平定这些乱事,结果李守贞和王景崇自焚,赵思绾投降。同一时间郭威又体贴手下,因此深受自己军队的爱戴。
但后来隐帝觉得顾命大臣的权力太多,因此开始消灭这些顾命大臣。郭威正在外领兵,闻讯後立刻以「清君侧」的名号起兵。
隐帝为此於950年四月下令将开封内的郭威、柴荣和王峻的一切亲属杀尽。而愤怒的郭威於数日内就攻入开封城,刘承祐被杀。郭威的军队在开封大掠。
郭威首先表面上欢迎徐州的刘贇为后汉皇帝,自己却借攻打契丹为借口北上,而他暗地里派手下将刘贇杀死,然后又令自己的军队拥戴自己为新皇帝,并装出迫不得已的模样。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仍然以「监国」之名登基,其后一个月才正式称帝。
郭威灭汉导致后汉灭亡,及五代最后的一个王朝——后周的建立。郭威灭汉也致使北汉正式代替后汉。郭威灭汉也象征五代十国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后周时期。后周是个比较强大的王朝,这都为未来宋朝的统一打好根基。
3、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
高平之战是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决战。
4、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5、白藤江之战
白藤江之战(越:Trận Bạch Đằng)指的是938年中国南汉政权与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军阀吴权之间的战争,因发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930年,南汉君主刘龑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
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
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刘岩自己则屯兵海门(今广西省博白县),为刘弘操的后应。
南汉崇文使萧益认为此节气多雨且又道路难行,劝谏刘龑暂时放慢进兵的速度,多用乡导带路。但刘龑不听,仍命令刘弘操率水军进兵,从海口(下龙湾)进入白藤江。
此时,吴权已经攻破大罗城(Cổ Loa),杀死矫公羡。在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了这些木桩。吴权当即命令部下率水军向南汉军挑战。南汉水军向前攻击,吴军佯败而退。刘弘操果然命令南汉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
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暴露了出来。许多南汉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继纷纷沉没,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吴权的伏兵四起,趁机驾小船袭击南汉军,与之展开白刃战。
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主将刘弘操阵亡。在得知刘弘操阵亡后,南汉君主刘龑恸哭,率残部回国。
吴权击败南汉军后,在939年称王,建立吴朝,都城古螺(Cổ Loa)。从此以后,南汉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从中国独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洛阳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郭威灭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平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桥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藤江之战
Ⅶ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五代十国在我国四千多年的历史上也算是一段十分混乱割据的时代了,不同于春秋战国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好歹有个名号,而且相关里文学作品也能帮我们加深印象,也不同于三国时代那种乱中有序的格局,五代十国给人感觉更多的是冷不丁冒出一个国家,不多会一个朝代有分崩离析,所以想弄清楚五代十国,最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先进行把握。
五代十国本就是我们上学时很头疼的一段历史,因为他很多朝代的名字跟我们熟知的唐汉周类似,容易混淆。而且朝代众多,时间上也很难记忆。所以面对这么复杂零碎的知识,想单纯靠技巧记忆是很难产生高效率的,还需要我们多多接触,多多背诵才会有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