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地理与地图

地理与地图

发布时间: 2020-11-22 00:25:25

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区别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理科,偏向于软件开发,男生可以从事底层开发,女生一般做二次开发或数据库。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工科,第一学科是测绘,就业形势较好

❷ 学好地理看地图的方法!

地理读图方法
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复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复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外它们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直接成为考试的题目。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看、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1.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二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高中地理下册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复习中,要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家?第三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还比如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看洋流模式图,通常先看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后看极地、副极地海区的洋流。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复习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路线,看地震、火山分布的国家与地区;沿着北半球的中纬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等。

(4)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例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2.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活,那末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1)一般有这样两类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分布面积小并呈狭长条带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带”图上可以看到赤道经过的地方大多是热带雨林,为什么东非却出现草原甚至荒漠?这样的问题提得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跃,析图越深刻。

(2)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末很自然对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的形成也能作出正确解释。

(3)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应该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统帅”初中地理知识。如“澳大利亚”一节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图,与高中地理承压水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在分析高中地理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初中地理知识有关,应将初中地理知识作为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如高中地理第二章在阐述地面状况对气流影响时,设置了一幅“迎风坡和背风坡对气流影响示意图”,分析时可联系初中区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台湾东北部山地的迎风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山地的迎风坡等等。

这样多方位的联系分析,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将散落在若干章节中的相关插图集中起来,把图和与图有关的知识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读图方法。

(4)析图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过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气候类型“谱”不同于其他大陆,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均为热带草原气候,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如果学生把一般的气候分布规律推广、套用到澳大利亚,就会发生错误。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复习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1)彩描: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色笔勾描所要复习的地理事物。彩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彩描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一张图不能点、线、面兼施,描得“琳琅满目”,而要有所侧重。

②彩描要运用各种线条、颜色与表达方式。不同性质的地理界限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在彩描区域范围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有的可以打“点”子,有的可以划斜线等等,这样也能达到预定效果,并能够节省涂大片彩色的时间。

③彩描要配以适当的注记。如这个“点”是“东京”,这条“线”是京广线,这片“面”(区域)是黄土高原,要用文字注一下。

(2)画简图:这是复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简图,或把繁杂的地图进行简化、缩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区域、某一问题。地理简图的设计,须注意:

①简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难度,使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

②一张图中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主要的地理事象,并以这些“事象”作为记忆的基点,然后联系更多的知识内容。

③一张图中有时可以同时包含几种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气候、矿产、城市等),来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但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各种地理要素按适当的顺序逐次出现,使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4.默图

默图就是对图示的重要信息的记忆,因而也可以称作“记图”。对于图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记,是不足取的。然而读图时什么都不记,也是不行的。事实证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间观念,到考试或需要回忆时,眼前似乎就会浮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图像。这种现象也可称为“心理图像的复现”。

默图包括:①默绘,如不看课本、图册,自己绘出“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结构;②默记,即试图回忆,如面对一张不加注记的全国铁路网图,回忆这个点是什么城市,那条线是什么铁路;③默填,即利用空白的暗射图,自行填图。

❸ 地理图与地形图的区别

中文名称:地形图 英文名称:topographic map
定义1: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一种普通地图。
所属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测绘学总类(二级学科)

定义2:根据国家制定的规范图式测制或编绘,具有统一的大地控制基础、投影及分幅编号,内容详细完备的大、中比例尺普通地图。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图学(二级学科)

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为平面图。

地理图:可以不计地球曲面投影变形影响的描述小范围面积的地图。它是地图的一种。当测区面积不大,半径小于10公里(甚至25公里)的面积时,可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把测区内的地面景物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平面上,按规定的符号和比例缩小而构成的相似图形。

❹ 地形图与地图差别

一、性质不同

1、地图: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回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答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

2、地形图: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二、应用不同

1、地图:

(1)资源的勘测、规划和施工;

(2)各级政府机关和工农业行政部门把地图作为规划管理的工具;

(3)各类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

(4)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

(5)航空、航海等领域。

2、地形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编制各种小比例尺通用图、专题图和地图集的基础资料。用于战争、运输等。



(4)地理与地图扩展阅读:

地图可以识别特定位置上的内容。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指向地图上的任何位置来知道位置或对象的名称以及其他相关的属性信息。

地图可以通过合并或重叠数据来分析空间问题。省级政府可以通过合并多层次数据找到合适的垃圾处理场。地图可以用来确定两地之间的最佳路径。通过地图,包裹递送公司可以找到最有效的运输路线;公共交通设计师也可以设计最好的公共汽车路线。

❺ 怎样快速地记住地理的地图

多看吧,老师就是这样的,看看经纬度,不要看大图,可以看亚洲地区,欧洲地区这样再组合起来,也可以联系起来,不如说你记下中国最被最南各是多少,现在问你湖北的位置,你就可以想湖北在中国的中部,纬度一减除以2就差不多了,先这么大概记,看的多了就细化了,不可能说异步到位平时做题时也注意下,做到一个关于法国的,那法国的位置你也就记住了,那法国周围的德国什么够能一法国为中心推出来。。。 老师希望能帮到你! 重复多遍,一天重复一遍,绝对有效,这是一种广谱的记忆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对于专门针对地图的记忆,只看地图可能有点枯燥,建议下载“谷歌地球”软件,查看卫星照片,对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1、地理学习四要诀: 联系实际,用好地图,简繁互动,常问深入。说 明:地理知识,不仅是书本的,更不是地理书本的,它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它在你我的交流中,它在语文的描述中,在历史和新闻的大事中; 地图可以帮助你简化知识,大段的课文描述,白纸上的圈圈点点辅助线加上几个关键的字词; 一个简单的地名,就是一个繁琐的地理区域,与它关联的山川河流,就是区域的自然环境,与它有关的人物历史,文化知识,生产建设都是区域的人文地理,加上其他地名,一个小区域就变成了大区域,对一个区域的认识很少的时候,通过“《地理》”区域给你的印象可能是简单的“区域地理特征”,你应该去寻找更多的事实去支持你的认识【举个例子吧:▲和“三角形”是特征描述,有“三个角,三条边”就是特点,这两个特点却不是“三角形”的全部特点,由这两个特点构成的图形也不全是三角形】任何关于地名的语言,可能都是区域地理的内涵外延,厚积薄发,常用常新。 一个地名你不仅要在地图上找到它,还要问一问自己:在语文历史和课外书上见到过没有,搜一搜记忆,就是做一做练习。 2、以《日本》为例,痴哥有“区域地理学习的四个招术”告诉你:《日本》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部分,通过这个国家的学习,初步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一、认图,【可以运用地理填充图和自己画图】 1、通过世界地图或者亚洲地图认识1)“日本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日本的领土组成【四大岛和琉球群岛】 二、提问讨论: 三、阅读课文【包括课内的作业活动】 四、回头总结日本的地理特点【课本标题是老师可能总结的,你可以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再问自己:日本地狭人密,资源缺乏,怎么能够生产的那么多工业产品?在做好上面的预习以后,你就有问题进入课堂,即使你没有机会向老师提问,你也会在老师的讲解中,获得你疑问的答案。如果有机会提问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就要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连你的知道与不知道都表现出来。------要知道:在课堂里,你的错误也是正确的:知错就有解。 【《地理序图》】-------世界地理两幅图:(政区图和地形图); 中国两幅图:(政区和地形图)。 细节在于发现,经常发现经常补充,就会丰富细节,丰富知识。“地理细节”是数不胜数的,世界上的各种地图都收集一幅,合起来可能会要装满几座大楼,所以,经常使用地图的人,还需要专门的“地图分幅编号知识”才能找到他要找的那一幅呢。所以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地理序图】相当于“地图的目录”,通过目录,你可以很快找到要找的文章和书籍。地理序图作为目录,【地理序图】的作用主要是告诉我们:世界的某个区域的地图,就是《世界地图》上“某个部分的放大”。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我们所认识过的区域都可以“打包压缩”成为一个【地名/地理名词】,或者由点和线组成的一幅【地图】,需要用到它的时候,我们就将这个包袱打开。痴哥要说地图的这个包袱,比布袋和尚的那个袋子还要神奇。 4、关于“地理细节”你所说的“地理细节”在痴哥看来,其实是“地理粗节”:先来看看“地图”的粗与细吧:“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国北方地区(地图)”-“北京市地图”-“北京市市区地图”-“颐和园(导游)地图”,这是不是由粗到细的一长串?它们中,细的还可以更细,粗的也可以更粗呢!比如,游客在颐和园里的留影,是不是地理图片?是不是更加细节的地图?地理书上就有很多这样的细节图片,往粗里说它们都是“地图”。地图的细节,除了【分区划分(也叫地理区域)】的细节以外,还有“分层”划分的细节(痴哥这些地理老师经常称为“地理系统”):读《世界地形图》或者《中国地形图》,你会发现,它的边缘有一组数字,这些就是“经度和纬度”,它们对应的是经线和纬线,合起来就是【经纬网】,把他们拆出来就是一层,可以称为《经纬网图》;绿色的区域是地势平坦,海拔不高的平原,红色和黄色的区域是海拔比较高的高原或者山区,带状的黄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就是山脉,黄色区域中间的绿色区域就是盆地,我们可以单独把它们拆出来制成《世界主要平原分布图》、《世界主要高原分布图》、《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等等这就是【地理系统的层次区分】,随着地理知识的增加,这些地图还可以分化出《人口分布图》《语言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城市交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等等层次系统。所以地图的【细节】确实很多。处理【地图细节】要学会“化简”:学完以后,经常“清点和收藏细节”。如果你对细节做“颗粒归仓的精细收藏”方法是:坚持运用“绘图、填图和说图”不同的方法去“识图”------看起来很费工夫,其实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费工夫只是开始一段时间,那是因为不熟悉,还不能掌握诀窍的缘故。现在你即使是七年级学生,也可以在几个小时以内掌握诀窍。下面就用七年级的现阶段地理学习做说明。(如果是毕业会考的复习,目前应该也在《七年级地理下册》了) 第一步:你去绘一绘【亚洲地图】(我们居住的大洲)。 有三种线你必须分别画出来: 一、海岸线和洲界; 二、主要河流湖泊; 三、主要山脉。在绘制线条的时候,随着笔尖的移动,去思考:自己划的是什么线,线的两侧是什么,有什么,已经划到什么地方,接下来要划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又有什么等等问题。【画完以后你不要赶紧去填图】(大部分你已经能够填好了哇!--------有时间你可以做其他作业,可以去玩,还可以去读地理书,当然,也可以接着把其他大洲画出来。) 第二步:把自己画过的地图拿出来回忆一下,看看哪些记忆丢失了,赶紧去原图上找回来。接着你去读书认图思考问题。把你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地名地物,用笔在前面画好的地图上做一做记号(不一定要写文字注记,也不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做记号,【重要的是你没有见过的地名地物------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细节“】)。作完以后,再把书本放下,用自己刚才做过记号的地图(自己画的图)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争取每一个记号都能够说清楚。把说不清楚的都找出来以后,当做问题记住,赶紧去求证那些存疑的。------你不难发现:在解决疑难的时候,可以顺势解决已经记住的问题哈!第三步:你就该去《认识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了,先去《日本》看看,再去《东南亚》看看,然后去《印度》《俄罗斯》《中东》一路看过来,每到一处莫忘了回到亚洲,回到你画好的亚洲地图是留一个脚印!留下新脚印的时候-------千万记得看看踩过的旧脚印啊!说不定就要期中考试了,你再看看自己画过的地图,或许你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或许已经是一塌糊涂了,你再也找不到你画过的来路与出路了。清楚地记得,那是好事,一塌糊涂也不是坏事:它就是地图,就是亚洲地图的本来面目,看不到文字注记,你就去地图册上找到有文字注记的地图来对比一下吧,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第四步:翻书,你会感觉到这里那里很多地方都提到“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物产/矿产资源”“气候”等等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词语,那好啊,为什么不把它们都弄到地图是看一看呢?于是,已经是布满了圈圈点点的地图还可以画下去,只是地图上有了新的说法:亚洲各地的工农业,亚洲各地的城市和交通,亚洲的经济,亚洲的气候等等。自己绘制的地图可以任意表达,当它已经用不下去了的时候,你也就记住了,熟悉了。熟悉以后,还可以发现,其实很多世界地理知识,在第一个学期就已经见面了,只是照面不少,认识不多罢了。例如“气候”:日本的气候,东南亚的气候,印度/南亚的气候,中东的气候,俄罗斯的气候,亚洲的气候等等,不管是气候类型分布图,还是气候统计图,都在上个学期的《天气和气候》中有图可查的。。。仔细比较,还会发现:各国气候环境都与农业联系着,与环境资源联系着。细节也叫【分形】,分形理论是专门研究细节的,它也因为地理学获得进步。学好地理,可以使你触类旁通,进步更快。 做个有心人,平时涉及到的区域、知识点等,都落实到图中,并学习看图的要领,知道看什么,忽略什么。择其要点而看,别漫无目的看一气,否则效果难佳。另,对于常涉及的图像,试着画出简单示意图,并及时总结相关知识点。做到图文结合。记图也不必刻意去记,多看几遍自然就熟了。学好地理,当然地图是关键。没事多翻地图册吧,慢慢入门了就好。其间当然要自己多体会,总结。

❻ 新疆地理地图

新疆地理地图如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万人(2017年末)。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6)地理与地图扩展阅读:

新疆的地理环境:

位置: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

地形: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

气候: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文: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主要湖泊博斯腾湖、喀纳斯湖、赛里木湖、艾比湖、艾丁湖。

❼ 简述地理变量和地图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间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地图数据与方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既注重实体的空间分布又强调它们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质量。地图既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数据源,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输出形式。
区别:地理变量是数据之间的关系,能表现出地理事物的深刻规律,而地图数据仅仅是单纯的数字等初级信息而已。

❽ 地理信息系统与普通地图最大区别是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与普通地图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对于信息,尤其是地理信息的存储,分析,查询和预报功能上质与量的不同。普通地图,包括专题图,只能以地理坐标为框架完成比较单一的,范围相对较小,数量相对较少的查询。它只能提供原始数据,而不能提供其他的服务。而地理信息系统因为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其获取数据的方式远多于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地图,统计数据等。而且地理数据以矢量、栅格以及一些矢量栅格合成数据的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以空间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因此这样的数据可以很方便的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查询和分析,以更快的速度和进度辅助决策等。

热点内容
教师帮扶学生记录 发布:2025-07-18 20:01:06 浏览:677
运动鞋哪些好 发布:2025-07-18 18:41:48 浏览:456
师生迷情八 发布:2025-07-18 11:58:43 浏览:478
三字经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11:46:47 浏览:45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