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技
科技有很多说法,它的衡量也不是有唯一标准的。
要直白说起来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是平均高于世界水平的。
也就是大致在明朝中期以前。
❷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
60-70年代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原定于1960年5月9日首次进行平洞试验,但为了更快取得实用导弹弹头,并集中力量研制氢弹,这次试验改为测量弹头威力和性能的大气层试验,直到1969年9月23日00∶15时才首次进行平洞核试验。1978年12月17日的第二次平洞核试验取得大量重要数据,对后来的地下核试验贡献良多。1976年10月17日的第三次平洞核试首度在花岗岩内进行。1984年12月19日的第五次平洞核试是中子弹的首次原理实验。这颗验证弹圆满成功并为全面突破中子弹技术瓶颈和首次中子弹核试验打下了基础,并在时程上反驳了美国对中国“窃取”中子弹机密的指控。
中国在1967年4月选定罗布泊西北的辛格耳为竖井核试验场,这种方式是地下核试验的主要类型。1975年4月钻成深300公尺,直径2.5公尺的第一口花岗岩竖井,但直到1978年10月14日09∶00时才首次竖井核试验成功。1980年10月16日的大气层核试验后,后来的中国核试全面转入地下;包括中子弹和近年的核试,也都采用竖井方式。在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对科学规律认识不充分,中国有3次核试全部或局部失败,但比例并不高。
从1964年11月2日起,外国开始记录罗布泊地震数据,从全球标准化地震研究网和地震联合研究机构等地震记录,可获得特定的波形,有部分地震站定期向美国国家地震资讯中心和美国国际地震中心报告。90年代中期,美国利用电脑程序一天三次自动访问国家地震资讯中心的数据库,监控中国的核试验情况。西方自1972年10月3日开始利用商业卫星侦察罗布泊核试验场,采用多光谱扫描、反射束光导摄像管、地形测绘仪、高解析度照相机、红外侦察仪器、航天飞机的合成孔径雷达等,宇航员也进行人工摄影。罗布泊在北部以西约2300公里,曾选择甘肃敦煌以西,新疆罗布泊以北4个地点,中俄两国专家都认为敦煌以西160公里的地区最好。核试验场分3个区。马兰科学城位于试验场西北,在两条干线公路交汇点附近是主要指挥所和技术人员居住区。马兰西北几十公里有一个保密研究所,即核试验中心,三面环山,有一条对外公路。核试验在试验场东南方距马兰不远的沙漠中进行。中央分区在马兰分区和东南分区之间,是地下核试验场,但早年也进行过几次低当量地面核试验。中央分区又分为3个地下核试验区;南部试验区在大山中;1969年9月22日和1975年10月27日的头2次地下核试验就在此进行。这两次核试验检验了地下核爆炸的封闭技术。这两次试验后,平洞核试验转移到西部试验区,这个试验区的核试验都是低当量的,在试验的同时也检验了地震武器的试验数据和核试场的安全性、合理性。中子弹的原理性试验和首次试爆都是在此进行的。东部试验区是西山之间的一块低斜坡地,进行深竖井地下核试验。近年的核试验有很多在此进行,包括东风-41的弹头试验。
❸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于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逐渐建立并日益加强;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3、科学的世纪
科学的世纪是指称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19世纪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成熟远远超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热力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新阶段。
(3)历史科技扩展阅读:
新时代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1、积极构建新的科学技术史观。
科学技术史发展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技术史观不断演化的历史。近几十年来,老一辈科技史家又在科学技术史领域为后学塑造了很多优秀的治学典范。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好的学术传统。
2、加强科学技术史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科学技术史本身具有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其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考古、文化遗产等学科的合作,在很多学校将会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增长点,成为有分量的言说者。
❹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2次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分别是哪2个时期
1、两汉时期;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技由此得到发展。
天文学家制定出“太初历”,作了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并发明制作了地动仪。
数学上编成《九章算术》。
编定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医圣张仲景著有中医的重要经典《伤寒杂病论》。造纸术的发明等。
2、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且城市经济、工商业及海外贸易比前代发达,我国科技也因此发展起来。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并传到欧洲,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建筑技术有较大发展,如独乐寺、木塔、卢沟桥、元大都等。
天文历法获得空前发展,十二气历等在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
(4)历史科技扩展阅读:
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诞生了诸如“四大发明”等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众多科技成果。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中,在不断地进取,不断创新。
❺ 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早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是在世界领先位置的。从早期的皇帝内经,到后来的四大发明,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都很发达,但后来,统治者固守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受到抑制,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重视实践,轻视理论,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科举,轻视科学,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后来的科技落后。
为了让我们的科学技术重新发展起来,我们就不能闭关锁国而要改革开放,不能轻视科学,而要把科学技术当成第一生产力。并且让理论和实践同样被重视,这才能实现中国科学技术的新辉煌。
❻ 历史上,宋朝的科技都有哪些
活字印刷、火
药、抄指南针,这是四大发明的3项是在宋朝。
沈括及他的《梦溪笔谈》,如李约瑟博士把沈括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在两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决不仅仅是三大发明,沈括及其《梦溪笔谈》。如数学方面,两宋时期可谓在中国古代以筹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传统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都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如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比西方早了近800年,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和一次同余式的解法要比西方早500余年,高次有限差分法要比西方早400余年等等。贾宪、秦九韶、杨辉等数学家,堪称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至于天文、物理、化学等等,两宋的成就也令人瞩目。
❼ 中国科技发展历史 感想
中国的古代科技起步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曾经达到的高度,也非现时所能想象。但却最终衰落。及至今日,但凡说新科技和创新,几乎唯国外论。几乎唯洋人论。痛需思痛。凡事皆有源头。中国科技发展史几乎可以认为是一部悲剧史。每当你在历史书上看到一个伟大前人留下的辉煌,势必让你对今时今日科技的落后而感到耻辱。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此悲剧?
在下以为是源自于科技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不匹配。而最终使中华文明的科技之光最终归于暗灭。中华文明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始终都没有协调过。所以我们在看历史书时才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与矛盾。往往,某年月日中华某位伟大发明家发明了什么,则此新发明创造最终都归于官办,用于皇家。皇家则谨守中华文化的精髓-----所谓国之利器不示于人-----将所有的创新加以雪藏。待到一代帝王被打倒,或是仅凭皇家已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国之利器才示于人。而此时,所谓的利器除了在艺术方面得以发扬发展,在工艺方面往往又要受到官办经营的更多限制。于是技术与科研的进一步创新就止于此了。所以中国人发明的了火药,也能制造火铳,但是火枪的发展绝无法超越西方。而火药流入民间,最终也只能成为各种烟花爆竹的创作要素,而不是富国强兵的前提条件。
即使今日也是如此。科技的发展需与当时的文化,当时的政体,当时的社会环境完全统一才能形成最大的生产力。否之,则只能形成茶余饭后的消遣玩意。无法对民族腾飞,社会进步产生助力。英格兰借助纺织工艺的提升而一跃成为工业革命的引领者世界霸主,中国本掌握着世界武器发展史的命脉却最终成为了鞭炮礼花的第一生产国。这并非简单的国人不知上进,或祖宗的好逸恶劳。而是政体、文化、科研载体多个无法改变的历史环境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吾人为之兴叹,吾人亦为之感慨。虽时至今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已有三十余年,而真正能与之匹配的政体,文化等诸多配件吾人又能从何而得?乃何,乃何~!
❽ 中国历史上最好科技发展朝代是哪个朝代呢
很多人可能认为越接近现代就越会发展好科技,可是恰恰错了,清朝时期的科技发展是最落后的时期,越到清朝晚期,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就越大,原因大家都懂得。
就这样一句诗,在沈括的心里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
为了答疑解惑,沈括相约小伙伴一起去山上实地考察。大概就是这个时候,从此打开了沈括的科学之路。
另外,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来自宋朝。
指南针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司南”,战国时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带上司南。
司南必须放在光滑的底盘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至会使它从底盘上滑下来。
这么算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早就开始萌芽,指南针在北宋时期只能算上是二次创作。
除此之外,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也是在宋朝得以发展,这三大发明不仅是对中国,更是对人类文明起着推动作用。
❾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成就
先给你一些关于古代的科技成就的吧!
一、天文学
1、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
2、中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
3、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
4、中国古代的历法成就
5、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
二、数学
1、十进位值制、筹算和珠算
2、出入相补原理
3、割圆术和圆周率
4、刘徽割圆术
5、中国剩余定理
6、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天元术
7、内插法和垛积术
8、中国古代的无穷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学
1、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
2、中国古代的声学知识
3、指南针和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4、中国古代光学成就
5、四化学和化工
6、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
7、火药和火药武器
8、驰名世界的中国瓷器
9、中国古代的油漆技术和漆器
10、古代炼丹术中的化学成就
五、地理学
1、中国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
2、中国古代的物候历和物候知识
3、中国古代的旅行考察事业
4、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识
5、马王堆出土的地图和裴秀制图六体
6、中国古代的矿物学和采矿技术
7、中国古代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8、中国古代的地震测报和防震抗震
六、生物学
1、中国现存的几部古代动植物志
2、中国古代的动植物分类
3、中国古代关于遗传育种的研究
4、中国古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七、农学
1、中国古代几部重要农书
2、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技术的优良传统
3、历史悠久的中国园艺技术
4、茶
5、中国古代养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6、中国古代畜牧兽医方面的成就
八、医药学
1、从两部古典的中医名著看中国医学的早期成就
2、中药学的突出成就
3、中国医学独特的针灸疗法
4、中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脉诊
5、中国古代的外科学成就
6、免疫法的先驱
7、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九、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外传
十、纺织
1、中国古代的纺车和织机
2、中国古代的丝绸和丝织技术
3、中国古代的葛、麻纺织
4、中国古代的染色技术
十一、冶金铸造
1、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成就
2、炼钢技术
3、湿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
4、中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
十二、机械
1、中国古代的农业机械
2、中国古代原动力的利用——人力的进一步发挥和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3、中国古代各种车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4、水运仪象台
十三、建筑
1、雄伟的万里长城
2、中国古桥成就
3、世界历史名城——唐代的长安城
4、辉煌灿烂的故宫建筑
5、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
6、中国古代高层砖石建筑——嵩岳寺塔和其他
7、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十四、造船和航海
1、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
2、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上的成就
十五、军事技术
1、中国古代的兵器成就
2、中国古代战车、战船和城防技术成就
、
十六、少数民族的科技成就
1、蒙古族在我国古代科学上的贡献
2、藏族医学的成就
3、新疆古代少数民族在农业科学技术上的贡献
4、美丽精致的壮布和壮锦
5、彝族的火器——“葫芦飞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