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邮轮
❶ 邮轮旅游起源于欧洲还是美国
欧洲。
邮轮的原意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邮"字本身具有交通的含义,而且过去跨洋邮件总是由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此得名。
随着航空业的出现和发展,原来的跨洋型邮轮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所说的邮轮,实际上是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邮轮是邮政部门专用的运输邮件的交通工具之一,并且同样运送旅客,但一般的邮轮均带有游览性质。由于在邮递服务的初期,洲际的邮递服务,都是依靠邮务轮船将信件和包裹由此岸送到彼岸,这些英国轮船往往须要悬挂英国皇家邮政的信号旗。在1850年以后,英国皇家邮政允许私营船务公司以合约形式,帮助他们运载信件和包裹。这个转变,令一些原本只是载客船务公司旗下的载客远洋轮船,摇身一变成为悬挂信号旗的载客远洋邮务轮船。邮船通常设施豪华而完善,乘坐邮船是很舒适的。
但由于后来喷气式民航客机的出现,远洋邮轮渐渐丧失它的载客、载货功能和竞争力;远洋邮轮的角色,亦由邮轮演变为只供游乐的游轮。所以严格上来说,现
在一些旅程或长或短的玩乐式邮轮,由于丧失了运载信件和包裹的功能,只能称之为游轮,而不是邮轮。跟远洋邮轮不同的是,游轮通常不会横渡海洋,而是以最普遍的绕圈方式行驶,起点和终点港口通常亦是同一港口,旅程通常亦较短,少至1至2天,多至1至2星期。游轮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部份,2006年全球的总载客量达到数以百万计。
现代邮轮是旅游性质的,就像是流动型的大酒店。船上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是旅游目的地。这个行业目
前在欧美规模庞大,有300到400条邮轮,每天带着大量游客航行于加勒比海,巴哈马,百慕大,阿拉斯加,夏威夷,墨西哥湾,地中海,北欧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❷ 世界邮轮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邮轮的原意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邮”字本身具有交通的含义,而且过去跨洋邮件总是由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此得名。随着航空业的出现和发展,原来的跨洋型邮轮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所说的邮轮,实际上是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
古代邮轮是邮政部门专用的运输邮件的交通工具之一,并且同样运送旅客,但一般的邮轮均带有游览性质。由于在邮递服务的初期,洲际的邮递服务,都是依靠邮务轮船将信件和包裹由此岸送到彼岸,这些英国轮船往往须要悬挂英国皇家邮政的信号旗。在1850年以后,英国皇家邮政允许私营船务公司以合约形式,帮助他们运载信件和包裹。这个转变,令一些原本只是载客船务公司旗下的载客远洋轮船,摇身一变成为悬挂信号旗的载客远洋邮务轮船。“远洋邮轮”一词,便因此诞生。
邮轮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历史。19世纪初,由于飞机技术还不成熟,一些人开始登上邮轮漂洋过海,邮轮旅游开始发展;但是邮轮最重要的功能还是运载邮件和移民。自1958年起,能够飞跃大西洋的飞机投入商业运营,飞机正式成为民用运输工具。此后,追求时间和效率的旅客纷纷改乘飞机,远洋客船的生意日益惨淡。渐渐地,客船转型成为现在为生活富裕及闲暇时间充裕的游客提供舒适的海上旅行服务的邮轮。
19世纪初,虽然蒸气引擎经已出现,但由于传动方法是依靠明轮,缺乏效率,速度跟不上帆船。1818年,美国黑球轮船公司,利用它的帆船队,开创英国至美国的定期客船航线。1837年,英国著名工程师布鲁内尔设计的Great Western蒸气船首航,以15天破纪录速度横渡大西洋,较帆船的2个月航程短了很多。早期的蒸气船仍然安装有多个风帆,以减低燃料的消耗。
由1830年代开始,大西洋航线上的远洋邮轮,已非正式地在速度上互相竞争。这个竞赛后来演变成,一个名为蓝带奖的象征性荣衔。德国由1897年开始,以包括威廉大帝号蒸汽轮在内的一系列新建造的远洋邮轮,连续6次攮括这个荣衔。
1840年,冠纳邮轮公司,以旗下蒸气驱动的不列颠尼亚号,开办利物浦至波士顿航线。虽然蒸气船在很多方面都优胜过帆船,但帆船仍然所向无敌,极受欢迎。7年后,第一首以螺旋桨驱动的蒸气船──大不列颠号蒸气船──成功首航横渡大西洋。
❸ 世界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际邮轮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产业特征
现代邮轮的原型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于20世纪50、60年代率先在北美地区实现现代化转型。经过40余年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邮轮业逐渐演变成以大型豪华游船为运作依托,跨国旅游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属于旅游市场的高端产品。国际邮轮产业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邮轮航行涉及的区域节点上的船舶维修业、港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邮轮乘客具有远高于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对航线上港口城市的服务业具有一定拉动作用。
●产业规模
近50年来,现代邮轮产业以年均8-9%的速度增长,其增速约为国际旅游业产值平均增速两倍。截至2004年底,全球共有各类邮轮256艘,客位302064个。2004年实际载客1165万人次,上客率84%,销售收入近200亿美元,人均消费水平约1500美元。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邮轮消费市场,2004年乘客总数为890万人。每年邮轮经济总收益达200亿美元,涉及航行、造船、建筑、制造、商贸、交通、金融保险、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邮轮经济还为美国提供了26.8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总收入97.2亿美元,显示出较强的社会经济带动作用。
❹ 邮轮的发展简史
邮轮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历史。19世纪初,由于飞机技术还不成熟,一些人开始登上邮轮漂洋过海,邮轮旅游开始发展;但是邮轮最重要的功能还是运载邮件和移民。但飞机技术日益成熟的时候,那些有钱休闲的贵族喜欢上这种快速的旅行方式;移民则选择这种快速经济舒适的横渡大洋的方式。于是乎,1985年法国的法兰西号邮轮退出大西洋航线,邮轮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航海时代的结束。现 在那些豪华客轮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游轮。史上最后一艘邮轮是伊丽莎白皇后2号(Queen Elizabeth 2),另有一说是玛丽王后2号(Queen Mary 2)。
❺ 泰坦尼克号邮轮的历史沿革
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是奥林匹克 级邮轮的第二艘邮轮。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制造的一艘巨大豪华客轮。由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的哈兰德与沃尔夫(Harland and Wolff)造船厂兴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客轮”或是“梦幻客轮”。与姐妹船 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和 不列颠尼克号(HMHS Britannic)一道为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乘客们提供快速且舒适的跨大西洋旅行。泰坦尼克号是同级的三艘超级邮船中的第二艘。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 纽约(New 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级豪华巨轮。
2006年5月,最后一名见证沉没事件的女性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目前尚有两名女生还者仍然存活,但她们在意外时还不到一岁,因此不会对事件有回忆。
1907的夏天
皮尔里勋爵-Harland Wolff的主席 和White Star Line 的主席布鲁斯?伊斯梅决定建造奥林匹克级邮轮
1909/3/31
奥林匹克级邮轮的1号和2号船——奥林匹克号及泰坦尼克号建造工程开始了
1911/5/31
泰坦尼克号下水,开始晒装和装潢工程
1911/9/
奥林匹克号与皇家海军的霍克号巡洋舰相撞,耽搁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收工
1912/2/3
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
1912/3/31
泰坦尼克号准备离开Belfast,驶向SouthAmpton
1912/4/2
泰坦尼克号在早上8:00离开Belfast,驶向SouthAmpton
1912/4/5~10
最后一次给泰坦尼克号上的家具刷油漆、清理地板和地毯
1912/4/10(星期三)
5:18 船员到了泰坦尼克号上
6:00 托马斯·安德鲁到了泰坦尼克号
7:00 史密斯船长到了
9:30 伊斯梅到了船上
9:30~11:30 旅客到了船上
14:00 泰坦尼克号终于可以登上旅途了,因为差点和纽约号的撞击,拖延了一些的时间
18:30 泰坦尼克号到了Cherbourg码头, 两艘较小的白星轮船把客人、行李、信件运接走了
20:10 泰坦尼克号驶向爱尔兰
1912/4/11
11:30 泰坦尼克号到了Queens Town。
13:55 泰坦尼克号离开Queens Town驶向New York
1912/4/12
泰坦尼克号收到第一封恭喜她的处女航,顺便提醒了她周围有很多冰山的信息,史密斯船长决定往南走
1912/4/13
23:00 无线电机器坏了, 杰克·菲利普和他的助理Harold Bride,整晚都在修机器,一定要在早上5:00前修好
1912/4/14
21:00 泰坦尼克号从Caronia收到了一份冰山警告,Cap. Smith把它寄给了值班的警卫
23:40 瞭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冰山,并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
24:00前 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
1912/4/15
0:05 史密斯船长下令准备放救生艇
0:15 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号。CQD是当时通用的遇险信号,MGY是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呼叫代号。不久又发出了新近被国际海事协会确认的SOS求救信号。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求救电报
0:45 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发射了第一枚遇险火箭。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
0:55 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经没入水中
1:35 海水浸入了锅炉室
1:40 最后一艘折叠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乐队陪伴着乘客,用音乐安抚着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
2:10 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
2:13 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
2:17 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
2:18 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号烟囱中间的地方断为两截
2:20 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
3:30 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亚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
4:00 卡帕西亚号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
8:50 卡帕西亚号掉头返回纽约
1985/9/1
海洋勘察人员在大西洋底终于发现了已沉睡73年的泰坦尼克号船头部分残骸
❻ 油轮的历史沿革
世界上第一艘油轮(好运号,Glückauf)是1886年7月13日首航的,它属于德国船舶公司德国—美国石油公司。它长97米,可以载3000吨油,由于大船的每吨运载价格比较低,因此油轮不断变大。
1914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德国—美国石油公司的“朱庇特号”,可载12000吨原油。
1928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斯蒂尔曼号”(C.O.Stillman),可载23060吨原油,它是在德国不来梅建造的,直到1949年它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油轮的纪录,它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用柴油机驱动的船。
1953年当时最大的油轮“蒂娜·奥纳西斯号”(Tina Onassis,48000吨)在汉堡下水。
第一艘超过十万吨的油轮是1959年日本造的“宇宙·阿波罗号”(Universe Apollo)。
1962年日本造了11万吨的“Nissho Maru”号。
1966年1月15万吨的“Tokyo Maru”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轮,同时它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英国的客轮“伊丽莎白女王号”。
1966年12月的“出光丸”(Idemitsu Maru)号首次超过了20万吨。
1968年六艘日本造的宇宙·爱尔兰级(每艘32.6万吨)首次超过了30万吨。
1971年日本造的“Nisseki Maru”号(37.2万吨)再创纪录。
1973年2月和10月日本造的“Globtik Tokyo”号和“Globtik London”号相继下水,每艘37.8万吨,长378米,宽62米,船舷高35.9米,吃水28米,驱动机功率4.5万马力。
1975年的“Nissei Maru”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轮,38.4万吨,日本造,大小与“Globtik Tokyo”一样。
1975年底日本造的“Berge Emperor”号以42.3万吨首次超过了40万吨,这艘船吃水22米,长381.8米,宽68米,船舷高29.8米。
1976年50万吨被突破。法国造的“Batillus”号达55.3万吨,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长度突破400米的船,1976年底、1977年10月、1979年它的三艘姊妹船也下水。它长414.2米,宽63.05米,船舷高36米。
1977年8月和12月日立重工业造了两艘51.万吨的油轮,长406.6米,宽71米,船舷高31.2米,吃水25米。
1978年瑞典的一个船坞造了一艘49.9万吨的双螺旋桨油轮,它长365米,宽79米,吃水22.3米,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宽的船。
1975年日本住友重工业为香港船主董浩云造了一艘42万吨的油轮“海上巨人”号,这艘船于1979年启用,1980年它的中部被延长了80米,成为56.4万吨。1991年它被改名为“Jahre Viking”号,至今为止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 ,长458.45米,宽68.9米,吃水24.5米。
1980年和1981年交付给挪威的一个船主的36万吨的“Berge Pioneer”号和“Berge Enterprise”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柴油驱动油轮。
1992年丹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双壳油轮,30万吨的“Eleo Maersk”号。
2001年和2002年韩国大宇重工建造了四艘45万吨的双壳油轮,它们是20年来第一批超过40万吨的油轮,也是这个等级首批双壳油轮,其驱动机是一个八缸柴油机,这使得它们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燃机船。
虽然这些油轮非常大,但即使最大的油轮也只需要30到40名船员。
❼ 历史上有哪些在海上遇难的豪华游艇游轮
泰坦尼克,哥德堡,瓦萨等
❽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轮船叫什么啊
“耆英号”建成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属于以人物命名的船舶。其名称来自驻广州钦差大臣耆英。耆英因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可是“耆英”号帆船却声名远扬。
“耆英”号全长近50米,宽约10米,深5米,载重750吨;柚木造成,分十五个水密隔舱;设三桅,主桅高27米,头尾桅分别高23米和15米;主帆重达9吨,悬吊式尾舵。
这艘宏伟壮观的大型远洋帆船建成后,令英国船商垂涎欲滴,他们以考察、研究中国木帆船的结构和性能为借口,花高价购买此船用作远洋航行。另一说是英国为了要弄清中国水师的新式兵船,特意通过其商人秘密购买了与满清水师中最大型兵船同一类型的“耆英号”,经好望角开往伦敦,对其构造特点进行了彻底的研究。
在郑和航海过去了440年后的1846年12月6日,在礼炮声中,注定了没有归途的“耆英号”缓缓地驶出了港口。船上有30名中国人和12名英国人。“耆英”号的远航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船上,或站在岸边想看一眼这艘前所未有地试图绕半个地球前往英国的中国平底帆船。出发之前,香港总督德庇时爵士、海军舰队司令托马斯·科克伦爵士及其舰队的所有军官们、驻港英军总司令和大部分香港著名人士全都登上了“耆英号”的甲板。
1847年3月14日“耆英号”绕过好望角时遇上了一场猛烈的海上飓风。在这场飓风中, “耆英号”证明自己是一艘出类拔萃的海船:它经受暴风雨的能力丝毫不亚于那些在英国制造的海船。
4月17日“耆英号”到达圣赫勒拿岛。离开圣赫勒拿岛之后,原来准备直抵伦敦,但由于遇上了逆风和海流,它偏离了航线,朝美洲方向驶去;当船员们在长途航行中发现食品和饮水的供应短缺之后,开始变得牢骚满腹,几乎酿成骚乱。于是船长凯利特决定将船驶往纽约。在纽约停泊时,每日参观人数达七、八千人;此后又访问了波士顿。1847年2月17日“耆英号”从波士顿出发前往伦敦,并于3月15日抵达了泽西岛的圣奥宾海湾,只用了2l天的时间就跨越了大西洋──这个时间甚至比美国定期邮轮跨越大西洋的时间都更短。该船在伦敦停靠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等各方人士,都上船参观这第一艘到达欧美的中国木帆船。
遗憾的是“耆英”号到达目的地后不久就被拆解研究,木材制成了两艘渡轮和一些纪念品。
“耆英号”的环球航行,创下了中国帆船航海最远纪录,充分显示中国古代木帆船构造和性能的优良。“耆英号”堪称中国历代古船设计思想和建造技术的结晶,是中国古船宝库中的一件稀世珍品
❾ 世界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世界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是:原型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于20世纪50、60年代率先在北美地区实现现代化转型。经过40余年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邮轮业逐渐演变成以大型豪华游船为运作依托,跨国旅游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属于旅游市场的高端产品。
产业特征。国际邮轮产业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邮轮航行涉及的区域节点上的船舶维修业、港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邮轮乘客具有远高于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对航线上港口城市的服务业具有一定拉动作用。
产业规模:近50年来,现代邮轮产业以年均8-9%的速度增长,其增速约为国际旅游业产值平均增速两倍。截至2004年底,全球共有各类邮轮256艘,客位302064个。2004年实际载客1165万人次,上客率84%,销售收入近200亿美元,人均消费水平约1500美元。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邮轮消费市场,2004年乘客总数为890万人。每年邮轮经济总收益达200亿美元,涉及航行、造船、建筑、制造、商贸、交通、金融保险、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邮轮经济还为美国提供了26.8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总收入97.2亿美元,显示出较强的社会经济带动作用。
❿ 北海发展邮轮旅游已有十余年历史
自1997年至今,北海发展邮轮旅游已有十余年历史,成功接待过诸多世界豪华邮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邮轮旅游活动的主要区域为“中国•北海---越南•下龙湾”这一带,即中越海上旅游航线,这条航线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广西邮轮旅游发展的十多年间,一直只有这一条航线,航班固定。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化,中越海上旅游航线已成为一条各旅游业界热推的“黄金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