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食用菌历史

食用菌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7-29 23:58:21

『壹』 药用菌的应用历史

真菌作为食用、药用或保健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6000~7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采食蘑菇等食用菌了。2000年前的《礼记》、《吕氏春秋》和《齐民要术》等古籍文献中都有人类食用菇类的记载。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10多种真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中增添了马勃和蝉花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增加了六芝、桑耳、槐耳、柳耳、皂荚菌、香蕈、天花蕈、羊肚菜、鸡 、鬼盖、鬼笔、竹荪、桑黄、蝉花、雪蚕以及茯苓、猪苓、雷丸及马勃等40余种。清代的汪昂《本草备要》首次明确记载了冬虫夏草并作为药用保健品。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无论野生或人工生产都以物种或品种多样性闻名于世。包括药用真菌在内的中医中药为中国之国粹,以食、药用菌为基础的保健品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930年德国首次报道了用蘑菇属、皱孔菌属和鬼笔菌属中某些种发酵产物,经处理后用以治疗癌症。1950年又发现用水提取美味牛肝菌有效物,对小白兔肉瘤180有抑制作用。1959年 LUCUS等从大秃马勃中分离出马勃素,发现对小白兔肉瘤有抑制作用。然后,日本对数十种至百种蘑菇类和多孔菌类中提取多糖等有效物,作了小白兔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试验,证明绝大多数的种类含真菌多糖并对试验动物有效。这些研究试验发现众多菇类及多孔菌类真菌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作用。
日本等国对许多食用菌有效物的提取和抑制肿瘤试验,引起了食、药用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日本首次提取香菇多糖并制作产品投放市场。金针菇、豹皮菇、长根奥德菇、灵芝、云芝、灰树花和针层孔菌、裂蹄针层孔菌、稀针孔菌等多种真菌多糖也率先在日本所提取和试验,其结果大多数对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60%以上,最高可达100%。
中国科技工作者对冬虫夏草、蜜环菌、灵芝等多种食、药用菌开展有效物质的研究、提取,中国已有263种菌在民间用于抗癌,并进行科学提取物试验。其中,食用菌165种,仅占63%,可以说大量的野生菌类有待研究试验。由制药厂家定型生产的真菌药物有“天麻蜜环菌片”、“银蜜片”、“冠脉乐”、“猴菇菌片”、“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灵芝饮片、灵芝孢子粉胶囊、木耳脑脉康等品种。另外还开发了“金菇露”、“银耳益智精”等一批真菌保健食品和饮料。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药用菌已成为具有无限开发潜能的种业。限于篇幅,在此仅介绍药用菌栽培的一般工艺技术特点。

『贰』 古代对菌类的利用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古代食馔素以齐味万方而闻名于世。而菌类药材是寄生于其他植物生长,其种类繁多,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甚高,因此自古以来被视为食疗圣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文明光辉的历史。

我国古代对菌类的认识和利用,不仅在食疗方面独树一帜,而且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酿造出了飘香千年的美酒,还用来增强土地的地力,使农耕技术进一步提高。此外,对病菌的研究,也使得我国在战胜天花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免疫学成就。

古代对大型真菌的认识

大型真菌也称“高等真菌”,是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籽实体或菌核的一类真菌的总称。它以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和较高的药效,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重视。中华民族对食用真菌的认识和利用,见于文字和出土文物的记载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从我国现有的记载大型真菌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了古代后期我国南方地区研究大型真菌的优势,这些研究成果在当时不同时期对我国认识和研究大型真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叁』 菌类的历史

(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约诞生于35亿年前,是一种菌类,这也就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厌氧菌。这些厌氧菌中出现了一种蓝细菌,,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也正因为这种细菌的出现,使得20亿年前地球上的氧气逐渐多了起来,并进化成好氧菌。

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菌类植物可分为粘菌门和真菌门两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
菌类存在的证据可追溯到距今约四亿两千万年前,但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应该出现地更早。
菌类的生活环境比较广泛,在水、空气、土壤以至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均可生存。

『肆』 对研究我国古代食用菌的种类和历史有学术价值的菌谱有哪些

南宋时期,台州的菌号称上等美味。比如当时朝廷中右丞相谢深甫家族,皆喜爱台州这种鲜美的特产。由于当时朝廷上下对台菌的酷嗜,入山采摘的人络绎不绝。

陈仁玉认为对于这种珍贵的土特产,很有辨识的必要。因此,他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品尝,“欲尽菌之性,而究其用,第其品”,写成了《菌谱》一书。

可以说,《菌谱》就是对陈仁玉家乡所产食用菌的调查记述。

《菌谱》中还对菌的生长条件,作了详细的记载,认为“芝菌皆气茁也。”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气候、温度、湿度均适宜的生长环境。

《广菌谱》,实际上是对《菌谱》的补充,它所记载的12个品种蘑菇均为《菌谱》所未载。此外,它所载的品种不限于某一地域,而且内容更为详尽。

清代吴林《吴蕈谱》1卷,为《赐砚堂丛书新编》、《昭代丛书》和《农学丛书》所收录,是继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之后的又一种我国古代大型真菌专著。

吴林在《吴覃谱》中概述了吴中当时所产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其特点,并根据菌类食用的优劣性,将26种食用真菌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非食用真菌也作了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毒菌。书中除引用前人的部分资料外,作者亲自作了许多研究工作。

通过与《菌谱》和《广菌谱》比较发现,《吴蕈谱》记录的大型真菌数量最多,描写也最为细致,是三谱之中成就最高的。

纵观记载大型真菌的我国古籍文献,可以看出,人们对大型真菌的认识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芝类”和“菌覃”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木质或木栓质类菌和肉质类菌。

真菌不仅可以作为食物,有的也可以作为药物使用。真菌被作为药物,也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我国,药用真菌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认识到部分患病的植物组织或病原菌本身具有药用价值,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或日常生活中,如我国部分地区现在仍有饮竹黄酒的习惯。明代有医药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的多种药用真菌长期使用不衰。

总之,上述这些菌谱,对研究我国古代食用菌的种类和历史有一定学术价值。

香菇

『伍』 古田的食用菌历史悠久

因为古田的食用菌生产在国内发展历史是比较早的县之一,其银耳,香菇产量也是位列前茅的。已经形成了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模式。在国内外食用菌市场是比较有名的
古田的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据县志所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人从事香菇人工栽培。但古田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目前,古田食用菌产业普及千家万户,主要品种有“十菇两耳一皇后”,其中银耳、香菇、竹荪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银耳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古田已成为全国开发品种最全、生产规模最大、菌类产量最高、科技实力最强的食用菌生产大县。
据统计,去年,古田食用菌产量达2万吨(干品),总产值5亿元人民币,其中香菇产量5500吨,银耳产量8000吨,其他菌类产量6500吨。
古田食用菌产业已具有了生产大众化、区域化、周年化,产品结构合理化,实现多品种系列开发,生产技术专业化,产品市场国际化等突出的特点。古田人不仅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建立起食用菌销售网络,而且还把产品远销至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陆』 大家知道一些食用菌的传奇小趣闻,或被发现可以食用的历程吗,麻烦大家啦!

食用菌你可以网络搜索一下:安惠保健网 他们的产品好像都是食用菌。

『柒』 关于食用菌在哪些古籍中有记载

我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也记述了关于食用菌的栽培。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就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

唐代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

在记载大型真菌的许多古籍之中,比较重要的是:宋代《菌谱》描述了食用菌11种;明代《广菌谱》描述了食用菌19种;清代《吴蕈谱》描述了26种。

《四时纂要》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并说它只有帝王才能享用。

明代潘之恒在宋代陈玉仁著的《菌谱》的基础上编写了《广菌谱》,收录各种蘑菇40余种,把云南、安徽、广西、湖南、山东、江西等省出产的19种食用菌作了介绍。

『捌』 吴启南食用菌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是传销吗

这个都是这几年兴起来的东西。是否传销很难说。尽量谨慎对待。

『玖』 我国食用菌的发展历史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哪些

中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2009-2012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09-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09-2012年中国食品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09-2012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

2005年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http://www.ocn.com.cn/market/200902/shiyongjunchanye101444.htm

热点内容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
之女教师 发布:2025-07-18 01:03:04 浏览:369
奥数物理 发布:2025-07-17 23:41:12 浏览:318
中西方历史 发布:2025-07-17 21:55:02 浏览:867
师生伦理关系电影 发布:2025-07-17 21:35:16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