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爆炸
1. 哪几种化学物质反应会发生爆炸
1、氢气和氧气点燃
2、氢气和氯气光照
3、硝酸钾、硫磺和木炭(比例2::3)点燃
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
1、具有足够的能量
2、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1)化学实验爆炸扩展阅读:
化学物质: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标志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包括: 整体或部分地由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的物质或者天然存在物质的任何化合物; 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团。化学物质在环境管理中,通过《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区分为现有化学物质和新化学物质。
风险:在特定环境下,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某种化学物质所产生的不利效应的可能性。
风险评估:指特定化学物质暴露条件下,目标生物、系统或(亚)种群面临风险及不确定性的估计或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着重考虑化学物质和特定目标生物系统的内在特性。
危害:某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在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后引起不利效应的固有属性。
效应:化学物质暴露引起的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状态或动力学的变化。
危害性评估:评估某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某化学物质时的潜在危害性的过程,包括危害性鉴别和危害表征两项内容。
浓度-效应评估:评估某生物、系统或(亚)种群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特定方式暴露于某种化学物质后,产生的效应与暴露量(以浓度形式表示)之间的关系。
评估系数:从实验测定的(剂量(浓度)-反应(效应))关系外推出估计不会发生不利效应的化学物质暴露浓度的校正系数。
2.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阅读答案!!!!!!!!!!!!!!!!!!!!!!!!!!!!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眼睛。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由或仿佛受猛击或受震惊造成的。
全然不知:完全都不知道。
3、划去文中括号内你认为不适合的词语。正确:飘荡、炫耀、点缀、浮动。
4、读文中划线句子,它是运用的修辞方法,请你也运用这样手法的写一句描写大树的句子。
我不知道画了哪句?
5、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给年轻人讲述这样的美景?
因为他想带给年轻人希望,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许多景物在心中依然是那么地清晰。希望年轻人不要自暴自弃,也许眼睛是“瞎了”,但是最重要是心中的“眼睛”不瞎,自己爱护自己。
6全文最后一句中,为什么“眼睛”加引号?
因为老人家的“眼睛”可能是白内障之类,他已经完全失明。但是他内心的“眼睛”确实是明亮动人的,非常漂亮。
7、读了本文,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又明白了什么?
答:虽然他是瞎了,但是他依然乐观向上。积极地去影响身边的人。希望身边的病友们也乐观一点。所以他经常在眼睛有问题的病人身边讲述周围世界的美好,希望帮助病友排除寂寞。
3. 有什么爆炸的化学实验
一、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二、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2、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3、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61℃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三、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1、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2、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3、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四、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1、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2、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3)化学实验爆炸扩展阅读:
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所用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2、禁止使用化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3、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等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倒入硫酸中。
4、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之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5、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明火。
6、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负责洗净。
7、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打开,严禁锤砸,敲打,以防破裂。
8、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9、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拨出胶塞、胶管时均应垫有棉布,且不可强行插入或拨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10、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
11、禁止用火焰在煤气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漏气。
12、配制药品或实验中能放出HCN、NO2、H2S、SO3、Br2、NH3及其它有毒和腐蚀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13、用电应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14、化验室中应具备有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和劳保用品。
15、要建立安全员制度和安全登记本,健全岗位责任制,每天下班前应检查水、电、煤气、门窗等,确保安全。
4. 化学爆炸实验我想问一下,都有什么化学实验可以产生
化学爆炸是指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化学爆炸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能。化学爆炸变化的过程和能力取决于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体产物。放热是爆炸变化的能‘量源泉;快速则是使有限的能量集中在局限化的空间,这是产生大功率的必要条件;气体是能量的载体和能量转换的工作介质。[1]
5. 做化学实验时哪些物质混在一起会发生爆炸
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爆炸
氢气和氧气不纯时点燃爆炸
硫,硝酸钾,木炭点燃爆炸
6. 做个化学实验 爆炸方面的
那还不简单
你不就是想要爆炸反面的么
我给你说一个
你把氯气和氢气混匀后 瓶子盖紧
然后把镁条点然
用镁条发的光照那瓶子
不一会就爆炸了
但是你要小心呀
好危险的
7. 阅读: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
1:老人的眼睛似明月。
2:木然:形容呆呆的无表情的神态,文中指的是当我看到老人是盲人时,我不敢相信。
全然不知:一点也不知道。文中指的是年轻人没有仔细听老人的话。
3:选择飘荡、漂浮。 选择装修、装饰 选择夸奖。 选择飘扬、浮动。
4:比喻的修辞手法。例: 一棵棵松树,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满树的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
5:他希望年轻人能够通过他的语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凭自己的努力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
6:因为这时作者知道了真相,他感谢老人一直对他的那种默默的鼓励,使他看到了世界,引号表示“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7:老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善良,慈祥,乐于助人
8. 中科院化学所发生爆炸,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3月31日,中科院化学所发生爆炸事故
从古至今,有因科学实验室致命或致残的科学家不在少数,也包括很多名人:Robert Bunsen:最为著名的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Bunsen灯,因化学药品爆炸导致右眼失明,后来他改变了研究领域。还有玛丽居里夫人死于辐射引起了白血病。所以我们要注重实验室安全防范,避免一次小小的失误或者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9. 能做什么做化学爆炸实验
将少量氯酸钾和少量铝粉还有大量面粉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内点燃肯定会爆炸
要论爆炸效果 密闭容器中硝铵和氯酸钾还有铝粉混合会叼炸天
引燃方法建议是用黑火药引燃 直接点是很危险的
10. 化学爆炸实验
除了物理的爆炸以外我建议化学的爆炸一概不要做(物理的如果你能搞核的话……=
=)。实在太危险,用法用量都极其难以控制。